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孙良申:《诗经解读》

孙良申:《诗经解读》

【原文】

晨风

鴥彼晨风(1),郁彼北林(2)。未见君子,忧心钦钦(3)。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4),隰有六駮(5)。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6),隰有树檖(7)。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①鴥(yù):鸟疾飞的样子。晨风:鸟名,鹰一类的猛禽。

②郁:郁郁葱葱,形容茂密。

③钦钦:忧郁而不能忘的样子。

④苞:丛生的样子。栎(lì):树名。

⑤隰(xí):低洼湿地。六駮(bó):木名,梓榆类。駮即”驳”字。

⑥棣(dì):唐棣,也叫郁李,果实色红,如梨。

⑦树:形容檖树直立的样子。檖(suí):山梨。

【经典原意】

迅速疾飞的晨风鸟,飞入葱茏的北边树林。没有看到意中人,忧心如焚。怎么办啊怎么办?你忘记我太多了!

山上栎树丛生,洼地里梓榆长成一片。没有看到意中人,郁闷不乐。怎么办呵怎么办?你忘记我太多了!

山坡上唐棣丛生,洼地里山梨直直挺立。没有看到意中人,郁闷的如痴醉恍惚。怎么办呵怎么办?你忘记我太多了

【当代阐释】

糟糠之妻不下堂

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描写了一个忧伤的女子独立楼头,痴痴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然而只见斜阳下,水东流。千年之前,《晨风》中的女子亦在等候,等候一个同样不知归期甚至有可能已将其忘掉的丈夫。

她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是否被抛弃的妻子。

她是一个充满忧伤对前途迷茫的妻子。

她仍在等待。

对待不可能的爱情,我们需要及时澄清它。能够被爱是种幸福,所以被爱者哪怕不爱对方,也不忍心直接拒绝求爱者,感觉那是一种伤害。但拖延的拒绝往往带来更大的伤害。剪不断,理还乱。一旦生出三千烦恼青丝,乱的,就不仅仅是求爱者。

《晨风》中的女子遥望自己的丈夫,心生忐忑,担心着他是不是把自己忘掉了。忘记两人之间太多的事情了。“实多”二字反应出两人有过许许多多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事情,而忘的越多,负女子也就越深。

只不过那位男子置身事外,毫不知情,只剩下女子孤独地默念着往事,忧虑着将来。晨风鸟、栎树、唐棣,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独有女子无所适从,孤独无依,那份惆怅和凄凉可想而知,

爱情婚姻不是游戏,任何的轻浮放纵,始乱终弃,都会造成伤害。对于确定的分离,就需要快刀斩乱麻的意念和决心。

【国学故事】

糟糠之妻不下堂:中国古代有个很感人的爱情故事,宋弘,字仲子,后汉长安人。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旋为大司马,封宣平侯。光武帝刘秀姊湖阳公主新寡,心里很爱慕宋弘的人品,欲再嫁宋弘。宋弘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言拒绝。在一般人看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恨不得攀龙附凤,结交名贵显达。然而宋弘却拒绝了这门皇亲,哪怕是冒着因犯欺君之罪而遭诛灭九族的危险。如果他成了驸马爷,等着去享天大的一场富贵。自然是位极人臣,呼风唤雨。之所以他婉言拒绝,是因为他心中还有自己心爱的妻子,好个“糟糠之妻不下堂”,曾经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结发之妻,是他相濡以沫,知冷知热,两心相映的人生伴侣。宋弘夫妇堪称是古今恩爱夫妻之楷模,当留芳万世。

【文化常识】

男尊女卑:旧时社会风俗,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受到尊敬和崇拜,人们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度及男嫁女、从妇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时,大约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期。及至父系氏族社会确立,男子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妇女在生产中退居次要地位,母系按父系计算,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及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姻居住制度。此时大于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于是逐渐从女阴崇拜过渡为男根崇拜,男尊女卑意识乃因之而萌生。中国华夏民族至周代,宗法社会形成,男子从属于家族,女子从属于男子。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姬妾制度,严格分别嫡庶,懦家的礼教开始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汉代近一步用法律褒扬贞节,东汉女学者班昭著《女诫》七篇系统地阐扬男尊女卑的观念、夫为妻纲的道理及三从之道、四德之仪,从此男尊女卑观念深入全社会,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妇女带来严重的压迫、歧视及无穷的痛苦。直至近代,启蒙思想产生,西方民主主义思想输入,才逐渐打破这一思想禁锢。

【相关阅读】

白居易《后宫词》;白行简《李娃传》;航鹰《前妻》

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丽的追求

导读:文质彬彬,方为君子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美,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留恋的?

如果满目的肮脏,丑陋,生命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生活必须有阳光,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美。

大自然的生命里,阳光,鲜花,流水,飞禽走兽,等等一切,作为客观存在刺激着我们的感官享受,愉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体会着美的魅力。人呢?什么样的人才是美的?

《硕人》讲述了一个女子的美。诗中的庄公夫人庄姜风华绝代,美丽绝伦。诗歌详细描述了她的美,细腻幼滑、自皙柔嫩的肌肤,黑白分明、大而有神、深如秋潭的双眼,挺直的鼻梁,洁白齐整的牙齿等等。虽然中国的审美标准早已几经转变,汉代以纤巧轻盈为美,如“楚腰纤细掌中轻”的赵飞燕;唐代以丰腴卓约为美,如“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杨贵妃。更多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美人观。然而庄姜氏的描写,却是千古不易的美丽。当领略了过多的“宛在水中央”式的朦胧美之后,会发现这种美丽是那么的真切,那么的沁人心脾。

《叔于田》讲述了一个男子的美。诗中的男子“洵美且仁”“ 洵美且好”“ 洵美且武”。他相貌堂堂,俊秀飘逸。外貌也具有极其潇洒的男人式的美丽。然而诗歌重点却是在男子的仁爱,男子的英武。这成为了男子最美的地方。人的相貌姿色在出生的一刻起就已注定,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任由其发展。或者依靠化妆,或者依靠整容,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提高外貌的美。但对于天生丽质的自然美我们的确无法左右。但我们可以去追求自己的仁爱美,仁者爱人,“以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吾幼以及人之幼”,你也可以成为美丽的使者。美,更多时候就在人的心里。

《淇奥》还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近似完美的人,仍然以男人为参照对象。首先是外貌,从容貌的美到衣服的美,“会弁如星”、“充耳琇莹”,各种细致之处,都是美轮美奂。其次是才能,古代男子才能多体现为“经邦治国”的济世之才,这种以“文章学问”为基础的审美观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歧视性。比如经商在那时是不入流的职业,地位在农民之下。有着出色的经商才能,哪怕你富甲一方,也不会认为你有才能。这种观点带有浓厚的时代、思想特征,未免显得有些偏狭。现代的人早已脱离了这种院囿的限制,认为只要有才能不论干什么,只要功成名就,那就是美,就有着无穷魅力,看看各式各样的“追星族”便可见一斑了。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品德的美。“如圭如璧,宽兮绰兮”,宽厚通达,品德如美玉一般洁净无瑕,温润光彩。这种美直指人性,标示出了一个人具有美感的最根本标准。

如果作为审美客体,完美的美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所谓的完美。但美却是无处不在的,浅浅一笑的美,恩爱的美,执着的美,美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所以我们的生活永远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对美的发现。

如果作为审美主体,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无法做到。我们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们可以自我认识,自我启发,从修身养性开始,向完美进发。

1、《硕人》:红颜≠祸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254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