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张伯驹先生一生俭朴,但是为了保护国宝,却不惜一掷千金

张伯驹先生一生俭朴,但是为了保护国宝,却不惜一掷千金

1946年,为买下一幅山水画,张伯驹不惜卖掉15亩豪 宅,还欠下巨款。10年后,他却把画捐给一个机构,一分钱不要。

这幅画来头不小,它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青碧山水图卷,当之无愧的国宝。

可惜,这幅画历经沉浮,从紫禁城辗转到天津、长春,当溥仪的伪满洲国土崩瓦解之后,于1946年落入了商人马霁川手中。

马霁川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决定狮子大开口,把这幅画卖出去。因为他很清楚两点,一是这幅画确实是国 宝级文物;二是战乱期间,外国人对中国文物古董也虎视眈眈,不愁没有买家。

“民 国四公子”之一、书画收藏家张伯驹一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马上去找马霁川,开口就问《游春图》多少钱可以卖。

马霁川一看是素来出手大方的张伯驹,一口咬定非800两黄金不可。还故意说,如果张伯驹买不起,他就准备1000两卖给外国人。

800两黄金是啥概念?有人折算过,在当时,一两黄金就可以买一座普通的四合院,800套四合院,得多大的面积?放在今天,那就是妥妥的地产大鳄了。

张伯驹一听这价钱,厉声训斥:“马掌柜,别忘记了你的身份!《游春图》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你要是为了多赚几两金子,卖给洋人,你就是民族的败类,就是千古罪人!”

马霁川脸色一变,下了逐客令。

张伯驹一出门就去了故宫博物院,找文物专家商讨应对之法,当务之急就是由院方或者当局政 府出资收购这批重要文物,可是当局政 府根本不在意,而故宫博物院也没有这笔资金。看来,国宝就要流失海外。张伯驹思及此事,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无奈之下,他一方面发动舆 论给马霁川施压,使其不敢轻易把《游春图》卖给外国人。另一方面,准备亲 自上阵,重金收购这幅画。

而这边马霁川考虑到,强行卖给外国人必将给自己带来名誉损失,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意,而且其他人也嫌弃价钱太高,他不得不与张伯驹洽谈交易。经过墨宝斋掌柜马宝山作为中间人担 保,画的价钱降到了200两黄金。

此时的张伯驹既喜又愁,喜的是国宝保住了,愁的是哪里能拿得出200两黄金来啊?可是《游春图》地位非凡,再不出手可能就没机会了。

于是,他只好卖掉了占地15亩的豪 宅丛碧山房,要知道,这可曾是清代太监李莲英私邸,也是张伯驹仅有的家产了。后来,这房子以2.1万美元出 售给辅仁大学(后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折合成20根金条。

但是,这批黄金因其成色差,请人鉴定后才折合成130两,离200两还差不少呢?张伯驹愁得吃不下饭。

这时,张伯驹的夫人潘素咬牙拿出自己的所有首饰,变卖后又凑了20两。然后打了欠条给马霁川,终于把《游春图》捧回来。

其实,国宝《游春图》被称为中国山水画鼻祖,不仅展示了一幅风和日丽、踏青赏春的优美画面,而且笔法细腻,青绿色调明亮,笔法成熟,对后世山水画产生深远的影响,说它是无价之宝也不为过。

张伯驹懂宝、爱宝,细心收藏,但是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有颗大爱之心。1956年,他把自己多年珍藏的宝物都捐献给了国家,除了《游春图》,还有李白的《上阳台帖》、陆机的《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卷》、蔡襄的《自书诗册》、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等等。

国内众多文物研究专家在对这幅画开展研究时,惊奇地发现这幅画里隐藏层层谜团。

沈从文曾在半年看了它八次,并质疑它不是隋代展子虔所作,因为历代绘画作品著录并无相关记载。而画中男子衣着、女子坐姿,均与隋朝风俗不符,更像是北宋摹本。当然,也有学者认为画作成形于唐代中叶,至今学界仍无定论。

唯 一证明作者的是宋徽宗的瘦金体题字“展子虔游春图”,可能这也是这幅画值钱的地方之一吧。

《游春图》流传过程起伏坎坷,它的作者真伪也扑朔迷 离,但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一生俭朴,吃穿用度都非常简单,但是为了保护国宝,却不惜一掷千金。这种赤子之心和民族情怀,不得不让人动容啊!

作者:红袂弄影

#博物馆奇遇记#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3191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