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梭罗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字就叫《瓦尔登湖》

梭罗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字就叫《瓦尔登湖》

170多年前,就有一位28岁的青年独自一个人来到瓦尔登湖,以山川湖泊为伴,把日月星辰作友。

他在湖边读书种地,在大自然中沉思,不断地思考如何生活才能离自己的心灵更近。

他的名字叫亨利·戴维·梭罗。

梭罗在湖边隐居了两年零两个月,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字就叫《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在《瓦尔登湖》中,他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描绘了一个纯朴简单、却又充满魅力的精神家园,用澄澈的思想和文字告诉人们“物质极简,灵魂丰盈”的生活真谛。

这部《瓦尔登湖》给后世留下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绿色的圣经,被评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

有人说,这本书是作者雕琢深处自我的旅程。

也有人说,这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

只有我们安静下来,走进梭罗,走进瓦尔登湖,才会发现作者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向内走,是精神内耗的终止

1845年前后,美国正进入工业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

物质的丰盛也带来了物欲横流。

一时间,纸醉金迷的生活成了大部分人的追求,甚至不惜牺牲自由和践踏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代价。

而此时,他也正经历着人生最煎熬的时光。

作为杂志社的记者,频繁投稿却得不到主编的认可,辛苦码字换来的只是苦恼;

照看过镇子上的野生牲畜,勘测过每一条林中小路,却不被镇民接纳成为官员;

向心爱的姑娘表白却遭受白眼,就连相互扶持多年的哥哥也因破伤风撒手人寰;

……

内外交困之下,梭罗愤懑、焦虑、迷茫,却找不到突围的方向。

有一天,他像得到了灵魂的感召,提着一把借来的斧头来到瓦尔登湖,开启了一个人的独居时光。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他既当伐木工、又做建筑匠,盖起一座令自己满意的小木屋。

此外,他还在附近的沙土地上开荒种粮,种大米、种豆、种玉米、种萝卜,从瓦尔登湖中舀取饮用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艰辛,但贵在简单。

瓦尔登湖远离人烟,梭罗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个人,相伴的只有地上跑的野兔,天上飞的小鸟以及来偷吃的松鼠。

远离尘世喧闹,他反而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和纯粹。

这里没有得失困于心,没有对错烦于脑,没有喧嚣乱于耳。

有的只是吹笛看景的闲适,看鲈鱼游弋的悠闲,听潜鸟号叫的舒畅。

正如梭罗所说,徜徉在这个广袤的花园里,畅饮大自然温柔的氛围和高尚的启示。

“最高贵的心灵,最能知足自满。”

“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梭罗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却有最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回归本真,回归心灵,在自己构筑的乌托邦里,卸下了满身的疲惫,凌乱的心绪也得到了释放。

青年作家张皓宸说:“有一种独处,是自己刻意安排的,远离热闹,是为了远离那种世俗里的复杂关系,从而找到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时光,体谅内心所有的情绪。”

世事烦恼,最容易疲于心。

大概每个人都需要一段这样的独处时间,去清理负面的情绪和认知,放空自我去思考和审视人生。

向内走,才能摒弃精神内耗,从而获得蓬勃生长的心灵力量。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向内走,是内心强大的开始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向外看的人,做着梦;向内看的人,醒着。”

在梭罗看来,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向外看的人了。

他们习惯向外索求,要大房子,要漂亮的衣服,要名贵的豪车,要呼朋唤友的热闹,要人人尊崇的社会地位……

可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使人披盔甲,战无不胜。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台词: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能够推动一个人不断向前的,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

当一个人学会向内走的时候,才是内心强大的开始。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常常有人问梭罗,他是否感到孤独,是否很想见人?

可他是怎么说的?

“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而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的座垫上。”

“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正是独处,给了他向内探索自己的契机。

他劳作、观察、思考,与天地对话,静观内心。

就连散步,他都能把时间、空间、和思想融为一体,从而赋予散步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就是在向内探索中,他获得了内心的安定和平静,锤炼出一颗强大的内心。

这种超凡的心态让他隔绝物欲横流的污染,抵挡住了外界的冷嘲热讽,思想高度突飞猛进,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瓦尔登湖》。

古语说,君子慎独。

高质量的独处能力,会迫使我们向内探寻,从而慢慢成长。

百万畅销作家韩梅梅曾经非常害怕独处的时光。

她怕回到只有一个人的家,怕寂寞,怕小小的空间里,显得非常大声的冰箱的运作声。

经历很多事情后,她才明白,有一颗强大而富足的内心,过好独处的生活,才是生活的真意。

养花、读书、写字……

一天天沉淀下来,韩梅梅看见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正如她所说,

“真正学会独处,灵魂会更加丰盈,内心会更加强大。

面对打击,更无所畏惧。面对伤害,更快愈合。面对孤独,更加从容……”

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光,才能给灵魂必要的生长空间。

向内求是一趟孤独的旅程。向内而生,向外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能量。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向内走,是一场深刻的修行

“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时,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梭罗是带着目的走进瓦尔登湖的。

人类需要多少财富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精神财富是否能抵挡住物质社会冲击?

人类追求的精神家园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他开始了长达两年又两个月的实验。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在这个偏僻幽静的湖边,他靠着一刀一斧一铲一车辛勤劳作,自力更生。

通过详细地记录了8个月以来的每一笔开销,他发现一年中只需工作六个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钱。

这样的一种极简朴的生活,在世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甚至是愚蠢的,他却甘之如饴。

正如叔本华所说,一个人对外在的物质要求越低,他对内在的要求就越高。

挣脱了物质的束缚,梭罗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内在需求,让思想和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生命体验,在大自然中感知自我,重塑自我,内心曾经有过的冲突和愤懑都被化解了。

与其说梭罗是在进行超验主义实验,倒不如说他是在进行一场向内探索的修行之旅。

在与自我对话中,他重构了生活的信念:删繁就简、回归生命的本质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而精神上的安宁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抱着这种美好期待,他终于在1847年的6月结束了离群索居的生活。

在尘世中,他依然保持着简朴孤独的生活状态,不遗余力地追寻心灵上的自由,精神上的广阔。

想起在《十三邀》上,许知远采访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时,问他是否遇到过那种很大的精神危机。

许老先生说他从生下来知道自己是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

这种豁达的境界令人敬佩不已。

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即修心,向内走,从心出发。

这种修行,是扎根于生活中,孜孜不倦向内求的过程,是力排众难,找到真正的自己,安顿好自己的灵魂。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曾经有位青年给梭罗写信,表示自己十分羡慕这种远离社会,远离体制、习俗以及传统的魔咒的生活。

但梭罗却表示,他并不希望有人采取他的活法而活,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遵循自己的本心,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瓦尔登湖》: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是向内走

“身在无间,心在桃园。”

无论身在何处,向内走,都是一场无止境的修行。

唯有向内走,才能理清自己的价值观,在纷扰中开云雾见天明;

唯有向内走,才能坚持原则,坚持自我,活出自己的状态;

唯有向内走,才能积蓄生命的能量,绽放出生命本该有的色彩。

作者 | 花朵之蓝,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微信号:huaduozhilan128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845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