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王清珍:她是负责收殓黄继光遗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女卫生员

王清珍:她是负责收殓黄继光遗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女卫生员

她是负责收殓黄继光遗体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女卫生员。

她的名字叫王清珍,当时的她年仅16岁。

她是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

多年后,回想起整理黄继光遗体的事,其中一件事让她懊悔不已。

0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内爆发了空前的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在为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的参军、参战、支前热潮从未停歇。

王清珍出生在贵州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1月1日这天,刚满14岁的王清珍被父亲带去报名参军。当时部队嫌她年龄太小拒绝了她,可是王清珍极力央求入伍。征兵的领导被她的热情打动,于是同意她加入到志愿军队伍,成为一名储备卫生员。

对于家住在贵州的王清珍来说,朝鲜着实遥远,这让她充满了好奇。

两个月后,王清珍就随所在的第15军,作为第三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开赴朝鲜。

1952年,16岁女卫生员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后悔多年,原因感动数人

王清珍

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她还是一无所知。

初到部队,她剃了短发,脱掉了花棉袄。一路行军北上,她像个百灵鸟一样,活泼热情,和战友们打成一片。

可是很快她的热情就被残酷的战争击碎了。

来到战场,她被安排在野战医院,负责护理伤员。起初,她看到一个个混身血淋淋地战士被送进医院,她吓得哇哇大哭,甚至要晕过去。有经验的卫生员一边照顾伤员,一边给她做心理疏导。

她本意是来支援朝鲜战争的,怎么自己突然成为了一个被照顾者。看着每天从战场上下来的英勇的战士,虽然身负重伤,仍然坚毅的眼神,她开始克服自己的晕血病。主动找活干。

一次在背伤员的时候,要跨过一条河,河水湍急。她从另一个战友手里,接过了一个伤员。结果没走两步,居然连同伤员一起倒在河水中。要不是眼疾手快的战友帮忙打捞一把,她都要被河水冲走。

但是,在经历了几个回合的抢救、护理伤员。在挫败中她也渐渐成长起来。她不再晕血,也不再害怕,可以独挡一面。

虽然,每次在给伤员包扎伤口的时候,她还是会流泪。但那已不是害怕的泪水,而是心疼的泪水。

1952年,16岁女卫生员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后悔多年,原因感动数人

在忙完了自己的活后,她就会给伤员唱歌。

她被伤员们身上坚强和乐观的气质感染着。同时,她的热情也像一束穿越黑暗的光,给伤员们以鼓舞。

02

1952年10月14日,凌晨5点44分,美军重兵向中国人民志愿军驻守的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该阵地距离上甘岭不足4公里。上甘岭战役由此打响。

美军仗着武器设备先进,不分昼夜地向志愿军的驻地进行狂轰滥炸。志愿军被迫与美军在五圣山展开坑道防御战。

16岁的王清珍就是该坑道中的一名普通卫生员。她一个人在坑道里护理二十多个重伤员。每天给伤员们喂饭、换药、洗绷带。还要背伤员出洞解大小便。

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卫生员了。

有一个伤员嘴巴被炸伤,发炎化脓,不能吃药,也不能进食。眼看着他身体越来越虚弱,如果再不进食,他可能会因饥饿而死。

王清珍尤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给不会咀嚼的孩子喂食,将食物放在嘴里嚼烂,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孩子。

于是王清珍便将食物嚼烂,像大人给孩子喂食一样,一口一口地喂到伤员嘴里。

1952年,16岁女卫生员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后悔多年,原因感动数人

王清珍给伤员喂药

该伤员才慢慢地恢复了力气。再将药片放在自己嘴里嚼烂,喂给伤员。

随着战争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伤员被从阵地上抬下来。

坑道里的卫生员人手本来就不够,王清珍每天和其他护理人员连轴转,常常三五天都无法合眼。她每天的工作除了要帮伤员们包扎、打针、清理伤口外。还要帮他们解决生理问题。

一天深夜,前方抢下一名叫曹中林的战士,他是一名排长,被分给王清珍护理。

王清珍在护理的过程中,发现他头上冒着冷汗,表情十分痛苦。她根据长期照顾伤员的经验,猜想曹排长可能要小解。于是她立即拿来了罐头盒子,帮他去解裤子。曹排长因为太尴尬,不愿意让她解。王清珍说:“曹排长,都什么时候了,你现在是病人,我是卫生员,我有义务照顾你。”

旁边的伤员也纷纷劝曹排长。曹排长这才放下了心里戒备。

王清珍帮他解下裤子,将罐头盒子接上。可是接了很长时间,曹排长就是解不出来。疼得哇哇大叫。钢铁般的战士在战场上死都不怕,这会却被排不出尿折磨得死去活来。

他因为腹部受了重伤,影响到了排尿。于是王清珍为曹排长插入导尿管,可是他仍然是解不出来。眼看曹排长被憋得肚子圆鼓鼓的,很难受。如果再排不出来,膀胱破裂,甚至会导致尿中毒。

情急之下,王清珍一把将导尿管塞到自己嘴里,帮他吸了三次,终于将尿排了出来。

1952年,16岁女卫生员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后悔多年,原因感动数人

曹排长脱险后,他握着王清珍的手说:“你比我亲妹妹还亲啊。”

战士在前线打仗,王清珍和战友们在坑道里打仗。

03

战场上,医疗条件有限,物资缺乏。王清珍除了要照顾伤员外,还要在夜里偷偷地爬出坑道,抢回敌人照明弹上的小降落伞当绷带。扯出敌人尸体棉衣里的棉花,用来帮伤员敷伤口。找来战场上的断铁锹柄,用来给伤员当固定伤肢的夹板。

1952年10月22日,这一天,王清珍经历了一件让她永生难忘的事情。她和几个战友一起收殓了烈士黄继光的遗体。

当时上甘岭战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前线无论是伤员,还是烈士的遗体,都很难运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直到黄继光牺牲三天后,王清珍和战友们才抢回了他的遗体。

1952年,16岁女卫生员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后悔多年,原因感动数人

安葬黄继光烈士遗体

王清珍事后回忆说:“黄继光烈士遗体,胸腔被打烂。他的遗体上血迹都干了,就连他的水壶都弹孔斑斑。血衣无法脱掉,他的手仍高举着,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王清珍用温水将黄继光的血衣浸软后,她用剪刀一块块将已经破碎不堪的血衣剪了下来。

可是在给黄继光的遗体穿新军服的时候,王清珍再次遇到了麻烦,黄继光高高举起的双臂已经僵硬,怎么也放不下来。

为此,王清珍和战友们用铁丝吊着几个汽油桶烧了热水。用滚热的毛巾,敷在黄继光的遗体上,等他的整个身体软和了,才将他的双臂放下来,给他穿上了崭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这才安葬了黄继光烈士的遗体。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磨练下,王清珍这个14岁走进革命队伍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女战士。

上甘岭战役,持续了43天,敌我双方反复争夺阵地。但是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胜利。王清珍也在护理伤员中,荣立了二等功。

后来,王清珍回忆起为黄继光整理遗体的事,一直懊悔不已。因为当时从黄继光身上剪下来的血衣,都是碎片。情况太紧急,在场的战士都忙着伤心,没有想到将血衣保存下来。如果能将他的血衣保存下来,对后人来说也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后来,王清珍的事迹被写进了电影《上甘岭》中,当战地卫生员王兰唱着《我的祖国》出现在荧幕上时,亿万观众被她打动。

王兰代表着无数个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的后勤战士。

就连彭德怀也说:“抗美援朝的胜利,有后勤人员一半功劳。”

但是在记者的采访中,王清珍一直说:“他们是英雄,我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1952年,16岁女卫生员为黄继光整理遗体,后悔多年,原因感动数人

当我们再次回顾那场震撼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时,正是有像黄继光、曹排长一样的铁血军人,像王清珍这样的后勤人员、像彭德怀一样的指挥者,还有领导者的睿智,才使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赢了上甘岭战役,不仅让上甘岭成为了美军不可逾越之地,也让中国成为了列强不敢觊觎之地。

参考资料:

《秒懂百科》

《档案》

《上甘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0744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