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伯虎桃花诗两首赏读,在明丽和荒凉之间,桃花与人生

唐伯虎的诗好看,好读,爽口,但是想真正解读,却是难题。

有一年做梦。梦中天气晴丽,太阳打在山道上,那堆满人的长途汽车像一只白色的毛毛虫前行。

而我在车里,拥挤之中,忽然看到遥远地方,山路某个道口向上,有桃花几矗,还有的竹木的牌楼,我立即醒悟这是桃花庵。但是车子渐行渐远,只剩下晴光里一点粉色在脑海里,很美,是一种仙境的荒凉,不是荒凉的仙境。

因为我分明知道,那美是真的美,荒凉也是真的荒凉。

唐伯虎的桃花诗,就给人这种微妙的感受,在明艳的存在和虚无的荒凉之间。

唐伯虎这个名字,唐伯虎生前一定有感觉,这个名字一定会流传。中国人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唐伯虎生前的名声,并非后来传说和影视这么美化。

但是他幸运和不幸都在于成长在明朝相对稳定富庶,而显然文化精神生活而跟不上的年代,他的名声,有如站在制造明星的时代风口,无论是不是他本人,都无限泡沫传言和想象化了。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他本来就是个小文化圈子里的天才。

在江南文风鼎盛的苏州,唐伯虎父亲经营着一家酒馆,生活在当地算是中等富裕,可以想象唐伯虎继承了父亲那种聪慧,家庭并非书香或者官宦世家那么拘谨,有着城市成长的少年那种清逸自信,读书简直小菜一碟,还时不时能摸着老师的心理,答题出其不意,翻点新花样来。是为天才。当然这城市长大的孩子,又没有吃过苦,虽然不算貌比潘安,但是举止做派,大方自然,自然多有人疼爱。

比如十二岁时,就得到朋友文征明父亲的赏识。这小子给自己儿子做朋友,不错。

然后十五岁,唐伯虎以第一名考进了苏州府。所谓四海震惊,那是假的,但是在苏州或者士子老师圈子里,那是有名的。这个学生给人无限的联想,他会优秀到哪一步?最操心的就是他的老师,他的父母,当然肯定还有文征明的父亲,这孩子是匹黑马。

实际唐伯虎也许并没有太多想法,骄傲归骄傲,读书考试对于他来说并不算太难的事,他还有更多的爱好,比如学画,比如交游,他很享受这种朋友间的乐趣,也觉得自己有时候就是唐朝的李白,任侠好义。

但是二十四岁时,父亲死了,家道靠他来支撑。但是不知道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相继离世。 “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丧车屡驾,黄口嗷嗷”,文征明和唐伯虎应该是好友,但问题是仿佛他们也走得并不亲密,还需要唐伯虎写信的方式强调自己的变故。

那么唐伯虎的家产肯定是在这一场又一场的丧事中消耗掉了,而他本人又没有功名和正当的事做,或者连父亲的酒馆也变卖了。

实际上我个人觉得唐伯虎可能死的心都有。

但是是朋友的资助让他鼓起继续生活的勇气,况且他家里还有弟弟,大家说你是读书天才啊。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科考这才正式走入唐伯虎生活的重心。他要功名如他所讲,是为了报答朋友。

既然是为了报答,而不是对仕途有真正的热望,压力之下,感情空虚,他这个城市长大的男子,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偶尔去欢场寻求慰藉。学霸的标签加涉足欢场本来就是一个特别容易引爆的话题,他险些失去了考试的资格。但是总还是有人知道他的状况,这个问题被好心人压下。

唐伯虎28岁,乡试又是第一名。这下名声更广了。唐伯虎自称是枯木逢春,起骨加肉。

当然作为回报,他不断出现在各种需要他的场合,也许是报答别人曾经对他的资助,也许是真的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有关此时涉足欢场,更像是应酬或者被圈套。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问题是唐伯虎24岁之后,缺失太多,光钱财义气这块,他不可能自清。

然后就是29岁那年,本来乘胜追击的他,祸从口出,认为这次的科考状元非自己莫属。

这年唐伯虎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伯虎的名声,是此时传扬出来的,并非是好名声。行贿考官买题,生活不检点。他被下到大牢。几乎全国的士子官员都在关注,这是状元造假,这还了得。这已经不是道德问题,这是犯罪。唐寅后来放出来了,因为这是冤案,但是也没有给你完全的清白,只把你安排做小衙门官吏,就是如果你想吃仕途这碗饭,你就忍着,且终生升迁无望。

几乎就是官场和学界的社会性死亡。

他的主考官也因为这件事下狱出狱的折腾,出来后不久就气死了。

唐伯虎不肯屈就那永远无望的小吏职位,如果他去,那么明显落人口实,你没有错,怎么会这样的待遇,但是如果不去,他用什么方式生存?

第二任老婆在和他吵架,亲戚故友落井下石。

他开始游历他乡,卖画为生。民间的舆论很有意思,你高高在上时,恨不能挑你的毛病,尤其是这些靠考试进入仕途的官,但是当你真正落魄了,又反而奇货可居,对你加了同情分。

况且唐伯虎的画确实有天分,当官不成,成了落魄的画家。这点人们倒很宽容,天才总会和别人不一样,比如喝酒,生活不正常。

唐伯虎“才子”的名声,是在科考结束之后很久,人们回过头,发现他的确有才华,这才给了他。唐伯虎除了不上不下的“才子”名声之外,也真的一无所有了。

35岁之后,唐伯虎靠着卖画的钱,在郊区买了一片桃林,建了桃花庵。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很多人认为桃花庵一定清新古雅,但是这样的桃花庵唐伯虎是买不起的。他的桃花庵,应该相当简单。桃树的管理并不太复杂,且这片土地每年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可以作为自己买画写书的一个补充,他是真正安定下来,且没有了少年青年时代的那种交际,生活不算太清苦,但也不算富有。问题是他常常喝酒,因为他的人生太多跌宕,靠自己难得抚平。当然他又娶了第三任妻子,有了小女儿。貌似安稳。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唐伯虎《桃花庵歌》

没有人说这首诗不美,仿佛仙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喜欢这首诗流荡轻快的同时,也能看出那种自嘲。有人解读为傲气,但是我却解读为荒凉,因为连苍凉都省略了。

桃花林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住着桃花神仙。

桃花神仙种了桃树啊,现在将桃花换成酒钱。

我没有看到陶渊明那种身体力行的厚重和快乐,我看到的居然是痛苦和迷惘。

时间年复一年在流逝,这里岁月静好,不是在清醒的桃花二月香里,是在酒醉里。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伯虎买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并不是他下大狱后,他少年豪爽,必会喝酒,但是真正开始买醉是在24岁那年,那年,他几乎所有的亲人都以死亡的方式离他而去。

他应该是丧失了人生的方向和意志。

如果说有荒凉之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后来的一关关考试,一次次别人的奉承,他甚至迷醉在热闹里,又或者去欢场,都是填补。他不屑小吏,倒不如说,他没有理由去钻官场的死胡同,以前有一多半是为了期待他的朋友,但是科考之后,他历经磨难,也算没有对不起谁吧。

你们押错宝了。

但是唐伯虎活着,这荒凉之感永远存在。他也不是傲视富贵,因为富贵和正常的生活,在24岁以后就永远消失了。

他看得穿,他甚至看到了死亡,这倒和陶渊明类似,但是陶渊明是一种愿意和土地合二为一真正的隐者,他唐伯虎却是被命运多方抛弃,心情悲凉迷离,悬在半空中的人,半仙半鬼。酒是慢性自杀的毒药。

他没有陶渊明的幸福,从24岁就注定了,或者更早之前。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明 · 唐寅《把酒对月歌 》

一定有人说唐伯虎有李白的才气。这点我不否认,我认为李白没有唐寅聪明。因为李白回避科考,唐伯虎简直是考试的天才,其基本功比李白扎实。

但是李白的优势在哪里,他在盛唐,他是真的自信。李白喝酒,不是因为苍凉,而是因为心中有龙气盘旋,到死不休。但是唐伯虎和李白不一样。

他是城市长大的少年,他的灵动和聪慧,是建立在稳定的家庭体系上的,但是24岁那年,这些不仅不复存在,世道的复杂险恶,让他的才气反而成为伤害他自己的刀。

“万树桃花月满天。”这大概是不多的他人生一瞬的幸福和饱满,在酒醉清醒的间隙里,一定和久远的童年记忆,相关联。

他和时光和岁月和眼前的现实,都隔着鸿沟。不醉又如何?他更多的时候是佻挞而又荒凉的。像一树遥远在晴山的桃花,给你莫名的惊艳。

天才总是与命运相背,互相成就。

唐伯虎桃花名篇两首:桃花庵下桃花仙,万树桃花月满天

唐寅死在53岁。不算高寿,因为他的朋友文征明活了89岁。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113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