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张桂柏:蹄印深深

散文 | 张桂柏:蹄印深深

从云南昭通盐津县城西行20多公里,远远看见巨大的山体,像是被利剑劈成两半,形成了两扇敞开的巨大石门。“好雄伟的一道关!这就是著名的豆沙关?这就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大家惊呼。

沿着峭壁边沿直直向上的石板路,我被一个又一个马蹄印震住了。慢慢走着、数着,蹄印深深,240多个呀!此刻,时光隧道被我穿过——

豆沙关,曾经的疆界,向北为中原,向南为边陲。先秦以前,对峙的绝壁形如石门,故得名“石门”。秦汉时建造石门古城堡。唐宋时定名石门关。元明时彝族首领罗佐驻石门关,关名易为罗佐关。清初来了将领窦勺,关名又为窦勺关,后来演称为豆沙关。几易关名,显示了这“滇南第一关”的旷远、深邃、厚重。

公元前250年,稳定了对巴蜀的统治后,秦孝文王开始经营巴蜀以南地区。修筑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承担了起于今宜宾、经昭通、止于曲靖,穿越磅礴乌蒙大山,绵延1900公里的开路任务。秦始皇接着派将率军,沿李冰道,拓筑南下,“五尺道”诞生了。

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御史中丞袁滋作为钦差大臣奉命赴滇,册诏异牟寻为南诏王,路经豆沙关、五尺道,留下了一块碑刻,记载他们的行踪。“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1988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我驻足观刻,沉心参悟。该碑刻有六大价值——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正史籍之误,增袁书之迹。袁滋碑和大理的德化碑,遥相呼应,共同佐证了中原、边疆风云变幻,生死相依,归于一体。

唐朝初年,崛起于云南巍山的南诏,在唐王朝支持下统一了六诏,成为唐朝的南屏障。公元748年,阁罗凤继承王位,唐驻云南太守张虔陀酒醉后侮辱了阁罗凤妻女。由于杨国忠处理欠妥,冲冠一怒的阁罗凤攻下姚州都督府,杀死了都督张虔陀。杨国忠两次派兵奔向云南,两次全军覆没。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南诏达到鼎盛时期,识时务的异牟寻派遣三批使者,往成都、使长安。为了共同利益,大唐和南诏又走在一起。

出使南诏的袁滋,途经石门关,在恐惧和忠于职责的矛盾中,随行人员提议,便在石壁留下119字摩崖。尔后,异牟寻出大理城5里,以南诏最高礼仪接待袁滋。关闭了40多年的石门关重新打开了。

石门关,屹立在险峻如削的山崖边。迎面是高耸云天的绝壁,脚下是一眼望不到底、只能听到滔滔关河湍流的深谷。锁滇扼蜀的雄关天堑,兵家必争之地。置身古关,意板上瞬时迸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脑海里立刻浮现刀光剑影、鼓角铮鸣。

身立石门关,眼观对面万丈绝壁上僰(读作bó)人悬棺。你一疑我一惑,到底也得不出“为什么能把棺木送那么高”“僰人后来又去到何方”的答案。说僰人会飞,从字面理解,“僰”字就是棘字下面一个人,即生活在荆棘丛中的人。他们会飞或许就是借助荆棘,攀藤跳跃,绝壁生威吧。

话说诸葛亮用兵南征,七擒孟获,从五尺道凯旋;忽必烈挥师迂回,包抄南宋,借走五尺道;明朝大将傅友德、蓝玉率领数十万大军入滇,平定云南,过的五尺道;清朝鄂尔泰率兵西南,改土归流,走的又是五尺道;民国之年,蔡锷率军北上护国,卢汉率军北上抗日,以及中国远征军赴滇西缅北抗战,其中部分卒伍走的仍是五尺道……正乃“雄关漫道真如铁”啊!

五尺道还是商之贾道,“山间铃响马帮来”,生动呈现了千年马蹄印、千年马铃声、千年边贸事、千年生意经。

约在战国年间或更早时,西南地区就有一条以成都为起点、连接四川和印度的商旅之路。其中一条支线经今四川宜宾、云南昭通、曲靖、昆明、楚雄,至大理,与另一条走四川邛崃、汉源的支线会合,一路往西经云南保山,出瑞丽抵缅甸八莫,再到印度、阿富汗等国。这条路史称“蜀身毒道”,就是后来所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我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

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当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海域,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的交通和交流。到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也说明巴蜀到印度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

不难想象,南方丝绸之路有过怎样的繁华。五尺道上,驮着盐巴、茶叶、药材的马帮,络绎不绝地运往京都。马帮回来时,又把中原精美的物产、用品、技术带回云南,送至边疆。到了清代,万里云铜押京城,朱提银颗入万家……

马蹄儿音声脆脆,古镇里炊烟袅袅。马帮买盐卖茶、销丝售绸、运铜送银的结果,是一条古街、一个古镇的兴盛。过去古街两边有很多挂着名号的马店。鼎盛时期商贾云集,每天过往马帮马匹达千余匹。清光绪年间,这条盐茶古道年关税收入占云南全省收入1/3以上。

千年逝去,如今古镇无不倒映着曾经的繁华。你走在街面一眼望去,热火朝天,商意浓浓。踏上高卧的古道,放眼流光溢彩的古街,“入滇第一关”雄在眼前,“云南第一镇”亦魅眼前。如今的豆沙关,形成了“狭路相逢”的5条立体交通风景线,即五尺古道、关河水道、国道公路、高速公路、火车道。古今五道的奇观,豆沙关独有,世界唯一。

朝官骑乘,军兵骑乘,商贾民骑乘,无数队伍策马踏来。凹凹凸凸、满履古道的蹄痕,远远赓续着大中华的历史,声声回响着中原和边疆交融的故事,绵绵传播着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僰人文化、古滇文化交汇沉积的乐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605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