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 | 张宏文:眉山的豆花饭

散文 | 张宏文:眉山的豆花饭

张宏文:眉山的豆花饭

在上世纪80年代,因喜欢上散文,我就时常写些豆腐块在《成钢报》副刊上发表。记得那是在87年深秋的某日,成钢报组织了一次作者采风活动,目标是前往峨眉山进行一次旅游采风;自然,我有幸收到了成钢报社这次采风活动的邀请。那时候,我还在成钢开坯车间开行车(天车),当年正是成钢厂欣欣向荣火红的年代,市面上钢材营销紧俏得很,钢厂快速发展,自然,车间的轧钢生产就抓得很紧,车间各大班掀起了你追我赶的轧钢生产竞赛;当时我是行车班长,就提前安排好了行车班的工作,决定参加厂报的采风活动。那个秋天的早晨,阴沉沉的天空飘起了霏霏细雨。按报社通知,早上7:30在厂俱乐部乘车出发。因为上夜班,我就和班上工友商量,让我先上头班;4点钟未到工友就提前来换班了,下行车后,我赶快去车间加热炉澡堂,美美地冲泡了个热水澡,浑身舒爽,就抓紧时间躺在更衣室里休息。因为心里有事,就兴奋得睡不着,辗转反侧中,还刚6点半就赶快爬了起来,去厂里三食堂买了馒头稀饭,白胖胖的馒头柔软喷香,我“稀里糊噜……”地喝了碗稀饭,匆匆解决完早餐,看腕上手表已经7点,就赶快换好衣服背了个桶包,快步走向厂俱乐部。厂俱乐部乘车点,报社总编陈忠志和其他老师们已陆续到齐,陈总编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让副刊编辑唐中华招呼大家伙抓紧上车,登上大巴后点名,参加采风的40多位老师全部到齐,大巴车就准时出发了。

张宏文:眉山的豆花饭

当年成都地区交通还不发达,从青白江去峨眉山方向,大巴车就得走唐家寺的老川陕公路,然后再穿过成都市区。老川陕路较狭窄,双车道蜿蜒曲折,到成都有近30公里路程,大巴车沿途要经过新都、三河场、成都动物园、驷马桥等地,然后从成都梁家巷穿城而过,再从南门出城,往新津方向行驶……刚刚出了成都南门,道路就宽敞起来,大巴车迎着雨雾,高速奔驰在金秋美丽的川西平原上;公路两侧一望无际的广袤田野里,稻浪起伏一遍金黄,正是稻谷收割的黄金季节,沿途农人们已经开镰,一大早就听到甩“拌桶”打谷子的响声,混合着打谷机“轰隆隆……”优美的噪音,悠扬地冲击着耳膜……还刚11点,我们的大巴就顺利到达了眉山县。这次成钢报的釆风,为了赶时间就决定不统一吃午饭,唐中华宣布:“午餐自己解决,抓紧吃完饭后集合去参观‘三苏祠’,然后就往峨眉山去。”下车后,老师们就抓紧去停车场附近吃午饭。 我跟随大家在眉山城里浏览了一遍,发现城里美食多多,但觉得还是街边一家“豆花饭庄”清爽,我走进饭庄,点了大米饭,一份豆花,就在豆花饭庄干净的方桌边坐了下来,年轻的服务小妹马上用托盘送上了白米饭和一大碗雪白的豆花,还有油碟里装着油汪汪颇负盛名的“富顺豆瓣”,小碗装着葱花、蒜末、碎花生、脆黄豆等调料,看到桌上的饭菜,还没吃就闻到了袭人的香气,真让人食欲大开,就用筷子蘸了点富顺豆瓣酱尝尝,哇!果然味美鲜香爽口,富顺豆瓣名不虚传,蘸一点豆瓣酱在豆花上,入口处唇齿生香……用调羹舀起雪白细嫩闪闪的豆花,酱碟搭配调料鲜香,那口感之美,差点让人吞掉了舌头,味道真是不摆了;热气蒸腾地酱碟蘸豆花,麻辣鲜香很是下饭,“稀里哗啦……”一顿狼吞虎咽地猛吃,瞬间,风卷残云豆花和米饭已经下肚,又饱又解渴,因为富顺豆瓣酱的美味,我将大半碗豆花汤都喝光了。

张宏文:眉山的豆花饭

用完餐后集合,文友们陆续到齐了,副刊编辑唐忠华就吆喝大家去“三苏祠”,三苏祠离市区不太远,转瞬之间也就到了。据载:“宋代三苏祠为三苏父子故居;宋真宗大宗祥符二年(1009),苏洵出生于眉山城西,苏洵之子苏轼、苏辙也在这里出生。”三苏祠前有木匾简介:“三苏祠,位于四川西南,座落在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分别距成都、乐山各80公里,乃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年(1665)于原址模拟重建。现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三苏祠一直是文人墨客和民众拜祭圣贤的聚集场所。历经数百年的营造,周围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小桥频架,堂馆亭榭掩映于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形成了“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王弗、王润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祠内珍藏和陈列着三苏父子的大量手迹、各种印版和拓版的诗文字画等文献。启贤堂内陈列着三苏手迹、拓片及遗物。两侧厢房中展示着三苏生平及宦游各地的遗迹图片与文字。祠内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等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余通。馆内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物资料和文物,是巴蜀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清代宰相张鹏翮撰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最为大雅。匾联、书画盈堂;明清以来一些书画名家文徵明、邹一桂、查士称、何绍基、张大千等的作品,也陈列于此,供游人观赏。”三苏祠的才子苏洵、苏轼、苏澈父子是宋朝有名的文学家。三苏祠内呈四合院结构,廊檐飞拱,进入祠堂内,迎面大门有苏轼父子三人的塑像,庭院里紫荆花穗茂盛,湿滑的树杆上,几只色彩各异的蜻蜓,亭亭玉立,假山峰峦爬满藤萝,水池中睡莲盈盈,绿叶翩翩荷花处,几杆翠竹轻轻摇曳,柳色清雅,一处假山爬满绿盈盈的虎耳草,花圃里的草本海棠花,正柔红艳艳地绽放……第二进院落里,柳亭前长嘴鸟儿鸣叫,银桂花点点雪白,树树芙蓉灿烂,红白相间,朵朵绽芳华,墙上大幅楷书苏轼美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匆匆浏览过三苏祠,因时间关系,招呼大家马上集合,登上大巴后就向着峨眉山方向疾驰而去,坐在车上,我就想起了那首唐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恰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

张宏文:眉山的豆花饭

这次参加成钢报社组织的釆风活动,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攀登峨嵋山。因时间太过紧促,大巴车就把我们一行人送到了半山腰的华严古寺,唐中华告诉大家:“晚上集体住峨眉山下的宾馆,就没有时间攀登美妙绝伦的峨眉金顶了,请大家谅解。”大家虽然感到有点遗憾,但还是必须遵守采风出行纪律。我却觉得非常满意,毕竟还是有机会游览了一次举世闻名的峨眉天下秀。于是,我和几位腿脚利索的朋友一起,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下山,一路尽情欣赏着峨眉山群峰无比的秀丽。这时,阴晴不定的峨眉山上,又飘起了霏霏细雨,远远近近高低起伏的山峰,雾蒙蒙地隐藏于碧水青山之中;一路上有飞瀑“哗哗……”之声不绝于耳……一线天处,两岸山峰层峦叠嶂,一道刺眼的天光,透过峡谷树梢,落下点点迷人的银斑;古木苍郁,林莽森森,猿鸣鸟叫,溪水潺潺汹涌流淌,一座巨大的青蛙石静卧溪水中,惟妙惟肖的天然造型,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迎着峨眉山纷纷扬扬的细雨,向山下健步而去……成钢报组织的这次美丽采风,让我记忆深刻。每当我回忆起峨眉山美妙无限的山光水色,就好象又回到了那逶迤起伏层峦叠嶂的峨眉山中,仿佛那潺潺溪水和山崖飞瀑,正轻轻漂洗着美妙峨眉山原始森林的悠悠时光……美好的记忆,总是萦绕于心。光阴似箭,一晃,时光就过去了好几十年。但美好始终留存于我的记忆中,烙印下一段最最美好的迹痕。提起峨眉山,我就会清晰地记起眉山县城里,那餐美味的豆花饭……2021.10.28.

*作者简介:张宏文,男,籍贯金堂,生于50年代。下过乡,当过兵,退伍进成钢当工人,84年参加青白江文讲所学习,写作至今。现在退休,住青白江,青白江清白诗歌沙龙成员,青白江作协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8846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