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作者:德衡术

随着电视剧《大决战》的热播,关于林总的各类话题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彭德怀相比较,林总指挥作战的一大特点是稳,不打无把握之战。所以在战争年代,林总是一个鲜有败绩的常胜将军。但就是这么一个常胜将军,却在吉林四平这个地方栽了两次跟头。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四战四平算是辽沈战役前,在东北战场敌我双方十分重要的四次军事较量。简单来说,一战四平就是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打败蒋军网罗的地方土匪武装,解放四平。二战四平则是1946年4月至5月,东北民主联军在蒋军重兵压境时,抵抗一月有余撤出四平。三战四平就是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进攻四平,但是在蒋军援兵赶到前未能攻克,被迫撤离。四战四平就是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原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四平。

可以看出二战四平、三战四平,林总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作战都未达成目的,二战四平未能守住四平、三战四平未能攻克四平。那么,为什么像林总这样一个不打无把握之战的常胜将军会指挥失策呢?

尤其是二战四平,在当时决策阶段就有人认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东北民主联军应当主动撤出四平,保存实力,可是林总依然要求坚守四平。而且在1个多月的作战过程中,每天伴随着守城部队巨大的伤亡,林总不为所动,直到蒋军新6军马上从侧翼包围四平后,他才决定部队撤出四平。如此反常的举动,根本不像林总的作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林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二战四平作战示意图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既然二战四平从战场胜负角度没有打的必要,那么对于林总的坚持,就要从战场之外寻找答案。

首先,二战四平是主席的决策部署。这一点,既可以通过二战四平前后总部发给东北民主联军电报,要求坚守四平拖住敌人来佐证,也可以从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与主席的一次谈话来印证。当时黄克诚与主席聊到二战四平,黄克诚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的重要将领,认为不该固守四平。听了黄克诚的批评,主席不仅承认固守四平是自己的决定,而且表示得失自有后人评说。可见,即便事后知道二战四平战场失利,主席依然认为当时应该打。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黄克诚,开国大将,1945年9月奉命率新四军第3师进军东北,3师是二战四平的主力部队

当然,林总绝对不是一个”唯上命”的将领,这一点可以从两件事上看出。一个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因为革命形势异常严峻,所以林总对时局悲观,产生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有这样的疑问,并不能说林总意志不坚定,要知道,当时有很多人当了逃兵或是投了敌。而且林总有了这样疑问,还通过各种途径向上级反映,这是他作为下级指挥员在思考革命的出路。

另一个就是在辽沈战役时,关于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的问题。出于对全国战场的通盘考虑,主席要求林总先打锦州,但林总出于东北战场考虑,想要先打长春。双方一来二去,也着实费了一番工夫。从这两件事能够看出林总是很有主见的。这也是为什么抗日战争结束后,主席会委以他开辟东北战场的重任。虽然论军事才能,有不少将领能够胜任,但是论大局思考和临机决断,林总更胜一筹。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那么,二战四平,主席决定要打,林总没有反对,坚决贯彻上级意图,原因何在?

一是军事调停的需要。

1946年1月,为了缓和在抗战结束后的摩擦,出于各自的目的,在美国的主导下成立了由我方、蒋军、美方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调停。但是蒋氏谋求独霸,使得军事调停只是表面文章。所以1946年的上半年,整个东北都是一面”三人军事小组”在调停,一面蒋军向东北民主联军大举逼近,不断压缩解放区的面积。

美国当时不愿意与苏联交恶,所以非常反感双方在东北开战。主席为了揭露蒋的阴谋,也为了促使美国给蒋氏施加调停压力,所以必须在东北和蒋军有一场大的较量。恰好蒋军进攻四平,于是主席就定下了坚守四平的战略部署。

事实上,二战四平在政治上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方面,因为蒋氏不服从调停引起了美国代表马歇尔的强烈反感;另一方面,在美国的施压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蒋军在夺取四平后,也只是占据长春就不再北进,表面上服从了调停。设想一下,如果我军选择弃守四平,蒋军一定继续北进。双方没有大规模的冲突,美国不会感受到现实的威胁,肯定不会在调停上卖力。最终的结局只会是蒋军占领东北全境,林总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夹缝中发展。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三方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

第二个原因,就是东北民主联军发展的需要。

这也是林总坚守四平的主要原因。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只是比蒋军早那么一点时间到达东北,所以在四平以北的长春、哈尔滨等地区还有大量的工作没有完成,尤其是收缴日伪留下的武器以及宣传我方主张这两项工作。

众所周知,在辽沈战役前,东北野战军就发展出了一支让见惯了成群大炮的蒋军将领都吃惊不已的炮兵部队。这支部队的炮兵装备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收缴日伪留下的武器获得的。有些影视剧上,还把当时在东北收缴日伪武器比喻成”捡洋落”,让人感觉东北遍地是武器。虽然事实上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也的确,无论是从苏联手中接收武器,还是打垮土匪收缴武器,都是需要空间和时间的。而二战四平拖住敌人,就是为了给在北满等地的东北民主联军收缴武器争取时间。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让蒋军闻风丧胆的东北炮纵

而宣传我方政策主张的一大方式,就是土改,把地主的土地分给贫苦大众。只要在北满等地区开展了土改,广大贫苦大众感受到了我军是为人民打仗的,那么即便蒋军一时强大,东北民众也会认清蒋军的本质,更加愿意支持解放军。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以上两点,就是林总决策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是林总要考虑的。

一是练兵的需要。

军事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刚刚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虽然大部分都是久经阵仗的精锐,但是由于抗战前和抗战期间,我军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运动战,打攻坚战的经验和能力还不足,包括林总自身也不能算经验丰富,所以也想通过二战四平,锤炼队伍,积累经验。

这一点在三战四平的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三战四平后期,林总不考虑进攻节奏,反常地使用”车轮战”,结果错失了攻克四平的良机,有人质疑他”指挥失当”,但其中不乏有林总想练兵之意。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二战四平时,林总可以很快察觉敌新6军从侧翼包围的行动以及在敌人合围前指挥部队撤出四平,做到了败而不溃。因为他的本意可能就是在练兵,适可而止。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想,四野在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的出色表现,也与二战坚守四平有一定的传承联系。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林总在指挥部指挥作战

二是争取东北民众支持的需要。

在抗战时期,虽然我方的抗联在东北与日伪斗争。但一方面抗联力量不足,取得的成效未必让广大的东北民众知晓;另一方面,二战四平时的东北民主联军还是从关内来的,东北民众更加不知道底细,所以需要通过作战表现来赢得民心。设想二战四平,面对蒋军的飞机大炮,东北民主联军如果不打就退,那么在东北民众心中必然留下不好的印象。届时,如何让东北人民相信我军在抗战中所做的贡献?此外,军队不战而退的行为也是东北人民永远的痛,”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就是不战而退。

三是得到苏联援助的需要。

在抗战胜利前,根据地被蒋军和日伪军压缩在内陆,获得苏联援助十分困难。所以抗战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必须争取到东北,或者说至少是北满地区,才能建立起与苏联的陆上沟通,得到直接援助。这也是安排林总开辟东北战场的一个因素之一。林总在抗战后期一直在苏联,有一定的人脉,也方便与苏联联络接洽。

林总一向敢提不同意见,四平之战为何不顾伤亡,不提反对意见?

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林总在研究作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3577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