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庄子》:清醒时方知人生如梦,愚昧者却自以为清醒

《庄子》:清醒时方知人生如梦,愚昧者却自以为清醒

《庄子》:清醒时方知人生如梦,愚昧者却自以为清醒

一、

不要拿自己的主观情绪当做评判客观对错的标准,每个人都会对自身的认知过度自信,甚至将其当做评判事物对错的标准,但却不知,自身的认知在情绪以及事物利害的关系之中本身就是存在偏颇的。

所以当一个人拿着错误的东西当做标准去验证事物时,本身这个行为就是错的。

论事要客观,首先就是摆脱自己的情绪,站在正确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自己身处事情之外,那就要知道这个事情中详细的利害之情;不要没有经过详细验证就轻易下定论,更不要只是通过事件的片面信息就轻易定论整个事件的过程。

有这样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论他人是非,如果你没有经历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自诩客观的去评价一个人。

因为一个身处角色之外的人,永远不可能客观的评价未经历过的人生,因为你体会不到他所经历的痛苦,以及他所处角色的利害关系。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喜欢犯这种错误,而这种带着情绪去讨论问题的愚昧行为终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付出代价,因为你连看待问题的态度都不能端正,那你凭什么过好这一生呢。

《庄子》:清醒时方知人生如梦,愚昧者却自以为清醒

而在这个智慧中,曹操就处理的非常好。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把袁绍打的落荒而逃,由于出逃仓皇,袁绍没有来得及处理重要信件,有一部分信件也落入曹操手中。

曹操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手下私通袁绍写下的信件,其中还有许多是辱骂自己的。

有人就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抓起来杀掉,以除后患,而曹操却说:“大兵压境,袁绍那么强大,我自己都发生了动摇,更何况是我手下的人呢。”

于是下令销毁信件,既往不咎,而手下的人看到曹操此举之后心都放了下来,后来真正死心塌地的为曹操效力。

不管曹操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是伪装的意气之举,还是切身的站在属下的角度去考虑,总之他的处理方式是最恰当的。

当别人犯错的时候,不要拿着所谓你认为客观公正的角度去审判对方,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如果你是对方,你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你经历了对方经历的痛苦,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这就是当自己身处事外的时候,也要抛开自己的主观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衡量事态,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庄子》:清醒时方知人生如梦,愚昧者却自以为清醒

二、

而其次,就是当自己“身处于事中”处理事情的时候,就要忘掉自身的利害关系,跳出角色才能更好的面对角色。

其实是同样的道理,你在事情之外,就要走到事情之中详细了解事情利弊,当你本身就处在事情之中时,就要学会跳出角色之外,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看似是两种情况,其实是同一个目的,就是:摆脱由自身处境带来的情绪阻挠,避开情绪才能客观的处理问题。

因为很多时候立场会左右一个人处理情绪的态度,只有置身事外才能客观论事,防止有失偏颇。

《庄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意思是说:人在最为清醒的时候才知道自身如同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却自以为清醒,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一样。

在这一段话中,庄子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丽姬是艾地封疆守土之人的女儿,晋王征讨丽戎时俘获了她,她当时泪水浸透了衣服,等她到了晋国,进入王宫被称为夫人的时候,吃上了山珍海味,又后悔当初不该那么伤心的哭泣。

所以那些睡梦中饮酒作乐的人,天亮醒来之后很可能痛苦饮泣,而睡梦之中痛哭饮泣的人,天亮醒来之后可能会欢快的追逐打猎,他们做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梦,梦中还会卜问所做之梦的吉凶,醒来之后才知道这一切是梦。

《庄子》:清醒时方知人生如梦,愚昧者却自以为清醒

当一个人身在角色之中,他看到的不是事物的客观关系,而是受自己情绪的左右以主观意识去感受这个事情对自己的影响。

所以一个人在睡梦之中时,并不知自己是在做梦,就像一个自以为清醒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只是受主观意识和情感的左右去看待事情一样。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576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