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摄影部落@好色鹿

海潮青年:无论是“方七百里”,还是“高万仞”,在“子子孙孙无穷匮”下“何苦而不平”,数千年来秉承这一信念,预示了中华文化“子子孙孙无穷匮”、万世沿袭而不灭;发生在太行山脉的故事,其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在外部形势多变复杂的今天,中国人需要重温太行山蕴含的信念,建立起强大的信心。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太行山脉是我国的地理标识,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地理分界线、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七月份25℃(左右)等温线;此外,太行山区也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带、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带,是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干草原的过渡带。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除了地理意义,太行山也是有悠久人文历史的山脉,山脉东麓和东南一侧发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人文遗迹,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痕迹遍布于冲积扇上,证明了太行山脚下也是中华古文明的摇篮,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迁都频繁的商朝,选择了背靠太行山、前临大平原的地带,都殷270余年,当朝著名的朝歌、牧野也坐落于山脉东麓。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浅识太行山脉

太行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山脉之一,其范围有多大,至今仍然没有定论,总结起来有两种含义,一是狭义的太行山脉,二是广义的太行山系(或太行山区)。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狭义中,按主体山脉的自然延伸,太行山脉包括了北段的西山、中段的太行山、南段的王屋山和中条山,山脉绵延900余公里;广义中,按山系的构成,太行山系不仅包括了太行山脉,五台山、系舟山和太岳山都涵盖其中,民间把这大区域称为太行山区。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太行山拒马河

太行山脉东北接燕山、西南衔秦岭,长度是传统太行山的两倍有余,山西省与河南省、河北省皆以太行山脉为分界地带,由于拥有许多东西向的横谷,发源于山脉西侧的河流大部分往东流,因此它并非是“合格”的分水岭,河北的多数较大的河流,实际上发源于太行山脉西麓

太行山从哪里来

太行山系的构造运动,最早可以推演到太古宙新太古代(距今25亿年之前),虽然位于海底,却已经沉积起了较厚的沉积物,在吕梁阶段的地质构造活动中,伴随着早期基性喷发、造山运动、石英岩脉侵入,变质十分强烈,太行山系的基底岩层形成。

吕梁阶段的地质构造活动结束后(距今18亿年前),山西台背斜逐渐形成,太行山系所在的古地块也发生了差异升降运动,太行山系的雏形在海底生成,并以缓慢的速度抬升,历经了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距今8亿年-2.3亿年)的数次造山运动和海侵海退,太行山系沉积了极厚的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二叠纪时期的沉积物,最终奥陶纪和二叠纪时期的沉积物变质成了矿产,故太行山系西部多深层含矿地层。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距今约2亿年前,燕山阶段地质构造活动开始,太行山系的抬升速度加快,太行山系已经抬升到一定的高度,海退时露出海面,沼泽广布,树木快速生长,海侵时被淹没于海底,沉积物覆于其上,数千万年间海侵海退交替上演,地壳运动加上变质作用,太行山系也拥有丰富的浅层含煤地层。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红石峡,摄影部落@明湖水杉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太行山系加快了隆升,第四纪后(约248万年前开始),华北平原相对下沉,故太行山系的东侧地形十分陡峭、西侧则相对徐缓,太行山系正式形成,随后的百余万年间,不停息的地质构造运动、交替出现的冰期和间冰期、强烈而集中的流水侵蚀,本身就是砂岩山体的太行山脉在“千锤百炼”下,出现了众多壮美的地貌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壮美山河

剧烈的地质运动催生了太行山体,强烈的外部自然力量塑造了太行山的壮美地貌,或许是华北平原的坦荡衬托了太行山脉的雄浑与磅礴,也或许是黄土高原的破碎衬托了太行山脉的阴柔与飘逸,众多的崖壁、峡谷、裂缝、崖沟、横谷构成了太行山脉的壮丽山河,明末清初的地理学家顾祖禹因此把太行山脉称为“天下之脊”。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苍岩山

生长于平原之人,见了太行山脉的深沟峡谷和悬崖峭壁,定会感叹于它的大气磅礴;生长于高原山地之人,见了太行山脉的深潭瀑布和河川大湾,定会感叹于它的瑰丽典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太行山脉“雕刻”出了波澜壮阔的景观,成了今天人们推介太行山时必然使用的名片。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太行大峡谷

在太行山区之中,山河大观数不胜数,山貌:云台山、苍岩山、天河山、五台山、万仙山、王屋山、古武当山、林虑山……;峡谷沟峪:红石峡、太行大峡谷、通天峡、邢台大峡谷、锡崖沟、飞狐峪、朝阳沟、七步沟……。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沁河大湾

河川:沁河、漳河、滹沱河、沙河、唐河、拒马河、永定河,它们切割了山脉,形成的景观诸如富有阴柔之美的武家湾、沁河大湾;人文:霓虹村,和郭亮村、回龙村、锡崖沟、昆山、陈家园、虹梯关、神龙湾的挂壁公路,以及富有时代感的红旗渠。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山区中的金戈铁马

山河大观在当今,是赏心悦目的美景,在这之前则是屏障,阻碍人、物的互通有无,冷兵器时代发生战火和割据之时,太行山如同堡垒,兵家必争之,山脉中断开的裂谷就是重点,人们在裂谷寻到的通道被称为陉,太行陉道在和平时期是商旅通道,战争时期又成了军事要冲。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由北到南,太行山脉上共有八条陉道,简称“太行八径”,它们是:军都陉、飞狐陉、蒲阴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这些通道沟通了今山西与北京、河北、河南,是天然的人员、物资流动通道,在很早之前就是兵家必控之要道,方可取得胜利的主动权。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太行陉

秦国战神白起出轵关陉,进而控制太行陉将韩国一分为二,在韩国的操作中,秦国与赵国在长平进行了一场大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加快统一天下的进程;多年之后,秦国王翦率军伐赵,所经之道便是井陉。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井陉一隅,摄影部落@本行奇摄

韩信率领几万人马攻击赵军,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献计,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并在井陉口聚集兵力,探到消息的韩信领兵进入井陉,用计对赵军两面夹击,最终彻底摧垮赵军,此为成语“背水一战”的出处。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军都陉之居庸关

蒙古伐金时,在军都陉有了挫折,随后改经飞狐陉,控制紫荆关后兵临金中都(今北京)城下;明英宗率军征进犯大同的瓦剌,最后顺着军都陉撤退,土木堡之变上成为瓦剌俘虏,待瓦剌控制紫荆关,再次兵临京师城下(今北京)。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平型关

除了陉道上有金戈铁马之事,还有太行山区中也有跌宕起伏的炮火,如平型关,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大捷便发生于此,太行山以艰险的地形在抗日战争中力挽狂澜,无疑给处于低潮的中国人带来了信心和鼓舞,给江山沦陷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太行山因此又被称为中华脊梁山。

太行山精神

太行山上,不止发生过跌宕起伏的战事,也发生过数不清的筑立精神故事,愚公移山只是这些故事的开始,在愚公移山精神的鼓励下,艰险的山河阻挡不住中国人开路的热情,山脉中有横向河谷、裂谷自然很好,没有也无所谓,路依然在中国人的脚下踏出、在中国人的双手上凿出,有这样的精神信念,新时代的中国工匠们才修筑出一个个超级工程。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郭亮村挂壁公路,摄影部落@zzj-1949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自力更生是中国人固有的性格和品质,在它们的支撑下,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战胜各种困难,即使处于低谷,血肉中的信念不灭,一直屹立于世界之东方。年且九十的愚公都有移山开路之志,青壮年何尝没有,有了这股精神内力,智叟何以对之?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锡崖沟挂壁公路

艰险的太行山脉“高万仞”,似乎难以逾越,但在太行山精神的鼓舞下,人们以共有的血性,在太行山脉中开出了一条条陉道、凿出了一条条挂壁和贴壁公路,还有在斗志昂扬年代劈山修筑的红旗渠,这就是太行山精神。

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发祥地,太行山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红旗渠

有些文化,看似火热绚丽,但将会烧尽一切,而孕育于壮美山河之上的中华文化,表面柔和,实则持久,它的灵魂能屡屡死而复生,这其中死亡的不过是躯体,永远活着的是高蹈的灵魂,我们有古老而辉煌的文化,这些文化往往拥有超乎寻常的生命力,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中国人传递着优秀的基因。

今天的我们,回味历史往事、感叹太行山脉的壮美山河之时,记住它的磅礴险峻,以及所带来艰难险阻,感慨它的伟大,重拾我们民族固有的精神信念,构筑起强大的信心,一切都不是难事,子子孙孙无穷匮,何苦而不平!

参考资料:

  • 《论太行山地貌系统》,作者:樊克锋、杨东潮
  • 《太行山东麓断裂带板内构造地貌反转与机制》,作者:曹现志、李三忠、刘鑫、索艳慧、赵淑娟、许立青、戴黎明、王鹏程、余珊
  • 《华北地块中部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变过程与机制》,作者:曹现志
  • 《太行山南缘新生代的隆升与断陷过程》,作者:马寅生、赵逊、赵希涛、吴中海、高林志、张岳桥、赵汀、吴珍汉、扬守政
  • 《太行山嶂石岩地貌与云台山地貌特征》,作者:高亚峰、焦慧元
  • 《太行山东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认识》,作者:段宏振
  • 《”太行山道路”历史起源探微》,作者:时赟
  • 《古来太行天下脊》,作者:张晓庆
  • 《让太行精神永放光芒》,作者:常虎天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257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