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夏至读《夏意》:在清幽凉爽的意境中,探寻豁然旷达的心境

夏至读《夏意》:在清幽凉爽的意境中,探寻豁然旷达的心境

夏至读《夏意》:在清幽凉爽的意境中,探寻豁然旷达的心境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庆历四年前后。

描写的是诗人苏舜钦在盛夏午后,于院中竹席乘凉时的所思所想,可翻译如下:

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这首诗传达的意境美很是明显:无论是七言绝句,还是翻译为白话文,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息,于古于今,都给人神清气爽之感。

时值炎热盛夏,总免不得心浮气躁;而这首带有清凉气氛的《夏意》,确实能在炎热盛夏为我们带来奇妙的阅读体验,是一首能够解暑凝神的好诗!

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这首诗传达出来的清幽之感,我便从意境手法上对诗篇进行分析;顺便也结合创作背景,谈谈诗人苏舜钦蕴含其中的智慧理念,以及这首诗为我们带来的生活启示

【取名夏意却尽展清幽之境】

每到炎热盛夏,吹空调、吃雪糕便成为现代人驱散暑气的重要方式;但对于生活设备相对落后的古人而言,他们驱散盛夏暑气的做法却更加具有幸福感,那就是:于树荫处午睡。

而这番午睡带来的舒适和惬意,也被深有体会的诗人们津津乐道,其中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句”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更是令人心驰神往;同样的,今天分享的这首《夏意》,表达的也是诗人苏舜钦在盛夏午睡后的惬意体验。

若是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艺术魅力,那便是:取名夏意却着重写意,描写夏景却尽显清幽!

本诗取名为”夏意”,看似描写彰显盛夏的种种景物,实则是以”夏景”为衬托,着重描写清幽的”夏意”体验;而这番表达在诗篇中也随处可见。

就如诗篇开头的”别院深深夏簟清“,仅此七字,便将夏景和夏意交代清楚。

所谓夏景便是指的:深幽庭院和夏日凉席;而由这两种夏景带来的”夏意”体验则是:身处庭院的深幽寂静感,和躺坐凉席上的清凉惬意感。

诗人的这番描写,也将读者们对夏天酷暑难消的固有印象完全剥落掉,让人由衷感受到了沁人心脾的凉意,也直观感受到了”庭院午睡”的宜人。

夏至读《夏意》:在清幽凉爽的意境中,探寻豁然旷达的心境

再如”树阴满地日当午“这句诗。

树荫”和”日当午”都属于代表盛夏元素的夏景,但诗人将两者结合后,让人明显感觉到夏日午后的酷暑气息被完全抹掉,即便是酷暑当头的夏日,但因为有了遍地绿荫的陪伴,留给人们的也只剩下怡然自得的”夏意”舒适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从始至终都未曾描写过主观性的感受和体验,读者所收获到的清凉感,都是源于诗中提到的夏景。

但即便这些夏景代表的是喧闹酷暑的季节,却又因为诗人苏舜钦对”夏意”的巧妙延伸,为作品增添了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

而这番描写,也完全能够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凉和惬意,颇有沉醉其中且无法自拔的感觉!

【轻巧笔致赋予画面灵动之感】

众所周知,衬托是古诗词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在篇幅有限的诗词中,若想让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为读者留下深刻感受,那么衬托是作者必不可少的创作方式。

苏舜钦的这首《夏意》也是如此,除了上文提到的”以景写意”带来的幽深恬静外,诗人也运用了”明暗相映”和”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来为整首诗增添了活泼灵动之感!

  • 明暗相映下的灵动:

若说全诗中最具明亮感的诗句便是:石榴开遍透帘明

既是”石榴开遍”,那必定少不了红艳如火的石榴花,而这些石榴花也象征着色彩饱和度的最高值。

夏至读《夏意》:在清幽凉爽的意境中,探寻豁然旷达的心境

先来看”别院深深”与”石榴开遍”的强烈对比:

即便庭院树木葱郁,但盛夏时分的树木颜色更加偏向一种墨绿色,此为暗色;而簇拥夺目的石榴花却是最为明亮的火红色;两者同时存在于庭院中,也就形成了明艳和幽深的相映衬。

而第三句诗”树阴满地日当午“也很有意思:

透过这”树阴满地”的四字,不难发现庭院早已是绿树成荫,若是抬头望去必定满目葱郁,但诗人却摒弃了对”绿”的描写,将遍地荫凉呈现在纸上,再添明亮与幽深对比。

而这份明暗相映的表现方式,也让全诗画面更加丰富灵动,从而凸显出庭院的勃勃生机和盛夏惬意。

夏至读《夏意》:在清幽凉爽的意境中,探寻豁然旷达的心境
  • 以动衬静中的幽深:

除了运用色彩对比造就清凉惬意之感外,诗人苏舜钦还凭借”以动衬静”的方式,再次凸显院落的静谧和幽深。

而这番具有升华性质的表现手法,也放在了最后的经典诗句上:梦觉流莺时一声。

盛夏正午的绿荫正是浓郁之时,诗人有心躺在凉席上惬意酣睡,却被黄莺偶尔的鸣叫声扰乱了午睡的安宁。

但这份看似不合时宜的黄莺鸣叫声却是点睛之笔。

正是因为庭院的清幽,黄莺的鸣叫声才显得清脆透彻,从而扰乱了诗人的午睡。

黄莺的出现非但没有与前三句营造的清幽环境发生矛盾,反而还以反衬的方式更加凸显了整首诗流露出来的幽静感,这也与诗人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种明暗相映、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中,庭院的幽静和清凉,以及诗人的惬意和怡然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虽然我们无法拥有诗人那般旷达随性的生活方式,但也能从字里行间得到精神上的馈赠,倒不枉我们在其中沉醉一场。

【清邃文笔蕴藏淡泊旷达之心】

作为宋诗名篇之一的《夏意》,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字里行间尽显清邃幽远之意,更在于清邃幽远中蕴藏的淡泊旷达之心;但若是要探究苏舜钦的这番超然心境,还得纵深到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中,方能有透彻领悟。

作为宋代著名诗人的苏舜钦,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个年号),因父辈皆是朝廷任职的官员,苏舜钦自小也因考取功名,进驻官场为首任。

北宋景佑元年,22岁的苏舜钦喜中进士,而后经历了县令、大理评事的官位调动后,最终在范仲淹的推举下成为集贤殿校理,以监察进奏院。

但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范仲淹推行新法,受到以御史中丞王拱辰为首的保守派排挤;而苏舜钦也因支持”稍侵权贵”的变法被众人记恨,在御史中丞王拱辰的操控下,身为集贤殿校理的苏舜钦遭到众臣联名上书弹劾,最终被革职为民,退守苏州。

夏至读《夏意》:在清幽凉爽的意境中,探寻豁然旷达的心境

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苏舜钦本人来讲,虽没有了居庙堂之高的意气风发,但却收获了处江湖之远的怡然自得;即便被罢官革职,苏舜钦却选择于苏州买水石,筑建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开始了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恬淡生活。

而《夏意》这部作品便是创作于修建沧浪亭的同年;纵观全诗,丝毫没有命途多舛的哀叹愤恨,倒尽显最为真挚的悠然豁达。

这份豁达超脱的乐天精神,或多或少也能给我们些生活启发。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总是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畅快酣然,也必然要面对”将登太行雪满山”式的生活刁难。

而这些无法预料的变故,除了是命运以”苦其心志”的方式塑造我们的毅与勇外,更是赋予我们的智慧锦囊,即:看淡看轻。

所谓看淡,便是如苏舜钦般看淡自己的荣辱得失;所谓看轻,亦如苏舜钦般看轻自己遭受的磨难。

若把人生比作生机勃然的夏季,那么磨难便如同声势浩大的夏季雷雨。

纵然狂风怒吼,也终究会有停息的时候;纵然暴雨倾盆,也终究会有放晴的时候。

与其被糟糕的经历困住,倒不如换个角度,去找寻当下的意义。

就如诗人苏舜钦,即便此生与功名利禄再无缘,但却依旧选择从平淡琐事中寻找自己的生活情趣,写下《沧浪亭记》《淮中晚泊犊头》《夏意》等恬淡抒情的优秀诗篇,以诗文再度被世人熟知。

既是风雨人生,便要有为自己撑伞的勇气;只有学会对无奈之事释然,才能去浮躁之心,弃焦虑之性,从而成就自己豁达悠然的心境。

【放在最后的话】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想来的确如此!诗人苏舜钦这首的《夏意》,无论是灵动轻巧的文笔美,还是深幽静谧的意境美,都有着澄明人心的奇妙力量。

在这首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古代盛夏庭院深深的凉爽和惬意,又能清晰察觉到诗人苏舜钦豁然旷达之真性情!而诗中出现的”夏簟””树阴””流莺”等众多夏日景物,更是让人心驰神往,久久不舍掩卷!

这大概就是身处喧闹现世的我们,对古人们悠然田园的向往吧!

时值暑气正盛的炎热夏季,总免不得有些心浮气躁;惟愿这首散发着静谧气息的《夏意》,能为大家驱散几分浮躁,增添几分清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9034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