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道德经到底该怎么读?余秋雨高度浓缩了六个关键词,令人豁然开朗

道德经到底该怎么读?余秋雨高度浓缩了六个关键词,令人豁然开朗

《道德经》煌煌五千言,博大精深,非常不易理解。余秋雨先生高度总结了最让他上​心的六个关键词,抛砖引玉,飨于诸君。

道德经到底该怎么读?余秋雨高度浓缩了六个关键词,令人豁然开朗

演讲中的余秋雨先生

​​​第一个关键词:行于大道。

这四个字出自第五十三章,原文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意思是说,我明确认知,必须走大道,就怕走邪路。

走路只是一个比喻,老子所说的道,带有本原性、终极性意义。他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摆脱了对社会现象的具体分析,寻找天地的母亲,万物的起始,宇宙的核心,便是“道”。道先于天地而生,浑然天成,寂寥独立,周行不怠,创造一切。用现在话说,便是宇宙本源。

老子提出“道”的概念以后,世间有关宇宙的神话传说,巫觋咒祈,甲骨占卜,都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来天地宇宙有个统一的主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无可逃遁。从道出发,中国智者开始了“非拟人化”“非神祗化”的抽象思考,跨越了很多民族很难跨越的思维门槛,开辟了东方精神大道。

人生之道便是德。这里的德跟儒家提倡的德不同。并非教化的目标,而是万物的自然属性,也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在老子看来,德是一种天然秩序,人的品德由此而来。因此人生之德,不是来自学习,而是来自回归,回归到天真未凿的状态,德道同一。

第二个关键词:无为而治。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世上一切器用,皆自无而滋生。因无而创造,因无而万有。一个陶罐是空的,才能装物;一间房子是空的,才能住人。天空因无而云淡风轻,大地因无而寒暑交替,肩上因无而自由舒畅,脚下因无而纵横四海,胸中因无而包罗万象,此心因无而不朽永恒。

老子作为国家级图书馆馆长,博物馆馆长,档案馆馆长,文史馆馆长,一生博览群书,胸有丘壑,却主张“绝圣弃智”,“无为无不为”,看似不可理解,其实告诫世人,人要向自然学习,向天道学习,比起天地大道,人的那点聪明才智真的不值一提。

第三个关键词:相反相成。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意思是说,如果想让道动起来,让​无​活起来,就要反着来。一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往相反方向发展,所谓“物极必反”。反了之后,又会促成事物良性发展,所谓“相反相成”。比如“大成若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直若屈”等等。

道德经到底该怎么读?余秋雨高度浓缩了六个关键词,令人豁然开朗

吴为山先生《老子出关》雕塑

​​​第四个关键词:和光同尘。

老子说,堵塞一切热闹通路,关闭一切骚扰门道,磨去一切逼人锋芒,化解一切内外纠纷,把自己融化在自然之光,天地之尘里。这种境界,便叫“玄同”,意即神奇的融合,高妙的大同。或曰,把自己封闭起来,怎么领略外部世界呢?老子说,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不窥牖(窗子)而见天道。

其实这里老子强调了一个“悟”字。当一个人看遍世间喧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就该给自己一个独自思考的空间,摒绝世俗,把所见所闻所感所​至​深刻思考,深刻领悟。《道德经》煌煌五千言,就是老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悟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

第五个关键词:韬光养晦。

​韬​的第一含义是收纳弓剑的套子和袋子。韬光,就是​对光​的最佳收纳方式。收纳多了,便有宽余。养晦,也是一种收敛避光的状态。《周易》说,只有“晦其明”,才能“晦而明”,晦是收养和保全明亮的保证。只有养之于晦,才能长存。

第六个关键词:上善若水。

老子说,最高的善良就像水。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反而流向众人厌弃的低处,这就很接近于道了。余秋雨回忆,自己一生接受的无数教言中,影响最大的,正是老子提出的水的哲学。每每想起,所有的困惑思虑便会迎刃而解。经常有学生问他,为何能在纷繁的世俗嚣扰中安静的写作,他总是微微一笑,然后给他们讲老子的水。

余秋雨说,恢复老子的本义,是一种学术责任,更是一种道义责任。尤其对他这样深受老子熔铸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生命责任。

道德经到底该怎么读?余秋雨高度浓缩了六个关键词,令人豁然开朗

余秋雨先生手迹《道德经全本行书》

​​余秋雨说,老子是全世界最老的,有名有姓有著作的图书馆馆长。他为了写这本《老子通释》,足足准备了三十年,读遍古往今来诸多注解,本来还不敢动笔,但是终于发生了一件事,躲不过去了。

他给全国听众讲《中国文化必修课》时,老子的词句离开文字呈现就很难讲明白。为了数千万听众,他鼓起勇气,写了这本书。余秋雨说,跟别人相比,我唯一引以自豪的,是我的文字感应。我能让当代读者更有质感,更为简捷的倾听老子,感悟老子。

《老子通释》是一项体量庞大的系统文化工程。这个“通”,包括以下六项指标:一,通述八十一章全部内容。二,通析每章每节内在逻辑。三,通观两千多年之间的思维异同。四,通感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文学韵味。五,通论历代研究者共识和分歧。六,通考各种版本阙误和修正。稍稍一想就能知道,其间会有多少危崖深壑、漫漫苦路,好在余秋雨终于走下来了。

《老子通释》是一部学术著作,其中包括大量艰深的论述,但整体上余秋雨都用散文写成。他希望能在枯燥的学理和考订之间保持畅达的灵性。他相信,只有促成当代生命的趋近,才能滋润千年文本。

《老子通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尽力逼近原文旨意,保持学术上高度严谨。二,呼应老子的文学魅力,发挥现代散文在语言节奏上的美学功能。三,洗去迂腐缠绕的研究风习,使广大读者都能爽利接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6722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