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

从充满古韵又不失俏皮的《唐宫夜宴》到风姿绰约的《丽人行》再到灵动飘逸的《祈》,一支支古典舞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典雅与灵气。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然而,这些女子的人生,绝不只有“美丽”二字。我们可以藉由舞蹈饱览服饰的华美,却无法窥知古代女子们的真实人生。为了留驻翩跹的衣袂,她们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事实上,能够在史书留下姓名的女性屈指可数,或因外貌、或因权力、或因才华,而她们常常被加诸许多标签、衍生出许多传说,真实的人生却渐渐被窄化甚至歪曲。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历史学博士,财经专栏作家、《百家讲坛》首位80后学者唐博在其新作《跟着唐博学历史》中,循政治、经济、文化三重线索,梳理数千年中国古代史脉络,从浩繁史料中提取一个个精彩历史小切面,其中不乏有许多女性的身影。他不仅讲解生动透彻,且提供了鲜有史料,还原这些古代女子的真实人生。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自告奋勇or身不由己?

被误读的王昭君的飘零一生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男性凝视的传统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被不断地口耳相传,时至今日依然是许多影视化改编的热门选择。其中,有“落雁”之容的王昭君更是被赋予了主动和亲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光辉色彩。

然而,王昭君真的是自请出塞吗?汉元帝是否为此后悔不已呢?

唐博对比了多部史书对这段故事的记载,在《跟着唐博学历史》第一册《秦汉肇基》中详尽分析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争议,还原王昭君的真实一生。

尽管范晔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生动地叙述了王昭君因未贿赂画师而被深藏宫中遭汉元帝冷落后主动请缨嫁往匈奴等富于戏剧性的细节,但班固的《汉书》以及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均未记述王昭君自请出塞的情节,只有汉元帝将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的寥寥数语而已。

唐博据此分析:“以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可能没看过《后汉书》。显然,在他看来,《后汉书》的记述虽然生动,但更像演义和道听途说,不敢轻易采信。”

结合西汉时期浓郁的儒学氛围和中原汉人的主流民族观念,唐博认为,在中原汉人对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强烈抵触情绪影响下,深居皇宫的王昭君“很可能不大情愿远嫁草原”。

我们所熟知的故事演绎里,王昭君被塑造为主宰自己命运、主动和亲换取和平、改变历史走向的无畏女子,但事实上,在封建王朝严格的等级秩序和君主无上权力的压迫下,上述情形很难发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正如唐博分析的,宫女王昭君“与先前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所谓‘汉家公主’一样,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只能听凭朝廷安排,成为‘和亲’使者。”

唐博收集了众多史料,印证了王昭君和亲前后的不情愿和身不由己。

根据史书记载,到了塞外,昭君与老单于诞育二子,生活还算平静,但两年多后,老单于便撒手人寰,根据匈奴风俗,她要改嫁继承单于大位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但昭君并不情愿,加上思乡之苦,她向汉成帝请求回中原。然而,汉成帝敕令中“从胡俗”这三个字,决定了这个女子悲凉的一生,她再也回不去故乡了。

尽管王昭君确实书写了一段汉匈民族融合的历史传奇,但她从来无法主动选择自己的命运走向,一生背井离乡,长年承受着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煎熬。

传奇之外,王昭君身上也有诸多无奈和苦楚。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残害忠良or礼贤下士?

女皇武则天被“标签化”的权力之路

谈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女性人物,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一定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不论是历史正典,抑或是民间传奇,再或是戏剧改编,大多着墨于武则天勃勃野心下的冷血无情——不惜杀死亲生的太子李弘,把另一个亲生儿子李贤从太子大位赶下台,同时,她还构陷托孤重臣(比如长孙无忌、褚遂良),扫清通向权力巅峰的潜在荆棘。

在《跟着唐博学历史》第二册《唐宋转型》中,唐博另辟蹊径,通过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的前因后果和内容分析,还原一代女皇真实的政治生涯。

骆宾王出身寒微怀才不遇,在权力斗争中加入了徐敬业反抗武则天队伍,写下对仗工整、立论严正、文笔挥洒、声色俱厉的檄文。

这篇奇文开篇便先声夺人,以“伪”字冠于武则天姓氏之前,用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理念,将其置于被动境地;接着历数武氏罪恶,昭告天下,强调讨伐行动师出有名,从而发挥宣传鼓动之功。

“入门见嫉”、“掩袖工谗”、“掩袖工谗”、“杀姊屠兄”、“弑君鸩母”……骆宾王细数的“罪状”极力反映武则天上位之路的“不正当性”。

这份气势磅礴的文书不光传遍州县,而且传进了皇宫。然而,被描绘为“女魔头”的武则天听完内侍念完这篇尖利刻薄的檄文不仅没有发怒,甚至从容平静地与大臣们讨论,对骆宾王的文采大家赞赏。

“宰相之过,安失此人?”唐博援引史书中记载的武则天原话,为读者们揭开了武则天爱才惜才的柔软一面,肯定其她的高姿态和豁达胸怀

此外,唐博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篇文章的缺陷:“骆宾王揪住所谓狐媚惑主、窥窃神器的嫌疑大加挞伐,却没有在武则天的政治业绩上大做文章,加以贬损,显然缺乏政治智慧。”

唐博认为,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内社会整体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同时,武则天大量提拔新贵和寒门士大夫,给普通人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赢得了人心,并非只是贪图权力无所作为又心狠手辣的“女魔头”。

标签之外,一代女皇也有可爱、惜才的一面。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婉约or沉郁?

一代才女李清照词风变化中的家国劫难

提起李清照,我们最先想到的词往往是“婉约”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的词句婉转而含蓄,掩面而笑的少女姿态跃然纸上。

李清照始终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吗?她的词作与她的生活有怎样的互动关系呢?

在《跟着唐博学历史》第二册《唐宋转型》中,唐博结合众多历史资料和李清照的词作,还原一代才女跌宕起伏的人生,揭开“小清新”背后的伤痕

唐博将李清照的词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甜蜜期”,李清照与赵明诚琴瑟和鸣,两人志趣相投又安贫乐道,小日子的幸福也反映在词作上;第二阶段则是“流离期”,先后经历政党斗争和国破家亡,李清照的书画藏品毁失殆尽,丈夫赵明诚也染病离世,南下嫁给官员张汝舟后,经常受到家暴,后又因到官府举报丈夫的作弊行为及离婚申请而遭受非议,这一阶段李清照的词则透出更多悲痛的情绪。

唐博分析:“李清照两个阶段截然不同的词风变化,也是宋朝政局动荡的缩影。”她并非只关注私人的情感生活,经历了国与家的劫难,李清照逐渐“从个人的痛苦中走出来,开始关注国家大事,怀念故国,期待收复失地,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膝投降、不识良才的庸碌表现。”

李清照词作中,固然有少女的纯真和“小确幸”,但不可忽视的是,她也有忧国忧民的沉郁一面,也是时代动荡背景下的无助个体之一。

温婉背后,一代才女也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生活。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唐博在《跟着唐博学历史》一书中,揭开历史的幕布,还原这些女性被忽视的多面性和多样性。

不论是因美貌、因权势抑或是因才华留名,被冠以“书写历史”的女性们由于身处封建王朝的严密秩序之中,困在男性权力的强力压制之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框限,也有各自的无奈和身不由己,而梳理历史、还原真相,是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她们,理解她们。

相关图书

书写历史还是被历史书写?这本书还原她们的真实人生

《跟着唐博学历史》

唐博 著

《跟着唐博学历史》(全三册)是央视《百家讲坛》首位80后主讲人、清史泰斗戴逸先生关门弟子唐博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通过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梳理了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全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让所有读者都能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245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