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青年毛泽东立誓: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了

青年毛泽东立誓: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了

1927年,34岁的毛泽东回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期间,他回到家乡韶山,想了解一下那里的农民运动搞得如何,他在给家乡的父老乡亲进行演讲时,曾立下誓言:“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了!”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从此以后,毛泽东离开了家乡韶山,开始走向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他先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带领红军走长征等,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完成了自己当初许下的誓言,由于新中国正值建设初期,他很难抽出时间回到家乡。

1959年,在阔别了家乡32年后,毛主席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韶山冲,他终于可以兑现自己当初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了。

阔别故乡32年后 毛主席衣锦回乡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十个年头,社会各项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毛主席决定回老家湖南一趟,看看那里的群众生活的怎么样了。

毛主席一生酷爱游泳,湘江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承载着他太多的回忆,6月24日,毛主席回到湖南后,在长沙的湘江畅游了一回,当年,《沁园春·长沙》就是他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路过长沙时,写下的诗篇。

32年过去了,他有太多的感慨,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而当初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也已被他改造成了一个新世界。

望着茫茫湘江水,更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毛主席也或许想起了当年离开韶山时,自己曾在相亲们面前许下的诺言:“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了!”在游泳结束后,毛主席对身边的人说:明天回韶山看看。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虽然毛主席此次出行的计划中,并未提到回韶山,可大家都知道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都说近乡情更怯,何况毛主席已经32年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了。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与陪同他的同行人员离开长沙,乘车前往韶山。

新中国成立后,领袖第一次还乡,这也算是一件大事,但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有声势浩大的迎接团,或许是怕给乡亲们添麻烦,毛主席便提前告诉负责安全工作的罗瑞卿:一、不要派干部去韶山;二、在行动上给予自由;三、到了韶山,要让他广泛接见群众。

都说近乡情更怯!一路上,毛主席沿途看到故乡的变化后,更是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在快进入韶山冲时,毛主席坐的车放慢了速度,他望着车窗外熟悉的田梗上开始成熟的稻子,闻着稻田里飘出来的稻乡,在夏风的吹拂下,如荡起千重浪万顷波,还有乡亲们正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毛主席不免有些感慨,件件往事都涌上了心头。

这里曾经有他家中亲人们的欢声笑语,有母亲、父亲、两个弟弟和妹妹的身影,然而,母亲当年因为贫穷,得了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后去世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父亲也因免疫力低下,得了痢疾后去世了。

在父母去世后,毛泽东把家中的田分给村民们、自己带领着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和妹妹毛泽建离开了韶山冲,去了长沙,一起参加了革命。当年,他对父母说好的,作为兄长,他会极力保护好弟弟和妹妹的,然而,四兄妹有三个都为革命献身了,如今,却只有他一人回来,不免有些伤感。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毛主席父亲 毛顺生

毛主席的父亲毛顺生出生贫农,家中有几亩薄田,尽管他非常勤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家境却不见任何起势,仍然过着水深火热的贫困生活。

后来湖南创办起了湘军,他就去参加了湘军,具说,毛顺生当了很多年兵,但过惯贫苦日子的他,舍不得花一分钱,他把军营里发放的饷银全部都攒了起来。

退伍后,毛顺生回到家乡,不仅偿还了以前的债务,还赎回了典当出去的十多亩地,并且做起了一些小买卖,通过精打细算,一家人过起了比较富足的生活。

因为精打细算,特别节约,毛顺生的田多了,就雇了短工,后来还雇了长工,但他却不会让孩子们过娇生惯养的生活,而是让他们跟着长工一起干活,据毛主席后来回忆,他从六岁起,就开始学着到地里干农活了。

这也使得毛泽东小时候,除了学习之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田地了,他明白只有劳动才会有饭吃,不劳动就没饭吃的道理。

虽然通过做生意赚了一些钱,但毛顺生认为,土地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想不饿肚子就得手里有田。在父亲的这种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下,也影响了毛泽东。他在后来的革命中,也一直坚定地认为发展农业才是农村最基本的保障。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毛顺生

在毛顺生的影响下,毛泽东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打算盘,记账,因为毛泽东作为家中的长子,因此,毛顺生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但因为毛顺生只是一个普通的经商种地人,他并没有往建国立业那方面想,他所说的厚望,是让毛泽东好好学习经商,将来好继承他的家业,谁知道毛泽东的志向根本就不在做生意上,而是一有时间就会去看书。

毛泽东看书,常常是一看就着迷,田间地头、饭前饭后、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也要看书,毛顺生认为儿子读书会耽误农活,为此,父子俩常常是说着说着就争论起来了。

一次,毛泽东在干完手头的活以后,就赶紧拿起书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去看书去了,谁知道毛顺生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后来,他一下想到儿子肯定是又去古墓附近了,果不其然,当毛顺生找到儿子时,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书,因此毛顺生就又和毛泽东吵了半天,还说他放着农活不干。

对于父亲的责骂,毛泽东据理力争,说自己是干完农活才出来看书的,毛顺生以为儿子在说假话,于是就亲自跑到田里去检查了一遍,没想到儿子果真没有撒谎,看来是他这个做父亲的错怪儿子了。

其实毛顺生也绝非糊涂人,他能打会算,也是个明事理的人,这才使日子慢慢好起来的。从那以后,他和毛泽东之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那就是只要儿子干完活,就可以去看书了。

父亲给毛泽东的印象是非常严厉的,他常常被父亲督促着干活,而且,完不成活就不能做其他的事,但父亲的这种严厉,或许对他的今后大有启发。

多年后,毛主席对别人提起他父亲时说:“他使我在工作上非常勤快,记账也仔细了,免得被他找到把柄来批评我。”

毛顺生把一个破落的家庭经营成有田耕、有房住、有粮吃的小康家庭,可以看出,他勤劳、坚韧的品格,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耳濡目染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文七妹

毛泽东母亲 文七妹

毛泽东母亲文七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是一个非常慈祥善良的母亲,文七妹18岁时和毛顺生结婚,共生了七个孩子(五男二女),但有四个都不幸夭折了,只留下毛泽东、毛泽民和毛泽覃三个儿子。

毛泽东还有一个妹妹叫毛泽建,毛泽建不是文七妹的亲生女儿,她是毛泽东堂叔的女儿,但他堂叔叔家庭十分贫困,文七妹不忍心看到那么小的孩子吃苦,便把她接过来和自己一家人吃住在一起。

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文七妹对毛泽建视如己出,把她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培养。后来,文七妹生病后,在临终前还嘱咐三个儿子要今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的妹妹毛泽建。

文七妹是一位非常勤劳善良的女性,她经常会施舍穷人,毛泽东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极富同情心。

毛泽东小时候在上学时,有一段时间,文七妹发现儿子的午饭带的一次比一次的量多,但每次回家都像没吃过饭似的,尤其是到了晚上,就显得特别饥饿。

文七妹担心儿子身体出了什么状况,于是,就仔细问他是怎么回事,毛泽东见母亲十分心疼自己,怕母亲担心,于是就如实说了出来,说他们班上最近新来了一个同学,由于家里穷,那位同学中午就没有饭吃,他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了那位同学一半。

听了儿子的讲述后,文七妹非常欣慰,以后每天的中午饭,他就给儿子准备两份午饭,让他把另一份给那位同学吃。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文七妹对毛泽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后,也经常考虑到的是吃不饱饭的穷人,因此,他为劳苦大众能够吃上饭、过上幸福生活奋斗了终生,也成就了他伟大的革命事业。

毛主席回到韶山

回想起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坐在车上的毛主席感慨万千,如今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父亲毛顺生和母亲文七妹虽然去世多年,但父母对他和弟弟妹妹的谆谆教导,毛主席永远都铭记在心。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毛主席就想回到老家韶山看看,但因为每天的国家大事实在是太多,根本抽不开身,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时,又要派兵去朝鲜进行抗美援朝,还要对国内、国际的一切事物进行运筹帷幄,根本没有丝毫的休息机会。

1950年4月,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过八十大寿时,毛主席抽不开身,就让长子毛岸英回到湖南老家为外婆祝寿,还让他在回到韶山后,代表自己去看望韶山的父老乡亲们。

在毛岸英出发前,毛主席还专门叮嘱他:“这次回家乡,你一定要谦虚谨慎,你是晚辈。从湘潭到韶山还是小路,你可以骑马,但是到了韶山要步行回家。”

毛岸英从湖南回到北京后,向毛主席讲述了很多家乡的事情,毛主席听到家乡的变化后,十分开心。

这次回来,毛主席并未提前通知乡亲们,但他回到韶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

毛主席当年从这里走出去,几十年后已成了新中国的领袖,这对于每一个韶山的人民来说,打心底里都是无比自豪的,他们也早就想看看他们的这位伟大的游子了。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在回湖南前,毛主席就向堂弟毛泽普建议,“泽普,有一件事情委托你办一下,我准备回家乡去看一看,希望你回去能告诉小舟,建一个简便的房子,回去有一个住的地方。”

因为当时毛主席也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回去,但又担心自己回去后,怕地方上修建房子的很豪华,于是就托堂弟要先准备一个简陋的房子。

毛泽普回到长沙后,就告诉了周小舟,在毛主席回去后,就有了这座建在松山上的小平房,又称“松山一号。”

回到韶山冲后,毛主席用家乡话热情地和乡亲们打着招呼,他说“乡亲们,我毛润之回来了。”乡亲们看到毛主席,也非常高兴,大家不停地鼓掌,嘴里说着,“欢迎毛主席回家!”

毛主席此次回乡,除了看望韶山的父老乡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回到家乡进行实地调研。

在到达韶山的当天晚上,毛主席就让人找来当地的公社书记毛继生等人来开会,询问韶山这几年的农业生产情况,他还询问了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状况,以及群众过得好不好。

因为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毛主席小时候认识的长辈大多已经离世,难免在情绪上会有些动情,毛主席再看看乡亲们,当年和他年龄一样大的,或比他年龄小几岁的人,他基本都能认出来,但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却一个都认不出来。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随后,毛主席对乡亲们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这次回来,我要同乡亲们会一会面,说说话,吃餐便饭。”

他边说边让人列出了要请的名单,这些人当中包括老党员、老农协会员和赤卫队员、烈士家属以及毛主席的一些近亲等,毛主席多年未回故乡,他自然是十分想念家乡的群众的,此次回来,他打算宴请乡亲们一回,希望和大家好好叙叙旧。

随后,毛主席还嘱咐李银桥:“明天要是乡亲们想靠近与我说话,你们不要拦着,家乡人都很热情,你们态度要好点。乡亲们给我递水递茶你们也不要阻拦,这都是乡亲们的好意。”

由于离开故乡有32年之久,毛主席看到故乡的变化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当天晚上,他兴奋地几乎没有睡觉,他与当地的干部们谈粮食生产等情况,还和警卫员聊起了他小时候生活中的一些难忘的事,后来,毛主席让警卫员去休息了,他自己开始批阅文件。

都说父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自从他和弟弟妹妹离开故乡后,连给父母扫墓的机会都没有,此次回去,他更想到父母的坟前看一看。

第二天凌晨,天刚微微亮时,毛主席没有惊动身边的人,就早早地起床,独自朝着父母安眠的地方走去。主席走了很远,他身边的人才跟了上去。

清晨的草上挂着露珠,全是湿露露的,而道路又很崎岖,就这样,毛主席和随行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坡上走去。

走了一会儿,毛主席便来到了父母坟前。由于毛主席并未提前安排去父母坟地,工作人员没带祭拜的水果与花圈,随行的一名工作人员灵机一动,就在附近捡了一些松枝,捆好后递给毛主席。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毛主席接过松枝,恭恭敬敬地摆放在父母坟前,神情严肃地向父母鞠了三个大躬,随后轻声说道:“前人辛苦、后人幸福,今后我还要来看你们。”

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亲眼所见,人们一定不会想到,开国领袖父母的坟墓竟如此简单,由于时间长没有人填土,坟上还有两个明显的小窟窿。

见毛主席父母坟墓如此简单破烂,当地的人员提出是不是要重新把坟墓修一下,毛主席沉思了一会儿说:“不要了,每年清明节的时候,请你们代劳培培土就行了!”

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得承认,下一次我还要来看我的父母。”

离开父母的坟墓后,毛主席来到了自己的故居—上屋场,上屋场早就有本村和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们等候在这里了,毛主席见到大家后,亲切地和所有人握手打招呼,人群中也高呼:“毛主席万岁!”

随后,在毛主席的提议之下,主席还和大家在故居前合了影。

在众人的簇拥下,毛主席走进了自己的故居,32年别梦依稀,当初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早已离他远去,毛主席看着故居的一幕幕,心中百感交集。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在走到父母的房间时,毛主席看到母亲和父亲的遗像,望着二老的照片,毛主席久久伫立,神情严肃地对众人说:“那时候,我母亲颈上生了个包,穿了眼,只因在那个时候……要是在现在就不会死。”

不知不觉,毛主席已走到了自己的房间,一张亲人的合影吸引了他的目光,照片上是母亲在世时和他们三兄弟的合影,也是他们兄弟三人和母亲唯一的一张合影,那时的他青年才俊、风度翩翩,三十多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毛主席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我母亲生病时,1919年在长沙照的。我现在和这个像完全不一样了。”

到韶山学校

离开故居后,毛主席来到了韶山学校,看望全校的师生们。在学生们的簇拥下,毛主席高兴地和孩子们聊起了天,其中的两位小学生为毛主席系上了红领巾,毛主席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爽朗地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看,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毛主席的话引得大家开怀大笑,人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就在这时,摄影师侯波按下了相机的快门,于是,那张著名的《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的照片就诞生了。

毛主席和大家照完合影后,师生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毛主席在师生们的依依不舍中离开了韶山学校,学生们嘴里不停地说:毛爷爷再见!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到了晚上,毛主席自掏腰包在“松山一号”楼请乡亲们吃饭,当时一共去了40多人,因为是头一次见到国家领袖,乡亲们都显得有些拘谨,于是毛主席就说“离开韶山几十年了,今天请大家吃顿便饭,各位都不必讲客气!”

说完后,他把白发苍苍的老师毛宇居扶上首席,还亲自给这位昔日的恩师斟上酒,毛宇居老人受宠若惊,但还是不肯坐在正中的位置:“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温和地笑着说:“敬老尊贤,是应该的。”

席间,毛主席和韶山的乡亲们共叙故乡情,大家开怀畅饮,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事。

用餐结束后,毛主席送走了乡亲们,大概是心情太激动了,直到很晚,他都没有一丝睡意,几十年来,自他离开家乡后,多少次都梦想着能够回到家乡,可是由于事务繁忙,他几乎没有时间回来,如今回到韶山后,毛主席感慨万千,于是,他大笔一挥,写下了那首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青年毛泽东立誓:“革命不成功,绝不回韶山!”32年后,衣锦回乡

1927年1月份,34岁的毛泽东在回到韶山考察农民运动期间。临别时,他对乡亲们立下誓言:“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了!”

三十二年过去了,革命已成功,毛主席也终于可以衣锦回乡,实现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了。正如他诗中写到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使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彻底换了新颜。

27日下午,毛主席结束了三天的韶山之行,带着依依不舍之情离开了家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573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