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郑谷的诗歌长于写景、咏物,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闲情逸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郑谷的诗歌长于写景、咏物,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闲情逸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曾有网友问小话,“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这两句诗出自谁人之手,这首诗又该怎样解读呢?

开篇明义,这两句诗是诗人郑谷写的。郑谷,晚唐著名诗人,字守愚,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唐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郑谷因为写诗赞咏鹧鸪,诗人由此得到“郑鹧鸪”的雅号。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郑谷的《鹧鸪》诗,脍炙人口,风靡一时,原诗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笔下的鹧鸪非常传神,读他的鹧鸪诗,往往能将人带进诗人营造的诗歌意境中。郑谷的诗歌长于写景、咏物,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闲情逸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通俗易懂。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郑谷一生作诗不下千首。因他早年寓居在云台道舍,所以后人将他的诗集命名为《云台编》,《全唐诗》收入郑谷的诗歌共有三百多首。

《峡中尝茶》是郑谷写的一首有关茶的诗歌,诗作叙写了他品茶的具体经过,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关于茶道的唐茶诗歌。原诗如下: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开篇两句说的是,趁着晨露,将新鲜的嫩芽采摘下来,然后制成“小江园”的名茶,然后怀着激动的心情“且将新火试新茶”。

这里要普及一点常识,唐代人饮茶的习惯和现在直接用开水冲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唐代人饮茶,十分讲究冲泡过程,先是将茶饼碾碎成末,然后再用开水冲泡。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在《游宝称寺》一诗中就形象地记述了冲泡的过程:“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说的就是将茶叶碾碎后,再进行冲泡的过程。白居易的这首诗可以作为郑谷诗句“小江园里火煎尝”的注解。

后面几句诗歌大意是说:吴地的僧人夸说鸦山茶好,川蜀一带的人也不要夸鸟嘴茶了。但自从诗人尝过“小江园”这种名茶,觉得他的味道很不错,可以与鸦山茶、鸟嘴茶相比美。诗人喝了“小江园”茶就不想走了,尤其是酒后饮茶,更觉得味美清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在这首诗中,出现了三种茶叶的名字:小江园、鸦山、鸟觜。

小江园,唐代峡州出产的一种名茶,五代文人毛文锡《茶谱》中记载:“峡州小江园……皆茶之极品。”

鸦山本来是一座山的名字,将鸦山与茶相联系,最早见于梅尧臣的两首诗。而鸦山名茶在晚唐、五代时就有了记载。鸦山也写作“丫山”、“雅山”。据五代时蜀国文人毛文锡《茶谱》记载:“宣城县有丫山,小方饼横铺茗芽装面。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太守尝荐于京洛人士,题曰‘丫山阳坡’‘横纹茶’。”

鸟嘴茶是产于四川的唐代名茶。《茶谱》中说:“蜀州晋原、洞口、味江、青城。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以其芽似之也。”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郑谷《峡中尝茶》中还有两句形容茶的颜色的名句:“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轻泛绿,是形容茶汤呈浅绿色;浅含黄,是形容茶饼外形呈浅黄色。

在唐茶诗的审美创造中,茶的美不是虚无缥缈的,人们通过对茶的色、香、味、形等直观外在状态的认识发现美、感受美。因为有了斑斓的色泽,清幽的芳香,多姿的外形,茶的美才变得具体生动、贴切感人,再通过品味,将茶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比如唐代诗人李德裕描写茶香的句子“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轻”字形象地表达如兰花般极为清雅的茶香随着茶的烹煮而逐渐散发出来的过程;再如李群玉写茶的名句“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诗人用“璧”字来形容饼茶。

而诗人郑谷的名句“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用极富色彩感染力的词汇将茶叶的清香描绘出来,茶叶的清香似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尽管至今已历经千年,但仍能让读者感知作者在欣赏茶的外形时,产生畅快之情,并轻松地把握到饼茶的形色之美。

诗人对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外在状态的审美到人格精神化的抽象审美过程,最终将其孕育成高雅、不染凡尘的审美意象。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茶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汉代以来,文献资料中已经有对茶树种植的记载。陆羽在前人对茶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烹茶技法、饮茶习俗以及品茶方法。

《茶经》的问世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诗人开始大量写作茶诗,郑谷无疑是众多咏茶诗人们中的一员。

茶为诗人所饮,咏茶诗佳作迭出。唐代传下来的茶文、茶诗、茶话、茶歌等代表茶文化的篇章都大大超过了以前。诗有茶更清新,茶有诗更高雅,二者相得益彰,茶和诗就此产生了初步的结合,中国茶文化也由此发轫。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其实在郑谷的诗歌中,我们还能看到他在饮茶中体悟到的人生哲理。郑谷在诗歌最后两句中提到的“鹿门山”,唐诗人皮日修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并自号“鹿门子”,而诗歌中的并不是指诗人皮日修,而是诗人的自称。

很明显,郑谷是借前人来抒发自己的闲情逸致。并通过茶诗来表现隐逸情怀,在茶诗的写作体会中使自己得到暂时的休憩和满足。歌以咏志,在文艺创作中习惯将人类社会道德标准附加在他们所吟咏的事物身上。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就如同梅兰竹菊一样,茶也因他们的吟咏而被赋予了独特的人文色彩和文化性格。生于深山幽谷中的茶通常被人们认为具有宁静、悠远、清冷、飘逸的品格,而“茶禅一味”的人生哲理更使茶被视为清雅、脱俗之物。

正像一句广告语说的那样:公元一二六七年,蒸青绿茶东渡日本;贞观十五年,红茶经茶马古道传往西域;十七世纪,中国乌龙风行英伦;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

茶叶,这片源自中国的神奇树叶,就像它氤氲的水汽一样早已浸染到每一个国人的心头,成为一种独特的、魅力十足的文化符号。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郑谷写出了唐代茶文化的真谛

唐代文人以嗜茶出名,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得志还是失意,都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以其独有的高层次文化素养,使得他们对唐茶诗的传播推动作用影响深远。可以说,郑谷的这首茶诗就很有代表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1751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