给地球带来奥陶纪中期冰河期的低铁群球类陨石母体,可能是过去30亿年间被撞碎的小行星中最大的。Don Davis / 西南研究所
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环境,其实是比较脆弱的。
地球在其演化史上曾多次经历过所谓的冰河期。其中一次发生在距今大约4.66亿年前的奥陶纪(早于恐龙时期)。冰河期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近日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纪中期这次冰河期的发生,可能只是因为遥远小行星带中,有两颗小行星发生了碰撞而已。
碰撞导致一颗直径大约150千米的小行星被摧毁。撞击产生的浓厚粉尘向整个内太阳系扩散。大量碎片物质在200万年间持续地落入地球大气层,慢慢地改变了地球的气候。
研究结果表明,尘埃扩散事件和中奥陶纪冰河期在时间上吻合得相当好。
研究人员发现,在同样形成于4.66亿年前的地球沉积岩中,来自地球以外的物质——陨石和微陨石粉末含量异常偏高。这些粉末的母体属于低铁群球粒陨石——低铁群球粒陨石是一类常见的陨石,它们的结构特征表明它们的母体经受过毁灭性的撞击。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接纳大量来自地球以外的物质。今天的地球每年要接受大约4万吨的地外物质——但在4.66亿年前尘埃事件发生时,每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太空尘埃高达4亿吨。
这些尘埃会在地球大气中积累,阻隔阳光到达地面,从而导致地球降温。此前的研究已经确认,在这一时期,地球海平面发生了明显下降,表明有大量的水冻结。所幸这种降温是缓慢发生的,动植物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适应,因此结果是物种变得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来源: 星空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