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你曾在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之后,对着身边三三两两的好友,分享成功或胜利带来的喜悦。你也曾在夜深人静一人独处的静室,对着窗外朦胧的夜空、皎洁的月色,吐露过心间郁结难解的心事。但唯独在面对父亲时,你选择了将诸多情绪隐藏,留给父亲一个沉默的背影。

在文字运用中,我们常用“如山般沉默”一词来形容父爱。不善言辞,冷峻严肃,更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刻板印象,但其实“沉默”更多的是形式中国式父子相处的方式。无论你在生活中扮演的是父亲还是儿子的角色,在相处的过程中,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父与子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产生的误解也会越来越多,于是父与子间愈发走向沉默。这是随时间的推移,父亲即将衰退的骄傲和儿子趋于饱满的骄傲两点相遇时产生的碰撞。

父爱如山,父亲亦如山般沉默。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像是一座大山始终矗立在不远处的前方。在儿时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亦步亦趋跟在父亲的身后,追随着父亲的脚步不曾偏离父亲设定的轨道。青年时我们接触了更多的事物,诞生了新思想和新的世界观,于是我们试图跨过父亲这座横亘在眼前的大山登临顶峰走向外面的世界。等到不惑之年足已和父亲碰杯的年纪,心中有了常年漂泊在外积淀的乡愁的滋味,也愈发明白父爱沉默之伟大和作为父亲的不易,可此时的父亲却早已经垂垂老矣,体弱多病,再也无力端起手中的酒杯。只能在儿子的心中空留未能尽孝道的遗憾。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少年时习惯追随父亲的脚步,希望成为像父亲一样顶天立地的男人;青年时试图超越父亲,摆脱父亲无时无刻不在的影子,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年时蓦然回首,却再也见不到昔日父亲伟岸的身影。为了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许多出走半生的人会在特定的节日里千里迢迢回到家乡,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以尽孝道。更有些在异地他乡功成名就的甚者,会选择将至亲接到身边,弥补为人子的内心亏欠,陪父母亲走过余生最后的时光。

这也是诗人陈仓笔下的中篇小说《父亲进城》所要讲述的故事:一个在上海有所成就的中年作家,因为思念在陕西省一个叫塔儿坪的村子生活的父亲,更为了将“故乡”时刻带在身边,于是年年都有接父亲进城的动议。可父亲是倔强的,死活不愿意出山,总是以“开春了,天暖了,砍了一些木头,要点香菇;还有马上要给麦子锄草了,几亩坡地要种土豆了”等等各种理由拒绝,最后即便是大雪封山,也还是拗不过早已铁了心的儿子,几经辗转,在2012年春节期间,父亲终于进城了。

在作者“我”看来,父亲进城不亚于一场革命,既是对父亲精神的洗礼,也是对父亲肉体的改造。实际上“父亲进城”不仅仅是父亲一个人的革命,也是对“我”思想的净化和灵魂深处的锻造。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01.接父亲进城,一个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如果在他有生之年,连他儿子住着什么,吃着什么,玩着什么,干着什么,统统都一无所知的话,那将是我多么大的遗憾与心痛。

这是作家陈仓在《父亲进城》序言部分的一句话,交代了接父亲进城的原因,在阅读的时候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内心深处。

联想现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迫于生活的无奈,同时也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又有多少的父子亲人常年分隔两地,团圆对于普通的家庭而言往往是一种奢望。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我”能够在春节期间接父亲进城实属是一种幸运。然而即便如此,在接父亲进城这件事情上,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要克服大雪封山等一系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考虑遥远的路途,父亲住在长江源头的深山老林,如今要来长江之尾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期间姐姐要将父亲送到西安城,再由西安坐飞机前往上海。最重要的是,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最纯正的中国农民,过着最原始的农村生活,他过着的生活和存储的信息,与一个现代人是格格不入的,而城市的一切对于他更是陌生的。

父亲从心底抗拒进城,天暖砍一些木头,开春给麦子锄草,这才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这个在“我”眼中闭塞的石门镇,在父亲的心里却是真正能让灵魂扎根的地方。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为了这次上海之旅,能让父亲更好的融入城市的生活,“我”更是做了周密细心的安排。先是带父亲看景,将上海周边的景色彻彻底底地旅游一遍,再是带父亲尝遍美食,最后的阶段则是玩,要让父亲去蒸桑拿、去洗脚,去按摩。

这三个阶段,一是转变目光,二是清洗脑子,三是灵魂改造。把一块土疙瘩,通过水与火的洗礼,最后打磨成精美的文物瓷器。

带父亲登东方明珠,在半夜三更带父亲欣赏还未开放的浦江夜景,带父亲去吃日本寿司和四川火锅,带他去刷人生中的第一次牙,让别人给他掏人生中的第一次耳朵。作为儿子的“我”试图通过父亲的第一次彻底的留住父亲,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个生活在繁华城市的中年儿子,对生活在偏僻山村里的农民父亲真挚热烈的爱。

然而在这里所经历的一切,在父亲看来不过就是一场虚幻的梦,父亲的留下又何尝不是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呢?在父亲的心中,城里的景色风光再好,也长不出一颗芝麻一斤粮食。虽然父亲的身体被困在城市里,但是一颗心却早已乘上窗外经过的火车飞回了家乡的土地上。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02.儿子所代表的城市和父亲背后代表的农村

《父亲进城》与其说是诗人陈仓笔下创作的中篇小说,不如说是作家基于自身经历,用散文式叙事风格、借助第一人称手法书写回顾他与父亲过往的岁月。是儿子对父亲浓烈的思念之情,也是对父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故事中的“我”看来,父亲进城其实就是一场革命,由此产生的震动,不亚于滚滚长江所掀起的波浪。历史上的每一场革命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冲突,“父亲进城”这场革命也必不可免的产生矛盾,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核是父亲代表的农村和儿子所代表的城市二者之间鲜明的对立关系。

由最为偏僻的山村走向最为繁华的大都市,对于父亲而言,不亚于从一个星球穿越到另外一个星球。在城市面前,父亲却没有想象中的畏惧不安,只是显得无知而又无畏。

城市的一点一滴对父亲来说,都是无意识更无任何意义的。在父亲的眼中热闹的大街上没有任何的交通标志,就连基本的红绿灯,他也以为是城市里的一个装饰,至于这个装饰是做什么的,父亲则一概不知。在乘坐公交车和电梯时,父亲会在拥挤的人群中,把手无意中搭在别人的腰间,这个在城里人眼中并不礼貌的举动,对于父亲这样单纯的农民和没有多少心力的老人来说,却没有任何想揩油的想法存在。

而城里的生活让父亲觉得最为煎熬的,就是上楼和蹲坑了。这两个问题成为了父亲在上海生活的最大的障碍,这也是农村的原始生活和城市的机械化生活产生的直接碰撞。让人值得深思的是:在经济高速化发展的今天,城市文明的进步也要与生活的进步相匹配,这才是人道的方式。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尽管农村的父亲在城市里显得格格不入,只能依靠零食来排遣内心的寂寞。但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儿子骨子里最为深沉的爱。

在“我”的故乡,老家人洗澡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但是父亲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却破例在家中烧水洗澡,并换上一套虽然有些破旧,但搓洗干净的衣服。虽然父亲进城是一件让父亲本身觉得抗拒的事情,但出山和城市里的儿子团聚,在父亲的眼中同样也是一件神圣庄重的事情。

作为一个真正的农民,在城里生活的父亲无时无刻不盼望着想回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塔儿坪村;但在塔儿坪村的父亲呢,不也是每时每刻不都在惦记着远方大都市里工作生活的儿子吗?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03.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在儿子的心中,是有一个至亲之人,长期生活在身边,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这便是故乡了。所以在异地他乡,年年都有接父亲进城的动议,就是想让父亲把故乡带到一千三百公里之外。可是在父亲的眼中,故乡是塔儿坪村的一草一木,是目光所能触及的大山、是田地里的庄稼,也是年年被杀年年在养的猪娃子。

在儿子的心中,想让父亲在有生之年坐一次飞机,从天空飞过,成为别人抬起头的亮点,让他成为别人的一次远方。可是在父亲的眼里,他关注的是飞机是否会从自家上空飞过,能否在小小的远方之间,看到父老乡亲的身影。

父亲进城,唯一主动提出的要求,便是去看海。这是乡亲们共同的愿望,父亲成为了实现愿望的载体。当从“我”口中得知海面上的桥来回近八十公里长时,父亲只是感叹道:“真长啊,可以从家里一直铺到县城了。”这是在山村生活了一辈子的父亲对距离和长度的丈量方式,家乡的点点滴滴,早已经渗透进父亲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成为了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父亲进城》:介于故乡和游子间,父亲用一生写的散文诗

“故乡”是天上十五的月,是三十晚上的灯,是逝去的童年,也是老去的村庄;“游子”是漂泊在外闯荡的青年,也是远方的儿子。《父亲进城》是远方的儿子写给故乡父亲的思念,也是故乡的父亲用一生写就的散文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677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