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当年道光帝选错了继承人,使得清王朝走上了一条更坎坷的道路

当年道光帝选错了继承人,使得清王朝走上了一条更坎坷的道路



咸丰驾崩

慈安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可惜奕䜣做错了选择,慈禧走上独尊

咸丰的身体本来就不算好,内忧外患的局势更是让他忧心不已,

待他终于肯回京时,身子骨却不争气起来,一次次发病、一次次推迟行程,最终也没能回到京城,

咸丰帝瘦弱的身躯到底还是倒下了,他在清醒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死亡渐渐逼近,

刚过30岁就要为自己安排后事,着实是件凄凉的事,但他无能为力了,只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绞尽脑汁为独子考虑未来的问题。

考虑到儿子载淳的年幼,他费尽心思安排了八名辅政大臣、载淳的生母懿贵妃、皇后钮祜禄氏相互挟制的格局。

慈安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可惜奕䜣做错了选择,慈禧走上独尊

皇后钮祜禄氏是咸丰帝的第二位妻子,年纪虽不大但为人却十分端庄严谨,

据野史记载,叶赫那拉氏得宠时还因招徕皇帝不去上朝,被皇后钮祜禄氏罚了板子,

可见平日里对后宫中的女人们管理得很严格。

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可以说是母凭子贵坐上了贵妃之位,被杖责后,也意识到自己名位不济,

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后来随着后宫嫔妃越来越多,自己受到的恩宠越发稀薄,

叶赫那拉氏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抓住机会将自己妹妹嫁给了咸丰帝的异母弟弟醇郡王奕譞,

开始培植自己的力量。

八位顾命大臣,领袖人物是乌尔恭阿的第六子肃顺,他才智超人且擅长网罗人才,极得咸丰帝信任,

肃顺不止一次毫不客气地斥责沉溺于享乐的八旗子弟“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耳……”,并一再向咸丰推荐曾国藩、胡林翼、郭松焘、左宗棠等人。

另七人是怡亲王载垣、肃顺异母兄郑亲王端华、恭亲王的姐夫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侍郎匡源、咸丰帝受业恩师杜受田之子礼部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代草御诏焦佑瀛。

咸丰帝死后,皇太子载淳即位柩前,

尊嫡母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因其居住的钟粹宫在紫禁城的东路,被称为东太后慈安

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因其居住的储秀宫在紫禁城的西路,被称为西太后慈禧
而八大臣给新皇帝拟的年号是“祺祥”。



暗潮汹涌

慈安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可惜奕䜣做错了选择,慈禧走上独尊

咸丰帝本想着,这样安排既能避免八大臣走上鳌拜的老路,也能避免小皇帝的生母闹出什么幺蛾子,又能保障妻子钮祜禄氏的地位不被动摇,像极了“万全之策”。

谁知咸丰皇帝刚一咽气,他的“理想”格局就被八大臣完全毁掉了。

原本这八名大臣平日里是不和的,可到此时却联成一股绳来对付两宫太后与小皇帝,

甚至扬言所有的旨意由他们八人拟定就可以了,皇太后没必要再过目了。

这让本就喜欢权力的慈禧,愤怒不已

慈安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可惜奕䜣做错了选择,慈禧走上独尊

其实,就慈禧当时的影响力来说,虽然是坐上了西太后的宝座,但朝臣对她仍旧是多有轻视之意,

尤其是肃顺,在咸丰帝死后更不将她放在眼里“常藐视之”,

但是,慈禧知道单凭她一己之力去与八大臣对抗,是没有任何胜算可言的,

可若是将慈安争取过来,却是大大不同的。

东太后慈安无论从地位还是声望上来说,无疑甩出慈禧很远,更何况慈安出身于名满大清的钮祜禄氏,

仅凭这一点就得让嚣张的顾命大臣要掂量几分,

于是慈禧拿小皇帝作说辞。

慈安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可惜奕䜣做错了选择,慈禧走上独尊

慈安没生下一儿一女,一直将载淳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她当然担心大权旁落、小皇帝受挟制,

所以慈禧没费什么力气就将慈安拉到了自己这一边。

其实若是慈安当时选择站在八大臣一边,或许这段清朝历史就会改写了,

然而,坏就坏在八大臣太急于揽权操纵朝政了,使得一向好脾气的慈安都被激怒了。

就这样,两宫太后与八大臣开始不断较劲

八大臣本就理亏,生平头一次做出擅权这种事来胆气还不是很足,

于是做出了让步:依照咸丰帝的遗诏,八大臣拟定的旨意上加盖两宫太后的印章;小皇帝也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地方官员。

但是两宫太后知道,早晚这些顾命大臣还会闹出幺蛾子了,这样下去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于是两人一商量,假意将太监安德海责打出避暑山庄,派他暗中召来恭亲王奕䜣前来,叔嫂三人商议如何击倒八大臣。

“辛酉政变”,推翻遗诏

慈安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可惜奕䜣做错了选择,慈禧走上独尊

其实留在京城的朝臣们,对于八大臣把持政务也是不满的,

已有人开始呼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明确提出“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

不过八大臣对此毫不在意,他们甚至觉得只要捏住咸丰帝的遗诏以及清朝几百年的祖制,

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孰不知,当初咸丰帝离开京城的时候,皇帝的威信已经一落千丈,祖制也被现实碾得粉碎。

他们对叔嫂三人并不是没有防备,

不过,在肃顺等人接受了护送咸丰帝灵柩回北京的安排后,便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据《十叶野闻》载,原本肃顺在回北京前,曾下令“乃令怡亲王侍卫兵护送后妃,将于途中杀之”。

可慈禧早就有了防范,“荣禄以兵队至”,遂使他们“不敢动”。

并且两宫皇太后同小皇帝先一步回到了北京城,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先手,把肃顺的同伙载垣、端华擒拿,

负责运送大行皇帝灵柩的肃顺,则于行抵密云时被已在那里等候的睿亲王、醇亲王拿下,

据《归庐谭往录》载,“肃顺正拥子女行宫旁,纵恣为乐”,

次日,两宫太后便下达了赐载垣、端华自尽,将肃顺正法的谕令,年号“祺祥”也一并被废弃,改年号为“同治”。

据《清朝野史大观》载,肃顺临死之前“秽语詈那拉后,刽子以刀筑其口,齿舌皆糜,犹喷血而詈焉”,但这一切都已无用。

慈安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物,可惜奕䜣做错了选择,慈禧走上独尊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辛酉政变”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一是,起步低微的慈禧,就是通过这场政变,正式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二是,大清历史上首次出现太后垂帘听政,在此之前从未有太后听政的先例;

三是,恭亲王以“议政王”的名义辅政,议政王不同于清初多尔衮的摄政王,“议政”的前提是两宫太后亲操权柄,奕䜣只能辅佐她们

两宫太后依靠恭亲王奕䜣这一骨干力量,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夺回了权力,

至此开启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辅政的时代。

从三人的表现来看,在两宫太后中起作用的是慈禧,从内务到外交依赖的是恭亲王奕䜣,什么都不插手的是慈安,

然而,这都是表面现象。

看似能力最弱的慈安,作为一个在多情的咸丰帝身边盛宠不衰、管理后宫井井有条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

不会是个简单的女人,

慈安有足够的才干驾驭与皇帝及后宫嫔妃之间的关系,

她在世时,工于心计的慈禧从来都不敢擅做主张,每逢朝政大事仍旧要征询慈安的意见,

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掌控权力方面也很有一套,足以表明她是一个城府很深的女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241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