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明朝最西段的长城关隘,也是最年轻的长城关口,经过几百年的不断修葺完善,也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完成了它几百年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曾经千疮百孔但依旧屹立不倒,如今虽然已经失去它的作用,但是依旧成为中华名族的象征屹立在祖国大地上。
小编找到一组照片,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地形学家、探险家、摄影家、旅行作家斯文赫定所拍摄的,让我们来看看如今的嘉峪关和当年的有什么变化。
上图为嘉峪关东闸门图片,建筑大体完整,看到门口有一面照壁,可以看到门楼上油漆的已经斑驳,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也破破烂烂的。
现在的东闸门已经经过翻修一新,路边修了栅栏,照壁已经拆除,匾额已经换了新的,旧的那块据说在文革时期已经被毁了。
远眺嘉峪关城楼,外边都是戈壁,门口还有一些老的建筑。
现在的嘉峪关城楼,门口已经清理干净,没有民房,戈壁滩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进入关城内部,广场上建满了民房,而且已经破烂不堪,可见以前的百姓都是住在关城里面,应该只在城里比较安全吧。
现在的关城广场,已经清理干净,民房也拆除了,只留下修复的游击将军府,种上了绿色植物,为古老的关城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个是嘉峪关城的柔远楼,大体格局还算完整,但是窗户已经没有几个完整的了,可见当古代关隘失去它本来作用,再加上战乱,人们已经没有经济能力对其修复了。
现在经过修复以后重新经过仿古油漆,并且窗户都已经更换上了玻璃,看起来更有气势了。
这个是城墙通道,可以看到地面坑洼不平,城墙已经斑驳脱落,看起来更显沧桑。
经过现在修复,基本恢复了城墙原来的模样,地面经过平整,城墙垛口也翻修一新,只是现在作为景区已经很少有行人了。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经历了几百甚至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经历战乱如今依然屹立不倒,足以说明古人在建筑上的聪明才智,作为每一个炎黄子孙更加要发奋图强,振兴中华,保护好我们宝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