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文/白水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她还著有《孤独的生活》、《砂粒》、《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说起萧红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这段文字你应该不会陌生:“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没错,这是小学的一篇课文《火烧云》,作者就是萧红。同时,那句我们时长挂在嘴边的“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也是出自萧红。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文学造诣堪比张爱玲。说到张爱玲,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 一个男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拥有两朵玫瑰,一朵是白的,一朵是红的,如果男人娶了白玫瑰,时间长了,白的就成了桌上的米饭粒,而红的就成了心头的珠砂痣,但如果他要了红的那朵,日子久了,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而白的,却是床前明月光。”大家应该都听过或者读过这段话。而萧红的文学可以与张爱玲媲美,可想而知,萧红的文学造诣之高。

对萧红来说,重庆应该是其文学黄金时代的一部分了。萧红1938年来到重庆,在重庆度过了一段不安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产子夭折、重庆大轰炸等重大变故。流浪飘荡的升高或使萧红感受到山城百姓和孩子们艰辛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痛苦。因此也创作了儿童小说《山下》,有业内人士评价萧红的这部作品是最具地域性特色的文学著作。

萧红的散文《林小二》是萧红根据重庆妇幼保健院的一个孩子的真实经历创作的。当她在保育院见到这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时,内心立刻对他涌出了母爱。虽然这部作品全文上下都在写林小二,但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出萧红对自己孩子的怀念之情。萧红的这种情感,事实上是与自己失去两个孩子紧密相关的。

萧红在重庆时,身体不太好,上下歌乐山都是依靠滑杆代步(在川外上学的朋友应该知道,歌乐山上那一道道的梯坎,就连身体健康的人走着亦觉累,可想而知抬滑杆的就更累了。),萧红看着抬滑杆的辛苦至极,也了解到他们有一颗爱国抗日的心,颇为感动,因此写下了赞扬力夫的散文《滑杆》。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萧红还在重庆写下回忆鲁迅的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字数达上万字,有不少的学者认为萧红的这部作品是回忆鲁迅先生作品中做好的一部。此后萧红创作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是在香港完成的,但却是在重庆构思的。萧红在重庆遭遇了人生变故,面对嘉陵江构思了《呼兰河传》。她独自站在嘉陵江边,望着微澜的江面,蓦然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小编能感受到,萧红那时的心境是多么悲凉,唯有家乡才能承载这颗满目苍夷的心了吧。

章海宁这样评价萧红:我更愿意把萧红归类为是一个贫民作家,她笔下的主角经常是生活困窘的女性。萧红自己本身也生活困苦,她更能体会到处于社会中弱势群体的艰难和不易。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可以说,在重庆的时光,也是萧红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段黄金时代,这也印证了艺术来源生活。萧红在重庆潜心创作,很多作品都收进了1940年6月重庆大时代书局出版的《萧红散文》一书中。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三毛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萧红

萧红与台湾作家三毛有着相似的经历,同样是漂泊不定的人生,但三毛比萧红幸运,三毛有深爱自己的家人,也遇到了深爱自己的荷西,虽然美好的时光很短暂,但她拥有过。而萧红的人生则是充满了无奈和可悲,如果萧红从一开始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平淡的过一生,或许她就会有一个平静安稳的人生。但萧红注定有一个不安稳的人生,因为,她为爱为自由抛弃了一切。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端木蕻良)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萧红和萧军)

但她的感情之路并不顺,年少时和男友汪恩甲私奔并怀孕,在萧红临产期近时,汪恩甲不辞而别。萧红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因此两位文学青年互相爱慕。但萧军并不是萧红最终的归宿,萧红和萧军刚开始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同时也迎来了萧红的创作黄金时期,但萧军在两年里先后跟三个女子暧昧,并且萧军说道:她单纯、淳厚、倔犟,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萧红以为自己找到了人生归宿,可现实总是很残酷,最后萧红选择了离开。最后嫁给了端木蕻良(萧军的朋友),对于端木蕻良这段感情,萧红曾经这样形容:“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萧军)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但最后在萧红生死攸关之际,端木蕻良离开了萧红,随后萧红病逝于香港。

嘉陵江畔构思《呼兰河传》,比起三毛,她的心从来没有栖息的地方

萧红的一生坎坷,婚姻不幸,最后孤独的逝世于香港。比起三毛,萧红的心从来没有可以栖息的地方。

这位才女虽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被认为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萧红自言“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上天从未给过萧红一丝怜悯,离去的爱人,没能照顾好的孩子,无法逃避的病痛,如影随形的清贫,动荡不安的社会造就了这样一个贫民作家。

小编最后想用纳兰容若的一首诗来总结萧红的爱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来源:重庆文艺集社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30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