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告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书

1976年9月9日,对众多世人来说注定难忘。当天下午4时,由中央电台播送的《告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书》,向世界宣布了一代天骄伟人—毛泽东的离世。

消息一出,全国八亿民众一同陷入到悲痛的情绪之中。而由于电台操作失误,在播送讣告时的一些事故使本就情绪悲伤的民众愤怒无比,甚至一度要让当时的电台副台长杨正泉进大牢。

究竟是怎样的事故才让人们如此的激动,杨正泉在电台的工作中,又是否失职了呢?这样一个人,又是怎么顶住压力,完成向伟大领袖的告别的呢?

且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在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平地起惊雷,长夜无眠

1976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经历周恩来、朱德离世及唐山大地震后,灾厄仍在继续。那颗新中国最闪亮的红星,终究也难逃人间生死一事。

其实对于毛主席的逝世,71年以后就显示出了预兆: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时,讲自己身体不好了,要去见马克思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在接见完尼克松不久后,中央便传出通告,说毛主席以后不会见外宾了。对于很多敏感的人来说,都能懂得这些消息代表着什么。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同志因病救治无效于北京逝世。

凌晨五点时,杨正泉被急促的电话叫醒,一听,是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总编室值班员叫他赶快去局长办公室。撂下电话,杨正泉的内心便传来了不祥的预兆。

一般来说,只有遇到极端重大的事情,广播局的人才会在天未亮的时候便打来电话,那么这次,等待着他的是什么事情呢?

杨正泉到了办公室,发现局长并不在,而其他的领导在那里低头坐着,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才抬起头来,带着啜泣声向杨正泉说:“告诉你一个极其不幸的消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了。”

说完此话,屋内便重归沉默,而杨正泉的大脑里却一下炸开了锅。

“啊!我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周身的血液像凝固了似的,木然地站在那里,泪水顺着面颊流下来,直接的感觉是天塌地陷,全国的混乱局面谁来收拾?中国的未来……。”

当混乱的想法在杨正泉脑子冲撞时,一位副局长的话语让他重归现实,

“毛主席是今天凌晨去世的,”那位副局长说,“中央已发了内部通知,先给各地和一些单位打招呼。你知道就行了,先不要往下传达,要绝对保密,但要做好报道的准备工作。邓岗同志到中南海开会去了,具体安排等他回来再布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杨正泉

杨正泉近乎呆滞地走出局长办公室,事情太大了,他一个人已经扛不住了。

尽管他作为一个明白人,知道这一天终归会到来。但如何告知民众伟人离世的事情,又不致使社会秩序出现混乱,依然是杨正泉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再加上现在的台长因为眼疾在家养病,无法帮杨正泉排忧解难,一时之间杨正泉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杨正泉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思来想去,还是给另一个副台长张冬兴打了电话,希望有人能分担他的重任。

经二人商议,还是要尽量请台长来主持工作,但台长还未重回岗位,中央的通知便已经传来。通知中要求各级领导坚守岗位,坚定沉着,不要惊慌失措,要化悲痛为力量,做好工作。

保密中预案,难忍哀思

“保密,必须保密。”这是杨正泉和张冬兴商议时最先达成的共识。

这种重大消息如果被人泄露出去,必定会导致难以解决的麻烦。无奈之际,杨正泉只好和张冬兴以及刚刚闻讯赶来的台长三人闭门而谈,制定宣传的方案。

对于已经在电台里摸爬滚打很多年的三人来说,他们深知这次工作的重要性,但这也正是此次方案制定的麻烦之处。

自电台建立起以来,关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逝世以后治丧活动的报道,都有一定的经验总结和规格要求,但这次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毛主席,自然要用最高规格,但最高规格的标准在哪里呢?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党内满意,让人民满意呢?三人不禁陷入沉思。

讣告的录音、哀乐的选择、并机播出及播送前后节目的情绪衔接……。尽管没有可参考的标准,三人还是根据此类仪式的主要流程进行了预案的梳理。

上午8点,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邓岗从中南海开会回来后便直奔杨正泉三人那里,听取他们对预案的汇报。邓岗同志直接批准了三人拟定的播出方案,杨正泉总算松了一口气。

上午11时,中央电台将在下午直接参与播出的部门及人员收到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尽管大家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在杨正泉等人的安排之下 ,工作总算开始步入正轨。没有人还想着吃午饭,大家都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就在各部门工作火热进行的时候,电台又收到了中央的通知,《告各族人民书》的播出时间被提前到了下午四点。提前了两小时,意味着所有安排好的事情都要重新规划,每个人又要被分配上更多,更重的任务。

万幸,虽然时间紧张,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总算在四点前完成。与此同时,电台也在下午三点时进行了六次预告,告知全国人民下午四点有重要广播,注意收听。

时针即将指向四时,党中央、中央电台还有全国人民,都在等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告各族人民,红星陨落

下午4时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准时向全国、也是向全世界广播了《告各族人民书》,沉痛地宣布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那颗曾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大山,重建家园的红星,终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全国为之震惊,世界为之震惊。当电台播报第一次的话音尚未完结时,无数双劳动着的手便僵在了半空,无数颗晶莹的泪便划破了人民的脸庞。党中央及电台开始纷纷接到电话,倾听着大家的哀思、激动、甚至是不相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据《参考消息》载,中央电台广播之后,世界几大通讯社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逝世”的消息。

报道的具体时间分别是:路透社:下午4点零6分;美联社(东京电):下午4点零7分;路透社(香港电):下午4点零9分;合众社(东京电):下午4点10分;法新社(香港电):下午4点15分。

它们都采取连续报道的方式,先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主要事实,然后不断深化、完善。下午4点28分,路透社向驻北京和各大国的分社发出内部通报,要记者赶快补发各方面,特别是政要对毛泽东逝世的反应;其他通讯社也发出了类似的“内部通报”。

用一位外国记者对毛主席逝世的评价便是,“地球仿佛在这刻停止了转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大众的悲伤情绪自然不会太快便消去,为此杨正泉等人也做好了应对措施,9月9日夜,电台全体人员一夜未眠。

第二日起,全国人民自发地来到北京天安门,想要送毛主席最后一程。而此时的杨正泉则又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让他不得不再收起个人的悲伤情绪,回到电台中继续工作。9月18日的毛主席悼念大会转播工作,将继续由杨正泉负责。

“我从上小学时就喊‘毛主席万岁’,哪里想到,组织和指挥这场转播的重任竟落在了我的肩上,台领导让我全面负责。一方面要组织安排好治丧活动的宣传报道,又必须集中精力准备追悼大会的转播”。

尽管杨正泉在先前的工作中对于实况转播已经轻车熟路,但面对着这么大的场合,杨正泉还是害怕自己会因为紧张而犯下差错。

精心备大会,追忆伟人

尽管伟人已逝,但时间仍旧在流动。转眼间,9月17日已经到了,按照杨正泉及其他人所计划好的,今晚的新闻联播节目将对明天在天安门举行的毛主席追悼大会进行预告。

“同志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将在明天下午3时举行……”随着预告稿的缓缓播送完毕,全国人民的心思又被明天将要召开的追悼大会给吸引去了。能不能顺利完成这次追悼大会的转播工作呢,即使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杨正泉还是不免紧张。

进行转播,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便是要精心设计播音,写好转播稿。当时的转播机房设立在天安门的西耳房,现场实况的场景将从这里传向广播大楼,再发送给全国各地区。

在当时如此大规模的转播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因此杨正泉带着相关的工作人员从白天干到黑夜,一直在调试转播装备是否正常运行。

其他中央电台的任务是采访追悼会的安排、撰写转播稿件、指挥转播等等。杨正泉所主要负责的是撰写稿件和设计播音。在这种大型场合中,每分钟的播音字数都是被严格限定的。但面对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悼念,千言万语似乎都不算多。怎么斟酌字句,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深的感情呢?

为此,杨正泉带着负责播音的两个播音员进行几遍、十几遍、几十遍的试稿。他亲自体验每一句话中所蕴含的感情,测算每句话的速度。最终,文稿和播音员终于都做好了准备,接下来是试音环节。

试播是一种临场演习,也便于大家发现问题。这次追悼会的试播被安排在了晚上进行。秋天的夜晚十分寒冷寂静,只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静静地倾听,听着这群广播人员倾诉他们真挚的情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杨正泉:毛主席逝世消息播发前后

天安门前的毛主席追悼大会现场

云开见月明,圆满落幕

在大众的等待中,时间终于来到了9月18日。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毛主席的巨幅遗像悬挂在城楼中央。参与悼念大会的群众们多达百万,均臂戴黑纱、胸佩白花。百万人列队肃立,除了啜泣声之外,无一点响动。

下午2点30分,现场开始准备,领导们登上天安门平台。杨正泉则在幕后一个人安静地等待,等待着重要时刻的来临。

2点50分,杨正泉开始打手势,示意播音员可以开始了。播音员打开话筒,深吸一口气后,被演练过了百千遍的稿子被缓缓念出。

据杨正泉后来回忆说,转播与大会的衔接恰到好处,各方面的声音大小也被完美控制。当一切转播内容都顺利结束后,杨正泉和周围的电台人员默默地握了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对毛主席追悼大会的转播,当时的报道评价说:“大会实况通过广播和电视送到千家万户,悲壮的哀乐声传到祖国城乡,传到高山大川,传到辽阔的边疆,传到全国每一个角落。伟大的祖国在静默,八亿人民含着眼泪,肃立志哀。

就这样,杨正泉圆满地完成了他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的任务。勇敢、沉着与责任心,最终帮助杨正泉守得云开,见得月明。

结语:

从杨正泉的个人视角对毛主席逝世这一事件聚焦,无疑让我们从更为微观的层次与角度,感受到了广大人民对于毛主席的爱戴与尊敬。同时也让我们对伟人的离世由衷地感叹一句惋惜。

当然,我们也能从中感知到更多的时代消息,如中国逐渐重要的国际地位,毛主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这也是历史事件的有趣之处,你可以从一个事件逐渐延伸出去,最终了解到整个时代。

同时,杨正泉本人在这次事件中,从一开始的迷茫、悲伤到后续的冷静、敢于担当,无疑是一位媒体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表现出的最好姿态。毛主席逝世后,无数人想知道,中国该如何继续向前,而杨正泉及众多人民的表现则告诉我们,他们便是中国继续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二十周年——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现国务院对外宣传组副组长杨正泉的回忆. 国际音乐交流, 1996(04): 第54-57页.

[2]. 吴婷婷, 从修辞角度再论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言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6(02): 第123-125页.

[3]. 王永亮胡雅娟, 新闻人生40年——访新闻耆宿杨正泉. 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 2005(01): 第48-52页.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2894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