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拨开历史的烟云,总能发现时代就在每个人的身后静静站立,貌似无影无形,却成为那个时代人们不自觉间的共性!就像80年代,只要说出门,每个人必然都是黑蓝裤子加白衬衫:到90年代,满大街的牛仔裤和喇叭裤。

时代的共性是源远流长的,比如“楚王爱细腰、宫女犹饿死”是战国时的审美造成的。而同时代的文人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段,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战国时期,文人们都热衷于做纵横家,凭着一张嘴就能走遍七国,成就了苏秦、张仪这样的政客。魏晋时期,文人们热衷隐居,有了陶渊明还不够,还要有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每个人都把官场和隐居走了好几个来回。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唐朝时文人们都热衷于登楼,于是崔颢、李白都去了黄鹤楼,陈子昂登了幽州台,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莫名其妙的是杜甫登了哪座楼都不告诉你却成就了律诗之首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的主业是读宋词、品宋朝,通过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大宋文人们也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热衷于修建亭台楼阁。唐人只是登现成的亭台楼阁,宋人却是自己去修建再去攀登,足以证明宋朝时经济实力远超巍巍大唐啊。

今天,就一起分享下大宋名人修建亭台楼阁的那些事,以及这背后的原因。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吕蒙正和噎瓜亭

吕蒙正是北宋太宗时期的名相,他的的确确是从平民家庭走出来最后位列宰辅,如果要为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招代言的话,他必须是最合适的一个。

幼年的时候,吕蒙正家里贫困到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只能是厚着脸皮到寺庙里赶斋蹭饭。后来有一部以他为主角的戏剧名字就叫《吕蒙正风雪寒窑记》,把他早年的困顿给作了全景展示。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吕蒙正后来中举了,当了大官,按说可以在自己老家竖起一根十多米的旗杆,可以好好风光一番。然而他并不热衷这份虚荣,而是选择在老家洛阳的伊水旁边建立一座供人休憩的亭子,还为这个亭子去了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做“噎瓜亭”。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吕蒙正解释说自己早年间曾经在这个地方捡噎瓜(也就是腐烂变味的瓜)吃,所以取这个名字留念。

记住自己未发达时的卑微,不成功时的低贱。这样的吕蒙正值得钦佩。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欧阳修和丰乐亭

由于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欧阳修写了惊天的《朋党论》,算是彻底得罪了那些权贵们。

于是在权臣的操作下,接着他的一个自小在欧阳修家中长大的所谓外甥女的控告,言官们纷纷弹劾欧阳修,宋仁宗也只好将他外放至滁州任太守。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在滁州,欧阳修写了姊妹篇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此处划重点:醉翁亭是欧阳修的好朋友智仙和尚修建的只是欧阳修题的名字,而丰乐亭则是欧阳修主持建造的。

“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既然主政一方,那就为老百姓办一点实事也是极好的。

在人生低谷时能够自我开解,在远离朝堂是能够关爱民众。这样的欧阳修值得传颂。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苏舜钦和沧浪亭

同样是在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子美)因为用公文的废纸换钱请同事喝酒吃宴席,被言官们口诛笔伐。

被开除公职后的苏舜钦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前吴越王室的南园旧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亭子建好之后,苏舜钦邀请同样被贬谪的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两个境遇相同的大诗人相互安慰,这也是那些岁月里最真挚的友情所在了。欧阳修的两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也让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舜钦的一生太短,短到才41岁时朝廷重新启用他都来不及赴任,只有沧浪亭陪伴了他最后的岁月。

从开封城里的明媚少年,到沧浪亭中的忧心子美。这样的苏舜钦值得心疼。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滕子京和岳阳楼

滕子京和岳阳楼的故事都让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交代的很是清楚。

主导庆历新政的这一帮人最值得尊敬的地方就在这里,就算是在朝廷受到了打压和不公平,当他们被贬谪到地方的时候,从来不会因此而沮丧气馁,而是将自己主政的这一个州府治理地井井有条。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滕子京在岳阳是这样,欧阳修在滁州是这样,范仲淹在饶州更是这样……这就是士人的风骨,就是范仲淹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滕子京在岳阳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能够政通人和,可见是有大本领的,他的一生在多个地方主政都取得不俗的成绩。

也许有一些形象工程的嫌疑,但必然是有足够的底气。这样的滕子京值得借鉴。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苏轼和黄楼

大家对苏轼太熟悉的是他的“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作为文人乃至文豪的福地,但不是作为官员的苏轼有作为的地方。

作为政治家的苏轼,他最有成绩的应该是这三个地方:杭州、密州、徐州。在杭州他治理西湖,修建了和白堤齐名的苏堤;在密州他缉拿盗匪,兴办孤儿院;在徐州他带领百姓抗击洪灾,挽救一方。

1077年,苏轼被任命为徐州太守,到任不久便遇到了黄河决口,洪水兵临徐州城下。在这一次抗洪中,苏轼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以大公无私、临危不惧的气魄,赢得了民心和朝廷的赞许并展示了他的政治才能。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苏轼“以身帅之,与城存亡”的壮举不仅受到了全城百姓的爱戴,而且得到了朝廷的奖谕。神宗皇帝颁旨在《奖谕敕记》中嘉许他“亲率官吏,驱督兵夫,救护城壁,一城生齿,并仓库庐舍,得免湮没之害。”

洪水退去后,苏轼主持强化城墙,并在城墙上修建一座大楼,因材料紧缺,他将原项羽的霸王故宫拆去,所得木材用来建造此楼,并命名为“黄楼”。苏辙为黄楼作了“黄楼赋”一篇,由苏轼亲笔题写,之后石刻成碑文,立于黄楼之下。苏轼对于建筑“黄楼”这一盛举还是蛮自豪的,在他的《永遇乐之夜宿燕子楼》中有这么两句: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在危局面前不退一步,在苦难加身大笑一声。这样的苏轼值得喜爱。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大宋文人们热衷于修建亭台楼阁,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流行动作,更是他们骨子里的一种风流。修建亭台楼阁的作用和意义无非是三点:

怀念人生经历。就像吕蒙正曾经写《寒窑赋》“昔时也,余在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不亦不能这气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不忘来时路,所以修建噎瓜亭以作纪念。像吕蒙正这样因为怀念人生的经历而修建亭台楼阁的大宋名人还有很多,这是生命中的念念不忘。

见证主政功绩。就像滕子京翻修岳阳楼,欧阳修新建丰乐亭,当这些文人在主政一方取得了良好政绩的时候,就喜欢和愿意通过修建亭台楼阁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政绩名声,这也是一种举荐和证明自己成绩的方式。

方便人民群众。再就是亭台楼阁其实还有一些实用价值,像伊水边的噎瓜亭就方便烈日或暴雨时群众躲避阴凉,而徐州的黄楼则是城墙之上的瞭望之所。

吕蒙正、欧阳修、苏舜钦各建一亭,滕子京、苏轼各修一楼

就像欧阳修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宋文人们热衷修建亭台楼阁,更多是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的另一种表达。


www.dushu263.com(爱读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743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