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红尘深处,那容易受伤的禅心

红尘深处,那容易受伤的禅心

红尘深处,那容易受伤的禅心

以前,总以为剃度的人均是看破红尘,或舍身爱过、或入骨恨过、亦或是一副无爱无恨的行囊。现在,我才慢慢懂得,也许不是这样,走进庙宇的,隐居山林的,有可能是因为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也有可能是因为一颗容易受伤的心。因为善良,所以容易受伤。这伤,一部分是别人给的,一部分是自己弄的。

良莠不齐、千姿百态的世界,总有一些东西会有意无意触碰到心底,无法逃避,一旦靠得太近,就容易被动,容易疼痛。有时候,看到小巷里淋着细雨捡拾瓶罐的白发老妪,看到街头上迎着寒风售卖小吃的中年妇女,看到医院内生死相依的悲痛场面,看到人群里竭力卖唱的残疾小伙,无不触目惊心。所以,善良而敏感的心,在尘世里穿梭,在江湖里行走,往往是无法适从,被他人伤害难过,无意伤害他人也难过;看别人过得不好难过,自己过得不如意也难过,往往是带着春暖花开的心情出门,却负着怅然若失的伤感回归,这种无能为力的惆怅,有些类似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所以,我理解的佛性,不一定是看破红尘,也许是一颗容易受伤的心,因此,他们远离人烟,摆脱世俗,所谓就是眼不见心不烦。

很多时候,感觉善良也是一种软弱,也往往沦为欺负的对象。商场上,商贩说“看你人老实,便宜卖给你”,转眼,就以更低的价格卖给了别人。俗话说,相由心生,这年头,善良的人,卖相不好。有人说:“浮世,功利的社会,你不能太弱,你要做强者,或扮演强者,要厉害,要“不好惹”,不好对付,要做不省油的灯,要深不可测……”。所以,有了女研究生坐在奔驰车顶上撒泼维权,就像她说的:“读这么多年的书,相信正确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往往是极端的方式最为有效”。缺乏诚信的环境,往往会逼良为娼。不愿强迫自己的,就选择逃避,也许是因为不愿逞强,亦或是不愿软弱。

一个80后的年轻人,在终南山,租了一间茅草房,每天劈柴、种菜、写诗、作画,面朝大山,悠然自得,并写了一本叫《借山而居》的书,书上有这样的描述:“人群中,带着耳机,突然感到,这些擦肩而过的面孔,都有表演的嫌疑。登上山顶,俯视山下繁华的城市,以及密麻的车流,内心出奇的宁静”。常人很难理解,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却在这花样的年华选择住进深山,且不说他是为了赶时髦、为了作秀、还是为了体验生活。如果一个人,能离开网络、离开圈子、离开舒适的生活环境,独自在山里生活两三年,即使他是在作秀,也是在苦行。他的所作所为,从他写的书可以得到模糊的答案:他起初可能是以一颗人畜无害的心,走进社会,走进职场,但强烈的社会脉冲让他身心俱惫,于是落荒而逃。也有可能是抽身做个旁观者,让迷茫的青春得到缓解。正如他所说:“人群和爱情都有催眠作用,所以这种动容和清澈只能作为旁观者,或者过客”。我想,他是简单善良的,与其在世俗里遍体鳞伤,不如做个过客。

上海流浪人网红——沈魏,一名公务员,一个二十来岁小伙,因为有捡废品的嗜好,被当成病人,于是,流浪了26年,直到抖音发现了他,网络发现了他,到现在的“复活”。对于戏剧性的人生,沈魏自己也说过:“但凡在他被单位病退的期间,有人理解他,有人支持他,也不至于落到流浪街头的地步。”他,也许挣扎过、也许依靠过、也许失望过,所以走上了一条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让他在意的流浪路。然而,他没有爆发,没有以极端的方式扞卫自己,而是,选择了默默地流浪,数十年如一日,直到后来在网络爆红后,他也没有借机发力,抱怨你我,指责他人,而且从他的谈吐来看,他是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从中,感觉他是善良的,不卖弄,不做作,不坑蒙拐骗。

在看到沈巍的有关报道后,我写过这样一段话:沈巍,一种荒唐的清醒,一种遗世的孤独,一种误解的无奈。物质与信仰的较量,苟且与诗性的论争,玩世与归真的辩驳,谁暗谁明,谁是谁非?似乎也道出了浮华世事中的精神匮乏,犹如东方明珠之下的“流浪大师”,也许,我们的精神,也在流浪。

原谅犹如“借山而居的年轻人”、“捡垃圾的沈巍”的人们,无论他们是消极避世,还是遵从内心、自我修行,他们都活得比较真实,至少不会损人利己。与世无争,也许是通情达理;争名夺利,往往是道貌岸然。正如北大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在你们步入社会后会看到各种离奇的现象,知道自己有更多的弱点和缺陷,可能还会遇到小难大灾;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却很值得。”生命里,请多厚待善良的人们,生活中善意多了,会少一些计较,多一些从容;会少一分担忧,多一分恬静。

说了这么多,不是让我们放弃追求,放弃进取,而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不要放弃真实,不要放弃善意,以便将来,在退休之日,还会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在迟暮之年,还会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作者:杨胜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87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