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1371年,11岁的朱棣已经当上了燕王,各种繁琐的礼仪制度压得他喘不过气。

与此同时,云南一个村子中,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为了孩子能安宁祥和的成长,父母给他取名为“马和”。

这个婴孩怎么也不会想到,身为元朝封疆大吏的后人,19年后,自己竟以宦官侍童的身份进入燕王府,伺候朱棣起居。

也不会想到,在自己而立之年,有幸被明成祖朱棣赐以“郑”姓,没多久还当上了明王朝外交团主帅。

更不会想到,627年后,自己会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千年以来全球贡献最大的百位著名历史人物。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这个男婴就是,“比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早82年、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达•伽马到达印度卡里库特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的郑和。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马和10岁那年,洪武皇帝朱元璋为了将元朝残余势力一举歼灭,派傅友德、蓝玉两名大将征讨云南。

经过几个月激战,官居滇阳侯的父亲死于此战,马和被明军阉割后,当做礼物献给了朝廷。机缘巧合下,聪明伶俐的马和被朱棣选中,进入燕王府,伺候朱棣起居。

1398年,朱元璋病逝,其孙朱允炆即位。朱允炆登基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削藩,燕王朱棣也在名单之中。

朱棣决定先下手为强,以诛奸臣为名,发动了靖难战争,马和一直伴随其左右。

郑村坝之战,马和率800精兵对明军发动突袭,与朱棣内外夹击,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燕军士气大振,从此转守为攻。

朱棣登基后,想起郑村坝一战,马和功不可没,便赐其“郑”姓,马和从此更名为郑和。

出于对郑和的信任以及对他能力的认可,朱棣任命郑和为外交使团主帅,出使海外,睦邻友好。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永乐三年,太仓刘家港,34岁的郑和英姿勃发,举起斟满的酒杯,朝着南京方向跪下,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扬国威于西洋!”

接下来,郑和用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朱棣没有选错人,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主帅这个职位。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永乐三年十一月,郑和船队到达占城国,船刚一靠岸,郑和就命人向占城国王递交国书,随国书一并奉上的还有明朝赏赐。

船队驻泊占城期间,郑和不仅派船员指导当地农民开辟梯田,种植稻、麦、茶叶等作物,还专门教给他们引水灌溉的方法。

占城国王见到中国铜钱美观,使用方便,郑和便派出技工雕刻钱模,传授炼铜和浇铸技艺,占城民间开始流通自己铸造的铜钱。

临行时,占城国王执意向郑和赠送了许多贵重的礼物,郑和推脱不过只好收下。

但不是每个国家的交流都能如此顺利,郑和遇到了外交史上的第一个麻烦。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永乐四年六月,郑和船队来到爪哇,正与当地居民进行正常商品交易时,突然遭到爪哇士兵袭击,170多名官兵被杀害。

郑和的部下不淡定了,个个愤愤不平,誓要为弟兄们报仇,看到如此情景,郑和只是劝说部下息事宁人。

170名随行者无故被杀,郑和却不敢为他们讨个说法,如此懦弱之人凭什么当主帅?

郑和认为所有的决定都应从大局出发,使团的任务是睦邻友好,不要多生事端。

经过调查,大家才发现是误会一场,爪哇国内东王与西王正在闹内讧,郑和船队士兵被当成了东王军队。

郑和对突发事件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仅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还确保了第一次下西洋能按计划顺利进行。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误会,我可以不追究,挑衅,我绝对不允许! 访问锡兰山国时,西洋各国就会见识到“懦弱”的郑和究竟有多刚!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永乐八年,船队行驶至锡兰山,国王探知郑和船上有大量金银财宝,便假惺惺邀请郑和船队来国访问,企图夺宝。

郑和带着2000名官兵到锡兰山王宫赴宴,对方张口就向郑和索要大量金银财物,不料被一向好说话的郑和严词拒绝,对方又暗中调集5万军队悄悄包围使团船队,准备硬夺。

得知消息后,郑和下令即刻前往船队增援,却遭到了对方士兵的堵截。

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郑和与部将分析敌情,认为王宫城内此刻势必空虚,明军便出其不意杀回王城,生擒了锡兰山国王及其亲属。

锡兰山士兵闻讯匆忙回防,明军在王城内坚守不出,双方激战6昼夜。

第7天凌晨郑和带领明军突围,押解着俘获的国王及其家属且战且退50余里,一直激战至黄昏,最后在船队官兵的接应下,击退锡兰山国追兵。

对于郑和来说,顾全大局并不意味着无底线的妥协。这场自卫反击战,不仅树立了明朝在西洋国家的威信,还确保了下西洋航路的畅通与安全。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与各国贸易的不断增加,郑和的帅船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宝船,加上路途遥远,要给船队物资补给、减轻负荷,贸易货物也需要暂存起来。

郑和决定建个官厂中转,这个地点就选在了苏门答腊。永乐十二年,郑和还顺便在这里管了场“闲事”。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永乐五年,苏门答腊遭邻国入侵,国王亲自率兵迎战,不幸身中毒箭而亡。

其子年纪尚幼,不能为父报仇,国王的妻子便说:“无论是谁,只要有能力为夫王报仇,恢复失去的领地,我愿下嫁他为妻,共同主持国事。”

一位渔翁站了出来:“我能为你夫王报仇雪恨。”不久,渔翁将邻国国王杀死,收回失地,王妻便履行了诺言。

没多久,先王之子长大成人,发动政变,杀了渔翁夺回王位。无奈之下,渔翁之子率领族人躲进山林,伺机为父报仇。

苏门答腊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内乱,为了坐稳王位,国王便向到来的郑和求救。郑和毕竟不是没脑子的人,他不会随意参与战争。

忙要帮,但不是此时。

郑和与国王商定,在船队完成任务返程归来时,一定帮他平叛。

渔翁之子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有不满,在郑和返航归来时,领兵数万围攻船队。郑和与国王相互配合,经过浴血奋战,渔翁之子溃败。

郑和为了彻底肃清其势力,一路穷追猛打,最终俘获渔翁之子与其妻,带回京师正法。

管这场“闲事”得直接好处就是,苏门答腊与明朝的关系更加密切,船队的官场也更为稳定。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下西洋外交的过程中,相较于人为的突发事件,不可控的自然事件对生命的威胁会更大。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印度洋地处热带,天气变幻无常,晴空万里转眼就会变成狂风暴雨。在驶往忽鲁谟斯途中,郑和船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险。

面对突如其来的飓风,船员们惊慌失措,有些船只的桅杆被风暴折断,有的船只开始漏水,随着巨浪翻滚,船体摇晃不停,船员们根本无法直立行走。

此时的郑和与他们一样害怕,但他清楚作为船队主帅,自己必须要保持镇定。他未露出丝毫慌乱,指挥着各船拼力掌稳船舵,抗击风浪。

突然,帅船最高点亮起了一盏红色桅灯,郑和灵机一动,命令帅船上的船员齐声高呼:“天妃娘娘显灵了,天妃娘娘显灵了!”

呼声很快传遍了整个船队,船队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盏红灯上,许多人在甲板上对着红灯跪拜,甚至有的船员说自己不仅看到了神灯,还恍惚看到了天妃娘娘的身影。

郑和抓住时机,向全体船员喊道:“天妃娘娘显灵了,她一定能帮助大家战胜风暴,大家赶快行动起来,抗击风暴,报答天妃娘娘的庇佑!”

顿时,船员们信心大增,奋力去抗击风暴。没多久,风势弱了,暴雨也渐渐停止了。

不得不说,郑和不仅是个能让领导放心的下级,也是个能让属下信任的上级。关键时刻,他用聪明才智安抚了船员们恐慌的情绪。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作为使团主帅,郑和并没有唯我独尊,权力一把抓,他会适时给下属一些锻炼机会。

每次远航,郑和都会根据需要将船队分成大、小来执行任务,他会充分发挥分船队的作用,并给这些船队独立行动的权力和自由。

郑和不仅将部分外交权利分给了下属,在他这里,就连士兵也感受到了自由。

出访西洋各国时,郑和允许船队士兵进行一定限额的私人交易,这样士兵们就能在回家探亲期间,把从外国带回的特产送给亲朋好友,或者售卖。

这样机智又体恤下属的上级,官兵又怎会不甘心为之效力?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据不完全统计,永乐年间,共有60个国家,共245次访问中国。永乐二十一年,更是出现了16国使臣1200余人,同时来朝的旷古盛事。

与郑和同行的马欢在《纪行诗》中说:“归到京华觐紫宸,龙犀献纳皆奇珍。”

郑和出使西洋,不仅完成了朱棣睦邻友好的任务,也履行了自己“扬国威于西洋”的承诺。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停掉了下西洋的行动。

作为下级的郑和,可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职场摸鱼族,他立即上书劝说:

“欲国家富强,不可致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也就危险了。我国远洋战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敌不敢觊觎南洋。”

郑和的海洋观念与现代海权观基本相符,比近代海权论的倡导者马汉的“海上权力论”要早近500年之久。

无论郑和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朱高炽始终不认可他的观点,直到朱瞻基当了皇帝,才下令重新启动下西洋行动。

已到花甲之年的郑和,终于等到了第七次下西洋的这一天。可就在船队完成外交任务,即将扬帆回国时,郑和积劳成疾,病逝于故里,享年62岁。他的遗体也长眠在异国他乡,未能回到祖国怀抱。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从郑村坝之战使燕军转守为攻,到七下西洋出色地完成一项又一项艰难的任务,再到病逝故‬里‬,郑和的一生可谓是为朱棣与明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恍惚间,那个英姿勃发,在太仓刘家港高呼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定不负陛下重托,扬国威于西洋!”的郑和又浮现在了眼前。

郑和7次下西洋,背后还有很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秘密

恍惚间,那幅大明船队浩浩荡荡往来于各大洋间的壮丽图画又映入了眼帘。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 END .

【文|着陆的兔子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2755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