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城事 / 郑州耿河和路寨:龙池沟和大“洋”坑

郑州耿河和路寨:龙池沟和大“洋”坑

荆建利/文

耿河和路寨:龙池沟和大“洋”坑

民国以前,耿河村西南有一个约7万平方米的大沟,长约1500米左右,宽约50米。当地百姓成之为龙池沟。这个龙池沟经过黄岗寺、后河芦、齐礼阎、耿河村以及其他地方。

耿河和路寨:龙池沟和大“洋”坑

《郑州路寨村志》记载:相传明朝末年,有一天黑云密布,电闪雷鸣,下了一场大暴雨。雨后此处出现了一个大水坑,方圆数十丈,水深约2米。之后碧波荡漾,常年不枯。附近村民浇地方便,粮食增产。村民们说这是龙神下界,为当地百姓造福,故水池成为龙池。有一年久旱无雨,庄稼眼看快要枯死,村民们抬着贡品来到龙池旁烧香,祈祷,期望龙神快下大雨,以解决庄稼枯死之危。说来也真是很管用,不久以后还真下了一场大雨。不但解决了旱情,粮食还得到了大丰收。村民们为了感谢龙神降雨救旱之恩,集资在龙池沟旁修了个小庙,常年香火不断后来由于庙离村比较远,又建在沟边上,有一年下大雨庙被冲塌。

耿河和路寨:龙池沟和大“洋”坑

《郑州晚报》曾介绍过“龙泉沟”,其实就是“龙池沟”。《齐礼阎乡志》上也介绍过《龙池沟》,是不同的是所修的寺庙叫做“龙泉寺”,这和郑州《郑州晚报》的“龙泉寺”一致。龙泉寺因为金河小龙降世,戴罪立功。一个老和尚触怒朝廷被毁,这和《齐礼阎乡志》一致。笔者幼时,去过黄岗寺金水河一带,金水河道很窄,处于沟壑之中。黄岗寺至耿河一带,处在深坑之中。河道两旁种着高大的白杨树。黄岗寺一带,河面自下而上冒细泡。这就是泉眼,常年不息。又据《齐礼阎乡志》记载:“龙池沟”里曾经生长着一种螃蟹,是金抓起,叫做“金爪螃蟹”。另外,原来淮河路郑州市广电局对面那栋大楼“龙泉大酒店”或因此取名。

耿河和路寨:龙池沟和大“洋”坑

据《路寨村志》记载:1937年抗战时期,由于国内战事频仍,交通受阻,海盐运不过来,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到了1939年,郑州连降大雨,洪水泛滥,很多农庄都处在泽国当中。但是洪水过后,乡民们发现,凡是洪水冲刷过的低洼地带,白花花的一层,全是晶体细颗粒。那是盐土!当时那么缺少食盐。这个意外得发现,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有经验的群众纷纷打池取土,装池、添水、下淋。淋下的水用锅煎熬。水熬干后,锅底全是白花花的食盐。用吹杵(过去高粱杆穗箍的案板用的扫把)扫到乘器里以备做饭使用。

耿河和路寨:龙池沟和大“洋”坑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路寨街当中的大盐坑。该村村民成为“洋”坑。据传说,这里很早以前是自然形成的小坑。随着年代的增多和长期雨水冲刷,自齐礼阎方向有一水沟流经该坑,经路寨流向火车站马寨方向。路寨盐坑四周低洼、潮湿。周围乡民经常在坑内扫土熬盐。天长日久,坑越挖越大,越挖越深,最深处竟然达到一米五。坑内面积约一亩地那么大。该村村民成为洋坑,也就是盐坑。抗战胜利后,交通便利,附近乡民又吃上了上海盐。扫土熬盐的人越来越少了。建国后盐坑还在,1968年搞村镇建设,平整土地,很多寨墙古建被推倒。这个盐坑自然也是被凭证的对象。但是有过相关经历的人仍记忆犹新。“大洋坑”和管城区的“盐殿坑”都曾经见证着民国以前的乡民“刮盐”的艰苦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6053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