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作者:营三千

徐克执导的《新龙门客栈》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武侠片,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和林青霞饰演的邱莫言,堪称红白玫瑰,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林青霞饰演的邱莫言

不过,这部制作精良的电影,也有一个历史bug,恰恰出在女神的名字里头。“邱莫言”这个名字,在明朝不太可能存在,因为明朝只有“丘”姓,而没有“邱”姓。

可能马上有人就要反驳,明朝不是有个挺有名的大臣,和海瑞并称为“海南双璧”的那位,叫做邱濬吗?其实,人家本姓丘,直到清朝,才被强行改了姓。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明朝刊刻的书籍里,丘濬的姓氏就没有问题

丘濬一个明朝人,怎么跑到清朝莫名其妙连姓氏都改了?说起来,这口锅还得让在各种宫斗剧里表现活跃的雍正皇帝来背。

01 雍正皇帝的避讳“强迫症”

中国古代,一向有所谓“避讳”的制度,对于尊长者的名字,不仅不能直呼,甚至连写都不能随便写,而应尽量避开。如果实在避不开,也必须故意少写一两笔,或用其他同音字代替,这就是“春秋大义”中的一条——为尊者讳。

避讳制度绵延千年,发展到清朝雍正年间,已经非常严格。雍正皇帝名为胤禛,即位后,便命令弟弟们统统改名,把名字中的“胤”字改为“允”字,如老八胤禩改为允禩,老十三胤祥改为允祥。这样,“胤”字便为雍正皇帝一人所独占,其他人,哪怕亲弟弟都没有资格使用了。

光避讳自己的名字当然还不够,没过几年,雍正皇帝又下令,为了避讳孔子的名字“孔丘”,全大清所有姓丘的人,都必须改姓为“邱”,以表示全国人民对孔子他老人家的无上敬意。(朕以先师孔子至圣,理应回避……凡系丘字,俱加阝为邱氏。)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说实话,因为避讳孔子名字而令丘家人改姓的行为,在历史上不是第一次出现,但之前的执行时间都不长,往往旋即恢复。

但这次则不一样,工作狂雍正皇帝强迫症发作,一声令下,大清国的国家机器轰隆隆开动,不仅活人倒霉,就连死人也跟着遭殃。

活人全族改姓,其麻烦自不必说,而已经死了几百年的丘姓历史人物们,在雍正朝刊刻的书籍里也要改写为邱。名将丘行恭改成邱行恭,靖难功臣丘福改成邱福。到了此时,邱姓才广泛出现,邱莫言女侠的姓名,也是这时候才可能成立。

但是,即便避讳的规定已经如此严苛,雍正皇帝还是不忘给自己留个后门:“嗣后惟祭天于圜丘,丘字不用回避”。

这个“圜丘”,在如今北京天坛公园里,是皇家祭天的场所,虽然全国都要遵守新规,但雍正皇帝可是至高无上的天子,怎么能和老百姓一样呢?所以皇上用的圜丘就不必改名,这可谓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

02 太监不能姓朱

因为避讳而连姓都要改的,还不止于此。据《酌中志》记载,在明朝的时候,太监是不能姓朱的,因为朱是皇家姓氏,而太监是阉人,是“刑余之人”,连和皇帝同姓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在明朝,本姓为朱的太监,净身入宫后都要改姓为“诸”。

所以,即便七下西洋的马三保功劳赫赫,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赐姓,他也没资格拥有“国姓”的荣誉,而只是因为他在郑村坝之战中的立功表现,改姓为郑,更名郑和。

相反,正德皇帝朱厚照自己没儿子,却大肆收养干儿子,并统一赐国姓,将他们通通改姓为朱。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赐国姓,唯独郑和不能,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对宦官的隐性歧视吧。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王阳明》电视剧中的朱厚照

03 李贺的悲剧

像皇帝的名字这种避讳,称为“国讳”,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更琐碎且麻烦的“家讳”。与西方那种爸爸叫Jack儿子叫Jackson,爸爸叫史密斯儿子叫JR史密斯的习惯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长辈的名字避之唯恐不及。

唐朝的大诗人“诗鬼”李贺,就因为这“家讳”酿成了一生的悲剧。就在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有人突然向礼部举报,说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理由是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如果李贺中了进士,就触犯了他父亲的名讳,实属不孝之子。

照理说,一般的避讳只要避讳本字,对于同音字,则相对宽容一些,李贺是被嫉妒他的人给坑了。大文豪韩愈听说这事,也觉得实在过于荒唐,专门写了一篇《讳辩》,引经据典,为李贺辩白:“父亲名字里有‘晋’,儿子便不能考进士,那如果父亲的名字里有个‘仁’,儿子难道就不能做人了吗?”(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韩愈画像

然而,囿于避讳,礼部最终判定,李贺以后不得参加进士考试。这无疑一个巨大的打击,永久失去了求取功名的资格,李贺仕途无望,抑郁情绪日益加深,最终在三十岁不到的年纪就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04 为什么要避讳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也有感觉,这避讳明明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麻烦事,为啥竟然能在中国通行几千年?

按照一般流行的说法,避讳制度起源于周朝,是封建礼教、专制主义的体现。古代中国自上而下推行避讳制度,是为了维护儒家宗法制度,确保社会体系尊卑有序,体现天子的威权。不过,据不少学者的考证,如果再往上溯源,避讳的源头可能更加古老。

避讳名字的习俗,其实由来已久,据相关研究,世界上很多原始民族都认为,人的名字就是他的灵魂,人的真名天然具有魔力。比如古埃及人就深信,“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包括身体和看不见的灵魂和名字的统一体,损伤了任何一部分,其整体亦受到伤害”,知道了人的名字,就等于掌握了他的命运。

日本动画《夏目友人帐》中,取得了妖怪的真名就可以召唤这只妖怪,也是此种古老信仰的遗存。

原始的华夏民族当然也不例外,《说文解字》对“名”这个字就解释是:“名,自命也。”名与命是相通的。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通过喊死者的名字来“招魂”的习俗。既然认为人的名字与生命有某种隐秘的联系,那么,对名字有所忌讳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西周时期,主要避讳死者的名字,而“生者不相避也”,也是因为死者已经到了未知的世界,对待他们需要比对生者更多的警惕。随着宗法制度的形成与完善,避讳制度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其鬼神信仰的一面渐渐消退,避讳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成为了一种维护秩序的工具。

避讳,这种中国特有的习惯,看似被浓厚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包裹着,然而追根究底,实在与万年前神秘的巫术脱不了干系。避讳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彻底消失,不仅是因为封建礼教的倒台,也是因为科学精神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

新龙门客栈最大的历史bug,也要怪雍正?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

参考文献:

[1].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2004年

[2].周国荣,《姓氏说》,《文史哲》,1985年1月

[3].黄家理,避讳习俗起源新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

[4.]曹翔、魏桂军,从命、名相通的语源看《说文》“名”的释义研究,兰州学刊,2006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893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