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任愿《秦时明月汉时关(出书版)》

任愿《秦时明月汉时关(出书版)》

第十三章 沛公叩关

项羽军队开到函谷关口,发现关口有守军,这本来不奇怪。但问题是,这支守军竖着“刘”字旗号。

项羽一看大怒:“姓刘的你敢诓我!”

原来刘季早就叩关进入咸阳,在项羽还忙着追击章邯的时候,秦帝国已经灭亡。

楚怀王熊心给了宋义五万人马解巨鹿之围,这是楚国的全部财产。

人做事不能厚此薄彼,他也给了刘季一道命令,让他收集陈胜、项梁的残兵,编成队伍,西击秦。

得!国家穷那就靠自己吧。刘季奉命去收集残兵,组成一支军队从砀县出发,去攻打秦国。这一路非常顺利,只遇到少量秦军,连战破之。

二世三年,二月,刘季进攻昌邑,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个人。

彭越

彭越字仲,生年不详,卒于前196年。本职工作打鱼的,后来转行当强盗。

这个人虽然出身低下,但却精通兵法。也不知道是哪里学来的。乡里乡亲都很敬佩彭越,毕竟兵法这种东西在当时比清华北大毕业还牛。

早在陈胜吴广起事的时候,就有同乡少年对彭越提过意见,说:“现在大家都在造反,以你的本事,不如也造反,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对这个问题彭越避而不答。

等到项梁接过反秦重任之后,少年们又对彭越提同样意见。

彭越这时候才说道:“现在局势不明,不知道哪个是王,哪个为寇,不如先看看再说。”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多,少年们没耐心了。他们先斩后奏,组织几百人拉好造反队伍,人多势众才去找彭越,请他当首领。

彭越还是拒绝,少年们再三要求强迫。彭越没办法只好答应。这个情节有点类似陈婴当年。可他比陈婴有主见,这是个聪明人。不是不想造反,只是他觉得时机未到。造反这样杀头抄家的事,若无万全把握,玩不起。

可现在众少年蛮横的威胁不干不行。彭越想想答应,但他有个条件,他说:“既然当领导那大家就要听我的,否则请另请高明。”

众少年当然连连称是。

彭越这才说:“明日日出之时,大家在此地相会。丑话说在前头,希望大家记住千万不要迟到,哪个迟到就杀头。”

众少年依然连连称是。

第二天,彭越早早就到了,到日出的时候,还有十几个人没来。彭越不急他坐等,等最后一个都到齐,时间正好中午。看来上班迟到这个毛病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彭越这时候才说话,他的口气很温和,他说:“很抱歉,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领导我才勉强答应。现在约好时间却有这么多人迟到,罚不责众,我不能履行昨日说的话,只好把最后一个迟到的杀了,所以先在这里跟大家道歉。”

说完,彭越就命令校长杀掉那位仁兄。

大家对此都不以为意,笑道:“何必这样呢,只不过是迟到,以后不迟就是了。”

彭越用行动作出了答复,拉过最后到的仁兄,把他杀了。

众少年这才大惊:原来彭领导不是在开玩笑。

彭越砍下那个倒霉蛋的头颅,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这是个很安静的过程,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人头上的血无声地流着,彭越安静地做着这一切。众人的目光充满震惊恐惧,吓得连头都不敢抬。

这时候大家看到的不再是那个温和的老者,这是真正的首领,让人又畏又敬。

彭领导履行了领导的职责,带着大家去抢地盘,收集散兵组成了一千多人的队伍。就在这时候,他碰到来攻打昌邑的刘季,于是领着自己的队伍去帮忙。

攻了好多天,昌邑不下。刘季怕耽误入关,就舍弃昌邑,引兵往西换一条道继续攻秦。而彭越也不再跟随刘季,带着自己的部队跑去山林讨生活。

这就是二人认识的过程,二人的交集就这样错过。直白地说:这时候,刘季看不上彭越,彭越更看不上刘季。然而命运会安排他们再次相遇,此后彭越会成为刘邦天下一统的一大助力,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却结局悲惨。他二人之间的故事远没有完。

改变行军路线的刘季来到高阳(地名),军队在城外扎营,打算攻城。

正在刘季打算着如何攻城的时候,有人报告说:有个高阳本地人,叫郦食其的求见。

郦食其

郦食其,陈留县高阳乡人(河南开封),生年不详,卒于前203年。

此人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读书。年少时候常常混迹酒肆,自称“高阳酒徒”。

我们知道上学是要缴学费缴书本费的,郦食其家里却非常穷,此人又爱喝酒,无奈之下只好去官府谋了个看门的差使,当了监门。

这是最下层的微吏,同行业的都知道,当了监门就意味着是个官就能使唤你,说什么就得干什么。可独郦食其这个监门当得与众不同,没人敢对他大呼小叫,也不用干活,工资还照发。这种美事听来不可思议,其实是有原因的。

因为郦食其是读书人,学问好,口才好,又有酒徒之名。县里这些当官的哪个都看得出,这位将来不可限量,所以无人敢轻视怠慢他,就当是买一只绩优股吧。全县的人,看到郦食其这么拉风,就送了他个“狂生”的称号。大家知道恃才才能傲物,狂必有狂的资本。

很快我们就会看到郦狂生的本事了。

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之时,郦狂生觉得机会来了,就想找人投靠建功立业。

很快陈胜的队伍经过高阳,郦狂生在旁边看,看完打听,打听完摇头。

接着项梁的队伍经过高阳,郦狂生在旁边看,看完打听,打听完再摇头。

现在刘季的队伍经过高阳,郦狂生按惯例在旁边看,看完照例找人打听,这次巧没等他找人问,就听队伍里有个骑兵大喊:“这么巧,这不是郦大哥吗?不认识我了,我是你隔壁的邻居甲啊。”

这真是太好了,郦食其立刻拉着邻居甲开始叙旧。

叙旧开始了。郦狂生问:“小甲,你们沛公为人怎么样啊?跟他混有前途没有?”

邻居甲一听这话眼前一亮,看了看对面的“狂生”心里有了主意。原来刘季曾多次向他打听过问陈留有没有什么名人贤士可用。邻居甲当然有想过极其有名的“狂生”,但又想郦狂生性情怪僻,怕弄巧成拙,就没多这话。刘季每次问,都回答说:没有。

而现在,他看郦食其有意投奔刘季就开始有意促成,把刘季狠狠夸奖一通。

郦狂生听了一笑说:“小甲啊。你刚才说的有些对有些不对,我听人说沛公流氓出身,满口粗话,但确实有远大谋略,且善于用人。大丈夫成大事不拘小节,他的优点正是我看重的。我决定投靠沛公,这样吧,你见面后给我引荐下。你可以这么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邻居甲不同意,说:“你不知道,沛公这个人最不喜欢儒生。之前有过许多人来投靠,只要是头戴儒生帽的,沛公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还往里边撒尿。和他们谈话的时候,还动不动就破口大骂。郦大哥,我劝你最好不要用儒生的身份去见他。”

郦食其笑了笑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我自有道理。”

骑士邻居甲回去之后,就按郦食其嘱咐的话,把他推荐给了刘季。这是之前的事,现在郦狂生正在外面求见。

门卫来报告的人拿着郦先生的名片,问:“见不见?”

刘季也想起来,有人向他推荐过此人,问:“长什么样?”

门卫回答:“看样子好像是书生,穿着儒衫,戴着高冠。”

真是讨厌什么来什么,刘季当即回绝:“就说我在商议战事,没空见他。”

刘季为什么讨厌读书人,刘季真的讨厌读书人?

这两个原因必须追溯到刘同志性格养成问题。

大家知道刘同学小时家候里穷,刘老爹整天忙着种田维持一家生计。父母总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话对,但摆在当时的情况下,刘老爹的期盼也不过是儿子刘同学能做个吃苦耐劳的好农民,种的地年年有个好收成。

或许有的人要说了,可以读书啊!不错,在任何一个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介绍过赵高同学的发家史,他就是狠读律法当刀笔吏起步的。但请大家注意,秦朝法律规定吏是世袭的,就是说只有吏的儿子才可以学吏。

这就为赵高同学努力读书提供了一个好的出路,很直白地很少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大家读书只是想用这些书本换些东西。赵高就用起步的法律知识换到了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虽说秦朝法律没有规定农民的儿子必须当农民,但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当到官,却是相当困难的。

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下秦朝老百姓如何当官。

商鞅变法以后,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战而已。秦朝的取官制度就是征辟制,这是一种从上而下选拔官吏的方式。请大家注意从上而下,秦帝国最大的就是皇帝,也就是说之前的嬴政,现在的胡亥,都是可以直接决定谁当官的人。

征辟制,是个合称,我们可以分成征和辟来理解。

征,顾名思义,在秦朝当官的一条途径是打胜仗,用军功换官职。

辟,我们可以理解成辟署,打个比方来解释,皇帝先挑人,他挑一部分人成为国家头号领导班子,名额有丞相、将军、三公九卿等。这些领导班子挑选出各个省的最高行政官,这是国家的地方集权班子,称为二套领导班子。

二套领导班子又挑选本省内的州、郡、县行政长官,这个称为三套领导班子,隶属于二套领导班子。就是这样以此类推,从上到下一级选出一级。

说白了,在秦朝当官,必须被你上面的“选上”——秦朝中央和地方官员具有自命下级官吏的权力,这么一来的话可能有人有疑问了,这个也太玩笑了吧?这样一来不是可以随便推荐自己的熟人亲戚朋友了吗?原则上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最高统治者们也想到了,为了避免这种离谱的现象,秦朝法律中有这么一句话“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这句话重了啊,我给你随便选人当官的权力,但万一你选的人出了问题,哼哼,他渎职我就以渎职罪办你,他贪污我就用贪污罪办你,他犯了死罪,那么不好意思了,你的脑袋也得跟着掉。

有了这句话,官员们就不敢随便乱选部下。因为一个选得不好那就连累自己倒大霉。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李斯同志当年为什么有小官不当,屁颠颠地跑去吕不韦家当门客?不错,因为他要当大官,当最大的官要让皇帝选上,那时候的李斯还不认识嬴政,只能先去让吕不韦选。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在秦朝当官,既是件容易的事也是件极难的事。容易是因为没有固定标准,完全看挑选者的喜好眼光;难也是因为没有固定标准,撞大运的成分太多。谁都不是天生的赌神,逢赌必赢。

正是这种种原因,刘老爹觉得刘季还是当个能干活的农民比较有前途。但问题又来了,刘季非常不喜欢干农活,而他又不想读书,读了也未必卖得出去,且有把自己读得满身酸腐气的危险。刘季最喜欢的就是喝酒吹牛骂人聊天,如此发展下,刘季很自然地成长成流氓刘季。

成年后的刘季的职业就是流氓。不同职业会培养出人不同的职业素养,刘邦这份职业也是如此。

有句俗话,“仗义多是屠狗辈”。正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才能豁出一切去讲义气,因为他们别的都没有,比如《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就是很讲义气的人。

流氓刘季也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只要是哥儿们有难他就急人之难,有人来借钱只要他有都会倾囊(流氓的钱来得容易去得更容易)相助,这是刘季性格中最大的优点:仗义豁达。

这样的刘季在他朋友哥儿们的眼中那自然是没话说:好、仗义、没治了!

可在另一部分人的眼中刘季却是下三烂的。这些人就是儒生群体。前面说过了,很少人读书是为了因为喜欢读书才读的。儒生群体整天读书想卖个好价钱,无奈当官在当时太难了,这些人整天怀才不遇自然就会性情暴躁多番挑剔。无聊的时候找人来鄙视下,通过鄙视别人抬高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就这样,流氓刘季成了儒生们的鄙视的对象。对此刘季的应对是:你们鄙视我,我更鄙视你们。

大家素养的不同,认知的不同就造成了这种矛盾越来越深。等到后来,刘老爹看刘季年纪不小了,既不务正业当然更娶不上媳妇,没办法只好为儿子花钱“捐”了个亭长。虽说秦法严苛,但重贿之下必有勇夫。加之,刘季仗义豁达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当了亭长后的刘季和儒生们的矛盾就更多了,没办法,在办公室里大多数都是通过读书被人看上的同事,像他这样当流氓混上来的鲜有。

正是这种种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起初刘季同学的确讨厌儒生。

再后来,刘季随大流造反了。既走上了这条成王败寇的不归路就必须力争上游,而且在这条湍急的河流中,好几次他险遭没顶都是因为得到别人的相助,这些人中有儒生(萧何、曹参)。儒生还是有用的,这是刘季不得不承认的。

有用是一回事,个人天生的好恶又是另一回事。刘季是个聪明人,为了成王他必须有所舍弃。完全舍弃个人好恶绝对不可能,于是刘季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有用的儒生不讨厌,无用的儒生痛斥之。

取陈留

刘季对郦先生的第一印象很糟糕,心里认定郦某人属于后者。

门卫奉命拿着郦先生的名片去回绝他。

郦先生听完以后,眼睛瞪得像铜铃,手按在剑上,大声喝道:“奴才!再入对沛公言,吾乃高阳酒徒也,并非儒士。”

门卫被这位的气势吓住了,大惊失色,连名片都吓得掉在地上,转身就往刘季军帐跑。

刘季见到问。门卫惊魂未定地说:“来的人不是儒生,是壮士,他大喊了一声,吓得臣名片都掉了。他让我转告您,说他不是儒生,是高阳酒徒。”

刘季听了这话,沉默了下,命令让他进来。

郦先生的转述让刘季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之前那个骑士曾向刘季推荐过郦食其。但刘季听后根本不以为意,觉得那个老家伙是在吹牛。说什么别人说你是狂生,你却说自己不是。

“狂”在古语里是疯狗的意思。别人叫郦先生“狂生”其实不是称赞反是侮辱。这位既是儒生又是疯狗,刘季当然看不上,就算对方说“我不是”刘季也只当往自己脸上贴金。我们知道恃才才傲物,狂必有狂的资本。郦食其是在给刘邦用激将法。

这些刘季本来听过就忘,可现在却忽然想起来了,于是才决定见见这个所谓的“狂生”。

郦食其进到军帐内,就看见传说中的刘季。

而传说中刘季,其态度也和传说中一样恶劣。其时两个侍女正在给刘邦洗脚,看到郦食其进来,刘邦的反应是继续洗。这和把别人的帽子当尿壶的态度完全一样。

郦食其见到这个情形并没有生气,他只是走近两步,长揖。长揖是个什么意思?按秦朝的礼节,正常的宾主相见应该要拜和回拜。你郦某人作个揖算什么态度?

现在的刘季已经不是当年,虽说手下人马只有千把号人,但他有正牌身份,楚怀王亲封的诸侯,大小也是号人物。又是此处的主人,是郦先生要投靠的人。再说刘季,摆出招贤纳士的样子,那自然要礼贤下士。我们再看这二位仁兄,一个继续洗脚,一个只是长揖。

这根本就是互相不服气剑拔弩张的局面。可接下来郦先生的两句话,让场面有了戏剧性的转变。

郦先生问:“沛公是想帮助秦国灭诸侯呢,还是帮助诸侯灭无道秦呢?”

这话一出口,刘季脚也不洗了,跳起来破口大骂道:“竖儒!天下苦秦久矣,诸侯都在攻秦,什么叫帮助秦灭诸侯?!”

在古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两个字“竖儒”,现在的人已经感觉不到这两个字骂人的分量。需要强调的是,“竖”这个字是用来形容物的状态,不是用来形容人的状态。刘季的话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你像个没脑子的木头一样戳在那儿,现在各路诸侯都在攻打无道的秦王朝的军队,我刘季怎么会帮助秦王朝攻打诸侯呢?”

刘季这话一点不错,问这话的人是没脑子,该骂,也骂得好。

郦先生是不是没脑子?不是。郦先生说了第二句话:“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踞”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蹲。郦先生的这句话说到了刘邦的心里了。也就是郦先生对刘邦的评价的第二个方面:有大略。有大略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长者呢?我60多岁了,你这样谁会来投奔你?怎么能够成大事?

刘邦听了这话立刻就不洗了,把脚从脚盆里拔出来,整理衣服,请郦食其上座,拜谢。这次按足了规矩礼节做。

两个人开始交谈,谈话的结果,刘季大喜,坚决要请郦先生吃饭。

在饭桌上刘季问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计将安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该怎么办呢?”请大家牢记这句话,它连同“汝之奈何”成为刘季日后升华成汉高祖刘邦的最重要因素。这真是个不耻下问的人啊。

郦先生知道重点来了,这时候他不再打心理战,而是直言不讳地向刘季指出了日后的发展方向,他说:“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

刘季听从了郦食其的话,派他去陈留,自己带兵紧随其后一举攻下陈留,赐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攻取陈留对刘季攻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了陈留就意味着长距离征战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据点,可攻可守,之后他又招募兵士,军队扩充到几万人,一时军势大振。

破宛城

在走到开封时,刘季的军队遭遇秦将杨熊,他与杨熊前后在白马、曲懂,打败了杨熊。败将杨熊逃去荥阳。胡亥知道这个消息,就命人将杨熊斩首示众。这下秦军接连败退的消息再也瞒不住,正是因为这个导火索让赵高这颗定时炸弹彻底引爆。

刘季继续向西进军,在走到魏国故地,一个叫颍川的地方时,他和一位故人重逢了。这次意外的重逢让他接下来的西进攻秦之路走得再无坎坷。

这个故人就是张良。

前面说过,在刘季刚起兵那会儿,打算去投靠秦嘉,和张良的偶遇打消了他这个错误的念头,之后二人就暂别了。

分开的这段时间里,张良带着自己的千八号人随韩王成去攻打韩地。打了十几座城池后,项梁战死全国的战势陡转,秦军趁机反扑,张良打下的城池又被夺去,只好带着部队在颍川一带游荡。

两个人意外重逢都很高兴,张良就把自己得韩地又失韩地的事情跟刘季说了。

刘季很仗义,立刻表示:兄弟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二人联手又将失去的韩地尽数夺回。刘季命韩王成留守阳翟,带着张良继续去攻打南阳。

南阳郡守率兵迎战,结果大败,残兵逃入宛城坚守不出。

刘季抱着抢占时间第一个入关中的大方针,采取“打不赢就换条路走”的老办法打算放弃宛城,绕道西进。

军队已经走过宛城十多里,张良越想越不对,果断地说:“沛公,我们必须停下,往回走,宛城一定要拿下。”

他的理由:尽快入关固然重要,但现在距离关中还有很多关卡城池,秦军的实力还在。如果这些城池的秦军据死力守,我们一时攻不下,而宛城的秦军又和前面城池来个前后夹击,那么我们进不得退不得,就完蛋了。

张良的理由简单来说一句话:想要继续往前打,必须保证无后顾之忧。

刘季立刻采用了张良的建议。

当天晚上刘季军趁着夜色走小路悄悄折回宛城,到宛城时,天还没亮。刘邦让人把新制的战旗挂起来,等到天快亮的时候,下令将宛城围了个里外三层。

可怜的南阳郡守,昨天刚刚目送刘季军绕城而去,正在庆幸逃过一劫难。想不到一大早,觉还没睡醒就有人来报告说,宛城被大队人马围了。

南阳郡守吓从床上跳起来,亲自跑到城楼上看。这一看更糟糕,宛城被大军团团围住,最麻烦的是,这支军队的战旗没看过,根本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军队。

这位想想伤心,就想自杀。不死不行啊,他只有一点残兵,等到城外军队攻城必死无疑。

郡守拔了佩刀要自杀,恰好被舍人陈恢阻止。他劝说郡守等下再死。他的意思是先去求和,求不成再死不迟。

南阳郡守听从了陈恢的话。

陈恢来到刘季军中,他劝说道:“我听说沛公和楚怀王有约定,先入关中者称关中王。现在你却来攻打宛城,宛城是郡会,旁边相依靠的城池有十几座。人口多粮食足。如果这些城池的守军觉得投降必死,就一定会拼死抵抗。您要攻下宛城就难了。即便您现在说不攻了,带兵绕道往前走,万一这些秦守军冲出来反而去追杀您,那要怎么办?

“到时候,阁下既耽误了入关的期限,被别人抢了先机,又被宛城的秦军追杀。这样恐怕不好吧。”

刘季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看着陈恢。

陈恢继续说下去:“现在最好的办法,既不是攻也不是避,沛公只要与这些郡守们立下约定,保住他们的官位俸禄,招降他们,让他们帮你守住城池。这样你既无后顾之忧,又能火速进入关中。”

陈恢的建议有一半和张良顾虑的一样。刘邦听从了这个建议。

后来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毕竟这些当官只要保住官位俸禄,管你哪个当老板,这个世道换老板太正常不过。高阳郡守被封做殷侯,陈恢被封千户。

非但如此,高阳郡守换老板加薪的消息传了出去,各城当官的听到消息,刘季的军队一到就纷纷打开城门,刘季军无挡无绊,长驱直入。他又下令沿途不得掠夺,这下秦朝当官的高兴,老百姓更高兴。

就这样大家高兴,刘季的军队到了武关。

恰这时候一个惊天消息传来:胡亥死了!

望夷宫变

指鹿为马事件让胡亥意识到自己不但近视而且撞邪,真是病得不轻。为了“治病”,胡亥去上林苑斋戒祭祀。

这是极其枯燥无聊的生活,胡亥这个人享受惯了,根本无法适应。有一天他闷得发慌就在林中打猎消遣。

事情也真是巧,皇帝正猎着,有一个行人走进了上林苑。史书上记载,这位倒霉的行人是“误入”。请各位想想,这不是太离谱了吗?皇家的上林苑,竟然会有普通老百姓误入,这种话玩笑开大了吧?

胡亥看见这个行人,他立刻亲自拈弓搭箭,将其一箭射死。

这其实就是胡亥平时的娱乐项目之一——杀人玩。早不知道玩过多少次了,平时赵大当家在身边,每逢这个时候总会恭维一番,“皇帝好箭法,射得好射得妙。”

可这一次,赵高知道胡亥又杀人,他不再叫好了。他让女婿阎乐就上林苑出现无名尸体一事,立案侦查,并且上疏给皇帝,十分慎重地向胡亥汇报上林苑有命案发生。

看到奏报,胡亥纳闷,太小题大做了吧,就很自然地说:“不是什么命案,人是我杀的,一箭穿喉,箭法还不错吧?”

赵高板着脸,说出了一句让胡亥很吃惊的话,他说:“天子无故射杀无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

你是天子怎么能无故杀人,你这种恶行会招来上天的惩罚,现在请你立刻出宫,好好反省!

看着赵高严词厉色地说出这番话,胡亥当时就蒙了。

退朝之后,闷闷不乐的胡亥忽然想到之前做过的一个梦。他梦见一只白老虎,跳出来咬死了他的马。逻辑思维怪异的胡亥把这一很不吉利的梦都归结到他无故杀人上天要惩罚他,于是乖乖迁去了望夷宫。

望着胡亥銮驾远去,赵高说出了一句话:“陛下好走,此去,后会无期。”

其实赵高的话说错了,到了黄泉,会相见的。

望夷宫是嬴政建的离宫,靠近泾水,离咸阳很远。胡亥搬到这里,做了一番仪式后开始安心休闲。然而在咸阳城内,一场阴谋已经完成了酝酿,正面临最后实行期。

赵高府。

赵高和阎乐面对面地坐着。

阎乐问:“我们真的要动手?”

赵高点头:“必须动手了。”

到了现在,赵高必须要动手了。

之前李斯当丞相,天下大乱,胡亥斩了李斯;现在赵高当丞相,天下更乱,你说胡亥会怎么办?

更为麻烦的是扳倒李斯后,赵大当家的在胡亥面前总是说:“皇帝请放心,现在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那几个强盗早就被抓住杀头了。您该玩玩,该乐乐。”胡亥听到这话当然开心。

司马欣来求援的事,赵高隐瞒不报。可现在事态发展到谁也无法控制的地步。刘季的军队打到家门口,杨熊兵败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胡亥一怒之下杀了杨熊,随即谴责赵大当家:“你这个家是怎么当的!”

赵高十分惶恐,只好又说好话糊弄胡亥。但他知道这次糊弄过去了,那么下次怎么办?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估计也没有下次了。章邯投降项羽,秦帝国的主力军已经荡然无存了,刘季的军队日益迫近。看样子,没有几天就该打到宫门口。

赵高陡然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他明白再不想办法,自己就完蛋了。他火速行动起来,先把二世迁去望夷宫,那里地处偏远消息闭塞,容易蒙骗。恰这个时候,赵高收到一封信。

信竟然是刘季写来的。信中内容最终让赵高下定了决心。刘季是这么说的:你当我的内应,我封关中王后和你分而治之,我有的都分你一半。

很显然,这段台词就是阴阳路中的鬼话,刘季用的只是离间之计。可惜此时的赵高明知有诈,也不得不铤而走险了,反正横竖都是死,他知道秦帝国一亡,胡亥再白痴也会先杀了他姓赵的!

你要杀我,那么对不起了,我请你先行一步。

赵高的全盘计划是杀死胡亥,自己退居二线,把一把手的位置让给刘季,这样命保住了富贵也保住了。

抱着这样美好的想法,赵高找到两个人:女婿阎乐,弟弟赵成。

阎乐先说话:“胡亥这个人平时不理朝政,不听人劝。现在国家要亡了,反要我们背黑锅。事到如今,我们只有先下手,另外找个人当皇帝。”

造反计划是这样的:赵成当内应,行事那天喊有贼进入宫殿。阎乐带兵进来抓贼,既然是抓贼那么难免出人命,胡亥的命会不会在其中,这个就要看他运气了。

商量好以后,赵高让赵成出去准备,却单独把阎乐留了下来。

阎乐纳闷:不都商量好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

赵高微笑着对他说:“我让你亲自动手,干净利落点,你可不要让我失望。”

果不其然,阎乐神色不对:弑君谋逆这种事,大部分人都绝对不想亲自干。危险性不说,最麻烦的是会被载入史册,被后代万世人记得。这实在是太出名了,有可能的话,阎乐不想出这个名。

赵高又说:“有件事我忘记告诉你了,你母亲正在我家做客。这样吧,这两天天气不好,等到过几天放晴了,我再送她回去吧。”

阎乐张口结舌,这个名不出都不行啊。到这一步了,他再无别的心思,只好死心塌地跟着赵高造反。

胡亥住到望夷宫的第三天。

宫里忽然有人大喊:“有强盗进来了,大家来保护皇帝啊。”

喊声未绝,阎乐带着几千人马杀到。守宫门的衙令、仆射下意识把他拦住。

阎乐下令让人把这两个不怕死的捆了,故意大声骂道:“有强盗进宫了,你们竟然敢阻拦我去保护皇帝?难道你们是同伙?”

这二位想破脑袋也想不到,阎某人是来造反的,还傻愣愣地说:“不可能啊,宫里守卫森严,日夜都有人巡逻,根本没有强盗闯进来。”

这次阎乐不再废话,砍了二人脑袋,带着手下千把号人,闯宫而入。

宫里的人都知道阎乐是赵高的女婿,权力很大,看到阎某人气势汹汹的样子,一个个竟然都不敢阻拦,阎乐很顺利地来到胡亥寝宫外。

阎乐大开杀戒,把寝宫里的侍卫郎官太监杀得血肉横飞。这下动静大了,一门之隔的胡亥被惊动,身边的近侍们惊慌逃跑,胡亥竟然问:“发生了什么事?”

近侍们都用见鬼的眼神看了他一眼,随即该逃的逃,该哭的哭,谁也没答理这个皇帝。唯独有一个近侍走了过来说:“陛下,赵高造反,已经打过来了。”

这时候胡亥已经看到赵成和阎乐,谁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胡亥在想什么,他只是说了一句话:“赵高安心造反,汝何不早言,以至于此?”

赵高造反,你知道怎么不早说?

这个近侍的回答更绝,他悲哀地说:“就是因为臣不敢说,才能活到现在,要是早说,早就被你杀了。”

近侍说完阎乐的人马已经杀了进来。

胡亥目瞪口呆地看着杀气腾腾的阎乐,根本无路可逃。

请大家想象一下大殿中的情形,这是一段尴尬可怕的沉寂,君和臣就这样对视着。

阎乐不和他客气,开口就把胡亥臭骂一顿,数落他的罪责。

胡亥一句辩驳也没有地听完,他问了一句话:“我能见见赵丞相吗?”

阎乐说:“不可以。”

胡亥又说:“这样吧,我不当皇帝了,只求给我块封地,当个郡王。”

阎乐说:“不可以。”

胡亥接着说:“好吧,王我也不要了,只求当个万户侯。”

阎乐说:“不可以。”

这时候胡亥悲从中来,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阶下囚,皇位富贵都与他永诀了,他伤心地哀求着说:“好吧,我什么都不要了,只求和老婆孩子一起当普通百姓。这样总可以了吧?请你去转告赵丞相,他一定会答应的。”

对此,阎乐的回答只有一句:“我只是奉丞相之命办事,为天下人来杀你,你有再多的话,我也不能转告给丞相。”

说完,手下的士兵们拿起武器一拥而上。

胡亥拔剑自杀。

前209年登基,前207年被杀,这就是胡亥短暂的皇帝生涯。历史上从此有了个短命的秦二世。

在众多对秦二世指责的言论中,我想说他当皇帝的时候只有20岁,或许我们20岁在有人刻意图谋的情况下,做得未必有多好。

只能说,胡亥,皇帝这份职业真的很不适合你。从你勉强干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时起,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下辈子,当什么都好,就是千万不要当皇帝,如果有下辈子的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胡亥临死前哀求当百姓保命,赵高在他死后答应了这个请求。

胡亥死后以黔首之礼,葬于杜南宜春苑。

秦宫殿豆腐渣工程玄谈

子婴计杀赵高,前后呼应,表现子婴的智慧勇气,以及他不可能改变秦帝国的命运。

胡亥已死,赵高直入咸阳宫,取了玉玺,召集文武百官。大臣们一看都明白了,赵某人要篡位。

大臣们平时对赵高又恨又怕,连指鹿为马的瞎话都帮着附和,然而出乎赵高意料的是,对于篡位计划,大臣们拒绝了。

当他拿着玉玺走向大殿的时候,文武百官们无一跟从,他们只是看着赵高,不带一丝表情,没有人说一句话。这是种无声的讥讽与抗议。

据官方记载,接下来就发生了一件很玄幻的事情,我们可以称之为“秦宫殿豆腐渣工程玄谈”,上殿,殿欲坏者三。

当赵高手持玉玺登上大殿的时候,大殿忽然摇晃起来,好像快要坍塌。而当他走下大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赵高不服气,又一次揣着玉玺走上大殿,相同的情况又一次发生了,秦宫大殿又一次剧烈地摇晃起来。他急忙走下大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直到第三次同样的情况发生,赵高终于意识到,他坐不稳这个皇位。上天不给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会答应。

既然不能当皇帝,那么就退而求其次,当个王吧。赵高很快又有了新的追求目标,这真是个努力向前的人啊。他派人给刘季送了封回信,密报胡亥已杀,表示愿意和刘季签合同,平分关中,各自称王。

信送出去以后,赵高开始下一部署,他召集群臣开会。

会议上,主持人赵高发言,秦国本来就是个诸侯国,始皇帝统一天下所以称帝。现在六国复立,秦帝国分崩离析,不应该再挂皇帝的空号,而应该复称秦王。

大臣们对此都无从反驳,于是赵高立子婴为王,以安抚大臣们的不满情绪,同时等待刘季的回音。

就在赵高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他所谓的万全之策其实是自己找死。他千不该万不该竟挑中子婴做傀儡。

之前,在赵高弹劾冤杀蒙氏时,子婴作为独孤派的掌门人就曾跳出来大喊反对。当时赵高就认识到这是颗钉子,而此刻他挑中这颗钉子其实是无奈的。

子婴其人,是嬴政的弟弟、胡亥的叔叔,这是个身份特殊的人。赵高篡位未遂事件已经激起朝中群臣的反对,犯众怒的后果可大可小,赵高出于安全第一的心态,必须要选这样一个镇得住场面的人。

在他多番考虑选中子婴的时候,子婴也已经将他的伎俩尽数看透。子婴对赵高的恨,那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除此之外,杀赵高不仅为报仇,也是自保。大家都知道赵高让子婴即位只是权益之策,此后,如果子婴甘心再做一个胡亥,那么一切都好说,如若不然,赵高能杀胡亥立子婴,自然也能杀子婴立他人。

按照当时的礼仪,新皇登基前必须先斋戒沐浴,再去宗庙拜祭祖先,然后才能接玉玺。

在斋戒五天后,子婴决定动手,他找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宦官韩谈商量。

子婴说:“赵高在望夷宫杀死胡亥,就是想篡位。现在篡位不成他怕犯众怒,才立我为王,以求安抚。而且我打听到赵高实已经与楚军签了合同,要用我们的性命去换关中王位。事情到了这步,我们必须先下手。既然赵某人让我斋戒祭祀宗庙,那么我们就借此动手。”

这话一出口,两个儿子和韩谈都表示同意,三个人商量好细节各自去准备。

很快到了祭祀宗庙这一天,大臣们等了半天新皇帝连人影都没有。

赵高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子婴迟到旷工。于是就派人去请。一连请了好几次,子婴就是不来,赵高急了只好亲自去请。见到子婴面他劈口就问:“祭祖这样的国家大事,为什么不去?”

子婴没有回答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他。

这种可怕的目光看得赵高发毛,他忽然意识到事情不对。可惜已经晚了,早就埋伏在旁边的韩谈三人冲了出来,一刀砍向赵高,一刀毙命。

子婴这个时候才去参加祭祖大典,面见群臣,继承王位后的子婴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赵高的尸体车裂示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五马分尸。李斯享受到的待遇,赵高也享受到了——灭三族。

历史是公正的,它留下一个个光耀万世为人所景仰的名字,同时,它也将那些卑鄙可耻可笑可悲记录在案。赵高终于走完了他光怪陆离的一生,对他的评价将延续在后代万世,有一个叫赵高的名字会被人们永远记得,不是因为他的丰功伟绩,而是他的劣迹斑斑、祸国殃民。

处置完赵高后,子婴立刻率领军队镇守关,刘季的军队已经攻破了武关,这是秦帝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子婴亲自领兵守关传到刘季处,刘季立刻要带两万人去攻打。

这时候,张良拉住了他,对他说:“现在秦兵还很强大,不能轻敌。我听说关守将是屠夫的儿子,这种出身的人,一定胸无大志容易被钱财打动。我们可以先派人在四面山上,多立旌旗作为敌兵。同时派郦先生带金银财宝去贿赂守将,这样双管齐下,保证不用硬拼就能拿下关。”

刘季听从了张良的计策。

关守将知道刘季的兵马打到,就要引兵迎战。在城头上看下去,就见满山遍野都是敌人的旌旗,心想完蛋了对方这么多兵马,于是战也不敢战,就关闭城门死守。

就在这时候,有人通报沛公派使者来。

使者当然是郦老先生,这位言辞锋利辩才滔滔,有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胜过千军万马。

这一次郦老先生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和关守将一见面,郦先生就滔滔不绝地说开了,又拿出带来的财宝。守将果然如张良料想的一样,立刻反骨,表示愿意和沛公联手攻秦。

郦食其光荣完成任务回去向刘季汇报。刘季大喜,他完全同意和关守将联手,并连连称赞张良会用计,郦先生会说话。

然而张良又一次拉住了他,张良说:“千万不能和秦将联手,联手就倒大霉。”

这是什么话?建议招降的是你,说不能招降的也是你,刘季诧异了。张良这才解释道:“投降不过是关守将一个人的意思,他收了钞票,他手下人可什么甜头没尝到。我们与他联手,万一他手下的士兵闹兵变,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这话很有道理,刘季大叹自己考虑不周。

张良这时候才说出了重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现在秦将与我们议和,军中一定不设防备,我们趁其松懈出兵,必然可以轻易获胜。”

刘季听了说:“太好了!(善)”

事态发展完全被张良料中,刘季军趁敌松懈,果然大破关,破了秦帝国这最后一道关卡,刘季军长驱直入、沿途无阻,刘季派人招降子婴。

子婴在当了四十六天皇帝后,被迫投降。

前207年,7月,沛公君灞上。子婴脖子上束着丝带,驾着白车白马,捧着天子的印玺符节,在轵道亭旁投降。

前221年到前207年,秦帝国走完了它短暂的一生。

这是个占据了无数第一的朝代,它的诞生,为后世的封建王朝们奠定了典章制度的基础;这也是第一个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王朝,陈胜吴广,也为后世无数的陈胜吴广们喊响了“造反有理、造反无罪”的口号。

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后世留下无数瑰宝,同时秦末残酷的统治也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公允地说,秦帝国的灭亡,不能都归咎于某一人。秦体制的腐朽,对人民无休止的压榨,终于让谱写历史的人民又一次颠覆了历史。

俱往矣。秦时明月不再,大汉龙腾待起。

下面的节目更精彩。

西汉立国约法三章

在怎么处理投降的子婴问题上,有人建议应该杀掉。

刘季不同意这么做。他的理由是楚怀王熊心派他入关就是看中自己的宽容仁厚,子婴已经投降,再杀掉的话在道义上既站不住,影响也不好。刘季将子婴交给下面人看守,自己带领军队进入秦宫。

农民窟出生的刘季一进秦宫,就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

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以“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来描述阿房宫的富丽壮观,如果这华美庞大的宫殿里珠宝成堆,美女成群,又将是如何一番景象。

刘季现在的感觉就是已经到了天堂,任何男人梦想中的一切这里都有。在这种诱惑下,他很快原形毕露,好酒好色,泼皮无赖。

他决定住在这座天堂一样的宫殿里不走了。

侍从们也都沉迷于秦宫的美景不能自拔,正在大家集体发昏的时候,有两个人意识到事态不对。

一个是樊哙,另一个则是张良。

在说起刘季讨厌儒生性格养成问题时,提到过一句话“仗义多是屠狗辈”,樊哙就是个杀狗的屠夫。他和刘季是亲戚,连襟关系。早在沛县县令想随大流反秦那会儿,就因为惧怕不能服众而让樊哙去找刘季回来帮忙。那时候是樊哙首次登上历史舞台。

从那以后樊哙一直跟在刘季的身边协同造反。这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司马迁曾给他下过“攻城野战,获功归极”的评语。在刘季军西进击秦的过程中,樊哙率领步兵,攻城野战,多次率先登城。在刘季的军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位仁兄身先士卒,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身影,每一战,都要亲自斩下敌首十几二十颗。就在刘季军攻武关一战中,樊哙就创下了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一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的纪录。细想之下,这是多么恐怖的纪录。

这时候他首先拉住刘季,说了句很有分量的话,樊哙说:“沛公是想要天下,还是这些财宝?就是这些东西最终覆灭了强秦,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难道沛公想步秦的后尘?希望您放下宝物,立刻出宫。”

此时的刘季早就被财宝美女冲昏了神志,什么都听不进去。

关键时刻,张良加了把劲,说:“秦朝灭亡了,沛公才能进入秦宫。你现在是在为天下除去暴秦,替天下人行义举应该低调。现在才入秦宫,就学亡秦,埋首声色犬马,这样你和秦有什么区别?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劝告,立刻离开秦宫。”

刘季忽然醒悟过来,这两个人的话他终于听明白了。现在就贪恋富贵美女,实在是操之过急。皇帝绝不会求田问舍,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得到天下,这些东西自然都姓刘,否则,就算暂时得到,也会永久失去。

想明白这一点,刘季再无所恋,当即封闭宫室府库,领着军队回到灞上。

在刘季进入秦宫的时候,手下将领们也纷纷跑进秦朝官员们的府邸。他们当然不是去观光的,将领们打开府库,将金银财宝一扫而空。

这些人中,唯独有一个人对满库的珠宝钱财看都不看。

他一头跑进一间谁也不屑进去的屋子。屋子里没有金银、没有珠宝、更没有美女,有的只是一摞摞文书竹简。这个人看到这些竹简的时候却露出比刘季看到秦宫的富丽更热切的目光,他一头扎了进去,仔细翻看挑选并将一部分带走,珍藏了起来。

这些书简上明确记载了秦朝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等。

这个人就是萧何。

后来项羽入城,将秦宫的财宝美女一抢而空,之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只是他不知道,早在他之前,就有一个叫萧何的人早就将最珍贵的珍宝带走了。

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正是凭借萧何带出的这些东西,刘邦才能详尽地掌握天下险关要塞,家庭、人口多少,各地诸方面强弱,民众疾苦等情报,最终击败了楚霸王项羽。

萧何这个人眼光远大,深谋远虑,“后勤部长”的名号实在不是吹的。

刘季回到灞上,俨然以秦地之主自居,他很快召集关中各县名流人士来开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他先向大家陈述了楚王熊心说过的话:“谁先入关中,谁做关中王。”

大家这时候才意识到,眼前说话的人就是他们日后的王。大家怀着忐忑的心情等他继续说下去。

刘季这才温和地说道:“之前秦朝的法律苛刻,我知道大家的日子都不容易。现在既然我刘季为关中王,就一定要立自己的法则,我的法则只有三条非常简单。

第一,杀人者死。

第二,伤人者按情节轻重定罪处罚;

第三,盗窃者按情节轻重定罪处罚。

“除此之外,秦朝一切旧法全部废除。请大家共同遵守新法度,好好过日子。我这次是为天下百姓诛灭暴秦,绝不会伤害大家。现在我退军灞上,是要等各国诸侯到来,正式接受关中王的位置。”

这就是著名的约法三章。刘季的话说完了,名流们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他,大家感动之余欢天喜地对沛公表示感谢。刘季约法三章,宽厚爱人的名声就这样传遍秦地。

刘季怕老百姓知道得不够清楚,又派人去各乡各县,把主题思想宣传了一遍。秦地上所有人都欢欣鼓舞,人民的要求向来不多,他们不会杀人,不喜欢打架斗殴,更没兴趣当强盗,他们要的只是有人给块地,种出的粮食缴完赋税够一家温饱。刘季给得不多,却正是大家天天做梦都在想的。

百姓们高兴的同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谢,纷纷拿出粮食酒肉送去刘季军营,要犒劳军士们。对此刘季微笑着谢绝了,他说:“我们的粮食还有很多,请大家不要破费。等到我刘季哪天落魄了,再向大家借取吧。”

真是位好王啊!

人民看着微笑的刘季,心中很快生出新的忧虑:要是这个人不当关中王,我们怎么办?

求神拜佛姓刘的当王吧!

到此,刘季已经彻底地赢得了关中民心。前面说过,任何年代,任何情况下和人民搞好关系都将受益匪浅,因为人民是最善良最有良心的,给一分必报十分。靠着这些,刘邦最终开创了汉家二百多年的基业。

现在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刘季心情愉悦地等待各路诸侯入关。

我们知道一般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就该犯糊涂乐极生悲了。

刘季也不例外。

这一天,有人对他说道:“秦地富足,天下莫能比。又兼具地势险峻,函谷关一当关万夫莫开。沛公得秦地则望天下,如今项羽大收降章邯,并封章邯许诺关中称王。算算时间,估计项羽马上就到。沛公不可不防啊。”

出这个馊主意的人是哪位仁兄史无可考。

这话说得刘季心里大动,在没有征求张良等人意见的情况下,刘季立刻派兵把守函谷关。

11月,项羽率各路诸侯军,来到函谷关外,远远就看见“刘”字大旗。大怒!当即派猛人英布进攻函谷关。

项庄项伯鸿门舞

英布大破函谷关。12月,项羽军至戏地,驻军鸿门,即摆开阵势准备攻打刘季。

项羽此刻对刘季是既愤怒又不屑。

项羽的愤怒是充分理由的。当日楚怀王熊心下令,命项羽北上解巨鹿之围,命刘季西进击秦。两个人都领到任务,但比较起来,其中相差太多。

秦军的主要战斗力就在巨鹿城,项羽是去硬碰硬,五万人对四十万人。而刘季在秦帝国主力被牵制后方空虚的情况乘虚而入,投机取巧。去之前,刘季对项羽赌咒发誓,说你是大哥我是小弟,可现在一转脸,项羽打赢硬仗回来,刘季竟然占了头功。项羽对此要不大怒就对不起“霸王”的名号。

到英布一举攻破函谷关,项羽驻军鸿门,他的怒气才开始消退。一方面他和刘季一起造过反,两个人关系还不错;另一方面,现在霸王威名如日中天,无人敢怠慢拂逆,英布一举拿下函谷关,更让项羽不得不蔑视自己的对手刘季。

综合上述种种,项羽此刻摆出要攻打刘季的姿态,大部分有威吓的意图。打不打?其实项羽自己也在犹豫中。

就在项羽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收到一条信息。

短信是曹无伤发来的。内容很简单:刘季想做关中王,派兵把守函谷关就是铁证。他还要任命子婴为丞相,并私吞所有金银财宝。

曹无伤,任职刘季部下左司马。曹先生明明是刘季的人,却向项羽发出这样对刘老板极其不利的短信,其实原因很简单: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的形势十分明朗,刘季和项羽真打起来,必定死得很难看。

项羽看完曹先生的短信,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刘季,“你个臭流氓!”

亚夫范增乘机分析道:“刘季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个贪财好色的人。这次他进入秦宫却空手而回,一毛钱没贪,一个美女没要,人舍弃小惠只因心中图谋更大的利益。而且这个姓刘的向来玄幻色彩浓厚,不能留他大搞封建迷信。

“我建议立刻发兵,趁他不备,要他的命。”

项羽听从了范增的建议,决定明日一早攻打刘季。当天晚上军中大摆宴席犒赏士卒,士兵们吃好喝好战斗情绪很高。

现在的情况:项羽拥兵四十万,号称百万,驻军鸿门。刘季拥兵十万,号称二十万,驻军灞上。两军距离约四十里路。项羽这边已经磨刀霍霍,相距四十里路的刘季却还沉溺在称王关中的美梦中,丝毫没有警觉。

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的话,我们似乎可以看见,天一亮项羽大军杀入刘季军中,刘季一败涂地的场面。

很多时候,事态的发展总可以用“出人意料”四个字来形容。

当天晚上,刘季的军队中来了个意外的访客。

此人名叫项伯。

和项梁一样,项伯也是项羽的叔父,从伯字来看,这位应该是项羽的大叔。项大叔在两军开战前夕,趁夜跑来敌方军营,这看来很不合理,其实是有原因的。

项大叔这次来,是为了报张良的救命之恩。早年项大叔杀人,幸亏遇见张良才保住性命。张良施恩不望报,可这么多年来项伯却一直把救命之恩放在心上。现在项羽要灭刘季,张良恰巧在刘季军中,真打起来张良肯定陪葬。

眼看着自己的救命恩人送死吗?项伯问自己,答案是绝不。他不能做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恭喜你项伯,你绝对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在你决定泄密的同时,你就成了历史上最出名的二五仔。

见到张良后,项伯立刻催促对方和他一起走,离开刘季军。

张良是个精细人,看项伯趁夜跑来就觉得不妥,何况一见面就催促他逃跑,张良坚决地说:“请你把话说清楚,否则我哪也不去。”

这下没办法了,项伯只好把项羽要攻打刘季的事和盘托出,极力劝说:“不要陪姓刘的送死!”

张良说道:“我奉韩王之命,送沛公入关,如今沛公有难,我若私自逃走,这就是不义。就算真要走,也必须去说明原委。我们做人基本的礼节总要守。”

他说着吩咐手下人,好好招待客人项伯。说完立刻跑去见刘季。

刘季依然陶醉在要当关中王的喜悦中。听到张良带来的天大消息,大惊失色,立刻问:“我该怎么办呢?”

张良没有回答问题,反而问了个题外话:“之前是谁出的主意,让您派兵把守函谷关阻拦项羽?”

这句话是有深意的,之前刘季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完全没有征求过张良的意见。张良隐忍不发,却到这时候再提出来,实际就是想告诉沛公:您以后的任何决定都必须慎重,而且最好事先跟我商量下。

刘季早就后悔了:“不要提了,之前有个小人给我进谗言。叫我用兵把守函谷关,阻挡楚军入关,说这样才能称王关中。我真后悔当时没有先问你的意见。”

好了,张良满意地点头,却还是不正面回答问题,他又问:“请问沛公,您觉得您的军队能打赢项羽的军队吗?”

刘季无话可说。

张良紧闭嘴巴,固执地要求对方作出回答,他必须在这样非常时刻让刘季看清恶劣形势,如果过不了自己心理这一关,下面有再好的对策都无济于事。

刘季这才无奈地承认错误道:“好吧,我承认我现在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计将安出)”

张良这才回答道:“为今之计,我只有去告诉项伯,说您根本不敢背叛项羽,请他在项羽面前解释说情。”

听到项伯的名字,刘季立刻追问:“你怎么认识项伯?”

这是很本能的反应,不得不说在防人之心上,刘季有很高的觉悟,这种觉悟是楚霸王项羽永远不可能比得上的。

张良微笑着将项伯如何杀人,自己如何救了他一命的往事告诉刘季。刘季提着的心放了下来,问了个很关键的问题:“你和项伯谁年长?”

张良说:“项伯比我年长。”

刘季这才说道:“你请他进来吧,我要认这个大哥。”

项伯在等待张良回来的时候已经觉得事有不妥,现在张良一回来就说沛公要见自己。这下,项伯真后悔了!他预感到自己可能干了件蠢事。无奈他人现在来到刘季军营,现在是骑虎难下。

心情忐忑的项伯见到刘季后,很快放松下来。

刘季的表现实在是大方得体,恭敬有加。他亲自跑到中军帐外迎接项伯不说,还在帐内摆下丰盛酒宴,见了面刘季也不说别的,只是打招呼拉家常,并且亲自举杯祝项伯长寿,气氛就这样边吃边聊缓和了下来。

除了不耻下问之外,刘季这个人还有个最大的长处——十分会搞人际关系。只要他愿意,他将是个非常有亲和力的人,按现在的话说,这是个情商非常高的人。但凡这样的人和别人相处,总会给人一种“这人真不错,真够朋友”诸如此类的感觉或错觉。

酒过三巡后,项伯就有了这样的感觉或错觉。

这时候,刘季说道:“我和项大哥相见恨晚,光做兄弟已经不能表达我对大哥的情意。这样吧,我们结个儿女亲家吧,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刘家和项家从今日起同享权势富贵!”

在项伯惊讶并欣喜的同时,刘季这才切入正题:“唉,现在说富贵真是太远了啊。不瞒项大哥,我这次入关,一分钱没拿,我进驻函谷关以后,一分一毫的财物都没敢动,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好双手交给项将军。我之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有盗贼乘机捣乱和意外的变故。”

刘季说着开始忆当年,说当年雍齿背叛,他如何凄凉,又说幸亏有项梁借兵平乱如何铭感大恩,又说起和霸王的老战友情意,到最后,刘季赌咒发誓:“绝不敢忘恩负义!”恳求项伯代为转告自己的冤枉和忠心,最终再三强调自己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只要项大哥这次能仗义出手,刘某人将来一定厚报。”

这话绝对是真的,项伯不仅仅是历史上最出名的二五仔,也是运气最好,待遇最高的二五仔。

项伯答应了并慎重许诺:“刘老弟你放心,这件事包在大哥身上。”

二人约定好,由项伯先回去解释误会,刘季第二天一早亲自登门向项羽解释赔罪。

等到项伯连夜赶回项羽军营,已经三更天。

好在项羽还没睡觉,大半夜项伯去见项羽,就把刘季的原话很详细地转告了一遍。

就在几个小时前,在张良对刘季说:项伯来了的时候,刘季立刻反应出一句:你是怎么认识项伯的?

言下之意,他对这样非常时刻,敌人阵营中的人忽然来访很怀疑警惕。在刘季的心中,早就把项羽列为头号强敌,虽然是项羽先摆出架势,扬言:我要攻打你。

再看看项羽大半夜,听了项伯一番说情的话后的反应吧。

项伯说:“如果不是沛公先入关,我们怎么能驱兵直入?沛公是有功劳的,如今我们对有功者不赏,反而要加害,这实在是不仁义啊!不如善待刘季,以结人心。”

项羽听了这话,竟然消气了,点头说了一个字:“好!”

除此之外,他既没有怀疑更没有丝毫的警惕。真的无话可说了。项羽实在是在神经大条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刘季果然带着张良、樊哙连同一百手下亲自来鸿门请罪。

看着项羽可怕的军威,刘季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致命的错误。而今天这一关,将是他人生中最险恶的关卡。

到这时候什么都别说了,努力演好吧。

刘季一到营门,他立刻整理衣冠,表情严肃。见到项羽的第一件事就是叩拜谢罪,他说:“我与您合力攻打暴秦,您去解巨鹿之围,我攻打秦都,这次能顺利进入关中,实在是您的功劳,正是您拖住了秦军主力的关系。现在大事已成,我们再次相见,这本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不料有小人进谗言,使我们之间生了间隙。”

这些话非常动听,尤其是刘季把入关的功劳都归在项羽身上,这让项羽的怒气全消。听到刘季说小人进谗言,项羽很自然地接了一句:“不错,是你的部下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怎么这样?”

这话一出口,刘季更是赌咒发誓,说自己绝无反心,就是死也不敢背叛项羽。项羽高兴了,就要请刘季吃饭。

饭桌上,刘季很恭敬地让座。当时人们吃饭习惯席地而坐,因为楚人以左尊右卑,因此,宴席上西边的座位是上座。刘季让项羽项伯坐在西边,亚夫范增坐在上手,刘季自己坐在东边,张良在他旁边站着。

本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在战场上,你砍我一刀,我刺你一剑。仔细想想,当时宴会上的气氛肯定很有意思。项羽这个人性格豪爽,既然怒气已消,间隙已除,又因为项伯之前说刘季有功,不能加害的话。所以整个饭桌上,他才是最放松自在的,该吃吃,该喝喝。

那边刘季和张良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霸王这刻是和颜悦色,谁知道下一刻会不会变脸。项伯这时候也是紧张,因为他和刘季现在已经是一家人了,儿女亲家,这时候也在担心项羽反悔将刘季杀于席间。

所有人的表情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这个人就是亚夫范增。老人家非常有智谋,他敏锐地察觉到,当今天下能和项羽争一日长短的就唯有这个刘季。为了免除后患,刘季必须死。

项羽听从项伯劝告,打算接受刘季登门请罪的时候,范增保持了沉默。其实这道理很简单,双方开打,胜负固然没有悬念,但打仗总免不了死伤。现在刘季居然要来送死,亲自来登门拜谢,范增怎么会不高兴。到时候,只要项羽一声令下,一百个刘季也得做鬼。

可现在的形势似乎出乎范增意料,他看出项羽居然不想杀刘季!

时间在大家吃喝闲谈中过去,一顿饭再怎么吃也会吃完啊。

范增使眼色使得都快肌肉抽筋,那边项羽一点反应也没有。老人家急了,拿起身上佩的玉块,举起放下,又举起放下。他不是吃饱了撑的,这实在是赤裸裸的暗示,沛和佩字谐音,范增的意思相当明显。

对于亚夫的建议,项羽用沉默作答。他视若不见,依旧专心吃饭。

好吧,项羽,既然你不肯动手,我就帮你一把!

范增借故离开,他去找了一个人,项庄。

项庄是项羽的堂弟,此人嗜好武功,尤其擅长舞剑。

范增对项庄说道:“项羽太过仁慈,不肯动手。现在我让你进去以敬酒为名,请求为大家舞剑助兴。我的话你明白了吗?”

项庄十分明白,既然是舞剑,那么一不小心错手把剑舞到刘季的脖子上也是很有可能的。这个叫做意外。

项庄点头答应,进去敬酒,说道:“将军与沛公饮酒,军中无可娱乐,我请求为大家舞剑助兴。”

这话一出口,刘季、张良,甚至项伯都明白,唯一不明白的是项羽。

项羽很高兴地答应了项庄的请求。

请大家想象当时的场景,宴席中,刘季面如土色冷汗簌簌,项庄拔剑起舞,有意无意地将宝剑往他脖子里划,项羽在上座看得高兴,张良吓得半死,项伯神色复杂。

很快,项庄的剑不小心砍向刘季,危急时刻,另一把剑架住了这致命一击。

这把剑就握在项伯手上,历史上最出名的二五仔,充分发挥了他的潜质,他说道:“一个人舞剑太过无聊,我也来助兴!”

项庄项伯在席间展开剑法大对决,一个拼命要杀刘季,一个拼命在保刘季。

好几次,项伯挡不住项庄,竟然用身体去掩护刘季。这实在是个漫长的过程。

就在军帐内刀光剑影危机四伏的时候,张良终于镇定了下来。他飞快跑出去,和刚才范增一样,他也找了一个人,他找的这位是樊哙。

刘季孤身入项羽大营,只带了张良和樊哙。事后证明,带这两个人实在是太明智的选择。

张良找到樊哙,立刻说:“现在情况危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说了一句话:“现在形势危急,必须拼命了。”说完猛人樊哙左手拿着皮革盾牌,右手拿着宝剑,往大营冲。门外两个士兵拦住他,被樊哙撞翻在地。

这时候项庄的武术表演已经结束了。没办法,有项伯在扯后腿,实在杀不了刘季。范增的全盘计划被打乱,老人家气得哑口无言。

樊哙进了帐,就以护卫的姿态站在刘季身边。他面朝西而站,双目圆瞪,用仇视的目光看着项羽。看着看着,眼眶尽裂,头发一根根向上竖立。

造型酷到极致。

有一句话是英雄惜英雄,项羽这个人是盖世英雄。见到樊哙的造型表情,不但不生气,相反他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

危机还没有过去,只是从范增那边,转移到项羽和樊哙的交战上。樊哙知道,如果他的气势稍微松懈就会被项羽看不起,又或者他的气势稍微强盛一点,就会演变成对项羽的不敬,这实在是个高难度的活,需要非常精湛的演技。

接着,我们就会看到一段非常武侠风的对白。

项羽问:“来者何人?”

张良代答:“此乃沛公麾下第一猛人樊哙是也!”

没办法,必须代答,那边樊哙忙着造型,一说话有可能就要喊“咔”。

项羽赞道:“好个壮士!”

命左右赐酒。这其实就是要考验身为英雄的第一个条件:能喝酒。

手下人十分知道项羽的心思,拿了个超大容器,斟满一斗酒送给樊哙。一斗是个什么概念,古代一斗等于十升,每升约三斤。我们保守估计下,樊哙喝的这“杯”酒大约有三十斤!到此,我不得不五体投地。

樊哙将三十斤酒一饮而尽。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喝的!

好,身为英雄的第一要素你已经具备了:你有超级酒量。

下面就是身为英雄的第二要素,项羽说道:“赐他一只猪肘!”

不错,身为英雄必备第二要素:好食量。

猪肘被放在樊哙面前,吃一只猪肘对樊哙而言不是问题,问题是猪肘是生的没有煮过。樊哙看着面前的生猪腿,一时陷入沉思。生就生的吧,茹毛饮血也不是问题,最麻烦的是这个生猪肘没有改道过,是整的这要怎么啃?

想了想,有办法了。樊哙把盾牌放在地上,在把猪腿放上去,用自己的佩剑将整块猪腿切开,接着就大吃起来。整个营帐内充满生猪肉的腥气,还有可怕的咀嚼声。对此,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樊哙有一副好牙,牙好胃口就好。

整只生猪腿被吃得精光,所有人都惊呆了。项羽十分欣赏,又问:“壮士,你还能喝吗?”

樊哙对此的回答是:“我连命都不要了,还怕喝酒吗?”

戏演到这个地步,牛饮海吃过后,撑得半死的樊哙终于确立了他在项羽心中英雄的形象,他打铁趁热地说道:“论起秦王,心如虎狼,杀人唯恐不及,是以天下叛之!怀王与诸将立约:先入咸阳便为关中之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丝毫不敢擅动,封闭宫室,回兵灞上,以待将军到来。所以遣将守关,乃防备盗贼与非常变故。似此劳苦功高,未得封侯之赏,将军反听小人之言,欲杀有功之人,此种举动与亡秦无异。将军,我鄙视你!”

项羽无从反驳,只是命令樊哙坐下。樊哙和张良坐在一起,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很快,刘季请示要去上厕所,并要求樊哙陪同上厕所。这两位去洗手间了,很快张良也陪同而去。

三个人到了外面,樊哙就劝刘季赶快逃跑。

刘季不同意,他觉得来吃饭的,没有向主人辞行怎么好走。

樊哙刚才撑得半死,听了刘季的话,差点气死,怒道:“如今我为刀俎,人为鱼肉,还说什么辞行!”

估计是刚才用盾牌当砧板,用佩剑当菜刀的灵感,樊哙这就为我们后世留下一句脍炙人口的成语。

他催促刘季赶快逃跑,刘季却不急着走,他吩咐张良说:“这样吧,我先走,你代我去向项羽道谢道别。”

张良同意,问沛公:“今日来吃饭,有没有带礼物?”

沛公这才想起来礼数,说道:“我带了白璧一只,打算送给项羽;玉斗一双,打算送给范增。刚才形势危急一时忘了,现在给你,你代我送吧。”

张良答应下来。

刘季和手下人,也不去开车,只骑了一匹马,走小路仓皇而逃。

临走之前,他又关照张良说:“我回去要走二十里路,万一被项羽知道派人来追就麻烦了。你算好时间,觉得我快到了,再告诉项羽我回去了。”

刘季去上厕所,居然上得人没有了。项羽就让人去找,很快有人汇报说刘季的马车还在外面。既然车在,那人应该也在,项羽也没在意。又过了段时间,张良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才跑去见项羽说了一番客套话,诸如感谢项王盛情款待,我们大家都吃得很开心,最后才说到重点,“我们沛公喝多了不能亲自来道谢”。

项羽这才有了危机感,追问:“刘季人呢?”

张良胆子很大地回答道:“我们沛公早就走了,算算时间应该已经到家了。”

这位边说,边把礼物玉璧玉斗献上,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上。

范增接过玉斗,当即拔剑斩得粉碎,老人家气得要死,又不能责骂项羽,只好拉过项庄指桑骂槐道:“竖子不足与谋,将来夺天下者,定是沛公,我们都必被他所擒。”

面对亚夫范增的怒气,项羽默然无语。他终于意识到,他也许犯了个天大的错误。

回到灞上后,刘季做的第一件事,既不是庆贺逃脱,也不是喝酒压惊。他下令:立刻诛杀曹无伤。

左司马曹无伤本着人往高处走的初衷,卖主求荣,当了一回二五仔。

项伯抱着儿女亲家亲不过一家的初衷,左右摇摆,也当了回二五仔。

这二位都是二五仔,项伯在刘邦称帝后封侯食禄,富贵终老;而曹无伤竟落得“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真是同人不同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25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