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琅琊榜|海宴

琅琊榜|海宴

第一百四十章 重逢

此年二月,适逢每三年一次的春闱,依制由礼部主持,皇帝指派主考官一名,副主考十八名,选拔天下学子。
往年每到此时,太子和誉王为了帮自己的人争夺新科座师之位,全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明里暗里闹得不可开交,而借着朋党之势上位的考官们自然第一要略是考虑到各自主子们的利益,私底下流弊之风盛行。
一些忠直的御史朝臣谏了无数次,不仅没有多大效用,下场还都不好看。
选士之弊基本上已成为朝政的一大宿疾,稍有见识的人心里都明白。
不过大家更明白的是,今年的情况一定会变,至于怎么变,很多人都在观望。
除了世袭贵勋家的长子以外,科举是大多数人开辟文官仕途的唯一途径,其间牵涉到的方方面面甚为复杂,地域、出身、姻亲、故旧、师门……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并非单单只涉及党争,要想不屈从于这些,杜绝所有的关说之风,就必须要承受来自各方人脉的压力,同时自身还要保证绝对的清正公允,以免被人挑出错失。
此时太子出局,誉王幽闭,能影响皇帝确定今年考官人选的似乎只有靖王。
如果他有意要施行这种影响力的话,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跟他争。
一月底,礼部宣布了今年春闱的星测吉日,梁帝在朝堂之上就考官人选一事询问靖王的意见,得到的回答是“兹事体大,不敢擅答,请容儿臣慎思数日”,虽然没有明确答复。
但很明显他并不打算置身事外。
可是扭转流弊决非一件轻松的事,弄不好就会事与愿违,所以大家在等待最后名单出来的时候。
实际上就是在等着看这位亲王地最终决策,是不怕得罪人。
努力把他所赏识的那类耿介之士推荐上去,还是屈从于历年惯例,弄个圆融晓事的主考官,为某些特殊地人留下一道晋身的缝隙。
二月四日,中书诏令终于签发。
由司礼官当众宣读。
如果人地下巴真的可以掉下来的话,那天的朝堂之上一定可以遍地拣到下巴。
副主考们全都是六部侍郎中最年轻气盛的官员,可主考官却是高龄七十三地原凤阁阁老程知忌。
虽然程老大人已恩养在家多年未踏入朝堂,虽然阁老是个众所周知的名誉官位,但在制度上他仍然有着正一品朝职,属于可以被选任为主考官的范围内。
只是以前,还从来没有象他这样的人被重新起用过,众人在推测可能人选时也没有一个人想到了他。
不过靖王所建议的这种老少配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大家很快就体会了出来。
程知忌并不是一个特别强硬的老臣。
他温良、柔和,从不拒客,不抹人家面子。
非常的识时务,只是时务不太认得他。
因为他实在是太多年没有上过朝堂了。
对朝中的人脉关系根本弄不清楚,跟其他人只须提点一下大家便心知肚明的事。
到他这里非得把来龙去脉交待个丝毫不爽才行。
关键是人要是没有特别铁地关系,谁敢贸然把殉私的话说的那么清楚,尤其是对着一个被人遗忘了好多年,根本摸不清他深浅地老臣。
毕竟风险还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总不能路子还不熟呢,就不管不顾地抬着一大箱金银珠宝上门去求人办事,新上任地几个御史又不是吃素地。
但是从定下考官人选到入闱开试,只有十来天的时间。
通向程知忌那里地门路还没来得及查清打开,这位老大人就收拾包袱进了考场。
没有了外界的影响和各自的私心,那么既使是争论和异议也会变得单纯。
其实老少搭配最大的缺陷就是年长的因循守旧,不接受新的观点,年轻的自负气盛,不尊重前辈的经验。
靖王在“慎思数日”决定人选时,首要考虑避免的就是这个。
虽然最后的名单里并不全是他所建议的,梁帝自己也改了几个,但大的格局总算没变,最终也达到了靖王想要的效果。
这主要归功于程知忌这个人确实选的合适。
他虽然年迈,但性情并不固执,乐意听人辩论,同时他身为前代大学士,凤阁阁老,厚重的底子摆在哪里,十八位副主考第一天阅卷下来,对这老先生已是信服,无人敢不尊重他。
一旦主考官不反感年轻人的不拘一格和鲁莽冒进,副主考们又承认主考官的权威裁断,那么相互制肘自然可以变成相互补益,不至于产生大的矛盾。
其实这一年的春闱还远远做不到不遗漏任何的人材,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但最起码,这绝对是多年来最干净公平的一次科考。
靖王的目标是“无功无过”,他不指望一下子就清理完所有的积弊,也没有采取更强硬冷酷、更容易招致不满和反对的方式来保证廉洁,他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无弊不成科场”的旧有观念,切断许多延续了多年的所谓惯例,从而迈出整肃吏选的第一步。
春闱顺利结束,没有起大的风波,这让梁帝很高兴。
他原本最担心的就是靖王不晓时务,一味按自己的想法把朝政折腾的不得安宁,现在看他也渐渐和顺起来,心里自然欢喜。
转眼间草长莺飞,三月来到,内廷司开始忙碌准备皇族春猎、驾幸九安山离宫的事。
众皇子中除了誉王还在幽闭不得随驾外,其余的当然都要去,再加上宗室、重臣扈从的近两百人,每个都带着一群随行者,规模算是历年最大的一次。
皇后仍象往年一样奉诏留守,但妃嫔中随驾的已不是曾经宠冠六宫的越贵妃,而变成了静妃。
在预定仪驾出京的前两天,穆青再次乘坐着他的八抬王轿前往苏宅,并且一直抬到后院才落轿,而从轿子里出来的除了这位小王爷本人以外,还有另一个仿若大病初愈的青年。
黎纲无声地过来行了个礼。
转身引导两人进了梅长苏地正房。
穆青乐呵呵的,一进门就往主位方向拱手道:“人我带来了,路上一切平安。
没什么事。”说完将身子一侧,将背后的青年亮了出来。
“多谢穆王爷。”梅长苏笑着还礼。
同时看了那青年一眼,“在下梅长苏,有幸得见卫将军,请问伤势大好了吧?”
卫峥按捺住心里地激动,颤声道:“苏先生相救之恩。
在下莫齿难忘……”说着便想要屈膝参拜,却被对方柔和的视线止住,只得深深作了一个揖。
穆青觉得任务完成,轻松地甩了甩手,问道:“飞流呢?”“他不在。”梅长苏明白这个小王爷地意思,只不过现在密室里有人等着,当然要想办法先逐客了,“改天我带他到府上去。
不过今天恐怕不能相陪了,我要先安置一下卫将军。”
“要记得来哦。”穆青是个爽快人。
也不觉得什么,叮嘱了一句后便转身,干干脆脆地走了。
他的身影刚消失。
卫峥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含泪道:“少帅……都怪卫峥一时不察……”
“好了。
你我之间用得着说这个吗?”梅长苏也不扶他。
反而自己也蹲了下去,握着他的肩头道。
“你静一静,别太激动,我要带你去见靖王,在他面前,对我的称呼不要失口。”
“是……”
“起来吧。”
卫峥吸了吸气,伸手扶着梅长苏一起站直,两人并肩来到内室,开启了密门,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靖王殿下,卫将军到了。”简单地说了这一句后,梅长苏也如同穆青般闪开,静静地退到了角落之中。
“卫峥……参见靖王殿下……”
看着本以为已是永别的故人,萧景琰觉得自己比预想中地还要心潮难平,忙稳了稳心神,上前扶起卫峥。
站在他身后的列战英也忍不住抢上前一步,盯着卫峥上上下下细细地瞧,瞧到后来,眼圈儿就红了。
“殿下,大家都坐下来谈吧。
我想今夜要谈的话,应该不会短吧。”蒙挚因为早就见过卫峥多次,情绪最稳得住,过来安排座椅。
列战英坚持按军中规矩侍立在一旁,卫峥则悄悄看了梅长苏一眼,显然也非常想站到他身后去,可惜后者正靠在炕桌旁拨弄火炉,没有抬眼。
“卫峥,暗室相见,你不要拘礼,我有很多话想问你,你先坐下来。”靖王指了指离他最近的一个座位,“许多疑惑,我藏在心里多年,本以为已再无解答,喜得上天护佑,可以再见旧人,还望你一一为我解惑。”“是。”卫峥深施一礼,这才缓缓落座,“殿下请问吧,卫峥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靖王凝视着他的眼睛,第一句话就问:“还有别的幸存者吗?”
这个问题卫峥做过准备,所以立即答道:“有。
只是不多,有职份的就更少了。
因为被宣布为叛军,要服苦役,所以即使是士兵也不敢还乡,只能流落异地。”
“我认识的还有哪些?”
“校尉以下,只怕殿下不熟,再往上,只有聂铎……”
靖王禁不住目光一跳:“聂铎还活着?”
“是。
但他现在何处,我不太清楚。
总之都是匿名躲藏吧。”
“聂铎也是主营的人……那北谷呢?北谷就真地一个也没活下来?”
卫铮低下头,不知是不忍回答,还是不愿回答。
“怎么会这样……”靖王努力稳住发颤的嗓音,“别人不知道,我最清楚,赤羽营是最强的战队,单凭谢玉和夏江带着从西境调来地十万兵马,怎么可能会打成这样?”
卫铮霍然抬头,目光如火,“难道连殿下,也以为我们是跟谢玉厮杀成这样的吗?难道我们赤焰军真地是叛军,会跟朝廷指派地军队拼成那样的惨局吗?”
靖王一把抓住卫峥地胳膊,用力到几乎要将他的骨头捏碎,“你的意思是,你们没有反抗,谢玉依然下了毒手?可是,以小殊的性情,纵然一开始他没有想到,可屠刀一旦举了起来,他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殿下说的对,可是……”卫峥两颊咬肌紧绷,绷出铁一般的线条,“当屠刀举起来时候,我们刚刚经历了恶战,已经没有力气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真相

“恶战……”靖王对当年北境的情势还算是比较了解的,略一思忖,心头大是惊悚,“难道,谢玉所报的击退大渝二十万大军,力保北境防线不失的功劳,其实是你们……他、他这还算是一个军人吗?贪功冒领得来的侯位帅印,他真的不觉得脸红吗?”
“击退?”卫峥冷笑道,“大渝以军武立国,如果只是击退,这十多年来它会这么安静?如果不是我们赤焰上下军将,用血肉忠魂灭掉了他们二十万的皇属主力,大梁的北境,能有这十三年的太平吗?”
“但是大渝那边从来没有……”靖王只颤声说了半句,心中已然明了。
大渝被灭了二十万主力大军,当然不会主动向梁廷报告“我们不是被谢玉击退的,我们其实已经被赤焰给灭了”,只怕大渝皇帝知道赤焰军在梅岭的结局后,只会欢喜雀跃,煽风点火。
若不是主力已失,这个好战的皇帝趁机再点兵南侵都是极有可能的。
而对于远在帝都金陵的梁帝来说,他哪里知道北境的真实情况,只看看邸书和悬镜司的报告,再加上心中早已深深烙下的猜疑与忌惮,就这样做出了自毁长城的决断。
“看来当年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最后,我们知道的多半都是假的,”列战英愤然道,“卫峥,你从开始慢慢讲给殿下听,只要真相犹在,公道总有一天可以夺回来!”
卫峥点点头,平静了一下情绪,道,“最初,我们驻军在甘州北线。
这时接到皇帝敕书,要求赤焰全军束甲不动,没想到敕书刚到一天。
前方战报跟着就传了过来,大渝出动二十万皇属军。
已夺肃台,直逼梅岭。
如果我们奉敕不动,一旦大渝军突破梅岭,接下来的近十州都是平原之地,无险可守。
赤焰素来以保境安民为责。
焉能坐视百万子民面临灭顶之灾,何况军情紧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林帅一面派急使奏报,一面下令拔营迎敌。
后来,这一举动也是一大罪状之“林帅的奏报根本没有抵京,一定是途中被截了。”靖王郁愤难捺,用力闭了一下眼睛,“你继续。”
“我们夙夜行军。
与大渝军几乎同到达梅岭。
殿下知道,因为年初被裁减,我们当时只有七万兵力。
不能硬拼,所以林帅命聂锋将军绕行近北的绝魂谷为侧翼接应。
赤羽营为前锋强攻北谷。
主力截断敌军,分而击之。
当夜风雪大作,聂真大人随行赤羽营,冒雪行油毡火攻之计……那一场恶战,我们七万男儿浴血三日三夜,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终将大渝最引以为傲的皇属军斩落马下,只逃出些残兵败将。”卫峥地脸上迸出自豪的光采,但只一瞬,又黯淡了下来,“可那时我们自己,也是伤亡惨重,军力危殆,到了筋疲力尽的状态,不得不原地休整。
这时少帅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因为接应地聂锋部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
绝魂谷与北谷只有一面峭壁之隔,虽然地势艰险,但以聂锋疾风将军之名,如无意外,当不至于如此缓慢失期。
于是少帅命我前往南谷联络主营,查问缘由。
谁知我刚刚到达,还未进帅帐,谢玉和夏江的十万兵马,就赶到了……”靖王“啪”地一声,竟将坚硬的梨木炕桌掰下了一角,木屑簌簌而落。
蒙挚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细节,心中激荡,咬着牙回头看了梅长苏一眼,却只见他面无表情地坐在角落,微微仰着头,纹丝不动,似乎已凝固成了一道无生命的剪影。
“最开初看到他们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我们居然以为……他们是援军……”卫峥声音里的悲愤与苍凉,足以绞碎世上最坚硬地心肠,他抬起头,直直地望向靖王,“结局……殿下已经知道了,南谷沦为修罗地狱,而北谷……更是被焚烧成一片焦土。
在与大渝最剽悍的皇属军厮杀时都挺过来的兄弟们,最终却倒在了自己友军的手中。
很多人到临死的那一刻,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拼死赶到林帅的身边,可是他早已伤重垂危。
他最后的一句话是让我们逃,能活下来一个算一个,我想那时他的心里,不知有多么冷,多么疼。
万幸的是,他没有看到北谷那边升起来地浓烟就走了……他的部将,他的亲兵们没有一个离开他,哪怕最后他们守护地已经是一具尸体。
可是我不行,我的主将是林殊,我想要赶回北谷去,但斩杀下来地屠刀实在太多,我只冲到半途就倒下了。
醒来时,已被我义父素谷主所救……”
靖王牙根紧咬忍了又忍,最终还是忍不住将双手埋进了掌中,蒙挚也转过头去用手指拭去眼角地热泪,列战英更是早已泪如雨下。
只有梅长苏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姿势,眸色幽幽地看着粗糙地石制墙面。
“素谷主……当时怎么会在那里?”良久之后,靖王深吸一口气稳住自己,又问道。
“梅岭有种稀世药材,十分罕见的,当时义父和他的一位老朋友前来采药,遇到了如此惨局。
大乱之时他们做不了什么,只能在谢玉最后清理战场时乔装混了进去,想办法救了些人出来。”
“那聂铎……”
“聂铎当时被林帅派去探看聂锋的情况,后来在途中发觉有异,拼力逃出来的。”
靖王垂下头,沉默了许久许久,最后再次提出一个他已经问过的问题:“卫峥,北谷……真的没有幸存者了吗?”
卫峥躲开了他的视线,低声道:“我没有听说过……”
虽然心里早已明白希望渺茫,但听到卫峥的这句回答后,萧景琰依然禁不住心痛如绞。
他的朋友,那个从小和他一起滚打,一起习文练武的朋友。
那个总是趾高气扬风头出尽,实际上却最是细心体贴的朋友,那个奋马持枪。
与他在战场上相互以性命交托地朋友,那个临走时还笑闹着要他带珍珠回来的朋友。
真的再也回不来了……
南海亲采地那颗明珠,还在床头衣箱的深处清冷孤寂地躺着。
可是原本预定要成为它主人地那位少年将军,却连尸骨也不知散于何处。
十三年过去,亡魂未安,污名未雪。
纵然现在自己已七珠加身,荣耀万丈,到底有何意趣?!
“殿下,请切勿急躁。”梅长苏的声音,在此时轻缓地传来,“此案是陛下所定,牵连甚广,不是那么容易想翻就翻的。
殿下唯今之计,只能暂压悲愤。
徐缓图之。
只要目标坚定,矢志不移,一步一步稳固自己的实力。
但愁何事不成?”
“是啊,”蒙挚现在也稍稍稳了稳。
低声劝道。
“要翻案,首先得让陛下认错。
但这个错实在太大。
陛下就是信了,也未必肯认。
何况卫峥现在是逆犯之身,他说的话有没有效力,他有没有机会将这些话公布于朝堂之上,全都是未知之数。
殿下现在切不可冒进啊。”
“可是……可是……”列战英哭道,“这么大地冤屈,难道就忍着?我们血战沙场的将士们,就只能有这样的结局吗?”
“这个案子,不是赤焰军一家的案子,”梅长苏静静地道,“更重要的是,还有皇长子的血在里面。
要想让陛下翻案,就等于是让他同意在后世的史书上,留下冤杀功臣和亲子的污名。
切莫说君王帝皇,只要是男儿,谁不在乎身后之名?靖王殿下如要达到最后的目地,此时万万不可提出重审赤焰之案。”
“苏先生之言,我明白。”靖王抬起头,双眸通红,苍颜似雪,“但我也想提醒苏先生,我最后的目的,就是平雪此案,其他地,暂时可以靠后。”
梅长苏回视了他良久,淡淡一笑,“是,苏某谨记。”
“卫峥以后就住在先生这儿吗?”
“现在搜捕他的风声虽然已经松了,但冒险送他回药王谷还是怕途中出意外。
我这里人口清净,住着很安全,殿下放“如此就劳烦先生了。”靖王又回身对卫峥道,“此次能救你出来,全靠先生地奇谋妙算,你住在此处,还须一切听从先生地指令。”
卫峥立即抱拳道:“是!卫峥一定唯先生之命是从。”
他回答得太快太干脆,靖王反而有些吃惊。
虽说梅长苏对他有救命之恩,但一个性情刚烈的武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说出惟命是从地话来。
“我们府里又没什么规矩,卫将军客气了,”梅长苏微笑着岔开道,“要说有谁是惹不得的,那就是晏大夫,你的伤势还未痊愈,他多半要来调养你,到时候可千万不要得罪他,免得把我也一起连累了。”
“这位老大夫我见过,确实有气势,”蒙挚也接口道,“难得苏先生也有怕的人呢。”
列战英靠上前,拧着眉悄声游说卫峥道:“要不你住到靖王府来吧,老朋友多,也很安全……”
梅长苏淡淡瞟过来一眼,只稍微皱了皱眉,列战英便意识到自己的建议不对,忙垂首退了两步。
不过这样一来,靖王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去,低声斥道:“战英,苏先生的安排,你不要随意置言。”
“是。”列战英身为高阶将军,也不是一味的莽勇,心胸和见识自然是有的,当下立即躬身致歉,“战英多言,请先生见谅。”
“列将军贴身卫护殿下,以后还请多思多虑,以保周全。”梅长苏倒也没客气,淡淡补了一句,又侧转身子,对靖王道,“殿下已安排好春猎时留京的人手了吗?”
“已调配妥当了。
春猎整整半个月,京城里以皇后诏命为尊,誉王也留了下来,确实不能大意。”梅长苏轻叹一声,喃喃道:“其实我现在的心思倒跟夏江一样,希望他们能动一动。
可惜就情势而言,誉王未必敢这么冒险。
殿下小心留人监看就是了。”
靖王点着头,神情开始有些恍惚。
今夜所披露出来的真相细节使得他既愤怒又哀伤,好象有块巨石压在胸口般,带来一种沉甸甸的痛楚。
他本来想强自支撑一下,仍象往常那样跟梅长苏商讨事务,但刚刚只说了那么几句,他就发现不行,至少今夜,他不能思考任何其他的事,因为他整个头都滚烫得如岩浆一般,根本无法平息,无法回到正常的状态。
“请殿下回去休息吧。”梅长苏的声音里有种淡淡的倦意,他将视线从靖王身上移开,同时后退了一步。
室内随即一片沉寂萧景琰慢慢站了起来,眼帘低垂着,掩藏着眸底所有的情绪。
他拍了拍卫峥的肩膀,似乎想要再跟他说两句什么,最终却又什么都没说,默默无声地转过身去,带着列战英走向了自己那边的石门。
蒙挚原本想再留一会儿的,可看了看梅长苏的脸色,也只好跟在靖王身后一起离开。
石门缓缓合拢,隔绝开一切的声音。
梅长苏的身体轻微地摇晃了一下,卫峥立即抢前一步,紧紧扶住了他。
“谢谢。”昔日的少帅将自己的一部分重量移到副将扶持的手臂上,可是疲累感却越来越浓,几乎难以抵抗,“走,我们也走吧。”
卫峥吹灭了密室的灯,过道里的光线洒了进来,幽幽暗暗的,带着一种陈旧而悠远的感觉。
梅长苏走到光与影的分界处时停了下来,目光定定地不知在想什么。
卫峥静静地在一旁看着他的侧脸,突然道:“少帅,我觉得其实可以告诉……”
赤羽副将的后半句话被自己吞了回去,因为他的少帅转头扫了他一眼。
那一眼的意思,非常明确。
“刚才那种话,以后不要再提了……”说完这句话后,梅长苏又收回了凌厉的视线,重新回到疲倦而又迷惘的状态之中,就好象刚才那个灼烈的眼神,只是卫峥一瞬间的错觉而已。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佛牙

皇族春猎,实际上是一种猎祭,其意为谢天命神赐之勇悍,故而年年必办,逢国丧亦不禁。
春猎的场所一向是九安山,此处距京城五百里,有密林有草场,还有猎宫一座,十分齐备。
不过按例,春猎前三天连皇帝也不能入住猎宫,必须在野外扎营敬天。
三月二十七,天子旌旗摇摇出城,皇后率留守众臣于城门拜送。
靖王虽然奉旨要“把苏先生带着”,但他的位置必须是同行在梁帝龙辇旁侧,以便随时候命,而这位“苏先生”却只能带着他的几个随从,跟靖王府的人一起走在后面的队列中。
不过也恰好因为靖王一早就被召入宫,绊在了梁帝身边,所以他才没有看到那个必然会令人惊疑不定的场面,梅长苏为此感到甚是庆幸。
上午有点招摇地进入苏宅大门来接梅长苏的人是列战英,大家预定一起到靖王府会合,一共三十人,作为靖王的随从人员编入春猎队伍中同行。
由于出发的吉时测定在中午,时间还早,所以一进靖王府的大门,列战英便请梅长苏到厅上小坐休息,自己在一旁陪坐,两人随口聊一些军务上的事打发时间。
一杯茶还没喝完,梅长苏突然听到厅外传来一阵“呜—-呜—”的叫声。
在一瞬间的怔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是谁的声音。
列战英这时已跑到了厅口,大叫道:“你们这么早拴它干什么?快放开,等会出发时再上车好了。”
梅长苏的脸色略有些发白,忙举杯遮掩,心思急转。
片刻后列战英重新回到座位上。
他便用随意的口气问道:“外面是什么在叫?”
“是佛牙,我们殿下养的一只狼。”
“殿下养狼?”
“先生不常到我们府里来,所以不知道。
佛牙一般也不到前头来。
它是我们殿下从吃奶时就捡回来的小狼崽,不过现在也有十五岁了。
谁也不知道它还能活多久……佛牙很高傲地,除了殿下,谁它都不亲近,在我们王府,殿下是老大。
它就是老二!”列战英因为说得夸张,所以自己先哈哈笑了起来。
“哦?”梅长苏随他笑了一下,又问道,“这次要带着它吗?”
“佛牙喜欢在外头玩,它现在日子也不多了,殿下当然是能带它出去就带着。”
“可它虽是家养的,总也是只狼,你刚才怎么叫人放开了?”
“苏先生别怕,佛牙虽然不爱理人。
但只要殿下没有下令,它是不会咬人的。”
梅长苏转动了一下眼珠,笑道:“我倒不是怕它咬我。
是怕他咬别人。
跟你说吧,我有一项异能。
无论再狂暴地动物。
都乐意跟我亲近,绝不会咬我的。

“世上还有这种异能?”列战英大奇。
“我从没听说过呢。”
他正说着,一个浅灰色毛茸茸地影子已无声地出现在厅口,那昂首高傲的样子,仿若一个王者正在耐心地巡视它的领地。
“佛牙长的可真漂亮。”梅长苏夸道。
“可不是,”列战英得意的样子倒象这狼是他养地,“它的体型壮,毛皮又厚又密,前几年还要更漂亮的,现在老了些,不过毛色仍然很好的。”
佛牙将头转了过来,深褐色的眼珠仿佛有灵气似的,晶亮莹润。
它在厅口只停留了片刻,突然仰首一声长嚎,后背一弓,疾如离弦之箭般直扑梅长苏而来,那气势仿佛是准备将他整个儿吞下去。
列战英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吓得脸都白了,慌忙跳起身来阻拦。
这个苏先生现在可是靖王最要紧的一个人,要是自己守在旁边还让他被佛牙给弄伤,那还不如先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可是尽管列战英的反应已是极快,但狼的动作总是要压倒人类一筹,何况从厅口到梅长苏并不是一段很长地距离。
当他刚刚跃起想要抓住佛牙时,灰狼已掠过他的身边,一头扑进了梅长苏的怀里,几乎没把他连人带座椅一起撞倒。
“呃……”接下来地一幕让列战英半张着嘴,很失风度地呆呆站着,根本说不出话来。
只见佛牙的两只前爪搭在梅长苏肩上,湿湿地尖鼻子亲密地在他脖颈间嗅着,时不时还蹭上一下,那撒娇地样子跟它巴在靖王身上时一模一样。
“怎么样,列将军,”梅长苏好不容易躲开佛牙的口水,笑道,“我这个异能没骗你吧?”
“居、居然真地是这样……”列战英怔怔地道,“这也太神了……”
“以前还曾经有一匹谁也无法降伏的烈马,只肯在我手上吃草呢。”梅长苏拍拍佛牙的肩,让它伏在自己膝上,“佛牙大约是太寂寞了,靖王殿下那么忙,很少时间陪它吧?”
“是啊,尤、尤其这半年,殿下忙……忙得那是脚不沾地……”列战英最初的震惊还没有过去,说话结结巴巴的。
梅长苏也不着急,挑了几个他感兴趣的话题,徐徐地引他多说话。
列战英毕竟不是心思复杂之人,谈兴渐起后,注意力终于离开佛牙身上,开始顺着梅长苏的引导走,聊到后来,他越说越高兴,大部分的话都变成是他在说了,梅长苏只是微笑着倾听,时不时插上半句以示鼓励。
佛牙在旁边时而绕着座椅转圈儿,时而用大尾巴拍打梅长苏的膝盖,倒是自娱自乐,时间一久,列战英渐渐也就看习惯了。
就这样很快过了半个时辰,外面的一应准备已然就绪。
曾因梅长苏一句话被降为百夫长的戚猛这次也是随行人员,大步进来通知出发时间已到,梅长苏看他服色,已然升回了校尉,不禁微微笑了笑。
问道:“你那只怪兽捉到了吗?”
戚猛闷闷地道:“还没有……那东西狡猾得很……”
飞流在这时飘了进来,看见佛牙,咦了一声。
伸手想摸,被灰狼不屑地闪开了。
当下大奇,追过去再摸,佛牙又闪,可这次没闪过,被在脖子上狠狠摸了一把。
登时大怒,回身反击,一人一狼在大厅中闹腾了起来。
而梅长苏就笑眯眯在一旁看着,完全没有去管束一下的意思。
“苏、苏先生,”列战英有些全身无力,“时间快到了……”
“哦,那我们走吧。”
“他……他们……”
“我们走了,他们就会跟过来了。”梅长苏说着,当先走出。
列战英对那一人一狼都没办法,只好跟在他后面。
不过幸好正如梅长苏所言,他们一出来。
飞流和佛牙就停止了打闹,以同样的速度奔出厅外。
靖王府的小小队伍里大多都是武者。
只有梅长苏是坐马车地。
佛牙坚持要跟他一起挤到车上去,于是从来不坐马车的飞流也破天荒跳入车厢。
一人一狼对坐着,继续玩着你摸我躲,你咬我闪的游戏,整个旅途倒也因此不那么无聊了。
晚间到达预定驻跸地小镇,整个随驾队伍扎营安顿了下来,靖王请安完毕,退回到列战英已准备好的王帐中休息。
刚到帐前,就看到两条影子一闪,绕过栅门木桩便消失了,不由有些惊诧。
“这一路上,佛牙已经跟我和飞流玩熟了。”梅长苏从里面出来,笑着迎上前道,“列将军还说佛牙不喜欢亲近人呢,其实它性子不错啊,我本来就很会跟动物相处,还没什么,可是飞流那样独来独往地人,佛牙也跟他相处的很好呢。”
“是吗?佛牙确实不喜欢跟人亲近,看来你和飞流还真是与众不同。”靖王虽然也很讶异,但因为没有看到佛牙一头扎进梅长苏怀里不肯出来的样子,倒也没怎么放在心上,而是朝四周看了看,问道:“战英呢?”
“我的琴弦断了,请他去帮我挑两根上好的马鬓。”梅长苏指了指后方,“看,他已经瞧见殿下,跑过来了。”
话音刚落,列战英已奔至近前,抱拳行礼道:“殿下,营帐均已安排完毕,敬请安歇。”
“苏先生地帐蓬,要围在你们中间,知道吗?”“正是这样安排的。”
“好。”靖王颔首赞许,转向梅长苏道,“现在时辰还早,先生到我帐中坐坐?”
梅长苏担心佛牙回来,淡淡一笑道:“本当从命的,只是赶了一天路,觉得有些困乏了,还是想早些安睡。”
萧景琰知他身体不好,倒也不介意被拒,温言道:“那就不耽搁你了,明天还要赶一天路,确实该早些歇息。”
梅长苏躬身微微一礼,退回到自己帐中。
列战英因为负责王帐周边的所有事务,神经有些紧绷,当然不会想到要跟靖王闲聊佛牙初见梅长苏的事儿,等候靖王进帐后,他便又四处巡视去了。
次日一早,靖王又匆匆赶往梁帝处请安,由于被赐膳,所以就再也没回来过,一直伴驾左右。
梅长苏刻意比他晚起片刻,两人也就没有碰面。
这一天的速度比头一天要快些,黄昏时便赶到了九安山,在猎宫之外连绵扎下一大片的帐蓬。
居中便是金顶云龙的皇帐,高五丈,幅宽十丈,虽是临时搭成,但内里摆设铺陈已极精美,中间垂下绒绣帘纬,将整个皇帐分为外面起坐、里内安寝两个部分。
静妃的帐篷仳邻皇帐,规制要小些,但因为要侍奉梁帝,她在夜间基本上是居于皇帐之中地,等男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才会回到自己帐中。
随蒙挚而来的三千禁军分班守卫,如铁桶般绕护在这两顶大帐周边,戒备之森严恐怕连只土拨鼠也不会放进来。
其他皇族和重臣们地帐篷自然更小一圈,按着地位高低层层围在皇帐四周,直如众星捧月一般。
休整一晚后,春猎于翌日正式开始。
梅长苏虽然也换了劲装跟在靖王旁侧,但连半枝箭也没带,显然是不打算跟这个“猎”字沾任何关系。
随同伴驾的人大部分都听过他地名头,不免要过来招呼,所以这一路都是在回礼中走过地。
到了猎台前,梁帝命高湛召他和靖王一起上台,笑着闲谈了几句,虽然没说什么实在的内容,但至少表明了一个爱重地态度,给周边的皇室亲贵们看看。
春季由于是万物繁衍的季节,本不宜杀生,所以春猎与秋猎不同,是以祭仪为主,没有竞技,大家进林子里转来转去,不过是做做样子,除了偶尔射两只野兔野鸡什么的,一般不会射杀鹿、獐等常规猎品。
梁帝一早主持了开猎祭典,又在随身侍卫的重重保护下进密林中转了一个时辰,最后带着两只野鸡回帐。
他毕竟年迈,午膳后便倦意难当,在静妃的轻柔捶打下昏昏入睡,不多时便睡得鼻息沉沉了。
静妃得了这个空闲,忙命高湛细心守着,自己脱身出来。
一面朝旁侧的妃帐中走,一面吩咐贴身的侍女道:“快去靖王处,叫他请苏先生来见我
第一百四十三章 相见

靖王是陪同梁帝一起从猎场返回的,送父亲回帐后他便告退了。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前往皇三子豫王和皇五子淮王的营地拜访。
这两位王爷与靖王的关系虽然不算很亲近,但总体来说也还不错。
以前每年春猎时,太子誉王高高在上,只围着梁帝打转儿,这三兄弟位份相近,反而常在一处。
不过今年靖王的地位已非昔日可比,那两人也没敢象往年一样随随便便上门来,所以靖王有了空闲,便自己主动找了过去。
豫王淮王的帐篷挨在一处,为了接待靖王,大家聚在中间的空地上,铺席烤肉佐酒,倒也其乐融融。
正当大家酒足饭饱,开始喝茶消食时,静妃的侍女在列战英的陪同下找了过来,远处还有一个梅长苏站着等候。
一听说是静贵妃相召,豫王和淮王哪里敢耽搁他,急忙起身送客。
从皇子们的营地到皇帐并不远,只是中间要过禁军的守护区。
蒙挚站在高大的木栅门前行礼相送,眸色深深地看了梅长苏一眼,后者淡淡地回他一笑,神色平静。
到了静妃营帐前,侍女略加通报,两人便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整个营帐内陈设简单清爽,仅有一案一榻双几,还有四五张圈背矮椅,静妃穿着一件灰貂皮褂,配素色长裙,因服孝的缘故,头上只戴了银饰,整个人看起来雍容素净,柔和温婉。
见到儿子跪下行礼,她笑着伸手相搀。
“母亲,这位就是苏先生。”靖王抬一抬手,介绍道。
梅长苏上前,躬身施礼。
“苏某见过静妃娘娘。
他本就站在靖王身后不过一步之遥的地方,静妃早已瞥见他的身影,只是心情复杂。
未敢细看,此时面对面相向而立。
看着那单薄的体态,听着那陌生的声音,突觉心中幽凉,喉间发紧,半天也未能说出一个字来。
“母亲。
您身体不适吗?”靖王察觉有异,轻轻扶住了静妃地手臂。
静妃勉强一笑,稳了稳心神,道:“……苏先生一路辛苦了,请坐。”
梅长苏谢了座,在客位坐下,静妃这时已稍稍平定了一下情绪,命人上茶,客气地问道:“苏先生在京城已经住了一年多了吧?还住得惯吗?”
“只是冬天冷些。
其他的还好。”
“先生怕冷?”
“是。”
静妃便回头对靖王道:“你最不会照顾人的,有没有注意到先生帐篷里炭火可够?这野外扎营,可要比屋子里更冷些。”
梅长苏笑道:“谢娘娘关心。
殿下照应得很是周全,现在大家都不愿意进我地帐了。
觉得里面热呢。”
静妃摇头道:“这几日不比家居。
你时常要帐内帐外地走动,如果里面极暖。
外面极冷,只怕更易成病,帐内还是多通气,确保温度适宜的好。”
“娘娘果然深谙保养医道,”梅长苏欠了欠身,“我家里也有一位大夫,只是这几日没有随行,我只好一味地保暖,多谢娘娘指点。

“先生冒风而来,不宜饮此茶。”静妃随即扬声召来侍女,吩咐道,“去取紫姜茶来。”
侍女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捧来一个紫砂茶壶和一只小杯。
梅长苏见静妃起身亲自斟茶,忙谦谢道:“怎敢劳动娘娘,请这位姐姐斟吧。”
静妃浅浅一笑,命侍女退下,端起茶杯道:“先生为景琰如此尽力,我礼敬一杯清茶也是应该地。”说着便将手中小杯递了过去,谁知一失手,杯身滑落,姜茶水飞溅而出,全都洒在梅长苏的袖上。
“哎呀,先生烫到没有?”静妃忙摸出手巾为他擦拭,靖王也赶了过来。
梅长苏知道静妃之意,心中有些酸楚,于是没有闪躲,由着她趁势将自己的衣袖卷起。
静妃看到那光滑无痕的手臂时,表情与霓凰郡主一模一样,只是她的情绪更加内敛些,怔怔地后退一步,便没有了更多地动作。
“苏某并未受伤,娘娘不必在意。”梅长苏将视线移开,低声说了一句。
靖王扶着母亲回到原位,神色有些疑惑,想要问,又不知该问什么,犹豫了一下方道:“母亲今天好似神思困倦,不如休息一下,我与苏先生改日再来可好?”
静妃若有所思,竟没有理会儿子的话,沉默了片刻,突然又对梅长苏道:“苏先生那本《翔地记》,我很喜欢。
上面提到涂州一处飞瀑,我看先生的批注,应该是去过那个地方的吧?”
“是。”
“听书中描述,此瀑飞流直下,气势壮观,恨我不能亲见。
不过我一时记不太清,这飞瀑到底是在涂州的哪个县府啊?”
梅长苏的视线微微一颤,抿紧了嘴角。
涂州溱潆府,十分简单的答案,却是亡母的闺名。
他虽然知道静妃此问何意,却又终究不能坦然出口,所以迟疑了片刻后,还是无奈地摇头,“苏某也不太记得了。”
静妃静静地凝望着他,不知因为什么,眸色变得澄澈而又忧伤。
靖王有些不安地看看母妃,问道:“母亲很想去看这个瀑布吗?孩儿倒还记得,那个地方是……”
“你不必说,”静妃快速地截断了他,“我问问罢了,哪里出得去?”
“娘娘现在身份贵重,确实不能随意出行,只能委屈些,留作遗憾了。”梅长苏垂下眼帘,劝了一句。
“身份贵重……”静妃郁郁一笑,容色有些黯淡,“不说这个了。
我看先生气促不均,面色透白,病势应已缠绵了许久。
平常都吃什么药?”“是些调补的药吧,我也不太懂,都听大夫地。”
“我倒还略通医道。
先生不介意的话,可否让我切一切脉?”
她当着靖王的面这样说。
梅长苏当然不能介意,反而是萧景琰从旁劝道:“母亲,苏先生身边已有名医,您不必……”
“我只是切切脉,又不扎针行药。
有什么打紧地?”静妃柔柔地一笑,“你不知道但凡医者,都想多见识几个病例吗?”
靖王知道母亲性情虽温婉,可一旦开始坚持什么,就很难改变,只得起身,将她的座椅移至梅长苏身边,又取来一只小小地枕包。
梅长苏地双手,在袖中微微捏紧。
他自己的身体状况。
自己当然清楚,可是他却不知道静妃地医道已修到了什么程度,自然也就拿不准这只手一伸出去。
秘密是否还保得住。
不过此刻的局面,已由不得他选择。
静妃幽深哀凉的目光。
也让他无法拒绝,所以最后。
他还是缓缓地将左手手腕平放在了枕包之上。
静妃宁神调息,慢慢将两根手指按在了梅长苏的腕间,垂目诊了半日,一直久到让人觉得异样的地步,手指方缓缓放松。
靖王躬下身子,正要开口询问情形如何,谁知定晴一看,不由大惊失色。
只见静妃将手收回后,回腕便掩住了朱唇,翻卷地长睫下,泪水如同走珠一般跌落下来,止也不止住。
萧景琰已有多年未曾见自己这位淡泊宁静的母亲落泪,心头自然大骇,立即屈膝跪下,急急问道:“母亲怎么了?如有什么不舒心的事,尽可以吩咐儿子去料理……”
静妃深吸着气,却仍是止不住地抽咽。
越是平日里安稳持重的人,一旦情绪决堤,越是难以平息。
她扶着儿子的肩,凭他怎么问,也只是落泪摇头,哭了好一阵,才轻声道:“景……景琰,你今日……可有去向父皇请安?”
她哭成这样,却问出如此一句话来,靖王一时更加无措,“我与父皇……上午一直在一起啊……”
“那下午呢?”
“还没有去过。”
“你……去向父皇请安吧……”
靖王呆了呆,道:“父皇不是在午睡吗?”
“午睡也该去,”静妃断断续续地道,“至少等、等他醒了,如果听内侍说……你来过,心里一定……会高兴的……”
萧景琰怔怔地看了母亲半天,突然明白了她的用意,迅即转头看向梅长苏,却见这位谋士已站了起来,静静地避让在一边,整张脸如同戴了面具一般,瞧不出丝毫端倪。
“快去吧,去吧……”静妃拍着儿子的胸口,缓慢但坚决地将他推了出去,但等他走后,她却又没有立即跟梅长苏说话,反而是跌坐回椅上,仍是珠泪不干。
梅长苏无奈地凝视了她片刻,最终还是悄然长叹一声,缓步上前,蹲在她膝前,摸出袖中软巾为她拭泪,轻声道:“娘娘,您别再哭了,再哭,又有什么益处呢?”
“我知道……只是忍了这些年,突然忍不住了……”静妃似乎也在拼力地平息自己,拉着梅长苏让他坐在身边,泪眼迷蒙地看着他,看一阵,又低头拿手巾擦擦双眼。
“我现在很好,”梅长苏柔声安慰道,“只是比常人稍稍多病些,也不觉得什么。”
静妃哽咽道:“火寒之毒,为天下奇毒之首,要清理它,又何止脱一层皮那么简单?为你拔毒的那位医者,可有说什么吗?”
“他说……我底子好,没事地。”
“怎么可能没事?挫骨削皮拔的毒,第一要紧的就是静养,”静妃一把抓住梅长苏地手,恳切地道,“你别管景琰了,好好养着,京里的事,我来办,你相信我,我一定办得成……”
梅长苏用温暖而又坚定地目光回视着她,缓缓摇头,“不行地,宫里和宫外,毕竟不一样……我走到这一步,已经越过了多少阻碍,娘娘,您也要来阻碍我吗?”
静妃心头如同被扎了一刀般,更是止不住的泪如泉涌,仿佛压抑了十几年地悲苦之情,全选在此刻迸发了出来。
“您若要帮我,就什么也别跟景琰说。”梅长苏的眼圈儿也渐渐地红了,但唇角却依然噙着淡淡的笑,“景琰很好,我也没有您想的那么累。
您放心,我有分寸的……您以后还是继续给景琰做榛子酥吧,就算他不小心拿错了,我也不会糊里糊涂随便吃的。”
“小殊……小殊……”静妃喃喃地念着这个名字,轻轻抚摸梅长苏的脸,“你以前,长得那么象你父亲……”
“娘娘,我们不说这个了。”梅长苏继续给她拭泪,“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您会帮我的,是不是?”
静妃透过一片模糊的水色凝视了他许久,最后终于一闭双眼,缓慢而沉重地点了点头。
见她允诺,梅长苏的唇边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明明是宽慰的表情,却又显得那么悲凉。
静妃不忍再看,低下头,用手巾捂住了脸。
“娘娘,”梅长苏缓缓站起身,轻声道,“时辰不早,我也该走了。
您一个人能静下来吗?”
静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力印干脸上的水迹,抬起了头,“你放心。
景琰那边,我知道该怎么办。”
梅长苏点点头,退后一步,屈膝跪下行了个大礼,定一定神,转身掀开帐帘,头也不回地离去。
时已午后,帐外是一片淡淡的冬末暖阳,但空气依然清冷。
萧景琰静静负手,站在皇帐辕门之下,迄然不动的样子竟象是已经凝固。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靖王立即回过头,投来两道审视的目光,语调不高却很有力度地问道:“母亲把我支出来,到底跟你说了什么?”

第一百四十四章 惊讯

面对靖王的逼问,梅长苏却没有直接回答,视线略略一转,转向东侧的那顶皇帐:“殿下不是过去请安了吗?”
“父皇在午睡,能请多久?”
“那殿下为什么不进来呢?”
“母亲很明显是想要把我支走,我又何必这么快进去,让她烦“可是殿下你……还是很想知道我们在谈什么?”当然。”萧景琰被他闲适的态度弄得有点沉不住气了,“母亲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失态过了,我必须要知道此中缘由。”
“那殿下为什么不在帐口偷听呢?娘娘和我都不是什么高手,您小心一点儿,我们是发现不了的。”
靖王瞪着他,脸上掠过薄薄一层怒色,“我并非从来不做这样的事,但是,不会对母亲做“既然殿下刚才没有过来偷听,现在又何必要盘问我?”梅长苏冷冷道,“这两者之间没多大区别吧?如果殿下真的那么想知道我们谈话的内容,最好还是去问静妃娘娘,问我,总归不太好。”
靖王一时语塞,目光游动间,有些迟疑。
“其实……”梅长苏放缓了语调,徐徐道,“以苏某的拙见,殿下只要知道静妃娘娘是个好母亲,会一心一意为你好就行了,何必追究太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不欲人知的部分,不问也算是一种孝道,如果实在忍不住,那就当面问。
总之我是什么都不会说的,请殿下宽谅。”
靖王大踏步地来回走了几遍。
又停住:“母亲不让你说么?”
“娘娘没有这样吩咐。
可她支你出去,自然也就是不想让你知道的意思。”
“不想让我知道,那为什么你可以知道?”
梅长苏无奈地垮下双肩。
“看来殿下实在是忍不住,那去问娘娘吧。
我先回去了。”说完拱拱手。
竟真的施施然走了。
靖王一时气结,可事关母亲他又没有办法,踌躇了一阵子,到底不放心,还是重新掀帘进帐。
静妃正在用湿巾净面。
脸上除了眼皮略红肿外,已没有了其他杂乱地痕迹。
见到儿子进来,她放下手巾,浅浅笑道:“你回来了,苏先生没有等你,已经告辞离去了。”
“孩儿知道。
我们……在外面遇到……”萧景琰走过来,扶母亲在椅上落座,自己拽了个垫子过来,也靠坐在她膝前。
仰起头,慢慢地问道,“母亲。
你真的没有什么话,要跟孩儿说的吗?”
静妃将一只手放在儿子头上。
轻轻揉了揉。
长叹一声:“景琰,你能不问吗?”
“可我很久没有见过母亲如此哀伤了。
也许把话说明白,我可以做点什么……”
“你地孝心我明白,”静妃向他露出一丝凄楚的笑容,声音依然那么温柔慈和,“可是景琰,母亲也有母亲地过去,很多事情发生在你出生之前,其实跟你没有多大关系,何必一定要问呢?”
“我出、出生前?”靖王怔了怔。
对于每一个孺慕母亲的儿子来说,确实很难会想到自己出生前她也有过往。
“我如此哀伤是因为太久远,久远到已经忘了,没有防备,所以突然之间想起时,才会觉得那么难以自控,”静妃喃喃地说着,语意却很虚缈,“其实跟苏先生没有直接关系的,只是那些记忆……是被他勾起来的而已……他是一个很周全很体贴的人,虽然我没有要求他什么都不说,但他却一定不会说地,所以你不要逼问他,等母亲觉得想跟你讲明的时候,自然会讲的。”
没有商量过的静妃和梅长苏很默契地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刚刚那一幕现在已被转为是静妃的秘密而非梅长苏的秘密,可是靖王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出于对母亲的关心与爱,他纵然是满腹疑云,也要强行按下去,无法再继续追问。
尽管他的心中,此刻并没有信服,已经百折千回转了无数个念头,猜测着所有地可能性,可是最后,他还是不得不低下了头,轻声道:“那请母亲多保重吧,孩儿告退了。”
静妃默然颔首,并无挽留,等儿子退出帐外后,方从袖中拿出一盒药膏,对镜细细抹在眼上,可抹着抹着,又忍不住落下泪来。
这场会面就如此这般匆匆结束,没有波澜,没有意外,但是后果却好象有些诡异,至少靖王府的中郎将列战英就是这么觉得的。
两个一起出去地人各自先后回来,一个若无其事,另一个则是皱着眉头沉思。
说他们失和了吧,每天还依旧相互问候见礼,说一切如常吧,却又突然变得疏远,好久没有坐在一起用餐交谈了,反而是那个只爱读书的淮王,近来因为频频过来借书,跟梅长苏地交往要更加密切些。
这种诡异地局面一直延续了七八天,最后是被一个意外到来的访客给打破地。
“据卫士传报,那人说是来找苏先生的,本当一概逐出,恰好我身边一个卫队长路过,他知道我素来礼敬苏先生,所以命人先看押,过来通知了我。”蒙挚坐在靖王的主帐中,全身束着软甲,显然是挤时间跑过来的,“不过那人不肯说出他的名姓,苏先生要见吗?”
梅长苏沉吟了一下,道:“不麻烦的话,还是见见的好。”
“那我叫人带他过来。”蒙挚走到帐口对外吩咐了一声,又回到原位坐下,看看对面的两人,“殿下和苏先生怎么了?”
“嗯?”那两人同时抬头,“什么怎么了?”
“苏先生是不是有什么事……惹殿下生气了?”
“没有,”靖王快速地道,“其它的事,与苏先生无关。”
“哦……”蒙挚其实很想知道见静妃的结果是什么。
可是梅长苏什么都不肯说,他也不敢追问,不过看靖王的样子。
也判断不准是不是又被蒙混了过去。
大约一盅茶的功夫,两名禁军卫士押了个披发褴衣之人进来。
将他朝帐中一推,行礼后又退了出去。
那披发人踣跪于地,膝行两步,朝着梅长苏一拜,用嘶哑哽咽地嗓音叫了一声:“宗主……”
梅长苏心头微惊。
欲待伸手去拨他的头发,蒙挚已抢在前面,将那人的下巴朝上一抬,两边散发随即向后垂落,露出一张青肿脏污,勉强才能辨别出真容地脸来。
“童路?”江左盟宗主的视线一跳,“你怎么会到这里来?”
“宗主!”童路伏地大哭,几乎泣不成声,“属、属下对……对不起您……”
梅长苏凝目看他。
半晌后取过一杯水放在他面前,用平稳地语调道:“你先喝点水,静一静。”
童路抹了抹脸。
抓起水杯汩汩全都喝了下去,再喘一口气。
道:“多谢宗主。”
“童路。
十三先生说你叛了,你认吗?”梅长苏静静地问道。
童路抽泣着。
伏地不言。
“你既然已认了叛盟的罪名,又何必要来?在誉王翼护下,不是很好吗?”
“宗主……属下是做错了,但属下绝不是有心叛盟,”童路咬着牙,面色青白,“招出妙音坊,是因为……因为……”
“我知道,十三先生已经查过了,是因为一个叫隽娘的女子吧?”是……”童路低着头,脸上涌出羞愧之色,“我可以舍了自己的命,可我舍不下隽娘的命,所以……所以……”
“别说了,我明白。”梅长苏淡淡道,“你确实没有把你知道地所有事情都招出来,所以我们也猜测你是被迫叛盟,而非自愿。
不过叛盟就是叛盟,没什么说的。
十三先生曾细查过你的下落,不过没有找到,你怎么会自己跑出来了?”
童路以额触地,原本发白的脸又涨得通红,低声道:“一开始,他们拿隽娘威胁我,可是后来,又囚禁住我来威胁隽娘。
有一天……隽娘偷偷来找到我,我才知道,原来隽娘就是他们派来……派来……”
“隽娘是秦般若的师姐,这也是后来才查出的。”“隽娘这样骗我,我本来不应该再相信她,可是她说……她也想斩断过去,跟我一起归隐田园,过自由自在的日子……宗主,她也有她的无奈之处,她跟秦般若是不一样的……”
“我不想评论隽娘,你直接说你为什么来见我?”
“三天前,隽娘带我一起逃了出来,可是刚出城,灭口地人就追上了我们,最后虽然拼死逃过了,可是隽娘也受了重伤,当天晚上……她就……就咽了气……”童路的嘴唇剧烈颤抖起来,眼睛鲜红似血,却又没有泪水,“我们本来只是打算找个山村悄悄过日子的……,……宗主,隽娘她真地跟秦般若不一样,真的……”
梅长苏地眸中忍不住现出一丝怜意,但他随即按捺住了这种情绪,仍是语声平缓,“追杀就追杀,刚才你为什么说灭口?难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机密?这也是你为什么要来找我地原因吧?”
“是,”童路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想让自己更痛更清醒一点,“誉王要谋反……”
此言一出,不仅是蒙挚,连萧景琰也跳了起来,“不可能,誉王手里才多少人?他凭什么谋反?”
“我……我知道的也不多……”童路一边思索一边道,“听隽娘说,圣驾刚出城,誉王就去天牢暗中探望了夏江,他们具体计划了什么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地是,誉王已经想办法把留守京城的禁军给控制住了……”
“什么?”蒙挚面色大变,“留守禁军有近七千,哪有那么容易被控制住的?”
“据说统率留守禁军的那两个副统领已经效忠于誉王了。”面对靖王询问的目光,蒙挚有些难堪,“这两个副统领不是我带出来的人,内监被杀案才调来的,确实把握不住,可是……我相信我的兵,谋上作乱的命令,他们是不会听的。”
“童路只是说他们被控制住了,并非完全掌握。”梅长苏摇了摇头道,“禁军训练有素,历来服从上命。
现在京城以皇后诏命为尊,如果把他们一队一队的分开,逐批收缴武器,再集中到一处看管起来,是可以做到的。
毕竟外面还没有打起来,禁军虽不能理解上峰的命令,可无缘无故的,也不会强行反抗。”
“就算禁军被废了,誉王也只有两千府兵,够干什么的?顶多跟巡防营拼一拼,还未必拼得过……”
“不止,还有……”童路急急地道,“隽娘从她师叔那里得知,誉王在京西有强助……叫什么徐……徐……”
“徐安谟!”靖王眉尖一跳,放在桌案上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第一百四十五章 调兵

“庆历军都督徐安谟?”蒙挚瞳孔微缩,看向靖王,“就是那个……曾因临阵无故失期,差点被殿下您军法从事的徐安谟?可他是太子的表弟啊,我记得当年为了保这个人,太子与殿下闹得很僵,他怎么会跟誉王搅在一块儿?。”
“现在哪里还有太子?”梅长苏冷笑一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象徐安谟这样的人,只需一个舌辩之士,就能说服他了。”
“这么说,你是相信童路的话了?”
梅长苏轻叹一声,“与其说我是相信童路的话,不如说我是相信誉王有理由选择铤而走险。
他现在被陛下打回原点,东山再起困难重重,更重要的是,已经没有下一个十年的时间,让他象扳倒太子那样扳倒靖王殿下了。
失去夏江、失去朝上的朋党、失去陛下的恩宠,誉王这一向被逼得太紧,当他的意志不足以承受这一切时,他要么颓废,要么疯狂,不会有第三条路。”
“苏先生觉得,誉王一定会选择疯狂?”萧景琰半信半疑地问道。
“若是他一直在府里倒也罢了,如果他真的忍不住去看了夏江,那位首尊大人有的是办法可以逼疯他。
毕竟完全没有活路的人是夏江,他当然希望誉王破釜沉舟。”梅长苏将视线转向童路,冷冷地道,“童路,你想给隽娘报仇,是不是?”
童路重重一个头叩下去,额前滴出血来。
“可是你叛过我一次,让我怎么相信你?如果这一次你又是被誉王胁迫而来,殿下听了你的话去告誉王谋反。
最后却发现他根本没有,那殿下岂不也成了构陷之人?”
童路满颈青筋涨起,却又无言可答。
突然一跃扑向帐壁上悬挂的军刀,拔出来就朝颈间抹。
被蒙挚一把夺了过来。
“以死明志也没有用。”梅长苏的声音依然冷酷,“万一你真的那么看重隽娘,宁愿自己死也不愿她死呢?”
“隽娘已经死了……”童路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她、她地尸首还埋在五凤坡……宗主可以……派人去看……”
梅长苏静静地看了自己昔日的下属片刻。
方缓步上前扶他,温言道:“好了,你所说的这个消息我们会查证,但你还是必须被监禁起来,不能跟其他人接触,也不要乱说话,明白吗?”
“童路明白,只要能给隽娘报仇,童路什么都不在乎……”童路跪着不肯起。
仍是伏在梅长苏脚下,泣不成声。
靖王接到梅长苏递出来地眼神,立即召来两名心腹亲兵。
命他们童路带了下去换衣进食,小心监看。
等帐门重新关闭后。
蒙挚左右看看。
问道:“接下来怎么办?我们信还是不信?”
“我认为,要按照相信他的话来防备。”靖王简洁地道。
“我赞同殿下地意见。”梅长苏颔首道,“这既是意外,也是时机,怎么应对,怎么利用,都应该好好考虑考虑。”
“难道对先生来说,誉王的举动也是意外?”靖王挑了挑眉。
“殿下当我真的会未卜先知么?我虽然想到誉王可能会想办法去见见夏江,但却没有料到禁军会被控制,也没有料到徐安谟搅了进来。”梅长苏面色有些凝重,“如果童路所言是真的,那这一次我还真是有点低估誉王。”
“人在绝境之中,所迸发的力量总是比较可怕地。”蒙挚拧着眉,“看来誉王是打算孤注一掷了……”
梅长苏正要说话,突又停住,看向靖王道:“殿下有什么想法吗?”
“我们先分析一下局势,”靖王拔出腰刀,在砂地上画着,“这是京城,这是九安山,庆历营驻扎在西边,距京城三日路程,距九安山需五日。
但有一点,庆历不是行台军,不在战时,都督没有专擅之权,十骑以上兵马,不见兵符不出,徐安谟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调得动这五万人?”
梅长苏看着地上的画痕,眉尖微蹙:“大概也只能伪诏或伪兵符了……验符之人是徐安谟,他可以动手脚。

“但庆历五大统领也有权复验,如果徐安谟拒绝复验,那么统领就有权拒绝出兵。
我不相信这五大统领也全都反了。”蒙挚提出异议。
“反上两三个就够了,不听话的可以杀。”梅长苏看了靖王一眼,“军中的情形,殿下更清楚吧?”
靖王面沉似水,默然还刀入鞘。
他知道梅长苏所言不虚,如今军中确实不比当年,除了四境前线的行台军还保留着一点硬骨外,各地养的屯田军因军饷克扣、军纪败坏,早已不复军人的忠诚。
若以重利相诱,也不是不可能收买几个军官的。
“殿下安排在京里的人手,对誉王地异动不会毫无所察,大概明后天,也会有消息送来,我们可以跟童路所言印证一下。”梅长苏的双眼慢慢眯成了缝,手指轻轻摸着下巴,“可是……这一切也可能只是誉王的诈招。
一旦我们轻举妄动,而最后却没有逼驾谋反地事实发生,殿下刚刚从皇上那里得到的信任就会烟消云散,降到和誉王一样地处境。”
“那这样一来,即使我们事先得到了消息,即使我们能相信童路说地是真的,那也跟没得到一样啊,”蒙挚失声道,“反正我们又不敢现在去跟陛下说……”
“不一样。
我们可以事先预测,制定多套预案进行防备,总比到时候措手不及地好。”梅长苏因为正在急速思考,不知不觉间也顺手将靖王的腰刀一把抽了出来在地上画着,动作之熟练自然,让旁观的蒙挚滴下冷汗,靖王也不禁呆了一呆。
“你们看。”梅长苏毫无察觉地继续道,“圣驾出行,四方都设有警哨。
京城与九安山之间有两个警哨,一个离京城较近。
定会被誉王拔掉,一个离九安山近,随驾的禁军不定期地要去查看,誉王没办法动。
而庆历军这次袭驾,必经几个大镇。
难以久掩行藏,要地就是一个快字,为了抢到时间,他们是不可能绕过这个警哨走其他路的。”
“你的意思是,一旦此哨地警讯传来时,自然就能完全确定誉王是真的要谋反,而非诈行虚招了?”蒙挚稍稍计算了一下,“可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啊!此哨离九安山脚,不过五十里之遥。
等我们接讯后再护驾下山,肯定会迎头撞上!”
梅长苏没有回答,而是又看了靖王一眼。
“九安山易守难攻。
真到警讯传来时就宁可守山不能再下山了。”萧景琰此时已领会了梅长苏地意思,也在凝眉计算。
“假定徐安谟能把全部五万庆历军带来。
禁军守卫是三千,据险以抗。
大约抗得过两三天吧?”
“你小看我们禁军,”蒙大统领不满地道,“既然现在已知道他们要来,事先肯定要有所准备,撑个五天没问题。
只是……三天五天的,有什么用啊?”
“九安山通路有限,庆历军来了五万还是三万区别不大。
不过五天确是极限中极限了。”梅长苏深深地看着靖王,“殿下回得来吗?”
萧景琰唇边挑起坚定的笑,“母亲和你们都在山上,我死也会回来的。”
蒙挚瞪着地上的简略图示看了半天,渐渐也反应过来,“殿下要去调北边地纪城军?”
“我之所以要等警讯传来,这也是一个原因。”梅长苏叹一口气,“陛下多疑寡断,就算我们冒着风险现在去禀报他,他也未必会全信,只有在确认反军逼近,情况确凿无疑之际,他才会把兵符交给殿下去调兵。
说起来我们在这里静静坐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蒙挚总觉得这个应对之策有什么地方不对,想了好久才想出来,忙问道:“苏先生,你只问殿下五天时间回不回得来,怎么也不想想他出不出得去啊?等警讯传来,报给陛下,再请旨拿到兵符,多少都要费一点时间的。
叛军采用的是奇袭战术,速度一定不慢,一旦被他们围住了下山的主路,要冲出去只怕不容易啊!”
梅长苏被他问得有些无言,倒不是他答不出来,而是根本不可能答,只好道:“这个是我的疏忽。
要冲出重围去求援,也许只能靠殿下的悍勇之气了。”
蒙挚赶紧道:“靖王殿下沙场冲杀,往来无敌,这个我知道。
可是……到底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冲出去吧?调援兵是我们最后的解决之道,万一殿下被挡了回来,大家岂不是要坐以待毙了?”
梅长苏低下头,似乎在思考,但眼尾却悄悄扫着靖王。
幸好,靖王很快就主动回答了蒙挚地提问:“大统领不必担心,我可以从北坡下去。”
“北坡是悬崖啊,没有路的!”
“有,有一条很险很陡,完全被杂草盖住的小路,当年我和小殊在九安山上乱跑时发现地,除了我们两个,没有其他人知道。”
“真的?”蒙挚大喜,“这简直就是上天之助!”
“那就这么定了,”靖王也笑了笑,做出最后地决断,“先不要禀告陛下,蒙卿重新整饬九安山地防卫,务必做到临危不乱。
无论将来局势如何艰险,陛下和贵妃,一定不能有事。”
“是!”蒙挚沉声应诺,但随即又忍不住看了梅长苏一眼。
后者此时并没注意到自己未能被包括进“一定不能有事”的人中间,因为他刚刚发现靖王地腰刀握在自个儿手里,表情有些尴尬。
靖王顺着蒙挚的视线看了一下,发觉有失,忙补充道:“苏先生虽有随从护卫,你也还是要当心他的安全。”
“是!”“请殿下见谅,刚才一时没注意……”梅长苏讪讪地将腰刀双手递上,躬身致谦。
“没关系,大家在商量要紧事情。
用不着在意这些虚礼。”靖王淡淡地说了一句,将腰刀接过来插回鞘中。
蒙挚记挂着防务,立即起身告辞。
梅长苏不想跟靖王单独留在帐中,怕他又想办法盘问自己。
所以便跟着一起告退。
佛牙刚好在帐外,一见面就朝他身上扑,想要舔两口,蒙挚吃吃笑了起来,梅长苏也有些无奈。
好在后面帐门关得严实,靖王未能看见。
“听战英说你深居简出,我还以为你又不舒服了呢,原来是在躲佛牙。”蒙挚凑过来道,“不如干脆把佛牙杀了灭口吧?”
佛牙虽然听不懂人言,却立即嗷叫了一声以示抗议,梅长苏担心靖王听到它的叫声被引出来,也顾不得再理蒙挚,赶紧拖着灰狼躲进自己的帐中。
第二日靖王果然接到京中密报。
上面虽无童路所说的那些内幕,但还是报告了禁军过于安静、排班异常,以及誉王多次进天牢看夏江地事。
据密报说。
他每次都是奉皇后懿令,一呆就是半天。
连刑部尚书蔡荃也无法阻止。
不过除此以外京城还算平静。
巡防营仍守着四门,没有发现大的波动。
因为真正的波动。
并不是发生在京城里地。
皇帝早已搬入猎宫,不过除亲王与皇子外,其余宗室和随驾臣子依然扎营在外,保留着猎祭应有的场面。
蒙挚是这两天最忙最紧张地人,他一方面要调整九安山的防卫,一方面又不能让人觉得他的调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整个神经随时都是绷紧了的。
好在这种危机渐渐逼近地日子只过了四天,惊天讯息就已然传到。
报警而来的士兵全身浴血,被带到梁帝面前时干哑难言,从他的狼狈形迹就可以看出,叛军的马蹄声应已逼近。
整个九安山震动了起来,蒙挚按早已计划好的方案将禁军戒护范围缩小,快速沿山道、沟堑布置下数道外围防线。
幸好此处本是皇家猎场,山道以外可行人的小径全被封死,猎宫周围草场外有天然山溪围绕,坡度适宜,山木甚多,采石也便利,叛军如果想从无路的崖坡爬上来攻击,一些擂木滚石他们都受不了,因此可以将防线缩得又紧又密,抵除掉一部分敌众我寡的劣势。
“什么?这些叛贼叫嚣的是什么?”听着警使地奏报,梁帝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全身一直不停地在抖动,“你……你再说一遍!”
靖王镇定地站在父亲身边,道:“叛军打地旗号是说,儿臣作乱胁持了父皇,所以他们是来勤王保驾的。”
“你什么时候胁持了朕?”
“叛军谋逆,总要有个由头。
将来他们可以说,来救驾之时场面混乱,虽剿灭了儿臣,但父皇也被儿臣所杀。
那时无有太子,自然是按皇后诏命立新嗣。”
“妄想!”梁帝怒吼一声,又强自稳住心神,看向身边这个儿子,“景琰,叛军逼近,你有什么办法?”
“儿臣以为,此时移驾离开九安山无异于自杀,只能趁叛军还未能合围之前,一面准备坚守,一面派人去调援兵。”
“好!好!朕这就写诏书给你……”
“父皇,没有兵符调不动纪城军地。”
“为什么要调纪城军?最近地援军应该是帝都的禁军啊!”
“父皇,叛军就是从西边过来地,难道您到现在还以为,去帝都求援有效果吗?”
梁帝用手按住冷汗涔涔的额头,无力地瘫坐在椅中。
一直坐在他身旁的静妃适时插言道:“纪城军与帝都两处都求援,看谁来的快些不更好?”
“说的也是。”靖王点头道,“为了避嫌,儿臣不能去帝都。
请父皇赐兵符,儿臣会在五日内率兵前来护持父皇母妃。
至于帝都那边,请父皇自派心腹之臣前去求援,如果有援兵到来,算儿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没有,父皇也可以把真相看得更清楚。”
情况危急,此时已容不得丝毫犹豫,何况静妃在身边,梁帝倒不担心靖王不以最快速度赶回,所以只沉吟了一下,他便亲自进内帐取来半块兵符,郑重交于靖王:“景琰,江山社稷现在你一人身上,途中切记不可有失啊!”
“是!儿臣定不辱命。”靖王跪下行了大礼,起身抓过侍从手里的披风,迎风一抖,一边系上肩头,一边大步向殿外走去。
此时宫外已是惶然一片,许多人不知所措地跑来跑去,似乎是逃也无法逃,躲也不会躲的样子。
靖王面如寒铁,步行如风,丝毫不为这种惶然的情绪所动,等他笔直坚定的身影穿过之后,两边看着他的人们莫名地安定了些。
绕过猎宫前的巨大平台,一眼便看见梅长苏和蒙挚并肩站在山道边,一个指着前方的地势似乎正在说什么,另一个频频颔首赞同。
察觉到有人接近后,蒙挚先回头,梅长苏接着也转过头来,一看是靖王,两人忙行礼。
“我立即就要出发,”靖王神色凝重地道,“山上就拜托大统领了。”
“殿下放心!”蒙挚一抱拳,这四个字答得格外干脆。
靖王又深深地看了梅长苏一眼,道:“虽然苏先生说自己所了解的兵事之法是习自除役的老兵,但我看你刚才指点布兵防卫,连大统领都那般顺从,想来一定另有名师。
等我回来后再好好请教,先生也请多保重吧。”
“我们刚才不是……”梅长苏本想否认,可一来靖王是猜中了的,二来如此危局,改说两人站在山道边聊任何话题都不合适,只好闭口不言。
幸而靖王心中有事,此刻不欲多想,一转头便大步流星地奔向北坡。
山脚下早已备好了马匹食水,五名精悍的随行骑士头天就下了山,正在路口等候,大家一碰面连半个字都无须多讲,齐齐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第一百四十六章 坚守

也许是讽刺,当血腥的气息逼近时,天气却异常的明媚,冒出新绿嫩牙的树隙间,点点金色阳光轻俏地跳跃着,带来一种闲适温煦的感觉。
蒙挚仗剑站在禁军防线的最前方,不动如山。
战场上出身的他知道,当十几倍于己方的敌人黑压压一片蜂拥而上时,那种压迫感是惊人的,一旦士兵们承受不住产生了怯战情绪,一溃千里的局面随时都会出现,所以他必须要一身当先,激起大家的血勇之气,不能输在最开始那一瞬间的接触。
由于山高林密,道路狭窄弯曲,禁军又是装备精良,铠精盾坚,庆历军既不能用骑兵,也无法用箭弩开道,因此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握长枪的步兵,枪尖雪亮森森,如林一片,在冲天的喊杀声中直扑而上。
冲得近了,还能听见有军官在高声叫嚣:“冲啊!一个人头赏黄金三两!”
山上的禁军只有三千,九千两黄金便想拔掉这道屏障,誉王很会做买卖。
但对于士兵们来说却不是这样,很多人这辈子只用过铜钱,连银子都没拿过,得了这份赏钱寄回家就可以买两亩薄田了,至于现在是不是在叛乱造反谁也不会多想,反正上峰下了令,又有重赏在前,岂有不死命前冲的道理。
面对如巨浪般袭来的攻势,禁军却如同海边的礁石般巍然安定。
最前面一排是厚实的坚盾,掩住第二排的强弩手,叛军刚冲进射程范围,羽矢之声便“嗖嗖”响起,不密集却极狠准。
瞬间倒了一片,后面的朝前一涌,不停地有人翻身倒地。
使得进攻者挟众而来的气势陡然被折了好几分。
“冲啊!冲上去,近身攻击!”一个参将打扮地人嘶声高叫。
指挥的倒也对,只要仗着人多不怕死,冲过箭矢的射程距离就可以打接触战,发挥兵力地优势,不过他喊完这句话后就再也没有指挥的机会了。
因为一条玄灰色地人影随即掠起,如展翅大鹏般疾冲直下,踏过重重叛军的头顶直扑此人,只是简洁的一劈一收的动作,人头已飞起,鲜血涌出的同时,玄灰人影已纵跃回到了原处,横剑当胸,傲然直立。
大梁第一高手地气势瞬间镇住了全场。
在禁军如雷的采声中,庆历军的阵脚有些松动,未能再向前推近。
不过只有一刻的时间。
新的指挥者已经递补到位,这次他站的比较远。
在后方努力驱动士兵。
不停地加大赏格。
同时,全副铁甲的重装兵被替换了上来。
以此应对箭雨,这一招果然有效,能射中铁甲缝隙的的神箭手毕竟不多,前半程几乎没有人倒下,后半程才陆陆续续倒了一小部分,但大部分地人还是冲到了盾阵之前。
这时执盾者突然收盾后退,弩手一侧身,现出一排剑手,这些都是武艺超群的精良战力,轻甲劲装,薄剑如冰,对付笨重的铁甲兵就如同砍瓜切菜般,专朝人家未被裹住地关节处攻击,偶尔遭遇到的反击都是慢半拍地,轻易就能闪避。
一路陷入被屠杀状态中地铁甲兵后面还跟着行动更轻捷的步兵,原本就是预备冲散箭阵后作为进攻主力用地。
虽然前方的血腥杀戮令人胆寒,但箭阵毕竟已收,他们开始猛力前冲。
谁知就在此时,死神的弓弦之声再次拉响,原来蒙挚竟在周边的大树上布置了弩手隐藏,这一轮急射后,庆历军的死伤比刚才那一波还要惨重。
正当叛军开始惊慌后退时,又有人大喊:“不要怕!冲啊!他们带的箭不多!”
蒙挚眉头一皱,游目四看,那人喊完后又缩回人群中,有密林掩护,不知所踪。
这时铁甲兵除了向后撤逃的以外,基本上已被解决完,禁军后退数丈,重新布下箭阵。
这样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庆历军的指挥者终于决定停攻,等待夜色降临时,箭阵不能发挥功效。
禁军也趁机小小地休整进食,双方僵持。
当视线被黑色的羽翼所阻断后,杀声再起。
禁军的防线果然不似白天那么牢固,且战且退,庆历军军威大震,几乎可以说是压倒性地战胜,到后来除了蒙挚和几个猛将还在后面勉力拼杀外,其余的人差不多算是在奔逃。
对于叛军来说,他们追的就是会行走的黄金,怎肯放过,在后面紧紧咬着那些影子,眼看越过山脊,追在最前面的人突觉脚下一空,还未反应过来便已跌入深堑,后面急忙想要停脚,又被更后面的一冲,一拔儿接一拔儿地滚了下去,惨叫声不断。
等到好不容易稳了下来,只见前方墨黑一片,刚点起火把打算看看,可光亮才起,又变成埋伏在周边的箭手的活靶子,不得不整队原路后退一箭之地,停止不动。
天色一亮,庆历军的指挥者不由气结,只见那道深堑虽然不算窄,可也绝对不宽,普通的精壮男子助点儿跑就可以一跃而过,而真正的山道在这里有一个急弯,只是路上被堆满了树枝野草,暗夜间谁也没有发现路原来拐到了这边。
于是白天的鏖战又开始重复。
庆历军这次被调动了三万人,兵力上有压倒性的优势,可以一批一批地投入战场,而禁军却不得不连续疲劳作战,有时连喝水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就算再勇猛,也不得不一段一段地后退,全靠事先布置好的陷阱和多变的战术来维持抵抗。
第三天一早,禁军几乎已快退出密林边缘。
然而就在这时,本来疲惫不堪的他们突然发起反击,庆历军乍惊之下,急忙收缩兵力,暂时后退,谁知这边刚一退,那边就以极快地速度后撤,不多时便从密林里撤得干干净净,断后的一队弩手射出火箭,点燃了早已布置在林间各处的引火之物。
山风疾猛,不多时便烧成一道火线,并渐渐有快速蔓延之势。
密林之外。
便是一道山溪,宽约五丈。
水量丰沛,天然一道分火墙,根本不怕火势被引向更高处的猎宫。
梅长苏站在猎宫外的高台上,凝目望着密林方向升起地滚滚浓烟和愈来愈烈的火势,素白的脸上却平静无波。
没有丝毫地表情。
“苏先生,”列战英气喘吁吁地奔了过来,满脸黑灰,“禁军现在还有战力的共计一千三百人,再加上各府地护卫,可以凑足两千人,大统领建议全部退守进猎宫,叫我来问先生的意思。”
梅长苏点点头,“这样做很对。
猎宫四周是开阔草坡,无险可守,不必设防。
直接退守猎宫是最好的选择。
“是。”列战英一面应答,一面也伸着脖子看了看远处的火光。
笑道。
“虽说是春天,可看这这火势。
只要不下雨,也能烧个一天两夜的,可惜这是皇家园林,素来清理地干净,没什么积叶,不能把整片林子都点着了,只够烧断好走的那些地方。
不过那群叛军崽子就算撤得快,没被烧成黑炭,现成的路也没了。
北面南面都是陡坡,滚两根擂木就能砸死一片,东边又连着主山头,他们也只能等火势小些还是从这边绕着爬过来,估计爬到溪边时,怎么也得明天晚上了。”
“只怕明天殿下回不来……”梅长苏淡淡道,“禁军已经太累,而庆历军战力起码还有一万,继续密林战是不可能的了,趁着这一夜消停,除了岗哨,大家都抓紧时间休息吧。”
“大统领已经在安排换休,”列战英说着突然想起一事,“对了,我刚才过来时,看见静妃娘娘的侍女端着调补的药汤,说是补气的,送到先生的房间里去了。”
梅长苏轻轻嗯了一声,裹紧披风,转身下了高台。
这时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已移入猎宫,一时拥挤非常,不过这种情况下,根本无人有闲心抱怨条件恶劣,每个人地脸都绷得紧紧的,面黄如土。
静妃在此时显示出了她的镇定和条理性。
猎宫内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混乱地状况,全靠她的安排和调停。
亲王和皇子们被召进皇帝寝殿伴驾,一来腾出空间给其他宗室及随驾文臣们栖身,二来这些人跟梁帝说说话,也对老皇帝地情绪安定有些好处。
由于靖王不在,靖王府地其他人都在战队中,静妃跟梁帝请过旨后,也把梅长苏召了进来,陪着他的还有佛牙,而飞流已经被派到蒙挚那里去了。
安静地几乎让人窒息的一天一夜过去之后,叛军的身影于第四日的傍晚再次出现在猎宫守军的视线之中。
此时的激战与前几天更有不同,因为它太近了,近到宫内的大人物们几乎可以闻到血腥的气息。
在叛军一波接一波的冲袭之下,箭矢用尽的禁军收紧战线,开始一道门一道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守卫。
由于这是大梁第一高手训练出来的最精锐战队的最精锐部分,也由于背水一战的血勇之气,一直战至深夜,叛军也只打进了最外围的一个偏阁。
“帝都的援军还没有到吗?”听着外面的喊杀声,寝殿中的梁帝喃喃说着,不知是在人,还是在自语。
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明白,尽管派去帝都搬兵的是他最信任的一个贴身御前待卫,尽管已接到侍卫的信鸽回复说他已顺利潜出重围,但期盼中的援军,还是不会从西边过来了。
“陛下请宽心,景琰会及时赶回来的。”静妃柔声安慰着,握住老皇颤抖的手。
由于怕成为目标,室内只点着几盏昏黄的灯,黯淡的光线愈发显得殿中人面如土色。
生性最是胆小的淮王早已忍不住蜷成了一团,颤声道:“如果被他们攻进来,他们真敢对我们……动手吗?”
“住口!”梁帝怒喝一声,竭力维持着自己的帝王风度,不想在其他人面前露出怯色,“这群叛军怎么可能攻得进来?朕信得过蒙挚,也信得过景琰!”
随着这声怒斥,室内沉寂一片,使得外面传来的喊杀声更加刺耳,血腥气更加浓厚。
佛牙突然昂起了头,“嗷—-”的一声长啸,把殿中早已神经紧绷的众人都吓了一大跳。
“这是什么畜生?怎么进来的?”梁帝暴怒地叫道。
梅长苏轻轻抚着佛牙的背脊,安抚它被血气激发出的野性,而静妃则微笑道:“陛下稍安。
这是景琰的战狼,他人虽不在此处,留下此狼,也算是代他护卫陛下吧。”
“哦?”梁帝立即转怒为喜,“这头狼,可以杀敌的?”
“是,有它守在陛下前面,谁能靠近陛下一步?”静妃恬淡的笑容,适时地缓解了殿内的紧张气氛。
佛牙在梅长苏的抚摸下,也渐渐回复了平静,只是两只耳朵,依然警觉地直立着。
然而黑夜,已经越来越不平静了。
禁军退守的步子虽慢,但毕竟是一步一步在退,这一点,殿中人都有感觉。
“援军还没到吗?”这次是纪王忍不住开口道,“猎宫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啊!”
“当然不是,”梅长苏冷静得如坚冰般的声音在此时响起,“攻破了宫门,还有这道殿门,攻破了殿门,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
只要一息尚存,就不算失守。”
他的这种说法,冷酷得令纪王胆寒,梁帝的视线也不禁急速地一跳。
梅长苏转过身来,直直地面对坐在正中的君主:“陛下身边也有宝剑,不是吗?”
梁帝被他沉沉的目光激起了年轻时的风云情怀,手指一紧,抓起了御座旁的宝剑,但凝视良久后都未能拔剑出鞘。
静妃缓缓起身,一伸手,剑锋已然闪过眉睫,一汪寒意映照秋水。
“请陛下将此剑赐予臣妾,臣妾愿为陛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平乱

“请陛下将此剑赐予臣妾,臣妾愿为陛下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言一出,梁帝心头巨颤,感动之余,往日的豪气也突然涌上,一把抓住了静妃握剑的手,大声道:“朕在你就在,谁敢伤你?”
余音未落,一支流矢象是专门要破坏他说这句话的气势似的,破窗而入,嗖得一声钉在柱子上,虽然偏离得很远,但已足以在殿中掀起恐慌,惊喘和低叫声中,甚至有人开始在黑暗中啜泣起来。
此时东方已然见白,但局势却在急剧地恶化。
不停地有其他宗室和文臣们挤进寝殿,狼狈地向梁帝禀报某某殿又失守,殿门也因此开了又关,每开一次,都将众人的情绪朝崩溃方向再推一步。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梁帝花白的头发散乱了几缕在颊边,被冷汗浸得粘在一起,他依然坐得笔直,不愿失了气势,只是咬得发酸的齿间,仍是不自觉地狠狠挤出咒骂。
佛牙不停地弓背竖毛,屡屡想朝外扑,梅长苏现在力气不济,一个没抱住,被它挣开,直奔殿门而去,谁知就在此时,殿门砰得一声再次被撞开,一股寒风吹进来,吹得大家心惊肉跳。
这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俊秀阴冷的少年,周身上下寒气袭人,不过却穿着粉蓝色的衣服,系着漂亮的粉蓝发带,手中握着一把轻薄的短剑,剑锋如水,并无血痕。
他撞开门的动作虽鲁莽粗暴,可是自身的行动却飘魅如鬼,一进来就板着脸。
硬梆梆冷冰冰地道:“来了!”
在一片僵直的目光中,梅长苏柔声问道:“飞流,是靖王殿下赶回来了吗?”
“嗯!”飞流重重地应了一声。
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报讯地任务,蹲下身开始去玩佛牙的尾巴。
不过没人去计较他无礼的行为。
殿中满是长舒一口气地声音,梁帝喜不自胜地搂着静妃的肩膀,不停地说:“好孩子……好孩子……”
大约半个时辰后,外面地杀声渐息,晨光也已照亮室内。
随着静妃轻轻吹熄摇曳的烛火。
血腥而恐怖的一夜终于过去。
寝殿外传来整齐稳定的脚步声,似乎是在重新布防。
紧接着,靖王的声音清晰地响起:“儿臣奉旨平叛已毕,请见陛下!”
“快,快开门,”梁帝急急地叫着高湛,“让景琰进来。”
不等高湛行动,离殿门较近地几个文臣已拥过去落闩开门。
靖王大步迈进,虽然精神饱满。
但却仍是鬓发散乱,满面尘土,天青色的战袍上溅满血迹。
他的佩剑已在入殿前细心地解下。
撩衣下拜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手中兵符高高递起:“纪城军已奉诏前来护驾。
一路看文学网儿臣缴还兵符!”
“好、好。”梁帝亲自走下来扶住他,一手握了兵符。
一手抚摸着他的头发,颤声道,“辛苦你了,可有受伤?”
“一点轻伤,不碍事。”
“返京之前,纪城军仍由你随意调派。
此次作乱的叛军,务必全力搜捕,绝不姑息!”
“儿臣领旨。”
“来来来,快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这几天一定是昼夜不休地赶路吧?”梁帝握着靖王的手,将他带到自己身边坐下,又对静妃道,“快给儿子弄些吃的来,他一定饿坏了。”
“儿臣护驾来迟,让父皇母妃受惊了。”萧景琰抱拳道,“外面还有许多善后之事。
昨夜不是所有人都逃入了寝殿,宗室和众臣有所死难,禁军苦战近五天,损伤也极为惨重,儿臣还要帮着蒙大统领料理一下。
等一切安排妥当后,再来向父皇母妃请安。”
“是啊,”梁帝闻言也不禁黯然,“此次遇害之人,还有这些护驾尽忠的兵士,朕会重重抚恤地。
现在确实余波未平,朕不耽搁你了,该怎么料理,全由你作主。”
靖王起身再拜,快速地退了出去。
静妃随即遣散了殿中的其他人,让他们各自回去处理各自的事务。
梅长苏趁机也离开了寝殿,谁知刚走到外殿天井处,恰好撞见靖王和蒙挚正站在那里,急忙回头看,幸好,飞流已经强行将佛牙拖走,不知消失到哪里玩耍去了。
“刚才在父皇那里,不方便打招呼,”靖王上下打量了梅长苏一下,“先生还好吧?”
“我一直远离前线,怎么会不好?”梅长苏游目四周,只见阶前廊下,血迹犹存,不由长叹一声,“禁军只怕损伤了大半吧?”
蒙挚黯然道:“只有七百多人活下来,其中还有两百重伤地,几乎无一人完好。”
“连大统领都受了伤,这次实在是险,”梅长苏眸中闪过寒芒,“不过……这绝对是誉王最后的挣扎了。”
此时陆续有人过来禀报善后地情况,三人便停止了交谈。
靖王使用兵符共调动纪城军五万人,三万先期赶到,其余两万携带全部人马所需地物资随后,当下应该还在中途。
平叛后清理战场,尸体全部移到了山脚,已方的逐一包裹停放,造册记录,而敌方地只清点出人数后便统一掩埋。
俘虏的士兵被圈在一处大帐中,将官们则分别关押等待审讯。
猎宫外专门划出一片区域将息伤者,纪城军暂时顶替禁军之责,拨出三千人在猎宫值守,其余的兵力也全部退到了山脚,扎营候命。
按照梁帝的旨意,在整个九安山附近开始搜捕逃逸的叛军,同时宣布将对勤王护驾者进行赏赐。
纪城军得了这个救驾露脸的机会,上上下下士气高涨,象筛子一样地在各个山头上梳理着,力求多多立功。
大事情安排稳妥后,蒙挚来不及换衣服。
便跟着靖王再次入寝殿向梁帝复命。
老皇现在的情绪已平定了下来,眸中闪动的更多的不再是惊喜和宽心,而是狠辣。
“景琰。
蒙卿,帝都那边。
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置?”
靖王看了蒙挚一眼,示意他先说。
禁军大统领本就已按捺不住,立即抱拳道:“帝都有留守禁军七千,臣不相信他们会背叛陛下,绝对是被人控制住了。
只要臣亲自前去。
就一定能为陛下把人带回来!”
“朕也这么想。”梁帝面色阴寒,冷冷道,“蒙卿,你休息一晚,明日带上一万兵马,起程前往帝都,第一,羁押誉王和他地同党,第二。
收皇后绶印,移宫幽闭,待朕回銮后处置。
记住。
帝都局势,一定要稳。
大局平定后。
立即回报给朕。
朕要等到你的消息再回京。”
“臣领旨。”蒙挚叩首后,起身正要朝外走。
梁帝却又叫住了他:“你急什么?这一次,你奉的不是口谕,也不是密旨,朕,要发明诏给你!”
“明诏?”蒙挚微微有些意外,“可是明诏一发,再无更改余地了……”
“朕还改什么?!”梁帝猛地一拍龙案,两眼射出怒火,“这次要是真顺了某人地意,就这样晏驾在九安山,那才是再无余地!掌令官已经在拟旨了,等朕用了印,你尽管放开手脚,那些乱臣贼子,还要朕再维护他们么?”
蒙挚立即大声道:“臣领旨!”
这时掌令官捧着拟好的新旨躬身进来,梁帝略略看了一遍,亲自扶印盖好,封卷起来,递给蒙挚道:“旨意未尽之处,朕许你便宜行事。”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好,你退下吧。”梁帝吁一口气,招手将靖王叫至身边,道,“景琰,这次你救驾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封赏?”
萧景琰微微一哂,道:“波乱未平,圣驾尚未回銮,此时纵然父皇有心恩赏,儿臣也不敢受。
猎宫中如有库存地金帛之物,倒不妨先拿出来恩赏一下将士们才好。”
梁帝仰天大笑,道:“你呀,这一点和你母亲真象,她也是这么说的。
好,你派人去分等造册,先赏一批,回帝都后,再另行重赏。”
“儿臣遵旨。”靖王刚行完礼,静妃便带着几个手捧餐盘的侍女自侧殿进来,笑着请父子两个过来用膳。
这一餐饭吃得甚是和乐,梁帝频频给靖王挟菜,对他似乎是说不出的欢喜和疼爱。
晚膳后梁帝在静妃的服侍下去休息,靖王自然告退出来。
他是皇子,又是七珠亲王,在猎宫中分到了一所独立地院落,供他和靖王府的人居住。
此次跟着萧景琰来九安山的都是在沙场上出生入死的悍将勇兵,所以尽管五日恶战,损伤也不大,只有两人阵亡,三人重伤,其余诸人情况还好,戚猛尤其生龙活虎,只歇了一会儿,就带着人一道上山去参加搜捕叛军。
列战英手臂受了刀伤,用绷带吊着,仍坚持在院门外等待靖王,不过靖王回来后只看了他一眼,便将他踢回屋子里养息去了。
梅长苏作为靖王的随行者,也住在同一个院子里。
靖王为表示对他的尊重,还单独为他和飞流安排了房间。
此时天色已黑,他的房间里却没有亮灯,靖王站在院中凝视着那黑洞洞的窗口,犹豫了半晌,还是上前敲了敲门。
门很快就打开了,飞流飘了出来,“睡了!”
“这么早就睡?先生不舒服么?”
“累了!”少年大声道。
“哦。”靖王点点头,转身慢慢走下台阶,却又不想立即回到自己的主屋里去,便又走至院中站定,仰首让孟春地风吹拂自己有些燥热的脸庞。
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找梅长苏说什么,只是心中莫名的烦乱。
自从发现连相依为命十几年地母亲也有她自己的秘密后,他地孤寂感就愈来愈深。
此时站在他自己地院子中,四周都是他的心腹手下,可是茫然环顾,他却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倾心交谈。
走得越高,越孤独,萧景琰对此并非没有准备。
只是夙夜奔波,身心俱疲之际,他仍然免不了会感到沉重,感到寂寞,会忍不住闭上眼睛,假想自己回到了过去地岁月。
那些快乐、温暖,有兄长也有朋友的日子,那些因为失去而显得完美的日子……
但假想终究只是假想,梅岭的雪是他心头的火,再苦再累,这把火也永远不会熄灭。
胜局已在眼前,最后的步子决不能踏错。
萧景琰抿紧嘴唇,重新睁开的双眼在夜色中闪烁如星。
死去的人在天上看着他,并不是想看到他在这里放纵回忆,放纵脆弱。
“来人!”
“在!”
“夜间加紧戒护,一旦抓住逃逸的徐安谟,无论何时,立即前来报我!”
“是!”
发出这个命令后,萧景琰深吸一口气,甩开象蛛丝一般粘在心头的烦乱情绪,步履坚定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写广告词,享受免费包月尽情看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百四十八章 怪兽

此次作乱的庆历军都督徐安谟是在第三天被追捕到的。
消息传来时,梅长苏正跟靖王面对面坐着,讨论回京后的逐项后续事宜,闻讯后两个人都很开心。
“徐安谟要单独关押,不要打骂,要让他好好活着回京城。”靖王随即吩咐道。
“是!”列战英一条手臂吊着,不能抱拳,躬了躬身道,“轮班监守他的,都是我们靖王府的人,殿下放心。”
“他说什么了吗?”梅长苏问道。
“他一路都在叫,辩称自己是受了誉王的骗。”
“看来他不打算牺牲自己拯救誉王了,”梅长苏不禁一笑,“誉王与夏江自己走上绝路,实在怪不得旁人。
不过皇后那边,还要劳烦贵妃娘娘替她求个情。
好歹,国母不宜处死,她又是言侯的妹妹。”
“母妃已经表露过这个意思了,我想她会尽力的。”靖王似被他勾起什么想法,闪过来的目光有些深意,“今天进去请安时,父皇又对我大骂了夏江一阵子,还把夏江的口供拿给我看。”
“这很好啊,拿给殿下看,就代表陛下不信。”
“没错。
夏江的口供父皇一个字也不信,不过你我心里明白,他所说的大部分应该还是实话,不算随意攀咬。”靖王深深地盯住谋士的眼睛,“可我想不通的是,既然他拼命在说实话,那为什么又非要说你是祁王旧人?无凭无据的,这种说法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在狗急跳墙,夏江应该不是那么傻的人吧?”
“他不傻。”梅长苏呵呵一笑,“是我跟他说的。”
“哦?”
“祁王是夏江心里的一根刺,他对殿下你地忌惮全由祁王而起。
我自称祁王旧人比较容易让他的情绪不稳,有助于推动我后面的计划。”
“原来是这样……”靖王地身子向后靠了靠。
面色淡淡的,也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不过却没有再继续追问。
梅长苏顺手整理了一下摊放在桌上地文书,正想另找个话题聊聊,屋外突然传来哗闹之声。
“去看看怎么了。”靖王眉头一皱。
向列战英扬了扬下巴,后者立即奔了出去,未几便带着戚猛一起进来。
“殿下!我们抓到了!”戚猛满面兴奋之色,居中一跪,大声道。
“知道你们抓到了,战英刚才已经来回禀过了。”
列战英忙道:“不是不是,戚猛说的不是徐安谟。”
“不是徐安谟是什么?值得你这么兴奋……”
“怪兽啊殿下,真是太巧了,它居然也跑到了九安山附近。
我们去搜叛军,歪打正着把它给围住了,呵呵呵。
呵呵呵呵。”戚猛说着说着,就是一阵傻乐。
靖王对什么怪兽没他那种执念。
想了一阵子才反应过来:“哦。
就是京兆衙门来求援,你抓了一年多都没抓到的那只怪兽啊。”
“抓到了殿下。
我们抓到了,就在外边,铁笼子关着,殿下要不要看看?”
靖王没兴趣地摆摆手,梅长苏趁机站了起来,道:“我倒想看看,殿下可准我告退?”
“先生请便吧。
梅长苏微微欠身行礼,跟戚猛一起退了出去。
靖王拿起放在桌案最上面的一份文书,打开还没看到半页,室外突然响起了一片惨叫声。
“苏先生!”
“危险啊……快、快……”
“苏先生,不行……”
萧景琰翻身而起,和列战英前后脚冲了出去,扫视第一眼时,他的心脏几乎漏跳了一拍宽敞地院落一角,摆放着一个半人高的铁笼,笼中蜷坐着一个毛茸茸深褐色的东西,正在剧烈挣动着。
梅长苏的身子被几个惊惶失措围在四周的靖王府亲兵挡住了看不见,可那一双苍白的手臂很明显已经被拉进了笼子,两个手掌都陷在怪兽的褐毛之中。
“怎么搞的?”靖王的脸色瞬间发青,一边冲上前一边叫道,“别愣着,快救人啊!”
可是等他冲到近前看得更清楚后,他也跟自己地属下一样惊呆住了。
原来不是怪兽强行拉着梅长苏的胳膊,相反,它在躲,只是笼子太小,它不管怎么躲,梅长苏都抓着它的腕部不放。
“你别怕……别怕……没关系了,会好地,没事没事……”完全不理会身边的这一片混乱,梅长苏专心地安抚着笼中地怪兽,“我不会伤害你,我会帮你地,你别动,让我摸一摸……”
怪兽安静了片刻,呆呆地让梅长苏摸索着他的左腕,但没过多久,它又重新开始躁动,并不停地喷着热气。
“红了,红了,眼睛红了,”戚猛大叫一声,“苏先生快闪开,它眼睛一红就要吸血地,路上差点就吸了一个人的血!”靖王心头一惊,一把抓住梅长苏的胳膊就往外扯。
“你放手!”梅长苏刚被扯开就又扑了过去,“你们都没看见他在忍吗?他是想吸血没错,尤其是人血,吸了才会减轻他的痛苦,可是他一直在忍,他努力在控制自己不要伤人,你们没看见吗?”
象是要配合他这句话,怪兽突然一声嘶吼,痛苦地在笼中挣扎。
梅长苏扶着铁笼的栏杆深深地凝视着它,突然叫了一声:“戚猛!”
“呃?在……”
“把你的刀给我。”
“什么?”
“把刀拿来!”梅长苏一声厉喝,戚猛仿佛反射般地惊跳了一下,呆呆地抽出腰刀递过去。
可是梅长苏却没有伸手接住刀柄,而是将手腕在刀锋上一拉,拉出一道两分长的口子。
血珠顿时涌了上来,吓的戚猛失手将腰刀跌落于地。
“没关系,来。
先吸两口。”梅长苏将带血的手腕从铁栏之间伸了进去,递到怪兽的嘴边。
柔声道,“我地血里有药,你会好过些,来,别怕。
你吸不干我,我不会有事……你不吸,血也会白流的……”
怪兽喘息着抗拒了一下,但最终还是抵抗不住那殷红的血珠,一口叼住了梅长苏地手腕,四周顿时惊呼声一片,靖王也忍不住前冲了两步。
然而一切正如梅长苏所言,这个怪兽是不愿意伤人的,它只吸了不到十口。
稍稍纾解了一下自己地痛苦,就主动放开了嘴里的手腕,随便怎么劝也不肯再吸。
“钥匙拿来。”梅长苏简简单单用手巾扎紧腕上的伤口。
起身朝戚猛伸出手,“铁笼的钥匙。”
早已被刚才那一幕惊呆的戚猛木偶般地交出了钥匙。
梅长苏快速打开铁笼。
将里面地怪兽扶了出来。
“殿下,这个人我来照料。
他可以跟我住一个房间吗?”
“这个……人?”
“是,也许不太象,但这是个人。”梅长苏一向素淡清冷的眼眸此时却显得十分灼热,“如果这里不方便,我带他在外面扎营帐,只是要请殿下派人帮我。”
萧景琰怔怔地看着他,有点晕头转向,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
梅长苏也没有催他,扶着身边那个“人”,静静地等候。
好半天后,靖王总算有些回神,看了看西屋的门,又看了看梅长苏坚定的表情,咳了一声道:“先生既然这么有把握,住这里也无妨,只是请小心些。”
“多谢殿下。”梅长苏脸上露出一丝黯淡的微笑,躬身一礼,拖着手中的“人”进了自己的西屋。
靖王皱一皱眉,示意列战英跟了进去。
过了片刻,列战英出来吩咐准备热水和浴桶,然后进主屋对靖王道:“苏先生没跟那个……那个人说什么,就是不停地安慰他,还找了些药给他吃。
现在那人很安静,苏先生又要给他洗澡。”
靖王拧着眉头,用左手轻轻摩挲着右手的手腕,自言自语道:“可是单单只因为那是个人,一般都不会做到拿自己地血给他吸的地步吧?”
列战英眨眨眼睛,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能无言地站着。
半晌后,戚猛也进来,一抱拳,没头没脑地道:“启禀殿下,原来是个白的。”
“什么白地?”
“那个怪兽……呃,那个人,洗出来才知道,他身上的毛是白地,只是滚得太脏,才一直以为是褐毛。”
“戚猛!”列战英斥道,“你说这些无关紧要地事情给殿下听做什么?”
“殿下不是想知道……”“殿下想知道的不是这个,快下去吧。”列战英见靖王沉闷不语,忙将戚猛赶了出去。
院外,两个兵士将洗得脏脏地水抬出去,又有人拿来了干净的毛巾。
戚猛辛辛苦苦抓了一年的怪兽突然上升为“人”的规格,这让他很不习惯,于是在西屋门外站了片刻,又蹭进去想再看看。
白毛人此刻已躺在了梅长苏的床上,蜷成一团,脸上的长毛遮住了五官。
梅长苏检查他身上任何地方他都不反抗,但只要一碰到他的左腕,他便会本能似的悸动一下,将手腕藏进怀里。
戚猛呆呆地站在后面瞧了半天,梅长苏也没有分神理他,这让他觉得很无趣,自己讪讪地出去了。
但他刚走,梅长苏就立即将门窗掩上,回到床前,试图将白毛人的手腕拉出来,但这一次他依然遭到了拒绝。
“你没必要藏起来,我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梅长苏静静地道,“那是赤焰军的手环,刻着每个人自已的名字,一旦阵亡了,即使身体受损,也可以通过手环辨认骸骨,对不对?”
白毛人全身剧烈颤动起来,喉间因激动而发出“呼呼”的声音,牙齿也格格作响。
“我只想看看你的名字,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可以帮你的,”梅长苏温和地拍抚着他的背脊,在他耳边低声道,“来,让我看一下,看一下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还会更糟吗?”
白毛人似被他说动,僵直的身体慢慢放软。
梅长苏轻柔小心地拉起他的手腕,缓缓拨开那长长的毛发。
由于手臂肿涨变粗,一指宽的银环已深深地嵌入了肉中,环面也有些发黑模糊,但赤焰军独有的双云焰纹,以及被焰纹所围绕着的那个名字,依然可以被辩识出来。
梅长苏面色如雪地看着那个名字,视线渐渐模糊,眨一下眼,泪珠滚落,可是眼前也只清晰了片刻,便又重新模糊起来。
白毛人喘着粗气坐起来,双眼在长毛后窥视着这个在自己面前毫无顾忌落泪的男子,张了张嘴,却只发出刺耳的“嗬嗬”声。
不知过了多久,梅长苏终于抬起了手,用衣袖印去脸上的泪痕,深吸一口气,绽出一抹笑容。
“聂锋大哥,你还活着……这真是太好了……”说完这句话,林殊终于忍不住心头的激动,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昔日的战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52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