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老北京人的钟鼓楼,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京味儿的守卫者

老北京人的钟鼓楼,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京味儿的守卫者

很多城市,都会有这么一个地名,鼓楼大街。但凡是叫鼓楼大街的地方,在古代一定有一座报时用的鼓楼。在北京,也有这么一处古建筑,在元明清时期,它们负责为全京城的人报时,这就是钟楼和鼓楼。

老北京人的钟鼓楼,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京味儿的守卫者

钟鼓楼位于中轴线的北端,景山公园以南,分为前后两座建筑。钟楼、鼓楼始建于元代,鼓楼曾经是元大都的正中心,后来遭遇火灾,我们现在看到的钟楼和鼓楼,是明朝永乐年间,在元朝的原址上重建的。在鼓楼的城楼上,曾经摆放着24面直径1.4米、高2.22米的大鼓,象征着24节气,现如今仅保留下了一面,而且鼓面还有一道用刀劈砍的痕迹,那是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被洋鬼子用刺刀划破的。

老北京人的钟鼓楼,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京味儿的守卫者

说到钟鼓楼,就会联想到一个成语,晨钟暮鼓。为什么是晨钟暮鼓呢?这就要说从古人的计时方式说起了。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然后又将19点至凌晨5点这个时间段,分为一更天到五更天。在一更天的时候,怎么报时呢?先敲鼓,再撞钟,这就叫暮鼓,告诉人们天黑了,该洗洗该睡睡吧。后边的二更天到四更天,只敲鼓不撞钟,以免吵到老百姓休息。到了五更天的时候,这时候天马上就要亮了,先撞钟、在敲鼓,这样洪亮的钟声可以将熟睡的人们,从美梦中叫醒,开始新一天的劳作,这就叫晨钟暮鼓。当然敲鼓和撞钟也不是瞎敲的,每次都有规定的次数,口诀叫”紧十八、慢十八,”循环三次,总共108下。

老北京人的钟鼓楼,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京味儿的守卫者

老北京人对钟鼓楼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从音乐人那里就能看出一二。在90年代,国内刮起一股摇滚风,那时候国内诞生了很多著名的摇滚歌手,其中就有被称为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后来住在鼓楼附近的何勇,写出了他那首巅峰之作《钟鼓楼》。曾经的何勇可以说是国内朋克的代表,但是当他站在钟鼓楼前,狂野的内心受到了宁静的洗礼,他年少轻狂的锋芒,开始学会了收敛,这才有了那首看似平静却又不失批判精神的《钟鼓楼》。而到了21世纪10年代,怀才不遇的民谣歌手赵雷,住在一片抬头就能看见鼓楼的大杂院内,当时的他还不像现在红极一时。虽然住在北京二环内,外面的繁华却似乎与他无关,在前途一片迷茫的时候,只有眼前的鼓楼为伴。正是在这种心境下,赵雷创作出了那首代表作《鼓楼》。后来很多赵雷的粉丝,特地来到鼓楼朝圣,甚至有人专门去鼓楼的门前拍摄107路公交车经过的视频。

老北京人的钟鼓楼,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京味儿的守卫者

为什么像何勇赵雷这样的音乐人会选择住在鼓楼呢?我想可能是这里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吧。站在钟鼓楼的小广场上,近距离观察着老北京人的言谈举止,才能亲切的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老北京。在盛夏的北京,每当午后,住在钟鼓楼附近的老北京们就会出门纳凉。在有树荫凉的小广场上,有打麻将的,有玩打升级的,四周围着街坊邻里,他们彼此熟悉的就像一家人一样,当看客们手痒痒的时候,还会张罗着说:”我替您打两把。”这才像书里、影视剧里讲述的老北京人的生活。当踏出这片宁静的民居后,就又回到了熟悉的喧嚣。

老北京人的钟鼓楼,是时间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京味儿的守卫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作息时间不再参照晨钟暮鼓,而是已经被手表手机所取代了。作为老北京城文化的一部分,2001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25位年轻鼓手在鼓楼上重新演绎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里边的乐章。从2002年元旦开始,鼓楼正式对外开放,每天都会击鼓四次,每次15分钟,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回味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102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