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袭人原是贾母的丫环,后来被派去照顾宝玉起居,这个人物贯穿于《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始终。作为丫环,她尽职尽责,得到了大观园中所以人的肯定。

“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时,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在《红楼梦》问世以来,袭人这个人物引起了红学研究者极大的兴趣,对袭人的评价也可谓是众说纷纭,其中“袭人阴谋论”一度成为红学界的主流。

在红学研究中,索引派的推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对作品的再创作,以其作为人物分析的依据,难以让人信服,因此概不可取。以下所引《红楼梦》原文,均出于程乙本,希望用一种客观的眼光来公正的看待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一.曹雪芹一只妙笔,写出对袭人的怜惜

我们先从袭人的判词入手,在太虚幻境中,贾宝玉打开了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看到了袭人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以“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来形容袭人,是曹雪芹对袭人性格特征最精到的描述。曹雪芹对于袭人的描写,大致上是以正面描写居多的。第26回中贾芸来拜见贾宝玉时,看到的袭人是“细挑身材,容长脸面”,首先是一个柔媚娇俏的丫环;她对于宝玉照顾的无微不至,第36回中写所有丫鬟都在睡午觉的时候,袭人依然为宝玉赶着蚊虫,做着兜肚;第19回中借以回家为名,规劝宝玉改掉身上的三点缺点,而后李嬷嬷吃了宝玉留给自己的酥酪,袭人连忙开脱道“吃过了好肚子疼,足闹的吐了才好”,足显其贤……

曹雪芹对于袭人的描写,是细致而传神的。纵观《红楼梦》全书,曹雪芹是没有一处很明显的写袭人的缺点的,读者读后也是无法对袭人产生怨怼之心。

我们在分析袭人的人物形象时,首先就是要借助文本,参考曹雪芹对于袭人的描写,尽量摒除由文本生发出的想象。例如袭人的名字是取自陆游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取其花气袭人,馨香浓郁的寓意,如果硬要附会以“花气亦能袭击人”,就显得超出了文本的原意,多有穿凿之嫌。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而第6回中宝玉“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显然是宝玉“强袭人”,袭人勾引宝玉之说,是对原文的一种不尊重,是不可取的,难以服人。曹雪芹的原意,是将袭人描写成为一个温柔体贴的俏丫环的形象的。

在高鹗续传的红楼梦当中,袭人最后嫁给蒋玉菡是受王夫人之命的;而在曹雪芹的原稿中,袭人是在贾宝玉遣散众婢后,经宝玉授意嫁给蒋玉菡的,并且有回目《花袭人有始有终》。

无论哪一种,都证明了袭人对于贾宝玉的忠诚不二。“枉自”、“空云”等批语的内容,也显示了曹雪芹对于袭人最后没能与宝玉相偕的慨叹,是抱着一种感慨和怜惜的心情来看待袭人的。曹雪芹没有对袭人加以指责,袭人最后的结局,更多的由于缘分使然。

而蒋玉菡对于袭人,始终敬重而不勉强,以此获得了袭人的芳心,曹雪芹为袭人设计的结局,与金陵十二钗并晴雯、香菱等人的结局相比,无疑是最完满的一个:这些都说明了曹雪芹对于袭人始终是存在着一种怜爱之情的。

二.活生生的“袭人”,有着矛盾的性格

对于袭人的评价,古今悬殊甚大,有说她“奸之似人情者”“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甚至说她是“贾府之秦桧也”,袭人曾一度被当做贾府的女特务看。然而我们从脂砚斋的评本中,却发现了截然相反的论调。已卯本在李嬷嬷骂袭人小娼妇时,黛玉出来为袭人辩解,其下有夹注说:

袭卿能得颦卿一赞,愈见彼之为人也。观者诸君以为如何?

在“因为怕酥酪又生事故,亦为茜雪之茶等事”处,已卯本评注说:

可谓贤而多智之人”。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凡此种种,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我们从这些评语可以看到,脂砚斋对于袭人的态度,和现在的程乙本中曹雪芹对于袭人的态度相同,都是趋向于褒义的。我们知道脂砚斋和曹雪芹即使不是一人,也应该是关系亲密之人。因而脂本的评注,对于我们认识袭人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脂本中对于袭人的评价是“贤袭卿”,多次突出袭人之贤,而袭人对于宝玉,也的确做到了有始有终。在现在较为通行的程乙本中,袭人从一开始出场到最后的结局,也都是为了宝玉着想,听从贾府安排的。我们不能一味的相信索引派不依据文本的想象式的创作,对袭人一味地加以否定。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鲁迅曾经评《红楼梦》为“和从前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曹雪芹的高明,就是写出了一个立体的袭人、一个活生生的袭人。

三.为爱而不乏心机,不能掩其贤惠

不偏不倚的依据原本来审视袭人之行为,我们也可以发现袭人的确是有着多重性格的,有着她自己的思考,正如脂本所评“可谓贤而多智之人”。多智是否意味着阴谋?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笔者的观点是袭人总体上是温柔贤惠的,但不乏心机和手段。

许多人将袭人的温柔体贴当做是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行为,甚至将第6回中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也视为袭人的主动献身以拴住宝玉之心,完全忽视了对于宝玉一片至诚的爱,这点是极为荒谬的。

在很多人都眼中,袭人完全成为了一个阴谋论者。“晴为黛影,袭为钗影”,由于对于林黛玉的同情,对于薛宝钗和袭人就一味的贬低,用一种阴险和不择手段的有色眼光来看待袭人,说她是“一只老鼠,鬼鬼祟祟的”,这是不公允的,也是对于清代家族制度的不了解。

简而言之,即是袭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我们首先要认清袭人的身份,她是一个将来会成为贾宝玉的妾的丫环。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由于贾宝玉的哥哥去世甚早,贾宝玉作为贾府的接班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袭人作为贾宝玉房中的大丫环,在清代的家族制度中,丫环的命运诚然是“配小厮”或者“交官媒婆”,然而这样一直服侍着少爷长大的大丫环,在少爷长大后,却一般均会作为陪嫁成为少爷的妾。

因而袭人既没有必要故意通过性来将自己与贾宝玉联系在一起,也没有必要故作温柔和顺来取得贾宝玉的喜爱,只需要按部就班安安稳稳地服侍贾宝玉,将来自会获得少奶奶的身份。

贾宝玉向袭人求欢时,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也不为越礼”。在红楼梦一开始,袭人就几乎已经注定了将来会成为宝玉之妾,甲戌本即有夹注说:“写出袭人身份”。她和贾宝玉发生关系,更多的是处于对彼此的爱慕。“要挟、控制”之说,难以服人。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四.袭人也许不那么可爱,但其实识大体和圆滑是一回事

我们就可以理解袭人对于黛玉、宝钗、湘云的态度。很明显,袭人是偏向于宝钗的。因为宝钗和黛玉湘云比起来,很明显要大度很多,识大体,守礼教。在22回中,黛玉和湘云可以为了一句戏言就大耍脾气,很明显二人均不是能容人的人,这一点上林黛玉的小心眼和刻薄性格表现的尤为明显,在第22回中,宝黛因为“金玉相对”的批语而起争执,黛玉则哭哭啼啼,数日不理宝玉,宝玉则当即“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狠命地往地上一摔”,最后连累着袭人挨了贾母的痛骂。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宝玉的丫鬟们

可以说,黛玉的气量狭小,使得袭人深受其苦。因而袭人站在宝玉之妾的角度上考虑,希望贾宝玉娶深明大义的薛宝钗也就顺理成章了。

还有学者说袭人的爱是自私的,这一点是不错的,但是纵观红楼梦中,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有为自己考虑的一面。

袭人作为要与贾宝玉相伴一生的人,希望贾宝玉考取功名做官,是合情而且合理的。任谁也不可能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腻在脂粉堆中不思进取之人。

袭人的确在后来扮演了封建卫道者的角色,但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将袭人更多的放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去看。当时的士族子弟,唯一走进官场、振兴家业、光宗耀祖的机会正是考取功名。袭人处于这种社会风气下,不可能有着冲破封建牢笼的见识和勇气。

事实上也证明,当时社会中凡是与社会格格不入,想要反传统反封建的,下场无一不是极惨,是不会幸福的。从这个层面上讲,袭人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考虑,并没有错误。

袭人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大丫环,许多人用懂得隐忍、心机深沉、圆滑老练等词语形容袭人,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识大体和圆滑老练是一回事,只不过人们看待问题的眼光不同。同样是面对贾宝玉的怪脾气,袭人选择袒护和适应的态度,说她城府深沉、所谋甚大亦可,说她温柔和顺、细心大度亦可,我们不应该凭自己的喜恶,而应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对袭人做出公正的评价。

枉自温柔和顺,《红楼梦》成书后,宝玉大丫鬟被误会数百年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贾宝玉的丫环,袭人尽到了她该尽的责任,谁也挑不出什么不是来,这一点贾母、王夫人、薛宝钗都承认,就连贾宝玉自己,也肯定这一点。而袭人自己在82回中想到:“自己本不是宝玉正配,而是偏房”,可见袭人自己内心是十分清楚的,我们也不能忘记袭人的身份。因而袭人谈不上阴谋,只是出于自己大丫环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处境而已。

来源: 文字小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48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