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们在审视自我的时候,通常都是遭遇挫折、遇到困难、心情低落时,比如升职没通过;方案被驳回;家庭、亲子关系紧张……是危机,逼迫我们去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这样的危机时刻,往往正是我们正视自己内心、正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情绪的最佳契机。

心理学家张沛超认为:人只有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体系,才会放下那些该放下的东西,做那些该做的事情。

毕竟,人最深入的本质,是想成全自己。

为此,张沛超写了《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一书。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张沛超是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长期致力于心理咨询、心理从业者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与心理健康的教育普及工作,对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有深入研究,被称为我国“精神分析”少壮派掌门人。

在《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以下简称《我的内在无穷大》)中,张沛超运用他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在心理咨询中实践的案例,教会我们如何突破关系束缚、卸下防御伪装、修通情绪困扰、找到自我价值。

先哲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一个成年人,都希望在自我审视中校准自己、修正自己,日趋完满。

《我的内在无穷大》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疗愈自己、发展自己、关爱自己。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01. 认识自我,突破关系的束缚

我们无不生活在关系中,认清关系,认清关系中的自我,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基础。

人际关系中常见三种状态:亲近、竞争、远离,相应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衍生为三种类型:亲近他人、对抗他人、逃避他人。

即使是一个孩子,也是处在重重关系的包围圈中。他要经历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这三种关系,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围绕在身边的最重要的关系。

我小时候,在学校是个老师眼里的“优秀生”,各类比赛、演出、评比中,每次都能拿到奖项。可在同学家长夸奖我时,我妈总是波澜不惊地说:她没那么好,你家某某才好,懂事,勤快……

我站在旁边听了,心里别提多难受了,难道我不懂事、不勤快吗?在我妈嘴里,我从来都是不如别人的。“你看某某某……”的句式,也是我妈的常用语开头,她的语言,一度严重影响了我,让我感觉灰心丧气,好像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妈妈的夸奖,不能让她满意。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亲近他人能让我们获得安全感,尤其是亲子关系中,小孩子天然地就有亲近父母的倾向,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和表扬,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扮演过依从型的人,把父母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准,努力去靠近,去顺从。

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的部分,都会经历逐渐变大的过程,从这种依从中挣脱出来,走向另一个反面。

就像我,当我上高中后,自我的人格得到强化,我不再对妈妈言听计从,也不理会她的唠叨和比较,逐步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而妈妈显然不适应这种变化,那段时间,她很愤怒,认为我“翅膀硬了,不听话”,“越长大越不懂事”,随便她说,我已经不再受她的影响,一度,我们母女的关系很僵,我们完全受不了彼此。

到我考上大学,离开家,找到工作,走向社会,我已经远离了父母的掌控。

即使是同一对人,也可能会经历关系的不同阶段,具备三种类型的姿态;在不同的时期,也可能是不同的类型,而每一种类型,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和不那么积极的一面,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不同姿态排列组合而成的。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关系其实是对某种边界的界定。每个人都在尽力捍卫自己的边界,尊重彼此边界,才能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02. 卸下防御,疏通隐藏的情绪

不管能否认识真正的自己,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套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在面临挫折或冲突等紧张情境时,心里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想摆脱烦恼、隔离痛苦的感受或者内心不安等一系列自我保护措施。

高级的防御机制让我们成功突破,变得更好,而低级的防御机制,会打破内在世界的平衡,伤害我们的情感和意志,陷入另一种困境。

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这样的内容,教导大家去防备、防御、抵制他人,从而建立自己的屏障,来屏蔽那些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言行。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戒备,预先把他人树为对手,等于一见面就在自己周围竖起一个厚实的盾牌,来抵御可能会射向自己的箭矢。这也可视作最原始的防御机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理性的劝诫,说明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为什么不可做等做人的道理,要理解这句话,需要一定的知识才能掌握、遵循,这就是中级的防御机制,通过一定的辅助机制,来达到克制和压抑的目的,从而采取理智化的方法去处理问题。

而更高级的防御机制,则是成熟的防御机制,是通过幽默、升华或利他的方法,来灵活运用,得到妥帖处理的方式。

一个人的防御机制,在小孩子时就形成了。长大后,人可以利用外在能力和掌握的各种资源,真正做到卸下防御伪装,在关系中,学会保护自己,勇敢地去直面自己。

人都有七情六欲,而恐惧、焦虑、脆弱、绝望、悲伤,都是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生命活力的体现。正常的处理情绪,让负面情绪找到它的出口,得到宣泄,就像蓄洪已满的水库,只有开闸放水,才能保证水库的正常功用。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我的内在无穷大》中,创新地提到一种中医的“以情胜情”疗法:怒伤肝,但悲可以胜怒;喜伤心,恐又可以胜喜;思伤脾,怒又可以胜思;忧伤肺,喜又可以胜忧;恐伤肾,思又可以胜恐。

中医疗法,利用了情绪之间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让情绪在流动中得到自然宣泄,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建立情绪处理体系,收集、转化、处理自己的情绪垃圾,人的机体运转,才能够更高效、更健康。

03.撕下标签,找到真实的自我

每个社会人,身上都被他人或自己贴上了无数标签:某某公司员工、某某的儿子、某某的父亲……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儿子”曾经是贴在郭麒麟身上的一个标签,无论他多努力,相声说得多么好,在别人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是“郭德纲的儿子”嘛;可一旦他稍有错误,这个缺点立即被放大,人人口中眼中都写着:“‘郭德纲的儿子’原来这么差劲”……

为了撕掉这些标签,郭麒麟努力了十几年,终于成了“郭麒麟”,而不再是“郭德纲的儿子”。

《我的内在无穷大》:探索自我,一本关于“自己”的使用说明书

标签其实也是一种身份,完全没有标签,在当今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贴标签和撕标签而行,撕掉不合时宜的,贴上适合的。

而这个撕掉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认识自我、检视自我内心的过程。并不是所有标签都要撕去,标签是不同时期鉴别、审视内心的一个标志而已。

比如,“已婚”这个标签,打在身上,受到社会和法律的制约与保护,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律师”这个标签,更标志着一种职业的学识和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步适应了标签的变化和标签的生活,在社会中进入了稳定期。

只要标签带给你内心的安宁和稳定,有标签又如何呢?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识到,标签下面,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我”,有什么好恶、技能,走过怎样的路?

人生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是不断抛弃、不断获得的过程。抛弃脆弱,获得力量;抛弃束缚,获得自由;抛弃旧我,获得新生。

这是自我的进化过程,也是生命的流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637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