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大暑节气诗五首:大暑三秋近,人情最苦暑

都说最热在公历的七八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公历的七月22日到7月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应对一个古老的夏天的节日,大暑。大暑节气15天,跨越公历的七月底八月初,是地球北半球平均气温最高最密集的时段,也就是最炎热之时。

而这个时段往往应对农历的六月中下旬,所以古代的月历节气又称大暑六月中。

从节气的名字就可以看到,这是一年最炎热的时段,因为之前称之为小暑,之后有节气立秋,这是传统秋季之前夏天的最后十五天,但是也是最暑热炎热的时段,以“大”来命名。大者,最盛也。

人们的体感分外的难受,高温酷暑,就集中在这一阶段。而且正是传统三伏中的二伏,往往谚语有,三伏之热,热在二伏。

热到什么程度呢,下面这两首宋诗,能够让当代的人都有所共鸣。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著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宋朝王令《暑旱苦热》

古代的夏天是没有空调的,而且普通人也买不起冰块。虽然宋朝城市已经流行买冰,但不是人人都有钱享受。而且夏天很容易遭遇更极端的天气,比如长热无雨或者气温持续高温,造成炎热干旱,那真是令人苦不堪言

到了下午,本来太阳应该快沉落,渴望清风,可是这风也是热的,哪里能够消暑,只看到太阳虽然西沉,却仿佛长了金红的翅膀,一直呆在远山上。这是炎热造成心理的烦躁和漫长感,那太阳仿佛耀武扬威一样,迟迟不下山,还仿佛扑腾着翅膀。

炎热之下是干旱,人们担心这样下去,江海的水都要烤干了,老天老天,你难道不怕天上的银河也被烤干了吗?

宋朝留下的天气记录不多。但是从各种资料里也可以看到,大面积炎热和高温,造成水比油贵,杯水数十钱,渴死者遍布原野的惨状。也就是这种炎热干旱到达了人力难以迅速缓解,造成大规模伤亡的程度。

所以这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发出了感慨,昆仑山有积雪,蓬莱岛有清凉,可是我就是有能力自己过去,我不能带着天下的人都过去呀,我怎么忍心自己去逍遥?这是个有责任心的诗人,想济世救民。只是他本身也清贫,这首炎热诗有普通人困在暑热的真实感和超乎普通人的情怀。

成为暑诗的名篇。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宋朝·曾几《大暑》

不独平民,酷暑让有点环境的官员和家庭也难熬,开篇就是,这大太阳什么时候能够过去,到处都没有风,风在哪儿呢?

虽然条件很好,能够在书房里枕着经书睡觉,盆子中有消夏的沉瓜浮李,证明家庭环境不错。

但是这样的天气,寺庙和茅屋都在阳光的威力下,寂然无人气,这破天气,我哪里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爱惜光阴?这光阴全然不爱惜人呀!

这是热到了,五心烦躁,任何书都读不下去。

这就是大暑和酷暑。但是智慧的人们,冷也好,热也好,总要把眼前的苦日子过下去,他们有哪些方法呢?

从节气和岁时循环的高度,看待大暑。

因为大暑虽然热,但是在六月中下旬,六月过去了,节气的秋天也就来了呀。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絳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这是很好的心理期待和安慰的方式,面向将来。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往往谈的是节气之中的当下感,但是大暑节气,他非常巧妙,运用了秋天。可以知道唐朝的大暑也是普遍难过。大家朝前头看,秋天不远了。

的确大暑是夏天最后一个节气,熬过这十五天,就会迎来秋季。虽然立秋未必能够清凉,但人们的心理,秋和凉总是挂钩的。

大暑节气到来,秋天就近了哦,你看你看,九夏马上就会过去。有了这个高度,这个十五天是否就好过一点,然后就苦中作乐,寻求大暑节气点滴的诗美,转移人的烦躁情绪。

来吧,看看盛夏的圆月,是不是分外皎洁呢?冬天你可以躲在被窝里,但现在你可以看到半夜的明月呀,除了明月,此时还有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那是其他时段看不到的夏美。

来吧,一个人觉得苦闷,不如多邀些人,在水边的凉亭消夏作诗,吃着瓜果,看着水草森森,在脑力碰撞中获得快乐,抵消夏天的烦闷。

如果没有事做,快搬出家里的书,衣裳,晒去前段时间梅雨带来的霉变,生活总是因为有未来而度过当下的。累得一身汗,没准,那夏天最热的风,也是凉快呀!

高明,元稹实在是高明。抵抗不了大暑,就让我们享受夏天。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宋朝·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大暑难熬,但是应知秋不远。在心理上首先战胜畏惧心理。

柳树上的蝉拼命叫唤,但是晚上却有美丽的萤火虫出现在荒草庭院。古代的人,认为萤火虫是腐烂的草所化生的,而有萤火虫的时节,也证明秋天将到或者已经来了,因为腐草,通常是落叶形成,而落叶知秋。

的确,人正在难熬的酷暑里,但是从节气上来讲,太阳已经快进入秋的节序里,盛极而衰。比如我家附近的柳树,就开始落叶,在地上一片斑斓的黄碎,都说梧桐落而知秋,至少在我们这里,柳树是提前开始落叶的,提前到了大暑。

司马光说,热到半夜用井水或者泉水洗头洗脚,在庭院里梳着白发。他这是要做什么呢?

因为虽然是大暑节气,他有更重要的事,穿戴整齐,去拜见上级。

这也真是难为他了,国事为重,也淡淡点出了他自己的年迈和苦夏。大约这年的大暑节气,有重要的事情发生,成就了他不灭的回忆。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宋朝·张耒《大暑戏赠希古》

年年酷暑大暑,需要好的心态和状态去应对。回忆加向往秋天,总是克服大暑的必须。

去年的大暑节气,我在淮河边上挥汗如雨,不知不觉,大暑又来了。既然无法逃脱,那么勇于面对。泥土潮湿,三伏天气,总是要过的,因为火星下沉,秋天也的确不远了呀,就慢慢等待吧。

我自己一个人时,难免惆怅岁月更替,难有笑容,不过既然你来了,那肯定开心,大家一起出门去看看,忘掉眼前烦恼。

就怕咱们,一高兴就喝酒,百杯不醉,不醉不归呀。

其实古人和当代人面对酷暑盛夏也并无太多差别。热,抱怨,找到合适的消暑方法,进行心理的调试,向往秋天,保持乐观的心情,寻求友谊,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大暑六月中,应知秋不远

泰国Chaing Mai Kew Mae Pan热带雨林中美丽的阳光Beautiful

你准备如何过这个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1984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