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丹增:文化敦煌

散文 | 丹增:文化敦煌

人类有许多共同的梦想、理想、追求,也有共同的崇高、尊严、敬畏。有梦想,才会有机会,才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盛世逢盛会,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振兴,已经扬帆起航。

千年丝绸之路孕育了文化,千年文化见证着丝绸之路。翻开中国版图,似乎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敦煌这样,因文化而独具魅力,名扬四海。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其名,盛大而神圣之意。千百年前,这里不仅是沙场,也是要塞,不仅是繁荣富庶的商贸都会,更是包容开放的文化盛都。

九月的敦煌,激情飞扬,美丽绽放。今天这里成了世界文明精髓的绿洲,世界文化多元的明珠。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这里拉开序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贯通历史与未来,续写千年之华章。在这全球瞩目的时刻,世界的手又一次紧紧相握。来自85个国家、 5个国际组织的95个外国代表团在敦煌相聚, 569名著名学者专家在敦煌论谈, 16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的23个代表团在敦煌共襄盛举。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这个舞台上进行着文化、艺术、文学、宗教的交流、碰撞和融合。文化论坛、文化年展、文艺展演诠释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在这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文化盛宴上,往事依稀浑如梦,都随风雨到心头。自汉唐以来,佛教东行,迎合了东方人高雅空灵的精神需求;丝绸西运,满足西方人富贵奢华的物质需求,在沟壑纵横、地广人稀的荒漠戈壁上,人马络绎不绝,孕育了繁华美丽的敦煌。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既是西域屏障,又是中原门户。汉唐盛世,威仪天下,盛都敦煌,白天车水马龙、人畜熙攘,夜晚灯火明亮、歌舞升平。这里有旅馆驿站,茶楼酒馆,横七竖八的街道,既有数不清的商铺,也有固定的货摊,物资花色繁多,琳琅满目。这里是南北丝绸之路的分道岭,维持治安的屯兵戍卒,安营扎寨;各国使团商队,停留休整。高鼻深眼的胡商夷贾、黄发碧眼的使臣官吏随处可见,长布缠头的阿拉伯人,脚蹬皮靴的欧洲人,操着不同的语言,穿着不同的服饰,在敦煌观光旅游,经营生意。西行的丝绸商队从长安启程,过黄河,经河西走廊在敦煌云集,然后分南、北、中三路远行。北路出玉门关,过乌鲁木齐,出伊宁远达里海;南路过罗布泊,越青藏高原到达印度;中路顺塔里木河溯流而上,过伊朗高原到达地中海沿岸。这西出分道、东进交汇的盛都,就像今天的香港、迪拜,一度热闹空前。

中国向来是个大国,但并非一直是个强国。只有开放时,才是个大国而且是个强国,只要封闭,就变成弱国。汉唐盛世,中国是一个强国,更是一个开放的大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二,探索出连接亚欧大陆之间经贸、人文交流的多条通道,后人将其称为“丝绸之路” 。千百年来,在这些最古老、最壮观、最伟大的“丝绸之路”上,人类书写着最壮丽的史诗,创造着最宏伟的奇迹。但是顽固的封建保守思想,传统的闭关锁国意识,导致国力逐渐衰落。自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战争迭起,北方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经济中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明王朝的衰败,清王朝的腐朽,致使陆路古道中衰,昔日繁华的城镇逐渐被黄沙吞噬。从十九世纪开始,帝国主义趁我国国势衰败,把魔爪伸进中国,他们打着探险、考察、传教的幌子,大肆进行文化掠夺,文物盗窃。1840年,英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以来的150多年间,西方的列强们、外国的无赖们,对莫高窟的稀世珍宝垂涎三尺,他们各自怀着阴险狡诈的目的接踵而至,上演了一幕幕丑陋的历史闹剧。

1899年,瑞士考古人斯文·海定在瑞典国王奥斯卡的鼓动下,在本国富商诺贝尔的支持下,以探险家的身份进入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从中国古代卫戍市镇楼兰,盗走了大量重要的文物资料、历史文献。1900年,匈牙利人斯坦因,沿着丝绸之路东行,目标是神秘的楼兰古址,目的是搜罗中国的古代文物。后来斯坦因的目标转向敦煌,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先后4次辗转在敦煌地区,以欺骗的手段,蒙混了愚昧无知、具有强烈宗教信仰的王圆箓道士。斯坦因迷惑王道士,他这次来是奉玄奘大师神灵的指示,要把玄奘大师从印度请来的经卷送回原处,还假惺惺地说:“我出银子帮助你重修庙宇。 ”这些鬼话赢得了王道士的信任,他以第一个发现千佛洞的人自居,领着他考察了所有的石窟。最后卖给斯坦因570份手卷,只拿到了500两白银。斯坦因满载而归,英国剑桥大学因此赠予他博士学位,女王授予他爵士勋号。从1902年至1914年,德国人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派出人类文化学的专业人士,肆意掠夺敦煌的文化财富。他们用狐尾锯从岩壁上锯下千年之久的佛教壁画;拿着摇曳微弱的汽油灯,不分昼夜地蜷缩在满积尘垢的洞窟里,翻阅每一部经卷;用巨型的莱卡相机,打着闪光灯拍下了所有的壁画、雕塑。据统计,德国人在远征中,运走了完整或不全的620幅壁画、 128箱经卷文物。日本人、俄国人、美国人要么靠地理上的方便,要么远涉重洋,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把魔爪伸进这里。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今天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逐步实现着中国人的所有梦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于今年9月20日在甘肃敦煌市举行。一场主题为“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的展览,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举行。一幅幅莫高窟的传世书画徐徐展开,一部部千佛洞的典藏佛经缓缓呈现,灵动的飞天图案,光彩夺目;泛黄的经卷手稿,叹为观止。此时此刻,我们苦难的经历像电影似的在眼前一幕一幕闪过,幸福的未来像梦幻般闪现脑海。与此同时,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各国贵宾,以朝圣般的心情顶礼、瞻仰着美丽的千佛洞,别具风格的壁画,使人惊喜欲狂;岩壁上劫后留下的空白,使人抚今追昔。1925年,一个美国人受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委托,前来试探自己的命运,他叫华尔纳。在敦煌迎接他的是觉醒了的民众的抗议和辱骂,只好夹着尾巴逃走。临走时,看着断崖残壁,沙尘堆积,楼廊倾颓,壁画剥落,到处都是劫后余生的衰败和荒凉,他酸溜溜地留下一句话:你们不让我这个艺术大师来解救, 20年后,这里将是不值一看的废墟。他太小看伟大的中国人了,他的预言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今天的敦煌市,是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国际文化都市。位于敦煌市鸣沙山东麓、岩泉河西岸的莫高窟,人们俗称千佛洞。洞窟密布在南北长两公里的崖面上。这里仍然保存着735座石窟、 45000平方米的壁画、 2000多尊彩绘塑像,最大的彩塑高35 . 5米,最大的壁画达47平方米。这里是中国传统艺术、印度佛教艺术、西方艺术,结合、融合、发展的典范,是人类独一无二的佛教文化遗存,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艺术最精湛的佛教艺术宝库。

人类有许多共同的梦想、理想、追求,也有共同的崇高、尊严、敬畏。有梦想,才会有机会,才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盛世逢盛会,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振兴,已经扬帆起航。位居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甘肃省,以超前的眼光、成熟的谋略、担当的责任,举办了全国唯一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文化盛会。甘肃用文化杠杆,讲丝路故事,传中华文化,连接历史与当代、世界与中国、文化与经济,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新引擎,创造新动力。甘肃省聘请了54名国内一流的文化学者和权威专家组成顾问团,为文博会出谋划策,建言献计。在雄伟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着“文明之旅·魅力法国”主宾国展,在一楼东侧2000平方米的展厅内,通过食物、照片、视频,集中展示了法国绘画、建筑、音乐、美食,把法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文明交响——中国埃及当代艺术展” ,透过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的文化符号,增进两国的友谊; “世·象——意大利当代艺术展” ,通过表现包罗万象的当代创作艺术,加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四海一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艺术精品展” ,荟萃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国家的艺术精品。5760平方米的中国展区,展现了丝路沿线15个省区市的跨越千年的丝路文化艺术图景,还有“华夏文明在甘肃”的主办省展。在所有的33个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油画精品展” 。它们以敦煌为窗口,以油画为形式,展现三大洲17个国家41位著名美术大师的107幅杰作。凭借着颜料的遮盖力,色彩的透明性,以强烈的立体感,把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创新、艺术创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样,西班牙具象写实、德国表现主义、法国抒情浪漫等等,西方油画重要流派在此汇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油画艺术感受。许多北京、上海、广州的油画家和油画爱好者,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欣赏,他们在展馆揣摩沉醉、流连忘返。

新建的敦煌大剧院可容纳3000多名观众,大厅上空吊着精巧的蓝色宫灯,灯上微微颤动的流苏闪闪发亮。明亮的木板墙壁上,各种造型的壁灯,给人一种迷离恍惚的感觉,这是一座堂皇富丽的大剧院。在整个文博会期间,这里人潮涌动,座无虚席。来自西班牙、俄罗斯、阿根廷、巴基斯坦、荷兰等16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们,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喉、奔放的舞姿,表达了对文博会的美好祝愿。甘肃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抒发了对友谊的礼赞、对朋友的祝福、对艺术的崇敬,架起了跨越时空、跨越历史的桥梁。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汇演,宛如一条彩虹,铺就了合作之路。因为服饰,人类走向文明;因为丝绸,服饰更加华美。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模以时装秀的表演,演绎丝绸和服饰的无穷魅力,诠释了丝绸之路就是文明之路,展示了人类对美的憧憬和向往。杂技、马戏表演,歌剧、舞剧演出,九台不同艺术门类,各式独具特色的高水准精品展演,为文博会增添了轻松、愉悦的氛围。讲不完的故事,抒不尽的情怀,兰州歌舞剧院的表演,当飞天仙子跃上莲花翩翩起舞,向人间播雨撒花,在天地间勾勒出一派安详、和谐、宁静的景象,象征着中华文化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艺术交相辉映,融合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盛世华章。

有时候,去一个名扬四海的名胜古迹,看完之后,向往和仰慕不复存在,随口而出的便是“不过如此” 。鸣沙山和月牙泉却不是这样。文博会专门安排国内外的宾客,体验敦煌的自然风光,主要是鸣沙山、月牙泉。两处景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处,千百年来,这里以山与泉共处、沙与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我乘坐飞机进入敦煌上空,天蓝得像要滴出水来,透过飞机上的小窗户,机翼下一排排黄褐色的土丘掠过眼前,一阵旋风刮来,沙尘在黄色的沙漠上像平地冒起的烟柱,旋转着在沙漠上奔跑。下了飞机,坐在车上,天上没有云,空中没有风,只有沙子不断地被细小的浪头挪动,天边的沙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当天我来到鸣沙山前,看到山形环弯,错落有致,山脊挺阔,宛如刀锋。从山脚仰视,山体则像古埃及的一座座金字塔,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充满强烈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在那又高又陡的沙丘上,游客们有的骑着骆驼,有的拄着拐杖往上爬,远远望去,从沙山上顺着沙流滑下来的人群,成了一个个黑点,宛如搬家的蚂蚁,我担心随着人涌落下来的黄沙,把山下的道路和旅游设施掩埋。可是导游介绍说,鸣沙山的神奇就在于白天游人登山滑沙,流下来大量的沙子,夜里凭借风力,一颗颗沙粒重新回到山头,沙山恢复原来的形状,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地处鸣沙山的怀抱中,因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三面环沙山,中间汪着弯月形的绿泉,水质甘洌,清澄如镜,宛如沙海中镶嵌着一块晶莹闪亮的翡翠。按理水火不能相容,同样,沙漠和清泉难处,但在这里沙漠捧着清泉,清泉装点着沙漠,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景奇观。千百年来虽有烈风劲吹,沙尘飞扬,清泉从没有被掩埋,从没有蒸发干涸。

今天,“一带一路”的伟大蓝图又一次把不沿边、不靠海的敦煌,从幕后推到了前沿。在这金秋时节,漫步在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敦煌,眼前呈现的是宽敞的新干道、雄伟的新场馆、壮丽的新机场,这沙漠中的绿洲,绿洲里的美城,一步一景,引人入胜。9月21日晚,在各国友人的见证下, 《敦煌宣言》庄严地诞生了。它宣告,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开辟了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宣告敦煌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祝愿敦煌文博会办成永不落幕的文化盛会。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7271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