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和弟子8段对话,让我们一起领悟哲人智慧

作者:洞见yimo

事来则应,事过不留。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学者王士祯曾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

王阳明和孔子一样,未立文字。

《传习录》为阳明弟子所作,书中收录的是阳明师生日常对话和信件。

今天,洞见君从中精选王阳明和弟子8段对话,让我们一起领悟哲人智慧。

01

关于情绪

弟子曰:有所忿懥,如何?

阳明曰: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译文:

弟子问:情绪不好,愤怒怨恨怎么办?

先生说:顺其自然,不要沾上主观意气,就能保持本心的平静。

洞见君说:

愤怒的情绪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

但是如果任由自己发泄情绪,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王阳明给出的方法是:戒掉主观,人尽量不要把自己代入。

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人的情绪就会减弱很多。莫言得奖之后,很多人对他进行攻击。

莫言却毫不介意。

他说,大家骂的不是我,而是一个大家眼里的作家“莫言”。

我和大家一起来观察这个“莫言”。

这其中的疏离感,让莫言在诸多诋毁中,依然活得自在潇洒。

苏轼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会旁观,让自己跳出来,人生才能不被情绪控制,不被愠怒左右。

02

关于工作

弟子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阳明曰: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译文:

弟子说:先生的学问很好,但是平时工作太忙了,没空修习。

先生说:学问不能脱离工作,在工作中修行,才是真正的学习。如果脱离了实际事务,那修行就没用了。

洞见君说:

提起工作,很多人想起的就是乏味、机械、心累。

但王阳明却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把工作中遇到的烦恼,当成磨炼自己心性的机会;

把工作中的怠惰懒散,当成改变自己态度的试炼;

把工作中的愤怒委屈,当成放大格局的磨砺。

稻盛和夫说: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工作是用,修身是体 ,用成长的心态去工作,就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03

关于自省

弟子曰:一友常易动气责人。

阳明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译文:

弟子说:有个朋友常常生气责怪别人。

先生说:如果只是责备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那自己将无法进步,意识到这一点,怎么有空去指责别人呢?

洞见君说: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偏颇的思维定式。

如果事情成功了,人们倾向于这是自己的功劳。

如果事情做得很差,人们则认为这是别人的问题。

把问题归咎于别人,是人的本性。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反省自己并非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对自身偏颇思维的校正。

通过反省,我们才能公正地看待别人和自己。

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和缺漏。

以缺为正,补偏救弊,这样才能不断改正,不断成长。

04

关于放下

弟子曰:去草如何一循于理,不着意思?

阳明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译文:

弟子问:如何去掉心里的杂草?

先生说:杂草有害,当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尔没有清除干净,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里就会越乱,心中盯着那一块未除的杂草,那心中就杂念丛生了。

洞见君说:

王阳明因为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被朝廷征召平叛。

某种意义上,他成了朝廷的兵器。

老子曾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大战之后,看到战场上的死伤,王阳明总是出现一些懊悔、内疚的情绪。

这些纷乱的情绪,就是心中的杂草。

王阳明认为:如果总是沉溺在这些情绪中,人往往会失去未来。

与其纠结后悔,不如恢复战后秩序,还百姓以安乐。

人生总有不如意,谁都有痛苦纠结的时候。

这个时候越是在意,越容易被负面情绪控制。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收拾心情,放下过去,才能拥抱未来。

05

关于做事

弟子曰: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阳明曰: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

弟子说:做事之前,思路感觉很清晰,规划的也很好,但是开始做事之后,就发现事情和自己想的就不一样了。

先生说:只静心思考是没用的,在事情上磨炼自己,一个人才能慢慢做事条理沉稳。

洞见君说: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一个人学了很多的游泳技巧,却总是站在岸上,那永远学不会游泳。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

想的很简单,做起来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个样子。

理论和实践毕竟不同,在不断思考的同时,不断践行。

知行合一,用行动校准认知,用认知调整行动。

相辅相成,表里相依。

一个人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把事情做好。

06

关于自律

弟子曰:己私难克,奈何?

阳明曰: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译文:

弟子问:面对欲望,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管住自己,怎么办?

先生说:一个人有完成自己的心,才能克制自己,能克制自己,才能成为自己。

洞见君说:

刷短视频,吃垃圾食品,熬夜追剧。

我们总是沉迷于低级的快乐,在欲望中沉溺无法自拔。

一次次下定决心改变,一次次失败颓然。

整日迷茫焦虑,却始终一事无成。

欲望让人沉沦,自律让人跃迁。

而自律的前提,是要有“为己”之心。

你要知道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位置。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一个明晰了自己的志向的人,才能真正摆脱低级的快乐,拥有自律的人生。

07

关于内耗

弟子曰:作文字不免费思,作了后又一二日,常记在怀。

阳明曰:文字思索亦无害。但作了常记在怀,则为文所累,心中有一物矣,此则未可也。

译文:

弟子问:文章写完了,但是却依然挂在心里,总是思来想去,觉得有些地方写得不够好。

先生说:总是装在心里,会为文所累,过去的事情,要学会放下,清空自己。

洞见君说:

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事情明明已经过去了,还是不断在脑海里上演。

事情明明没有发生,却担忧焦虑。

在内耗中,白白消磨当下的时光。

唯有把心里的事情清空,一个人才能摆脱内耗的烦恼。

王阳明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活在当下,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在脑海里划分出不同的抽屉,把不同的事情装进去。

一旦一件事完成,就关上相应的抽屉,然后专注下一个抽屉。

事来则应,事过不留,活在当下,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08

关于读书

弟子曰:看书不能明,如何?

阳明曰: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

译文:

弟子问:看书看不懂,怎么办?

先生说:凡是不能明白的,需要返回自身,从自己心上体会。

洞见君说:

罗振宇认为,读书有两种方式。

不会读书的人把书当成山,自己去爬山,过程中关心的是,这座山我爬了多少。

这样的人一知半解,读再多的书,也无法化为自身的养料。

会读书的人,则是把自己当成山,用书来爬自己。

用书里的火把,映照自己,发现自己,继而点亮自己。

王阳明先生说的就是第二种。

当我们在书里,找到了和自己内心应和的东西,书籍才能真正化为自己的血肉。

书籍才能成为照亮自身的灯塔,才能成为通往未来的渡船。

人生路远,各有迷途。

王阳明和弟子的对话,发生在五百年前,但是如今读来,却依然受益匪浅。

工作的方法,内心的焦虑,愤怒的情绪……

生活中那些想不通、看不透,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里都有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856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