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引起不少观众质疑,我军连长怎么年龄这么大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引起不少观众质疑,我军连长怎么年龄这么大

《长津湖》电影中,吴京饰演的连长伍千里,年龄30岁。这一度引起不少观众质疑,我军连长怎么年龄这么大,当年红军时期,师长才不过20多岁。更有极端些的,还据此质疑剧组不严谨什么的。

其实没必要这样。关于连长的年龄,并没有特别绝对的杠杠。剧组这个设定,真要按史实去对照,还不算离谱。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我军连长年龄真这么大吗?

一、红军时期干部年龄普遍很小

许多人一提起来红军年龄,很自然都想到毛主席当年说林彪还是个娃娃。

的确,红军时期干部年龄偏小是普遍现象。

以长征前夕的1934年为例,十大元帅按年龄排序为:

朱老总(1886年)48岁

刘帅(1892年)42岁

贺龙(1896年)38岁

叶剑英(1897年)37岁

彭德怀(1898年)36岁

聂荣臻(1899年)35岁

陈毅(1901年)33岁

徐向前(1901年)33岁

罗荣桓(1902年)32岁

林彪(1907年)27岁

其实就高级军事领导来看,20多岁不是主流,不能拿林彪这种个例来衡量大多数。

十位大将在1934年全是40岁以下,5位是20多岁,粟裕(27岁)、王树声(29岁)、罗瑞卿(28岁)、许光达(26岁)、谭政(28岁)。

另五位徐海东、黄克诚、陈赓、张云逸、萧劲光都是30多岁。

插句题外话,粟裕大将战功通神,坊间一度以粟大将没评上元帅为憾事。现在看来,论年龄他在大将中居然也是第二年轻,仅次于许光达,十大将他排名第一,其他九人甘拜下风,粟大将真乃是人中龙凤。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我军连长年龄真这么大吗?

当然再往下看,到军长、师长、团长这几个层级,几乎全是20多岁了。

湘江之战壮烈牺牲的师长陈树湘,年仅29岁。彭德怀的参谋长邓萍,牺牲时才27岁。

但我们说,这么年轻的军官构成,其实并不是常态。之所以有这么多高级将领年纪轻轻,乃是当时红军处于创业发展期,从最早的几千人马,几年之内扩充到近三十万人,军官群体极度缺乏,很多都是从士兵中快速提拔上来的。

那时的提升,不像现在,需要固定的年限、固定的经历,按部就班的升迁体制无法适应当时剧烈的战争节奏,所以基本上提拔升迁的都很快。

像开国中将刘转连,连长只当了10个月,就提升为营长。营长当了9个月,又提升为团参谋长,团参谋长只干了一个月,就升到了团长。

为啥升这么快?就是因为当时红军一直在反“围剿”,打仗伤亡很大,兵员消耗快、补充快,时势不由人,只要干的好,大把大把的中高级干部职务等着你。

二、国民党军早期军官年龄也偏小

干部提拔快,不仅是红军,国民党军早期也是这样。

最快的是陈诚,28岁就当了师长,31岁升任十八军军长,开始经营他的土木系势力。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长官,起步都很早。

第五军老长官杜聿明,黄埔一期生中军事水平最高,提拔升迁一直很快。

他21岁就当了连长,26岁升到营长、团长,29岁当上了二十五师副师长。

当时二十五师的正印师长是关麟征,这位老哥也是黄埔一期,年龄比杜聿明还小一岁,28岁当上师长。可见黄埔一期生的军旅仕途有多顺风顺水。

当然杜聿明也是运气不好,当时关麟征风头正旺,各方面都力压杜聿明一头。关麟征对这个老乡哥一点也不照顾,一打起仗来,不是让杜聿明留守后方,就是指派他出去培训、公干,总之就是不让他接触一线战事。所以杜聿明战争天赋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只能屈就副师长。若以真实水平而论,他完全有资格当上师长。

另一支主力部队十八军,军长胡琏,1907年生,黄埔四期毕业,21岁当上了连长,而后一年不到就当上了营长。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我军连长年龄真这么大吗?

当时国民党也处在急剧扩充时期,而且战争非常频繁,与北洋军阀打得很激烈,所以胡琏这样的人才能脱颖而出,在营连级单位也就沾了沾水,马上就提升到团级军官。胡琏30岁升到副师长,也算春风得意马蹄疾了。

但是从30岁起,胡琏的提升就没那么神速了。他花了5年时间才提升到正师长,然后又用了3年时间,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37岁的胡琏当上了军长。

什么缘故呢?国民党军对师旅团一级比较看重,能发挥出战斗力的基本上都在这个层面

从杜聿明和胡琏两人的经历看,国民党军用人的基本规律与红军有相似之处,急需用人之际就破格使用。

但国民党军早期扩充的太厉害,军官衔级提升的过快,导致后来积攒了大量军官无法消化。

1946年初,数量庞大的少将以上军官令蒋介石非常难受,这些人大多是剿共和抗战中突击提拔起来的将军,大多数是注水猪式的废物。当初让他们当了将军,不过是笼络人心。抗战胜利后已经无法安置这么将官,但是人心都是只接受前进而不接受后退的,当了将官,就只想更进一步,而不是后退一步。

蒋介石指使陈诚搞干部编遣,变相让他们脱离军队,结果闹出一场大丑事,300多名将官在南京中山陵前哭灵,控诉蒋介石卸磨杀驴。

这都是不注意合理提拔军官带来的后果。

三、八路军的连长都很年轻

八路军、新四军时期,由于也是处在扩充期,连长这个级别的军官年龄普遍都比较小。

当时八路军的各级军官级别都压低了。

三个师长林彪、刘伯承、贺龙都是方面军司令级别的高官,旅长则相当于原来的军长,团长相当于师长。都是高级军官顶着一个低级别的军衔。

八路军的团长,普遍都是20多岁。像开国上将杨成武,当时在一一五师独立团当团长,1937年时才23岁。他本来在红军时就已当上了师政委,整编为八路军后降了一个级别。

《亮剑》中李云龙年近四十还是个团长,虽说小说时交待了他屡次违反纪律被降职,但这种情况还是挺不可思议的。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我军连长年龄真这么大吗?

毕竟他的旅长陈赓当时才三十出头。

团长都这么年轻,营长、连长就更不用说了。

在南泥湾开荒出了名的359旅,下面的718团有3个营,3位营长刘昂、彭上坤、徐国贤,都是20多岁。

再往下的连长更不消说,也都是20多岁。

团长、营长、连长都是20多岁,这也是我军历史上少见的情形。

归根结底,这都是特殊战争形势导致的,军官直接从战士中提拔,而且是大量提拔、越级提拔,不同级别的军官年龄差不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部队的管理。

大家都差不多嘛!

我们举过一个例子,很具有代表性,当然也用过很多次了,大家如果熟悉的话可以直接略过这一段。

1938年,徐海东当时在115师344旅当旅长,后来因为几场仗打的不顺,挨了朱德的骂,徐大将长征时受过重伤,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挨骂后思想压力过大,身上的旧伤也复发了。

朱德和时任344旅政委黄克诚商量,从三个团长里面挑一个当旅长,黄克诚建议让687团团长田守尧当代理旅长。田守尧跟随徐海东多年,是老红十五军团中有名的猛将,以前还当过红军师长,就有一点,太年轻,当时才23岁。所以黄克诚才说,让他先委屈一下,先提拔成副旅长,代理旅长职务。

朱德同意了,但是毛泽东和彭德怀不同意,具体原因就不再细说了,和本文关系不大。

中间闹了个这样的波折,这件事若是发生在现代,凭你功劳多大,上级命令下来了,不让你提拔,你一点脾气没有。

但是当时不一样,田守尧觉得大家都很年轻,没必要给我摆架子,说我年轻资历浅什么的,你黄克诚政委凭什么难为我。

他把矛头对准黄克诚了。后来一直和黄克诚有疙瘩,两人关系不是很畅。

当然我们举这个例子并不是否认田守尧,田守尧也没有因为落选了代理旅长而消极怠战,后来他依然作战很勇敢,牺牲在日寇的炮火之下。这是后话,与本文无关,也就不再多说了。

归根结底,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就是各级军官之间缺少必要的年龄差、经验差,上一级干部没有积累出足够的威信,就不好领导下级军官。

四、华野连长并不都是20多岁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化,团长以上军官20多岁的情况渐渐少了。

那么连长的年龄呢?

20多岁肯定是普遍现象。

比如迟浩田上将,他出生于1929年,1948年升任连指导员,指导员和连长是一个级别的。迟浩田能以19岁的年龄当上指导员,一方面是他英勇善战,另一方面,与他有一定文化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1950年他随9兵团27军79师235团三营入朝,当时才21岁,已经升任营副教导员。

可以说很年轻,相比绝大多数营连级军官,迟将军都年轻的多。

当然,迟浩田这么年轻能当上指导员、副教导员,靠得是他过人的聪明和勇敢。

27军入朝之后,出现大量伤亡,一半是因为缺乏御寒衣物,一半也是因为华东部队长期在温带作战,没有御寒经验。迟浩田虽然没有经验,却能根据早年听父辈说过的一点闯关东御寒的记忆,自己创造了一些御寒技巧,比如在战斗间隙和雪地潜伏时,拿雪搓一搓脸和手脚,并注意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暖,居然只靠简单的温区棉衣扛住了朝鲜50年一遇的超级寒潮,他是整个3营唯一没有冻伤的人。

与其说这是奇迹,毋宁说是迟浩田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带给他的理性思维,使得他能够比别人快一步适应环境。

现代各国军队为什么都注重提高士兵的文化素质?原因就在这里。不求士兵搞什么科技发明,而是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学习能力、更快的适应能力。

又说远了。

我们还说回连长年龄的问题。

同是华野部队,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当连长的时间就没那么早。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我军连长年龄真这么大吗?

杨根思生于1922年,1944年入伍成为新四军一员。杨根思脑子很活,身体素质也好,作战极为勇敢,早早地显示出爆破天赋,屡屡被评为战斗英雄。

但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战斗英雄,也没能像红军时期稍微有点过人之处,就能迅速提拔当连长、营长。杨根思直到1949年才提干升为副连长。

1950年10月入朝作战,杨根思被火线提拔为连长,当时他已经28岁了。

杨根思是个很积极很上进的人,加上那么战功,从战士到连长,也足足花了6年多时间。可以想见,解放战争时期再想在20啷当岁时当上连长,甚至营长、团长,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笔者查阅过一些华野老战士的资料,发现他们的军旅历程,其实都没有那么快。

华野老战士徐维坦,山东人,生于1927年(至今仍健在),1946年4月入伍,华野九纵战士(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参加过胶东保卫战、潍县战斗、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九纵后来改编为27军,徐维坦老人和迟浩田将军是一个军但不一个师。

徐维坦在攻打上海时负了伤,部队北上到山东整训,他留在后方医院治伤,错过了入朝之战。

他虽然也打了很多仗,立了功,但并没有很快提拔为干部。1955年徐维坦以排级干部身份转业,入伍九年,也才干到排长。

那些吐槽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的网络键盘侠可以对比一下,你以为连长是那么容易当上的吗!

徐维坦老人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同是山东人的王廷雨老人,也生于1927年(仍然健在),1946年1月入伍,华野九纵26师战士。王廷雨的战功很惊人,他参与了自莱芜战役直至上海战役所有战斗,荣立过两次一等功,两次三等功。但他文化水平较低,部队想为他提干,不知何种原因,没有提成,1952年退伍。回乡后自学了小学、初中文化知识,一直务农至今。

从王廷雨老英雄的事例中可知,即使当时战事频仍,对干部需要量较大,但已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当上连长的时代。华野当时对干部的文化程度还是很重视的。

五、王克勤、张富清

无独有偶,不仅华野是这样,其他野战军也差不多,战士提拔成干部要求比较严格,不能随意按领导的好恶或者个人功劳、名声等偶然性较大的因素提拔,而要看其综合素质。

著名战斗英雄王克勤,其经历就足以说明。

王克勤生于1920年,安徽人。1939年被国民党军拉了壮丁。1945年邯郸战役被刘邓大军俘虏,后来成了解放军战士。

王克勤立过很多战功,他创造的互助运动被刘邓大军推广,王克勤还被《解放日报》点名表扬过。晋冀鲁豫部队对王克勤非常重用,解放过来一年后,便提拔为排长。这个速度可以说快得很了。

荣立战功,中央点名表扬,还创造了“王克勤”运动,按理说该马上提拔为连长了吧,可是上级没那么草率。没有搞火箭式提拔,让王克勤继续干战斗排长。倒不是不信任王克勤,按他这样的成长速度,当连长是早晚的事。

可惜天不假年,1947年6月鲁西南战役,王克勤在战斗中负伤,流血过多不幸牺牲,壮丽的人生永远定格在27岁。

长津湖:吴京演的伍千里30岁还当连长,我军连长年龄真这么大吗?

最上面望远方者是王克勤

前几年突然被发现的解放军老战士张富清,荣获共和国勋章、时代楷模,他同样也没有经历过20多岁就火速提拔当连长的事。

张富清生于1924年,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他入伍的当年就从战士升到了副排长。但此后一直没能快速提拔,到1955年转业时,还只是个正连职的军官,而那时,他已经31岁了。老英雄居功不自傲,甚至转业后深藏功与名,一心为人民作贡献,令人敬佩之至!

包括我军十大英模之一的张思德同志,他也是经历过长征的老战士,但1944年牺牲时,29岁的他还只是一名战士。

可见,解放战争越到后期虽然规模越大,但各大野战军对基层干部使用越正规化,突击提拔适用于个别极其优秀的同志,但不能作为普遍的模式,这样不仅不利于部队的管理,也容易养成年轻干部骄傲、急躁的毛病。

所以说,回过头看看《长津湖》电影中的伍千里,三十岁左右还在当连长,虽说比较少见,但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或是像张富清一样参军较晚,或是有其他经历耽误了进步,极有可能出现年近三十才当上连长的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5864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