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人生的枷锁》:所谓人生,就是打破一个个枷锁,获得自由的过程

《人生的枷锁》:所谓人生,就是打破一个个枷锁,获得自由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广为人知,但在此之前,他还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静夜独坐,审视内心时,人发现了加诸自身的种种枷锁,因而有了要打破枷锁的痛苦。

人,生而常苦,因经常审视人生而充满痛苦,也因痛苦而常常审视人生。

毛姆的自审,让他写出了代表作《人生的枷锁》,这既是对30岁之前半生的回顾与审视,也是他对那个时代的思考与审视。

《人生的枷锁》第一稿,写于毛姆23岁时,后来经过历次退稿、修改,又花费两年时间重写,直到他近40岁,才完成《人生的枷锁》这部自传体小说。

书中,毛姆让一切不幸降临在孤儿菲利普身上,菲利普经历一切苦痛和挫折,逐一打破束缚他的各种形式的枷锁,不断地寻求人生的真理。

菲利普的人生枷锁包括身体的、宗教的、情欲的、金钱的、职业和人生意义等多方面,而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是身体、情感、死亡等枷锁,打破这些枷锁,他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过程。

01. 身体枷锁

菲利普一出生,就戴上了身体残缺的枷锁。他天生跛脚残疾,6岁失去父亲,9岁时母亲也过世了。《人生的枷锁》主人公,就这样跛着脚,走向他痛楚的人生。

寄养在伯父家,跛足的残疾让他深受小伙伴的侮辱和欺凌。有的孩子故意把他推倒;有的强迫他把跛脚伸出来让大家参观;至于辱骂、殴打,也是常有的事儿。

幼小的菲利普势单力孤,无力反抗,最后,他总是被迫求饶或者屈服,满足对方的要求。这种精神的折磨,比肉体的痛苦更让人难以忍受。

他痛恨自己懦弱无能,经历过痛苦之后,逐步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他的自我意识变得异常强烈。“一个人要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也非得经历同样的痛苦不可。”

他和其他人都不一样,以至于无法沿用通用的规则,现成规则只在通常情况下行之有效,他必须走一条不寻常的艰难的路。

菲利普转而向书籍去寻求安慰。

他养成了世上最快乐的习惯——读书的习惯。 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来就为生活上的一切痛苦提供了一个的避难所;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正在为自己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世界使现实的世界成为痛苦、失望的源泉。

博览群书使他越来越瞧不起浅薄无知的同学,他和其他人之间,好像总隔着一条无形的屏障。菲利普既自卑又自尊,他陷入矛盾、痛苦的怪圈中,慢慢地,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异样的眼光,至少在表面,能够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为了治愈他的跛足,菲利普曾在牧师伯父的鼓励和认可下,诚心诚意地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治好他,让他和健康人一样健步如飞。

在下雪的夜晚,菲利普脱了上衣,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一次次地希望过后,是一次次的失望。他开始怀疑上帝。再加上伯父在教堂高谈阔论,在家里却是完全不同的表现,菲利普看穿了他的虚伪和欺骗,动摇了对宗教的虔诚。

因为对伯父的抵触,他坚决不考伯父建议的牛津大学,拒绝继承伯父的事业,也拒绝做牧师。

菲利普坚决地挣脱了宗教的枷锁,伯父不得不同意他去海德堡游学。没有了外部的压力,菲利普获得了部分自由,他随心所欲地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进入一种自我管理的阶段。

身体的残疾,是菲利普神经敏感、性格内向自卑的重要原因。他对所有的事物都十分敏感,残疾扭曲了他的性格,直到成年后,他才明白,能够正视自身的缺陷是治愈创伤的第一步。

同时,敏感的性格,也赋予他超强的艺术感受力和领悟力,以及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力,他发现人人都有缺陷,不是精神的就是肉体的

基于这种认识,再加上医学院教授的建议,菲利普做了第二次手术,跛足的程度进一步减轻,他才感到,自己和他人并没有巨大的差别,残疾的痛苦也减轻了。

02. 爱情枷锁

菲利普在伦敦学医时,在点心店认识了女招待米尔德里德。

米尔德里德相貌普通,“又高又瘦,臀部狭窄,胸脯平平像个男孩。”她对新客一副不耐烦的神色,冷若冰霜、傲慢无礼,然而,并没有顾客为此去投诉她,可见她自有一套分寸得当的本事。

正是这种故意怠慢,激起了菲利普内心的好奇和好胜。他经常去米尔德里德工作的店里,低声下气地讨好她,请她吃饭,求她去看音乐剧。

理智上,他十分明白,米尔德里德是什么样的女人,她庸俗愚蠢、肤浅轻佻,而且冷酷无情,可菲利普偏偏为她陷入情网无法自拔,堕落成情欲的奴隶,顺从本能的冲动,为了这所谓的 “爱情”做出了 “一系列既违心而又害己的蠢事来”。

菲利普荒废了学业,不顾自己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无限度地满足米尔德里德的欲望,为她挥金如土,又被她两度无情抛弃。

米尔德里德突然要嫁给“富有”的销售员,菲利普内心痛苦万分,还为她祝福,同时庆幸自己摆脱了感情的枷锁。

当米尔德里德怀孕被抛弃,又回来找菲利普,菲利普旧情复燃,不仅收留她,为她提供免费食宿,还为她支付住院生产的费用。

米尔德里德又爱上了菲利普的好友格里菲思,和他私奔。明知米尔德里德不爱他,只是因为钱才和自己在一起,菲利普还是一边对她苦苦追求,一边又痛恨鄙视自己。

格里菲思没几天就抛弃了米尔德里德。米尔德里德又来找菲利普,这时候菲利普对她已经没有情欲了,但他依然愿意为她提供食宿,让她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

米尔德里德一直不满于仅作为同居者住在这里,她勾引菲利普,对外宣称他们是夫妻,确定无法得手后,恼羞成怒,砸碎了菲利普所有的家具,不辞而别。

为了追求米尔德里德,菲利普不惜成本,在她身上挥霍,为了赚钱,又盲目投资,结果彻底破产。菲利普已经身无分文,他不得不给伯父写信想借钱,但被拒绝。走投无路时,他只好退学去工作。

菲利普对米尔德里德的迷恋,只是男性的自尊心在作祟。她的傲慢、无礼,随心所欲地摆布与玩弄,让他受到挑战,不甘心失败,想通过征服对方获得成就感,显示男性的尊严。

当米尔德里德不顾他的劝阻和帮助,多次走上街头拉客,菲利普明白,自己始终无法改变她,才醒悟过来,终于放下了米尔德里德。从此,他成功地摆脱了情欲的羁绊。

03死亡枷锁

菲利普的成长过程中,也目睹了一系列亲人朋友的死亡。从童年时父亲、母亲的先后离世,到伯母凯里太太的死,让他更珍惜生命的可贵。

画室同学范妮·普赖斯,因为长久的饥饿和贫穷,悬梁自尽了。她的死,震撼了菲利普,让他开始思考,没有天赋的努力是否值得?如果牺牲一个人的青春、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种种机会,仅仅是当一个无名的、贫穷的二流画家,这一切,还值得吗?

如果不是非画不可,那就趁早放弃。菲利普不想再白白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了,他放下了学画成为画家的执念。

他的朋友克朗肖,穷得连饭钱都没有,在自己的诗集出版之前病逝。菲利普为了追求米尔德里德,花光了积蓄,但伯父拒绝为他提供帮助,他为此盼着伯父早死,好得到他的遗产继续完成学业。

伯父并没有如他所愿及时死去,他不得不去服装店打工,在漫长的等待中,他甚至想过亲手结束老头的生命。

在贫穷面前,人性如此卑劣、恶毒。好在他最终遏制了自己的私心,让伯父的生命自然终结,顺利拿到遗产,回到医学院读书。

贫穷不再是他的噩梦,死亡也没有那么令人恐惧。克朗肖生前赠送给他的那块波斯地毯,蕴含着一个谜底的答案。多年后,他终于参透:人生就像地毯一样,看着花团锦簇、工艺复杂,其实只是在徒劳地挣扎,毫无意义。

人,并不比其他形式的生命意义更重大。人生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生、死亡,都无关紧要,活着微不足道,死也就无足轻重。人生最后一副重担已经从他身上卸掉,他获得了彻底的自由。

人生的枷锁,是对个人和自由的束缚,是需要冲破,需要砸碎的。但枷锁,很多时候,不仅来自外界和环境,更来自我们的内心。像菲利普面临的身体残缺的枷锁,需要的是自我的突破;爱情的枷锁,也是需要菲利普在自我意识上走出来;金钱的枷锁,完全都是由于他自己造成的。

菲利普希望摆脱枷锁,进入一种自由的状态。当然,菲利普也明白,要获得自由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它需要经历磨难, 需要付出代价。

菲利普挣脱爱情的枷锁,在我看来,全拜米尔德里德手下留情,主动离开了,否则,真不知道他该怎么摆脱;而金钱的枷锁,也是因为伯父在他的期盼中死了,留下了足够他继续学业的遗产,他才得以挣脱。只有宗教和友情的枷锁,可能相对比较弱,是他在自我反思中,依靠自己的智识得到自由的。

这样看来,更大的枷锁是金钱,所有的人,都被这个枷锁锁死了。米尔德里德如果有钱,就不会对菲利普死缠烂打;菲利普如果经济自由,也不会受伯父的摆布,更不会在职业的选择上,一次次改变,最后,在游轮上做医生,周游世界的梦想破灭。

枷锁是每个人的生存困境。如果你被一个枷锁锁住,困在其中,很可能,另一个枷锁就随之而至,然后又是另一个,你被层层枷锁套住,无法动弹。

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枷锁中,金钱的、职业的、情感的、友情的、家庭关系的,如何突破枷锁,获得自由的人生,在当今的社会,可能不需要经历很多磨难,也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通过提升自我,或者改变自己,完全能够获得更多自由。

但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摆脱枷锁的限制。

难怪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111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