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诗家争鸣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诗家争鸣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小编按:今天发两篇文章。一篇是古诗词的审美讨论,一篇是现代诗的同质化探究。一旧一新,于读者、于诗歌写作者,或抛砖引玉,或引发共鸣;读读看。

诗家争鸣149期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海男,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生班。著有跨文本写作集、长篇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九十多部,有多部作品已被翻译成册。曾获刘丽安诗歌奖、中国新时期十大女诗人殊荣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等。现居云南昆明。

如何避免诗歌创作的同质化?

海男

诗歌是从一个诗人身体的意识形态中跑出来的一只小兽,它必须是独立自主的一只小兽。每一个诗人,从开始练习写下第一行诗时,都在用语言编织自己的羽毛,从第一根羽毛开始,到编织出丰茂的羽毛,需要漫长的时间。这是诗人熔炼自己诗歌美学的历程,在编织中每一个诗人都要历尽生命中的磨砺,这是来自时间和俗世的场景,诗人生活在芸芸众生之间,体验着人间疾苦和艰辛,融入变幻莫测的自然生态时空变幻一一这是诗人作为一只小兽和一个人随同潮涨潮落的世态,用身心灵经历的故事。

编织羽毛的诗人,需要在个体生命的遭遇中,寻找到自己的语言,何谓诗人,无论他们在凹陷地还是高岗上生活,都能弯下腰觅到谷粒,像小鸟衔起一粒粒谷物草浆,再拍起翅膀。他们有缤纷幽香的羽毛,因为拂过青草水浪,诗人每天都在沐浴或鞠躬,再回到苍穹下的小世界。热爱上一个语词,就是一生的命运。用其一生,编织好自己飞翔前夕的羽毛,用灵魂和浩瀚的众生翅膀相遇,直到将自己湮灭于时间尽头。

时间或尺度,就像诗人在漆黑的隧道中独自行走,更多时间,诗人的存在,就像独角兽,那只迎着时间之神穿越火与冰川的小兽。

语言,诠释了每一个诗人编织好羽毛之后飞行的故事。用诗歌讲述自己在尘埃之上飞翔的生活,就是这个诗人,用身体上的各种色泽的羽毛,碰撞的云层,拂过的尘埃,失落或上升,意味着强大的孤独和语言。一个诗人独立的篇章,就是在孤独中降临的。

只有你,唯有你的声音,从灵域这条漫长的旅路中,发出独特的,带着自己飞翔故事的奇异旋律,人间诗话中的闪电和细雨弥漫时,你才成为了你自己,区别了千万只精灵的飞翔。我写出一首诗,是想让你知道,天会亮的,浑浊的河流中有泥沙,带来了上游的消息,坐在冰凉的石阶上,相信人世终有因果。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美学的信念,它带着我们飞翔不息。

所以,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我们所置身的诗江湖,需要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密码结构。好诗的功能,去抵达荒无人迹的地方,召唤宇宙上空最明亮的一束光。

浅谈古诗词中的审美疲劳

CSU吟唱君

唐诗宋词一直是手中的经典教材。但有时阅读,不但难以渐入佳境,反而产生了倦怠之情。暂且抛开自身问题,吟唱君将在这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为喜欢诗词的小伙伴提供一些避免审美疲劳的方法。

一.相同诗人的不同作品

以花间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为例,“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尽管前者写晚春,后者绘初秋,却不难发现,两者都运用了较多的意象,氛围略显凄凉。当放在一起赏鉴时,容易因风格的类似产生审美疲劳。如果再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瞬间放大了意境,让读者眼前一亮,疲劳自然就消失了。

诗家争鸣149期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可以在相同格调的作品中穿插新颖的篇章,这样能把握诗人的整体风格。例如,杜甫的诗以沉郁顿挫为主。“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从听觉角度鸣唱黍离之悲;“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直抒胸臆,寥落天涯之感动人心肠;而“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将读者从悲伤中释放出来,柳暗花明。

二.不同作品的相同意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少诗人善于用典型的意象表达情感。周邦彦的“柳”诉说离情乃是一绝,陆游的文笔亦不负梅花清骨。而巴尔扎克曾言:“第一个形容女子如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诗词也不能免俗。暂且来分析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意象——

诗家争鸣149期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月可表离情别绪,“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可借托寄相思,“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个人拙见,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将意象堆砌却不穿凿,月与渔火两明相衬,霜天江水两暗为底,极尽羁旅之思。而同写客居,戎昱的“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情感略显收敛。

诗家争鸣149期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月落乌啼霜满天

当然,写月的哲理诗不在少数,最熟悉的则是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也曾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耐人寻味之句。将两者对比,可见张若虚的千古一问直扣心扉,李白有娓娓道来之感,略逊一筹。当然,各花入各眼,诗歌的差异也是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鉴赏财富。

诗家争鸣149期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当一类意象使用得太过频繁时,不妨结合诗人的创作意境来理解,进入诗歌所营造的独一无二的意境,体会那种独特的情感。例如宝钗与黛玉的作品:“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极具理趣之美,“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则平添飘逸灵动。结合黛玉与宝钗的不同人生态度,即可知海棠被赋予的不同含义。

三.同一作品的表现形式

这点主要针对歌行体古诗及中调长调等。这类诗词篇幅较长,给了诗人发挥的空间,但如何发挥却是个难题。以中调为例,中调一般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比较常见,亦有以叙事为主,或是通篇融情于景的。

诗家争鸣149期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符合情感的产生过程,若是景典型而有心,情自然而动人,审美疲劳则会削减。例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上阕绘山,水,天,地之景,下阕抒羁旅思乡之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是千古名句。而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是结合叙事抒情,不为框架所累。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升华;全篇写景,应有情感的循序渐进,如此,方能引读者深入,不觉审美疲劳。

苏幕遮

诗家争鸣149期 | 海男:每一次写作都是艰难的历险

波上寒烟翠

长调与歌行体给了诗人充足的发挥空间。流传至今的脍炙名篇,白居易的《长恨歌》渲染笔墨较多,个人觉得有助于玄宗相思之苦的积累,不显累赘。以长调闻名的柳永,擅长虚实结合,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阕写凄冷的江景,下阕中有“想佳人,妆楼颙望”之句,结句“正恁凝愁”将失意之感宣泄而出,全篇一气呵成。可见,创作篇幅较长的诗词,需要有一定的规划。优秀的长篇作品,能给读者如细水长流的唯美体验。

四.结语

诗词是凝结古人心血的瑰宝,若是因审美疲劳而错过佳作,岂非一大憾事?同一诗人的诸多作品风格大多有异,相同意象在不同诗人眼中更是仁者见仁,长篇诗词一般有独特的创作结构和递进方式。细细品味,感受古诗词独有的魅力,我们也能如康有为一般“俯读仰思,澄神离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6475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