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诗词解读:初冬清幽美诗五首:黄花正可对幽人,孤宜水竹共精神

诗词解读:初冬清幽美诗五首:黄花正可对幽人,孤宜水竹共精神

初冬清幽美诗五首:黄花正可对幽人,孤宜水竹共精神

传统的冬季是以立冬节气为开始,但立冬往往在农历十月,所以农历十月又叫初冬,孟冬,早冬。当代人没有感觉,尤其是南方大城市的人,这哪里就冬天了?因为从现代气候学划分季节,平均温度连续五天低于10度才叫入冬,现在很多地方日平均温度都在15度左右,日最高温有时在20度以上,仿佛刚刚过完夏天,还沉醉在满山红叶秋美里,计划到哪里去打卡,哪里就冬天了?所以说现在是秋天也没错。

但是传统的冬季,是以太阳每年在地面恒定的照射轨迹为标准的,这是一种天文学上的划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自然有其深厚和可以把握的地方,便于古代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运转。

那么传承了几千年的冬季和初冬,有着很多季节的标志。

一,是黄河流域的水面夜晚开始出现冰冻,虽然很快融化,至少证明古代黄河流域夜晚的气温会降到零度以下。这个月北方地区还可能出现小雪,但这种雪很快融化。

所以就算是初冬,北方呈现的景色和晚秋差别不大,也会有适合此时的秋草冬花生长开放,带给人一种不灭的生机感,比如草原上各种秋季的野草闲花,比如耐寒的菊花,青草。

二,在长江流域,则霜降的现象出现得更多一些,但是由于气温和湿度比北方高,反而宛如秋天,而在明丽的晴暖时段,气候如同早春和晚春的某些时候。树叶凋零得慢,可以延续斑斓的秋色,而秋兰,秋菊,依然摇曳。而农田虽然有收获,但是南方的土地往往此时会种上蔬菜,就算是闲置,也有野草青青铺就田园。所以宛如春天。

三,整体而言气温是在走低,但是白天晴朗,大的落叶树木都在凋零。南北都呈现出比晚秋更辽阔明丽的清美。

清美明快初冬古诗五首:红叶已飘千万点,菊花犹著郁金衣

搘颐默默靠柴扉,顿放诗题塞翠微。

三径寒松含宿雨,一川衰草卧斜晖。

孤烟白处丫峰露,乱叶红边个鸟归。

触目园林已如洗,菊花犹著郁金衣。”宋朝·白玉蟾《初冬即事》

初冬季节比晚秋更清美,当然前提你是健康的劳动者,有个好身体,像林黛玉一样,秋分就开始咳嗽,那是温度还在20度以上,这初冬的美景,她就是有心,只怕一点冷都经不起。但是这初冬的冷,对于健康和劳作的人来讲,反而是一种凉爽。

因为当你田间劳动或者疾走,这个季节还是会有汗的。

于是诗人劳动累了,将头靠在院子门上头休息,结果抬头一看远山和天空,诗情暴涨。

这里不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差呀,而且更有此地的层次美。

你看这有山有水的地方,松树林上还带着秋雨那种滋润,但是已经雨过天晴,河流和冬草都躺在夕阳里,接受余晖的安抚,清美慵懒。

远山还有云气缭绕,恰好那云气在两山之间,显得双峰如仙女头上的丫髻,好个仙境。

视线收回来,倦鸟归林,归的是尚有红叶的枝头,鸟的翅膀像个字,招展清晰。

如果陶渊明写的是蓝天青山黄菊三色,他的这片初冬的田园,有青山,白云,碧流,秋草,松树,红枫,沐浴在一片绚烂的晚霞里,更加绮丽。

更重要的是陶渊明的菊花,这里也有,虽然是初冬,花色如洗,艳丽在落落霞光里。

这种景色比起晚秋,更有落落不拥挤的美。

何况他是劳作累了的休息,正需要这种微寒的感觉调和身心。

清美明快初冬古诗五首:红叶已飘千万点,菊花犹著郁金衣

“节物随时变,斜阳一望中。

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

一樽谁与共,独立意无穷。”宋朝·吴芾《初冬山居即事十首·节物随时变》

谈起农历的九月,也算多事之秋,首先重阳节就是大节,更注重亲人的团聚和朋友间的友谊。赏菊花,喝美酒,尊老爱幼,酒宴频频,或登高或聚会,总是人气大过观景,就算是有忽然的自我,往往也会在人堆里感受流年如水的岁月悲哀。

但是初冬就不一样,景色比晚秋更清丽,而且没有太多的节日应酬,这个时段真正让人沉淀和宁静,如果此时你还愿意去走走看看,恭喜,江山是你,你是江山。

物候随着节气在变化,在夕阳里你远看,初冬更美。

那远山青青,暮云缭绕,但是已经有着疏阔美,因为你分明可以看到远处的树,那一团团在夕阳里,向阳的地方金红,背阳的地方幽红,正是夕阳分开了树与树的距离,几乎每棵树,都在你视线中吧。

脚边的菊花带着寒露傲然开放,不远处的水岸摇曳着白色的芦花。

此时不需要和人共赏,端着酒杯,就这样站着,感受一种沉静有收藏气息的冬天,如同沉淀自己的心。

都说秋叶静美,实际冬色才是真正的静美,是一片静美啊。

清美明快初冬古诗五首:红叶已飘千万点,菊花犹著郁金衣

“过了重阳便作寒,貂裘心事未容安。

贫时侯伯人难识,醉裹乾坤我自宽。

红叶已飘千万点,黄花羞对两三般。

小窗破处须频补,莫放西风正眼看。”宋朝·宋伯仁《初冬》

这首诗颇有人间气和乐观气。

初冬来了,古人不像现在物质丰富,临时买御寒的东西也不耽误生活。在早冬太阳还和暖的时候,古人就要打理房屋,看看屋顶是否漏水,窗户是否漏风,家里的衣裳和棉袄是否够用。就算你才高八斗,总不能卧雪谈诗当日子过吧。

宋伯仁虽然清苦,但是他更热爱生活。

这年重阳节后,寒风寒雨就来了,他也想要貂裘棉袄过冬天啊,可是没钱。

没钱不要紧,一要乐观,二要因地制宜做点实在事。

于是他先喝了御寒的酒,就开始捣鼓他的破房子,比如补窗户,这样冷风来时就不会长驱直入,像杜甫那样被风掀了屋顶。

此时初冬,红叶萧萧,已经飘下了千万片,而傲寒的菊花两三从正开得坚韧。

宋伯仁当然喜欢菊花,可是他作为人也不能像菊花那样风餐露宿就可以自在成活吧。

喜欢归喜欢,但是还是要补窗户。

他调侃自己,西风喜欢菊花,但未必喜欢他,因为菊花傲然在风里,他一门心思就想补好窗户躲在室内。

但这样的调侃是带着乐观的,带着朴素的爱生活。穷是穷了点,但是生活向前,度过冬天。

我有时候想,他一定是在补窗户的间隙调侃自己,那酒热和劳动,让他有了别样的诗情。

清美明快初冬古诗五首:红叶已飘千万点,菊花犹著郁金衣

“泬寥萧瑟后,霁色却怡人。

霜已千林曙,天犹十月春。

黄花蝶过晚,白苇雁衔新。

野性自夷旷,非关绝世尘。”元朝·方澜《初冬作》

初冬是更加江河沉落的时节,大小江河湖泊的水下降,天高地沉,景色萧条开阔。

但是一场雨后的初冬,白天天气晴朗,天空如洗,温度迅速上升,宛如初春。

仿佛是归零之后的重启,带着一片明净。

比如那远方的树林,霜后更加疏落。

但是初冬细腻的近景仿佛白纸上恰到好处的话,比如一只蝴蝶,几朵菊花,比如一只大雁,衔着芦草飞过。

看起来清美,删繁就简。很多人以为这是一种禅意,但是被诗人自己否决。

这自然界中自然有天性和本质的旷远,并不是这些美,都远离世上,它们是这世界的底色,不需要你另外去刻意好高骛远的模仿追求,你只需要安静体会就成。

我喜欢这最后两句。这是朴素的自然观和精神观。

冬藏之美,是天地收敛沉降的气质,是种浩瀚的真实的存在,是回归自然的本质,等待新的蓬勃和繁荣,这并不是远离世界,而恰恰是在成就世界。

这打了哪些人的脸?就是一心要清高远离尘世的那部分人,可以去求仙慕道,或者标榜隐逸清高。实在的人生自然会成就真实的旷达,如同自然界的冬天。

清美明快初冬古诗五首:红叶已飘千万点,菊花犹著郁金衣

“黄花正可对幽人,卜筑从兹遂有邻。

已诏寒山同气色,孤宜水竹共精神。

秋回弥见风霜远,客至翻惊物候新。

寂寂陶潜藏此意,东篱千载未生尘。”明朝·郭之奇《初冬十二至防水见黄花喜吟》

概念中菊花是秋花,但实际菊花的品种和地域不同决定了它的花期,更何况是这极其类似九月的初冬。菊花有在雪里开放的。

虽然初冬如春,但是比起春天的百花齐放,在花事上是逊色的。但是只要有菊花的地方,就足以让人有笑。

比如这菊花十月开得正好,符合诗人想隐居田园的心境。

我没想到在这深山里,十月还有菊花,如果住在这里,有菊花作芳邻,那我是心满意足。

这菊花和黄叶满林的寒山同一种气色,它开放在这里,和竹子和水有着同样向上的精神气。

秋天过去了,它们已经经历过风霜,没想到,这十月小春,又看见它新嫩的花芽。

想起陶渊明喜欢菊花是有用意的,因为菊花和他一样是真的寒苦高洁,千年不变的霜姿和美丽啊。

但是郭之奇比陶渊明更传奇,他不过是拿冬天的菊花作寄托。因为他本人是抗清的高官,此时正颠沛流离,艰苦卓绝,辗转山林。他过得比陶渊明更艰苦,更有斗志。他是拿菊花作比,其实他远胜这冬天的菊花。

他被诱捕,誓不降清,康熙元年就义,享年55岁。他是明朝千万个文天祥之一。

那句冬天的黄花正可对幽人,让人触摸到他的情怀,如果不是战乱,他想必比陶渊明更热爱生活,更爱着旖旎风光,清美自然。

但是他选择了国难之时的挺身而出。斯人已逝,而他生动的诗句和情怀长存。

清美明快初冬古诗五首:红叶已飘千万点,菊花犹著郁金衣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初冬的美诗美句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717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