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诗家争鸣 | 高平:无忧无虑不是诗人,但他的忧虑不是为自己,而是一种宗教式的悲天悯人

诗家争鸣 | 高平:无忧无虑不是诗人,但他的忧虑不是为自己,而是一种宗教式的悲天悯人

这一期推出老诗人高平先生的诗话观点。读读看。

诗家争鸣157期 | 高平:惜字如金应当是一切诗人的品格

高平,1932年4月生于北平,山东济南人。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诗集《大雪纷飞》等19种,文艺评论集《致诗友》等2种,散文集《步行入藏纪实》等3种,长篇小说《仓央嘉措》以及歌剧《二次婚礼》、《向阳川》(合作),电视连续剧《贺龙》(合作),随想录《闪念》,释著《易经诗解》以及《高平诗文精选》、《高平自选集》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名誉理事。

高平诗话


诗的题材如一口扣在地上的大钟,诗人用感悟和想象把它悬吊起来,它才可能发出声音。敲钟的工具是语言,选择、创造、掌握这种工具是诗人的功力,用巴掌则无力,用铁棒则刺耳。其声悠远,其韵悠长,其音绕梁,其味无穷,谓之意境。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引发出读者的心音,是为共鸣。


缺乏才气、大气、勇气的诗人,只能做意象之奴,语言之仆。


新诗在形式上无家可归,只能在分行的散文中流浪。


读者对新诗提出离婚,理由是:外形越看越不顺眼,没有共同语言,感情不和,而且已经分居多年。


无忧无虑不是诗人,但他的忧虑不是为自己,而是一种宗教式的悲天悯人。


诗人的感情不允许他去说教,只催逼他去诉说。


深层的思考会使诗人觉得可喜可贺之事并不重要。


诗不必拒绝说理,但必须是饱含着真情、深情说出来的理;诗当然重在抒情,但必须是受人类理性支配的情,不能抒发纯动物性的东西。


有些诗我看不懂,但它们的作者的动机和意图我能看得清楚,即藉此宣告自己也是诗人,就像不会画人体人型的人,胡画出一些鬼来也能冒充画家。

10
目前的许多诗作,尽管玩弄了不少字眼,杜撰了不少新词,从中我看不到诗人的喜怒哀乐,只看到了冷漠和呓语。我们的新诗,难道除了过于直白地喊打喊杀,就是晦涩难懂的无病呻吟么?在这二者之间真的就没有一条大路可走么?

11
诗,要想不让人讨厌,进而能惹人爱,必须遵守三条戒律:一戒洋腔洋调(中国人要写中国诗),二戒陈词滥调(诗是最讲个性的),三戒油腔滑调(诗人是老实、诚实、朴实的人)。至于南腔北调,倒可不必计较。

12
当代人写的旧体诗,令人满意的不多。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不懂格律,不谙声韵,与打油、快板、民谣处于同样水平;二是缺情少境,无趣寡味,只是些句子整齐的记述文和论说文;三是语言陈旧,寓意不新,象是前人的集句,古诗的翻版。如此写下去,惟有赚得附庸风雅之名,于诗毫无建树。

13
惜字如金应当是一切诗人的品格,因为诗贵精练。但新诗要写得精炼,写得明显区别于散文,并不容易。那么,用近体诗格律的框子框住,就能自然地做到精炼或从本质上区别于散文吗?当然也不是。否则,杜甫和薛蟠就成了同等的诗人了。要做到精炼,先要炼意,后要炼字。炼字和炼意都是需要很深的功力的。

14
当代诗坛虽不是外资企业,但许多产品是用进口零件组装的;又因为它是精神产品,不同于汽车之类的,所以长期滞销。

15
有些诗,是汉译分行外星散文;
有些诗,是诗坛的沙尘暴;
有些诗,是穿着伪劣时装的“名模”。

16
诗多好的少,是真实现象,也是正常现象。未必物以稀为贵,但贵者必稀。
即使中国每天只产生一首好诗,一年365首,中国人有时间、有兴趣、有能力、有机会去看、去读、去背诵吗?

17
激情若不受理性支配,就像泛滥的河流;理性若不能灌注激情,就像干涸的河床。
人们多半知道好诗要情景交融,其实情理交融也是少不得的。

18
诗坛上,无病而呻吟者,自古有之。稀罕的是,有病的也模仿那种无病的呻吟,此一现象,无以名之,或者叫做真话假说吧,如此,诗歌就沦落为仿制品一类的小摆设了。如果有病了纵然很重也再不呻吟,则好诗将会绝迹,文学史上的确有过这样的空白。

19
不能往明里说,而又非说不可的,便依靠意象;不能直说,而又非说不可的,便求助含蓄。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大多缺乏诗味儿。

20
如果写出来的东西,自己心中全都明白,读者则只能明白一半,另一半要去猜测,这就是好诗了,起码是好诗的一种。

21
诗人的心,绝对不可以设置密码,应当让全人类都能打开!

22
诗是建筑在多情和痴情的基础上的。虽说自作多情几近于自讨苦吃,却能作出诗来,因为诗只能是自己讨来的,不能是由别人派给的,真正的诗人不当任何人的差役。古人有云“好诗必是拾得”,“诗贵自得”,也是这个意思。

23
诗有形式美,其美有二:内在的美是节奏和韵律,外在的美是排列和建构。过分追求前者容易因韵害意,过分追求后者容易搞成文字游戏。所以对此二美,不可不求,也不可强求。

24
一首诗的诞生,完整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从意象出发,到抽象修剪,再到形象表达。也就是:先有具体的动情感受,再通过理性认识来取舍,在表现时排斥掉一切非诗的语言。若只在或单取任何一个阶段成诗,都不会有上乘之作。

25
既真心实意,又善于表达,当然好;虽笨嘴拙舌,但老实诚恳,也不错;满嘴花言巧语,满腹虚情假意,谁喜欢?诗人亦然。

26
庄子说:“强哭者至悲不哀”。辛弃疾告诫年轻人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鲁迅劝人“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民谚讲“强扭的瓜不甜”。强写、硬写出来的诗一增多,读者必然要减少。

27
我们读诗时,常有这种感觉:精巧的矫情,不如笨拙的激情。道理很简单,就因为一个透着诚实,一个含着虚伪。

28
文字可以修饰,感情不可以修饰。

29
诗人要自觉地“自我打假”,因为诗中感情的真假浓淡,读者是能感觉出来的。

30
固然可以一唱三叹,但是把三叹合并为一叹,压缩为一声最沉重的叹息,往往就是警句。

31
对于诗的功能,自古以来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和主张,一类是言志说,强调诗歌在教育方面、认识方面的社会作用,可以用来察时政,正得失,广教化,甚至把诗归入能够丧邦兴邦的范畴;一类是言情说,强调诗歌在陶冶性情、影响心灵方面的审美作用,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此类诗歌的最高境界。作为我国正统思想的儒家是主张言志的,至今影响很大,可是,人们却总是把审美视为诗歌的第一要素,譬如把最美的语言称为“诗的语言”,把最美的环境形容为充满“诗意”,把最美的心境叫做“诗情”,将它与“画意”并列。诗歌到底是“经国之大业”(曹丕语),还是审美的对象?也只有见仁见智,或者各取所需了。

32
诗的道路上塞车了!是扎满了花里胡哨的词句的车队,不守规则地狂奔造成的。

33
每天,你走进生活,走进人群,都会看到或听到这种世界变化,那种社会问题,庆贺的,悲苦的,欢笑的,愤怒的……都是活生生地眼前存在。而当你打开诗刊、诗报,只需看看那些题目,就知道诗人大多真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去了,正如王夫之所批评的“古今上下哀乐,了不相关。”

34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诗与酒》,列举了一些诗与酒的共同之点,说“诗就是酒”,自以为得意。后来读到清朝人吴乔关于“诗与文之辨”的答问,(这里所说的“文”是诗以外的文体的统称)他说“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才知道以酒比诗古已有之。这个比喻说明,文是生活的写真,诗是生活的升华,前者重实,后者重虚。正如饭与酒的不同。总之,诗这个东西,形式上不能太散,内容上不能太实。

35
当代的诗歌论文、诗歌专著不少,洋洋洒洒,可观可喜,都是诗歌理论战线的“重武器”。写诗话的则似乎不多,我以为我国诗坛应当很好地继承诗话传统,充分发挥它的“轻武器”作用。许彦周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可见诗话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当代的诗话大致只着笔于议论诗坛现状、拟制诗的定义、赏析古人名句等几个方面,对当代的诗人诗作较少涉及,对诗坛的趣闻逸事不愿采撷,对满眼的讹误垃圾懒得纠正,对具体的学术探讨缺乏兴味。明显的不足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内容空泛,题材狭窄。犯有此病者,我也在其中。

3 6
从心上洗去名利的尘埃,诗才会在笔下放出光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858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