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红楼梦》文学创作过程分析

《红楼梦》文学创作过程分析

  首先必须明确:《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不是信史。小说创作自有其一般规律,《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作者的创作冲动如何产生,创作主题如何确定,创作素材如何收集,创作手法如何谋划,都可以根据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去分析判断,跳出规律之外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不存在的。 
当今红学不论考证、索隐、评点、探佚各派,都不去研究《红楼梦》的文学创作过程,而是采取削足适履的荒诞附会方法,把曹雪芹打扮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把《红楼梦》粉饰为一部凭空杜撰的作品,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描绘成一场莫名其妙的闹剧,滑向了“曹学”歧途,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潭。 
  本文根据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通过对《红楼梦》创作过程的分析,试图揭示出《红楼梦》产生的真相,真正还红学以“学”的地位。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笔者考证的洪升是《红楼梦》的初作者基础之上的,详见笔者的系列文章《怀金悼玉诉情种,寂寥伤怀话石头》、《〈红楼梦〉创作背景分析》、《〈红楼梦〉文学考证》、《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等。 
一.《红楼梦》的创作冲动 
  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其创作之初,作者都必然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充溢于胸膛中的创作激情达到了不可遏制的程度,从心底里发出我要写、我必须写、我马上写的呐喊。雨果的《悲惨世界》、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了忘却的纪念》等,莫不如此。《红楼梦》的作者在创作之初也必然有同样的创作冲动。 
  《红楼梦》开篇,在“作者自云”中,就交代了这样的创作冲动:作者“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正处于“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欲将以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饴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 
  《红楼梦》作者的创作冲动起因是经历了“一场梦幻”,使自己陷入了绝望的“大无可奈何”境地。这场“梦幻”就是作者洪升的“仕途经济”梦想彻底破灭。康熙二十八年秋,因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洪升被朝廷逮捕下狱,革去了“国子监生”的功名,彻底断绝了仕进之路。 
出狱后,洪升自感“愧则有余,悔则无益”,激愤无奈之下,一个人跑到了京郊盘山,在青沟禅院“参禅”了“旬日”时间(见笔者文章《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新证》)。洪升的创作冲动,就应该是在盘山“参禅”期间产生的。 
  盘山有盘古寺,相传是盘古从混沌中开辟“大荒”的地方;盘山多大石,青沟禅院旁的“风动石”,相传是女娲补天弃置不用的一块石头。此时处于绝望心境中的洪升,以这块顽石自譬,产生以自己的经历,“编述一记”《红楼梦》的念头,应是对《红楼梦》创作冲动最合理的判断。

二.《红楼梦》的创作主题 
  红学界对《红楼梦》的作品主题没有疑义,都认为《红楼梦》有“情”、“恨”和“空”的三重主题。但对《红楼梦》为什么确立“情”、“恨”和“空”这样三重主题,似乎迄今没有哪个学者能说得清楚。 
  洪升在盘山产生了《红楼梦》创作冲动之后,首先必须明确创作主题,即自己要写什么,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确立“恨”的主题是没有疑问的,《红楼梦》的创作冲动就产生于“恨”。恨什么?恨谁?一恨那个弃用石头补天的“女娲”,也就是恨那个革去了自己功名前程的朝廷;二恨“风尘碌碌,一事无成”的自己,在锦衣玉食时“耽搁花笺彩纸”,不务正业,无能不肖,以致今日穷困潦倒,“于国于家无望”。 
  洪升为什么确立“情”的主题呢?这是洪升人生的感情经历决定的。洪升有两个聪明美丽的亲妹妹,还有诸多“霜管花生艳,云笺玉不如”的表妹,从洪升形容她们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她们都是才女,都与洪升从小一起联句酬唱。她们的命运都很悲惨,洪升的两个妹妹,都因为婚姻不幸,年轻轻就夭亡了。洪升的妻子黄蕙,字兰次,是洪升的嫡亲表妹,从小青梅竹马,前半生与洪升的感情经历十分缠绵,后半生又同洪升相濡以沫,过着贫苦困顿的生活,可谓为洪升还了一辈子眼泪。在《红楼梦》的创作中,“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表现“闺阁中历历有人”,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洪升为什么还要确立“空”的主题,写“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呢?这是由洪升家庭的真实经历决定的。洪升出生于杭州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洪家是一个经历了一百多年繁华的东南“望族”。到了清初,由于改朝换代的原因,洪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家族把振兴的希望,寄托在洪升身上,而洪升却因为自己的“荒唐”,永远断绝了仕进前程,也同时永远断绝了洪家在新王朝复兴的希望。事实上,洪家在洪升生前,就亲人流离星散,富贵一败涂地了,真可谓一片茫茫白地,洪升由此确立“空”的创作主题,是势在必然的。

三.《红楼梦》的创作手法 
  洪升的代表作是《长生殿》传奇。《长生殿》创作于康熙二十七年前,是洪升年轻时的作品。《长生殿》创作倾注了洪升十年心血,先后三易其稿。洪升终生都为《长生殿》感到自豪。《红楼梦》的创作手法,自觉不自觉地因袭《长生殿》谋篇布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首先是在外壳上,采用梦幻和写实交织的创作方法。《长生殿》的主人公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孔升真人”和“蓬莱仙子”,《红楼梦》的主人公是来自“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长生殿》的人物命运由“牛郎真人”、“织女大士”和“月宫仙女”安排摆布,《红楼梦》的人物命运由“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和“警幻仙姑”安排摆布;《长生殿》的女主人人生记载在“宫嫔册”“妃后编”中,《红楼梦》的女主人人生记载在“薄命司册子”中。 
  其次是在内涵上,采用描写多角恋爱的纯情“意淫”手法。《长生殿》的主人公唐明皇与玉环和梅妃闹三角恋爱,爱情在三角关系中游移不定,及至在“长生殿”密誓后转为忠贞;《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与宝姐姐和林妹妹闹三角恋爱,见了姐姐就往往忘了妹妹,及至在“大观园中互诉衷曲后转为坚定。《长生殿》在创作过程中,“一涉秽迹,绝不阑入”,写李杨二人的纯真爱情;《红楼梦》在创作过程中,专写“意淫”,排斥“皮肤滥淫”,写宝黛二人的心心相印。 
  很有意思的是宝玉佩带的玉和宝钗佩带的金锁,上面都镌刻着八个字,玉上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金锁上的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学界一般都把这些字解释为“长命锁”上的吉利话。古往今来长命锁多矣,谁见过这么奇怪的“吉利话”?实际上,“仙寿恒昌”和“芳龄永继”都是暗示《长生殿》,“莫失莫忘”和“不离不弃”都是暗示作品人物同《长生殿》的关系。《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中,也多处把宝钗比喻为杨玉环。作者创作时,把杨妃的外貌赋予了薛宝钗,把杨妃的性格却赋予了林黛玉,钗黛二人都是以黄蕙为原型,仿照《长生殿》写成的。

四.《红楼梦》的创作素材 
  《红楼梦》创作的基本素材,是洪升及其家庭的真实生活,这是毫无疑义的。书中贾府的衰落史,就是洪家的衰落史;书中宝玉的感情生活,就是洪升同妻子黄蕙、妹妹和表妹们的感情纠葛;书中宝玉拒绝走仕途经济道路的叛逆性格,就是对洪升自己经历的真实刻画;书中众儿女的乐园“大观园”,就是根据洪家的后花园创作的,洪家宅园是宋朝皇帝御赐的,“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 
  《红楼梦》毕竟是小说,创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吸收一些作者所见所闻的其它素材。从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文学作品看,《红楼梦》吸收的这些素材,都与洪升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在妙玉身上,有陈妙常的影子,妙玉的名字、身份、感情都与陈妙常相关。明末清初,陈妙常的故事广泛流传于苏杭一带,洪升当耳熟能详。 
  在黛玉身上,有冯小青的影子。冯小青的故事,是杭州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小青是出生于维扬的才貌双全的妓女,年十六嫁杭州冯生为妾,由于大妇焊妒异常,小青被迫在西湖孤岛别居,年十八便抑郁而死。小青遗诗与黛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小青焚稿与黛玉断情也有连带关系。 
  黛玉葬花,明显是抄袭唐寅葬花的故事,《葬花词》就是唐寅诗的翻版,不仅内容相近,好多词句也完全相同。根据《洪升年谱》记载,洪升晚年,曾专门去苏州桃花坞拜谒唐寅墓。在桃花坞,洪升比较自己和唐寅的命运,感慨系之,曾赋诗四首,其中有“不知他日西陵路,谁吊春风柳七郎”的句子。“柳七郎”就是宋代的柳蓍卿,洪家刊刻的《清平山堂话本》记载了他的故事。洪升以“柳七郎”自譬,哀叹他日谁吊,与《红楼梦》中黛玉哀叹“他年葬侬知是谁”,完全是一样心境。

五.《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从康熙二十八年到洪升去世,十五年中,洪升似乎没有停止过《红楼梦》的创作。其间几易其稿,已不可考,但从书中记载的《红楼梦》的几个别名,似乎体现出了洪升创作的几个阶段。 
康熙二十八年,洪升在遭受人生最重大的打击之后,于京郊盘山的大石头下,酝酿创作的作品,主要是以无才补天的石头自譬,写自己“于国于家无望”的“恨”和“悔”。此时作品的题名,似应是《石头记》。 
  康熙三十年,洪升回到了故乡杭州,在故土抚今追昔,必然转而写“情”。从杭州天竺寺的“三生石”故事出发,又产生了“神瑛”和“绛珠”的形象,产生了“还泪”说。此时作品的名称,似应更改为《情僧录》。 
  康熙三十八年,洪升父母已亡故,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也夭亡了,东南“望族”的洪氏家族,已“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几代人的繁华梦,至此彻底破灭了。洪升在迁葬弟妹遗骨后,哀痛不已。此时作品的内容,必然大量增写“空幻”,作品的名称,似应定为《红楼梦》。 
  此后直到康熙四十三年落水溺死,洪升的虚无主义思想愈趋严重。此期间洪升的儿子之震又开始了求取功名,孙子也渐渐长大,杭州的年轻才俊,又多有投到洪升门下学习者。为了教诲年轻人,避免走自己年轻时“荒唐”的老路,将作品更名为《风月宝鉴》,大概是言之成理的。 
  康熙四十三年,洪升应曹寅之约,到江宁织造府“畅演”三日《长生殿》。据曹寅赠洪升诗记载,洪升把“行卷”带到了曹府,曹寅读了“行卷”,见其中记载的内容是“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著书恐惧成”,曹寅还答应为洪升的“行卷”出版“问世”,以此来表达二人之间的“万古情”。由此不难看出,洪升的“行卷”,不正是《红楼梦》书稿么?洪升归家途中就不幸淹死了,二年后,曹寅也病死了,随后曹家被抄,谁还会为洪升的“行卷”“问世”而操持?传到曹雪芹,大概感到书中内容与己家相类,故此对洪升的“行卷”加以“披阅增删”,并更名为《金陵十二钗》,传抄问世。脂批记载“雪芹旧有《风月宝鉴》”,说的就应该是洪升留下的“行卷”。题名为《金陵十二钗》的作品并未流传下来,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题名为《石头记》和《红楼梦》的作品,可能是曹雪芹改动不大,基本保持洪升作品原貌的书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34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