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或上海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市区和郊区展开。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主动发起战役。
为了鼓舞士气,时任国民政府妇女部长亲自慰劳淞沪会战将士。
战争开始前的苏州河
日军炮击上海人口稠密区
黄浦江上战斗同样惨烈
英勇的国军,守住阵地
日军发起攻击
日军轰炸下的上海
英勇国军
国军第36师官兵在江湾前线
日军在上海闸北战斗中与国军进行激烈的巷战,图拔出武士刀,杀气腾腾,准备进入
1937年10月,日本军机飞越上海浦东上空,下方冒烟处为遭日军炮弹轰炸的闸北地区。
1937年11月,日本炮弹在上海铁路局白色楼后爆炸。
惊慌失措逃跑的民众。淞沪会战期间,上海闸北成为中日两军对峙的前线,房屋几乎全部毁于战火,新市区的损失
1937年11月,日军向上海的一所大学进军。
日本海军登陆部队在一次化学攻击中使用防毒面具和橡胶手套。
1937年11月,在上海一所房子屋顶的日本机枪部队。
美国战地记者弗洛伊德·吉本斯(Floyd Gibbons)在上海一处废墟前观望。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的中央突破、速战速胜之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之全盘计划,使他们未能3个月灭亡中国。此间,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在欧洲之行中借到大笔贷款来购买武器:从英国借到1.35亿元,从瑞士和荷兰财团借到2,300万元,从捷克斯洛伐克之斯科达工厂借到5,000万元。淞沪会战是中国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政府各部门加紧实行军事管制,全国都在动员年轻人接受军事训练。
日军在上海弄堂内搜索中国军民。
在战火纷飞的闸北地区,日本士兵与国际区的英国士兵通过隔离的铁丝网握手。
依日方统计,日军在淞沪战场阵亡9,115人,负伤31,257人,合计40,672人。根据日本防卫厅所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日军实际伤亡98,417人,日军公开发布的4万多人明显缩水。据时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个人统计,国军死伤约187,200人。这次战役,日军伤亡6万多人,被中国军队击毁、击伤飞机120多架,舰船20余艘。淞沪之战前后3个月,日军死伤逾10万人,中国军队浴血苦战,尤以八百孤军之困守四行仓库,震惊国际,凛烈万古。
图为美国媒体当时用这张照片《中国娃娃》来宣传此次会战,图为被日军轰炸过的上海南火车站的一名幸存的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