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村里的老人说:儿子背得动父亲了,就算长成了!

这句话出自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9年在中国上映,在中国没有激起很大的浪花,两年后在日本上映,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错。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这是个有点单薄的故事:20世界80年代,儿子(刘烨饰演)高考落榜后不得不回到大山,邮递员父亲(滕汝俊饰演)就提前退休,让儿子接替自己的工作。儿子第一天走邮路父亲很不放心,便和家里名为老二的狗,陪着他走一遭。

电影大部分的场景就在这条长长的邮路上,这条路是父子之间一场温情的旅行,一次必经的成长,更是两人一次心灵上的和解。

电影中的父子很有中国父子关系的代表性,父爱如山,总是沉默寡言,孩子懵懂,只能凝望父亲的背影,就像北岛的诗中写的:“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沿着通向君主的道路,你放牧乌云和羊群。”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父与子之间缺少交流,父亲常年在工作,对孩子的关心甚少,甚至连儿子脖子上的疤什么时候留下的也不知道;孩子常年见不到父亲,对父亲很陌生,甚至连一句”爸”都叫不出口。

父子之间虽有隔膜,却彼此爱护。

在长长的路途中,儿子明白了父亲肩上担的责任,两人在那景、那情里达到了和解。

01那山——过去与现在

看电影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满目苍翠的绿,很容易想起沈从文的《边城》里描绘的“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的景色。

《那山那人那狗》拍摄地选在湖南西南部的绥宁,是一片钟灵毓秀的湘西大地,这里群山环绕,溪水潺潺,雾霭弥漫,白云深处坐落着许许多多的人家。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这里的通讯很闭塞,所有一切与外界的通信,都要靠乡村邮递员,走上三天两夜的邮路,把信、汇票送到别人手上,这件事父亲坚持了30年,陪伴他的除了一邮包的信,还有一条叫”老二”的黄狗。

电影的大半时间都在走山路,儿子身上背着巨大的包裹,父亲身边跟着老二,就这样一步步地走在这条烙下了父亲30年的老邮路。

片中不断插入了过去时空的段落,有儿子的回忆,也有父亲的回忆,而山是他们两人共同的见证者。

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侗族姑娘,她笑容明艳,性格热辣,请他们去参加村里人的婚礼,两个年轻人在厨房里相谈甚欢,交流起了收音机,父亲在窗外看着,满意地笑了。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他想到自己和孩子妈的过去,孩子妈在雨天摔坏了腿,刚好碰到了下山送信的他,他便背起母亲送她回家,在后来他就骑自行把穿红嫁衣的母亲娶回了家。

父亲看出了两人互有好感,便在路上跟儿子说:”我昨天听到你们在一起唱歌了,你要是喜欢她,我找个媒人说说吧。”

儿子却回答:“我不娶山里姑娘,像我妈,嫁出大山,一辈子想家,怀念故土。”

儿子新潮,沉醉于收音机里循环的流行音乐,说搭路上的便车比走山路轻松得多,父亲守旧,有责任感,觉得邮路就是邮路,不能投机取巧。

在这条邮路上,他们逐渐包容和理解了对方。

父亲一辈子都在山里行走,被山水浸染,淳朴直白了大半辈子。

在片尾,儿子嘱咐父亲性子不要太倔,对看不惯的村干部离远点就是了,父亲说:”这是乡下,还这么复杂。”儿子云淡风轻地说:”这些年不就这么复杂过来的吗?”

父亲长叹一声,明白了儿子这些年的成长。

一路山程、一条邮路将父亲的过去和儿子的现在联系了起来,也把两代人的价值观联系了起来,两人的矛盾也在这山间达到了奇妙的化解。

02 那狗——疏远与交流

“那狗”表面上指的是父亲身边的黄狗”老二”,在我看来,老二与儿子关系的缓和正是父子之间关系缓和的象征。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刚开始的时候,父子之间相处总是很别扭,儿子跟妈很亲,父亲和老二很亲。儿子在离开家的时候拜托朋友照顾母亲,父亲想起来以前自己出门送信的时候,儿子表现得并不亲近,不由得有点吃醋:“妈,妈的叫的亲。”

一路上,父亲和儿子一前一后,始终隔着一段不长不短的距离,走过青石板,经过田野,爬上大山,两人都没什么言语,老二全程跟在父亲身边。第一次休息的时候儿子就让父亲回去,父亲没有回答,就起身继续赶路。

父亲总以为儿子还没有长大,还是个小孩,这趟送信之路让他改变了看法。

他以前送信的时候,总是一个人抄近路,趟过河,能少走几十里路,冬天河水冷,父亲落下了腿疼的毛病。

这一次,他站在河前,儿子说:“你就享受一回吧。”

儿子把邮包举过头顶,趟过带着寒意的溪水,再折回来,背起了父亲。这时一个特写镜头:在儿子年轻宽厚的背上,父亲苍老的眼睛湿润了。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背得动爹,儿子就长大了。

在父亲的记忆里,他只背过儿子一次,过节的时候,他把儿子背在肩头,儿子开怀大笑。这三十年来,他独身来往于这条邮路上,亏欠儿子的太多了。

到达河对岸后,老二衔着木柴来给两人烤火,每次父亲过河总会拾些干柴,老二看了心里也明白,这是它对父亲的一点心意。

烤完火,儿子对父亲说:“爸,该走了。”

父亲面露笑容,小声地对老二说:“他叫我爸了。”

他们继续走,在一座木桥上休息了会,突然刮起了大风,信件被吹得四处乱飞,儿子惊慌不已,父亲立马跑出去追信,老二飞奔出去用嘴衔住了信。

老二亲昵地将头埋在儿子的胸膛,儿子给老二喂水喝,儿子和老二的亲密互动也象征着儿子和父亲从疏远到亲近的过程。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一封封邮件就是乡亲们的一个个望头,为乡亲们做事,就要对得住他们,这样才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狗都有性情,通人性,何况人呢。”

两人回到家后,儿子住一晚后又要启程上路,背上八十斤重的邮包,这次老二愿意陪在儿子身旁,陪他放下乡里人沉甸甸的盼头。

03 那人——传承与进步

片中开头父亲把装邮包的方法交给儿子,还给画了一张地图,他把这三十年来的经验悉数教给儿子。

第一天要走80里山路,翻过天车岭,到望风坑,九办垅住下,第二天一早起身赶到寒婆坳,再过摇掌山,葛藤坪,然后到大月岭往下,又是八十里,第三天起早一口气下山,还是八十里。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这条邮路对父亲来说,已经不是一条简单的泥路,而一条寄托着责任与情怀的心灵之路。

现在,他要把这份庄严的工作交给他的儿子,儿子第一次走邮路,有诸多不熟悉的地方,他要陪他走一次,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作为一份责任的传承。

一路上,父亲会嘱咐些这几十年的经验,也会告诉他哪些人家特殊,送信的时候要给与特殊的照顾。

最特殊的是五婆家,五婆年事已高,双目失明,子女不在身边,孙子大学毕业去了城里,只剩她孑然一身,她经常一人坐在家门口,盼不到孙子,只能盼儿孙的信。

儿子按照父亲的意思坐下来准备念信,却发现一片空白,儿子心领神会,便朗声读了起来:”奶奶,最近身体还好吗?我在外边挺好的……”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其实她的儿孙根本没有寄过信,这些都是善良的父亲伪造的,就是为了给这位牵挂着儿孙的老人一个盼头。

出了五婆家后,父亲说:“现在的年轻人走出大山都很少回来了,他们在城里立足也不容易。很多人为了工作都顾不上想家,但家里的人却盼望外出的人能回家来。”

儿子轻声说:”我要是出去了肯定经常回来。”

见到五婆的那一刻起,儿子就决心承担起父亲的重任,继续为山中的留守老人送温情。

全片的高潮就在结尾,虽然无声,却迸发出了父子两人之间浓烈的羁绊。

夜晚,静谧得只听得见蛙叫虫鸣,儿子靠在父亲身边已经睡着了,他翻了个身,以一种拥抱的姿势把腿搭在了父亲的腿上,像小时候那样,两人真正达到了和解。

在行走中,父子和解|《那山那人那狗》:浅析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这一路来,人的心比腿累,乡亲们把信件交给父亲,就是对他的信任,情义有时是种负累,但也是人活着的意义。

现在,这份乡亲们的情义由父亲递交给了儿子,轮到父亲目送着儿子的背影,踏上这条责任的邮路了。

以北岛《父亲》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作为结尾:“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


【作者】:阿衡,真心诚意推荐这部冷门好片,在繁芜丛杂的生活治愈我们的心灵。

【参考资料】:

《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

《那人那山那狗》的意境渲染 冯国蕊

《那山那人那狗》——温情旅途上的一次心灵回归 杨娟

传承与变化——历史车轮在边城的回响—— 评《那山,那人,那狗》刘石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72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