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鹿為日本园林中一竹制小品名,利用杠杆原理,當竹筒上部注滿水后,自然下垂倒空筒中水,而后再翘头,回復原來的平衡,尾部击打在撞石上,发出清脆声音,颇为有趣。下面的石墩叫“蹲踞”,在寺院和神社中是必备品。用于茶道等正式仪式前洗手用的道具。
落花已千年,流水经万世。
水,孕育生命,丰润文明。
那吟唱在世人口中的文赋诗歌,
皆有水影映照。
水于不同境地,姿态各异——
静则为池为湖,平静荡然;
动则为溪为河,肆意洒脱;
若深藏地脉,则暗涌不显。
水,生命之源,亦是精神之源。
–
流水清静,淡然心魄,安然于世。
置家造园,无论古今、东西,都需水相随。
中国古代园林,将水的万般风采,展示无遗。
拟自然溪流之态,水之来龙去脉,
形之窄阔得宜,皆收放自如;
宽阔水面,又常置方壶、瀛洲、蓬莱三山,
是为仿仙境、摹画卷。
承了中式园林的气韵,
应了山水画的格局,
又延长出自身特色的日式园林,
其用水之形制,又是无限地巧思。
闻名的枯山水,砂石拟态,
便见得山海壮阔。
而日式庭院中的流水,则亦为精巧。
–
日本庭院中,常设“茶庭”。
茶庭中设一室,专供举行茶道、品茶之用,称之“茶室”。
日式茶道,讲求“和敬清寂”。
举行茶会之时,茶客入茶室前,
需以清水净手、漱口。
是以身心的澄净,进行茶道仪式。
手水钵,则是茶庭中必不可少的物件。
手水钵原设于神佛前,
是供人清口净身之用的盛水器皿。
–
其材质有石制、木制、铜制。
后演变为茶庭中的石制洗手器。
手水钵有高有矮,
高的,人弯腰便可舀水,称为洗手钵;
矮的需蹲下舀水,便以下蹲的姿态“蹲踞”命名。
以巨石制成,虽形制各异。
最为注重的则是石的自然样貌与野趣,
无过多的雕饰,保持原有的朴素质拙。
正是茶道精神的具体化。
日本美学意识中的“侘”,
更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其他雕刻的形制,
皆有各自的称谓:
菱形、方柱星字形、菊花形、桥桩形、
盐坛形、伊势岩形、日本扁柏木形、
难波寺形、伊势井口组合形、刻“布泉”的钱形。
手水钵,仅为一整套的洗手用具中的一部分。
其他组件还有:
手水钵、前石、手烛石、汤桶石,水门。
–
石盆上由竹制水渠引入流水,
竹子制成了水勺,或置在石上,或浮在水面。
前石:供人洗手时的坐凳。
手烛石:夜间用以放置灯具。
汤桶石:用以冬日里盛放热水。
水门:亦称为“海”,是在手水钵四周铺满的砂石,用以散水。
–
竹莆尺余,上短下修,盖类欹器,又髣桔槔,矫首于下流,鼓尾于片石,旋转俯仰,发挥我巨石之声。
声韵不凡,圆转清亮,如唤起明于春晓。俞山民至秋构诸稻田,时惊鹿豕。
——日本连歌诗人,饭尾宗祗
惊鹿亦称添水、僧都、惊鸟器。
由竹制成,分上下两部分:
一高一低的竹筒,上方作为水渠引水,
下方竹筒,被称作水竹、竹水鸟或醒竹,
被固定的支架上,可自由转动。
水竹尾部的下方置一石头。
–
利用杠杆原来,上方水渠流水,水竹盛水,
水满则倾,而后再翘头,
水竹尾部就会击打在撞石上,发出清脆声响。
惊鹿最初是作为计时的工具,水满则石竹相击,如同闹钟。后引入田间,用发出的声响来驱赶破坏庄稼的鸟兽。惊鹿,以静制动,颇有意趣。亦有隐隐含蓄的禅意。后多用于庭院,作为园中小品,常与“之字桥”搭配,构成一处雅致景观。
–
将惊鹿引入庭院的鼻祖,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汉诗人——石川丈山。他在京都一乘寺所造的诗仙堂的庭院中,将惊鹿作为小品置于流水下,亦动亦静。竹叩石面的清越之音,更为小园增添乐趣。丈山还为此作诗云:
尔以自鸣,秋守田亩。水满覆前,石出忧后。
行侧溪流,声答山阜。宥坐惟肖,为诫云有。
炎夏日长,潺潺流水,
声声里便送了清凉。
智者淡薄了一切,
便有了流水的无心。
无论是小园抑或华庭,
置一曲水韵,
便能荡开天地。
宜观宜赏,宜静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