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2008年一部电视剧《闯关东》真是红遍祖国大江南北,尤其是在我国东北地区以及环渤海几个省市更是得到更大共鸣。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清末民初山东人民迫于生计,出关闯荡东北的故事,剧中以朱家一家人为典型,通过讲述朱家闯关东之经历,展示了那场“人口大迁徙”前后之辛酸苦辣。

相对于清末民初的这次众所周知的大规模闯关东,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开启的闯关东就鲜为人知了。乾隆年间的闯关东虽然在规模上绝对无法与清末的闯关东无法比较,时代背景也有一定差别,但是也反映出乾隆时代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政治体制上的一些变化,所以笔者简述一下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社会状况,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另外,根据笔者家族一些老人的回忆老宗谱之记载,我们的老祖先就是在这一时期闯关东而在辽南地区落地生根,因此笔者也对乾隆年间的闯关东情有独钟。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上图_ 后金与明朝

讲述这段历史之前,还是要先了解一下,大清王朝对于关外东北地区管理政策之变化。众所周知,大清王朝是一个由我国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王朝,它的前身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汗国,其发源地就在关外东北。伴随着后金汗国的强大,后金汗国几次易都,最后定在了盛京(今沈阳市)。皇太极执政时期建国大清王朝,沿用盛京为大清王朝之国都。后顺治时期,摄政王多尔衮带兵入关,大清王朝遂迁都北京,而跟随迁都的是举国迁移,无论官员百姓几乎都随从入关,整个关外一下子空了。

对于一个以农耕为主,人民对土地极其渴望的国家而言,东北地区的地广人稀且土壤肥沃,其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就在关外空了的时候,已经有关内人民,尤其是山东百姓,开始来到关外务农而生民立命。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上图_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即康熙皇帝

康熙初年,大清王朝统治者认为,关外东北乃“龙兴之地”应“保护”起来,因此要对东北地区进行“封锁”,也就是不允许关内迁移至关外,这其实也是统治阶级给自己留有后路,清初统治并非一帆风顺,一旦中原“混”不下去,还可以退守关外。而且,为了维护满蒙贵族的利益,从顺治年间就开始在东北修建“柳条边”,基本上这个时期流往关外的关内百姓多居住在“边外”,如今辽宁省的东南地区就是“边外”之地。换句话说,早在清朝初期,辽东、辽南就已经有了闯关东之底蕴。

时间来到乾隆年间,经过康雍乾三代领导人的努力,将中国封建社会之发展推向顶峰,但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乾隆朝最大的危机就是“人口爆棚”。据乾隆朝的人口普查统计(中国较为科学可靠的人口普查以乾隆朝为始),乾隆朝中下叶,人口就已经达到近3亿,这对于以农耕为主且农业技术发展并无长足进步的大帝国来说,让如此庞大数额之人口都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之终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问题,穷苦人民根本吃不饱,甚至没得吃,社会危机一触即发。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上图_ 清朝版图

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深谙封建君主统治之道的帝王,他很清楚这些饥肠辘辘的人民,对于王朝统治意味着什么,所以乾隆皇帝是一位极其重视农业的皇帝。正是在乾隆皇帝的积极推动之下,红薯这一类生命力强,产量极高的农作物得以在全国推广,养活了不少人。在面对自然灾害之时,乾隆皇帝积极调动各地粮食资源以支援灾区,以求能让受灾人民得以糊口。

同时,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禁止围湖造田,兴修水利,甚至是设坛求雨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之破坏。然而,古代科学技术的严重落后,导致面对灾害之时,人为扭转之可能程度极有限,同时封建王朝制度上的“天然缺陷”,更导致皇帝的命令在执行时被大打折扣,人民应得的实惠,却被层层剥削,落入了贪官污吏之私囊。“水深火热”绝对是乾隆盛世贫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上图_ 乾隆皇帝(1736-1796在位)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当时百姓对生活的基本向往,北方人民犹如此,而且国人特别注重“根”,特别重注乡情,落叶归根基本上是当时每个人心中的最终归宿,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恋家”的民族,人民却因为迫于生计而踏上离乡之路。当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得知关外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而广袤无垠之时,这片“天堂”自然成为为了生存流民之向往。而面对着窘境和压力的乾隆皇帝,也对于流民出关行为表示了允许,在史料中,可查到乾隆皇帝多次对于移民关外的应允,就一些官员对于阻止之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乾隆时代通往关外东北地区的大门已然虚掩,“闯关东”之模式就此开启。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约束以及关外苦寒的气候条件令一些人望而却步,因此在乾隆时期,来到关外的人数规模不是太大,且以山东、河北人民为主。这些人民来到东北为了避免与在关外居住的满蒙民族发生冲突,多数还是选择在“边外”为生,这也是现今在辽东、辽南地区能找到很多大家族群居一隅之原因。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上图_ 清代宫廷画师陈枚彩绘本《耕织图》

那么来到关外闯关东的人们生活状态又是如何呢?

笔者的评价是窘困依旧,但是有了希望。就笔者宗族老人回忆老宗谱之记载,先祖本是山东登州府人,父子三人来到关外开始创业,其实就是寻觅生计。值得一提的是,辽南这个地方因为临海比较偏僻,相对而言盘剥压榨稍少,再加之这里雨水充裕而少自然灾害,气候条件等于山东沿海地区类似,因此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父子三人总算是在辽南的一个乡村置办上属于自己的一份田产,但数量十分有限,最后勉强仅让老二娶上了媳妇,后得三子,其中一子过继给了老大,这样我们家族这一支人得以繁衍生息,这大概就是当时大部分闯关东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

通过乾隆年间的闯关东之一管,便可窥见乾隆朝时期整体朝政和贫下中农生存状态之一斑,朝政的腐败加之科技和生产力之底下,导致了底层人民生活始终处于朝不保夕,甚至是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其实,纵观我国封建社会,普通民众能够得以温饱之时,简直就是寥寥无几,这不仅仅是乾隆王朝的问题,更是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问题。

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上图_ 清朝官员

正所谓,博古通今,只有了解历史才会知道我们当今之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当我们享有当今美好生活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它的来之不易,更千万不要忘记那些曾为此奋斗终生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文:王金百

参考文献:《乾隆帝及其时代》 戴逸(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0989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