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红楼,恰似一场梦(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恰似一场梦(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恰似一场梦
by:夜月
……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节选林黛玉《葬花词》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 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黛玉之见解可不一般,为桃花立墓牌,可见爱怜惜花之非常,花之美应尽数释放,却不该任由之随波逐流,黛玉对美的独特见解,读到这儿,也让我为之记忆深刻,感慨良久,韵味绕梁,久久不散。
《红楼梦》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思想的最高峰。我想不仅是因为曹雪芹的文采与悲惨遭遇,更多的是书中人物活灵活现的思想高度。这本书,我没有一一尽数品尝,而是选择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桥段来欣赏。我觉得这就是我的遗憾。光看那些经典桥段,就有一丝情感在我的心头悄然酝酿,我想,我是得好好的去看看了。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品尝一本书的时间不同,自然所得的韵味所不同。我第一次读到黛玉两次葬花的情节,便爱上了这个身体上柔弱,思想却达到高峰的女子。
《红楼梦》中古典语言丰富,诗词多如云海。《葬花词》这首词却像是我从无穷大海中捞出的一粒金子,这首词语言典雅,思想在历史的沉淀中达到高峰。黛玉却用短短的一支笔在这一页纸上写出了一个人生,其上有花朵,映射出黛玉的凄美爱情,其上有泪花,哭出黛玉的悲惨人生。
黛玉自打母亲归西后,便来到了贾府,认识了这个几乎占了自己人生一大半的男子,贾宝玉。我认为本书最大的看点便是黛玉与宝玉的凄惨爱情故事,三次的情感起伏,就像带着读者的心情坐上了高速列车,忽上忽下的感觉更加促进了我的阅读兴趣。可惜,我竟没有读完这本思想大作,列车开到一半,就在拐角处静静停住了……
虽然,我只读到一半,可是,黛玉和宝玉的凄惨爱情故事,我可是深刻难忘……
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大概是从那次合读《西厢记》时开始萌芽的,共同的兴趣成了爱情的红娘,满天飞扬的粉色桃花随风飘扬静静地躺在爱情的诗篇上,散发出让人着迷的爱情香味,这样的香味竟然让这个纨绔的富家子弟为之叹服。脱下红装,裹上一席无尘白袍,站在黛玉身旁,静静地就在这个春天播种爱情的种子……
可是,再美的爱情也会因为个人情感的干扰所黯然。这一次,便是黛玉错疑宝玉,二次葬花,把爱情的使者埋在这冰冷的黄土下,这一次可不像第一次葬花一般美好,只管要把这与宝玉之间的红线所剪断,从此与这厮负心汉所断了联系。可是,宝玉却不像黛玉所说的那样,便在当晚与黛玉用开头这首《葬花词》所冰释前嫌,每一次破碎都只是为了下一次的凝结。
最后一幕也是最为催泪的一幕,更加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黛玉卧病在床,久久不愈,无人照顾,只剩下一只名叫八哥的鹦鹉静静地凝望着。黛玉伤心欲绝,把那些与宝玉的"美好记忆"统统焚烧在历史的烟火中……这时,宝玉也是无可奈何,正在和薛宝钗的大婚之时,匆匆赶来,却只是听见黛玉身旁的鹦鹉叫道:宝哥哥来了,宝哥哥来了。可是这一句,黛玉已经听不到了……
宝玉也是伤心欲绝,于是抛弃尘世,去山上做了一个和尚。
这对苦命鸳鸯的遭遇成为了那个封建社会的陪葬品,可是他们的爱情却被传为千古佳话,直教人潸然泪下,深沉良久……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红楼,终究让人们怀念与向往,可是,在这片桃花落地时,终究只是一捧镜花水月,到头来,这只是一场梦……

原文始发于:红楼,恰似一场梦(红楼梦读后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