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雨果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这个东方古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光阴似箭,人事易逝,但建筑却能长存。北京城里承载历史沉浮、社会变迁的建筑,除了象征皇权的巍峨森严的宫阙城台,还有寻常百姓家——那些散落广泛、富有生活气息的街头胡同。

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有几千条,形成了繁荣的胡同文化,最为人熟知的是以游览观光为主的南锣鼓巷,但事实上另一条胡同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笔墨,那就是史家胡同,世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史家胡同坐落于北京东城区,街道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建筑古朴敞阔,保存完好。在这片寸土寸金、高楼四下蚕食的地界,史家胡同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将数百年风云变幻悄然拥入怀中,含笑而卧,迎来送往,内敛清明。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历史回溯

史家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政府命刘承忠任总设计师规划都城,都城设计图纸显示,史家胡同在那时已经建立。到了明朝,这条胡同被归入黄华坊。明朝覆灭后,清朝八旗入京,各自分得宅邸,史家胡同划归镶白旗。

后来史家胡同建起了皇家学园,只收镶黄、镶白、正白、正蓝的贵族子弟。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史家胡同居住过许多政要、文人、名士,始终走在政治和文化的最前沿。

关于史家胡同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出现于明朝崇祯或万历年间,胡同里居住过一个史姓大户,因为嘉靖时期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提到了“史家胡同”这一叫法;一说是明末时期出现,为纪念中正报国、誓死抗清的史可法才更名为“史家”胡同。

政治贡献

清朝末期,闭关锁国的政府日渐没落,工业发展缓慢,国人备受列强欺凌。许多有思想的进步青年励志振兴国家,国内兴起留学潮。当时留学首选地是日本,但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留学生大量转往美国。

官费留学的考场和办事处起初设在侯立胡同,后来转到了史家胡同。留学考试先后在史家胡同举行了三次,共通过180人,之后由清华大学选派。这些从史家胡同开始走出去的学子在国外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回国发展,成了当时实业救国的主力军。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曾居者与现状

史家胡同总长不过756米,大小宅院80余间,宅院整齐、端正气派,有不少官邸。现在有的已规划成博物馆或文化单位、有的改成宾馆餐厅、有的成了机关单位、有的未对外开放,每一户门外的墙上都挂牌介绍了宅院历史。

从这条胡同走过,如同走过光阴的地毯,每一间四合院都上演过一场场官员名士、文人墨客的生活剧幕。走完这不足千米,了解了这里都住过什么人,就会明白“一条胡同”怎样装下了“半个中国”。

从胡同口开始:

1号曾住过著名作家、新诗代表之一臧克家。

2号曾住过社科院院长、《红旗》杂志副总编胡绳。

8号曾居住过曾国藩后裔、著名革命家、天津市委书记黄敬(俞启威)及其妻子——北京市副市长范瑾。

11号是一栋二层小楼,杂物堆叠,一侧立着四方的烟囱,像个杂院,曾住过开国少将袁也烈将军。

20号被称为“老人艺”,是一间三进四合院,非常宽敞。解放后,华北文公团将此作为驻地,取名“人民艺术剧院”。这里曾汇集了曹禺、焦菊隐、于是之等老一辈戏剧家,建国后的许多戏剧都是在这里排演,最终走向全国的。

23号曾住过国民革命军上将卫立煌将军。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24号是著名作家、画家凌叔华的家。在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文化沙龙兴起前,凌叔华在家中举办“小姐家的大书房”聚会,徐志摩、陈演恪、齐白石、林徽因、胡适等人都是常客,泰戈尔来华时也到访过这间院子。凌叔华夫妇定居英国后,这座院子被精心修缮,改成了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

31号曾住过第二至第四套人民币主设计师、中央美院副院长罗工柳。

32号曾是傅作义将军的居所,现在划归给水利部,作为宿舍使用。

33号曾住过外交部副部长王炳楠,现为全国妇联老年之家。

34号曾住过铁道部副部长、机车行业先驱、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石志仁。

35号曾住过国民革命军司令、北平警备司令周体仁。

44号曾住过开国上将、副总参谋长李天佑。

47号曾住过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荣毅仁退休后在这里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51号清末住过外交大臣洪钧。洪钧出国时,正妻传统,不能陪伴他,他便带小妾傅彩云同行。傅彩云本是江南名妓,15岁嫁给48岁的洪钧做小妾。洪钧回国不久就去世了,傅彩云更名赛金花住在这里,重操旧业,借语言之便和筹措粮草之情与八国联军统帅周旋,减少联军杀戮,保护了许多人,为北京人感念。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解放后,主席将史家胡同51号分给了曾在留学时资助过他和进步青年的老师——著名史学家章士钊,以感谢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史家胡同51号是一间四进的大四合院,是官邸模式,十分气派。章士钊一家住着有余,便只占一进、二进,三进、四进分出去独立成院,令走一门。

章士钊之女章含之追忆童年,在文章《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中记述了发生在这里的温馨故事。章含之之女洪晃主演的电影《无穷动》也是在这间院子里拍摄的。现在这间四合院产权归于外交部,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3号是明朝著名将领史可法的居所。清末,宦官李莲英将其作为宫外住宅。民国时张治中、范汉杰在此居住。解放后,邓颖超等国家妇联人员在此办公。现修成“好园宾馆”对外开往,“好园”二字由邓颖超女士亲自提名。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55号曾住过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维汉,现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外交部宿舍。

56号曾是人民艺术剧院宿舍,当年因三进的院子里海棠树茂盛,被称为海棠院儿。许多著名的老话剧、戏剧艺术家都在56号宿舍与20号剧院之间辗转多年,对这里感情深厚。现在花园和排练厅已被拆除,建起了新楼。

59号是史可法祠堂原址,清朝时改为八旗贵族学园“左翼宗学”,现在改为“史家小学”,是北京的顶级小学之一。

北京最出名的胡同:这里曾经卧虎藏龙,“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胡同如同北京城里的点点萤火,史家胡同无疑是历史中最闪耀的一颗,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有着重要贡献。随着世事变迁,无论王侯将相的丰功伟绩还是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都已被时代湮灭,但建筑却是红砖青瓦堆砌的容器,承载了这个国家或熠熠生辉,或斑驳破碎的历史。

文/笙箫尽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958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