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盛夏避暑诗词六首赏读,看古人三种避暑方式,静心度夏

公历的七月,通常应对农历的六月,被称为暑月,有节气小暑大暑,表明这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段。高温高湿虽然有利于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成熟,但是高温天气对人身体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这个最炎热的时段和冬天最冷的时段,最容易生病,而古代老弱病残往往不治。

所以古人很早就懂得“避暑”,暑热无所不在,逃避的方法有三种,

一种是选择凉爽清凉的地方,避开这一时段,但通常只有达官贵人做得到。

第二种就是改善身边的小环境,从居住到吃用选择有利于身心的方式。

第三种就是寻求精神和心灵的沉静,以达到心静自然凉的平衡效果。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征商。
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傍。
棊局纵横陈。博奕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魏晋曹丕《夏日诗》

曹操曹丕父子喜欢文学,在河南南皮,他们聚集了很多贵族子弟,在这里学习经书骑射,以把握人脉,建立友谊。这里待遇极好,曹操为这些年轻人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不仅四季瓜果供应不断,还特地在夏天准备了冰块。要知道,古代是没有廉价制冰技术的,往往冰块是通过人力冬天开凿,置于冰窖,只有皇帝和少数人可以享用。但是曹操曹丕父子并不吝啬,沈朱李于寒冰,就是给这些人的待遇。

那么盛夏到来,这里也很有人气,名曰避暑,实际消耗更大,在宽敞的高楼里,有美人跳舞,有时令嘉果,还安排了下棋博弈,让这些人好好避暑享受夏天。

当然这些人也没有辜负曹植曹丕的培植,曹丕的同学,有的官至将军,侯王,为曹操父子打天下。有时我想,这是曹操曹丕的黄埔军校吧。拿那些冰也算用得值得。

这是贵族的避暑,消耗巨大。

那么唐朝避暑很有意思,至少唐诗里大多集中在寺庙。尤其京城是以慈恩寺最为著名。慈恩寺是开放式的皇家园林,但这么多官员都过来打卡,且基本是住宿,可以想到这可能是唐朝官僚系统的一个福利。在盛夏中,给在京官员一定的假期,给专门的住宿。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荫中。

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

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唐卢纶《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这是两位官员同时到慈恩寺避暑,在夏天,这里山木巨大,绿荫满地,有仙鹤悠闲在水面,和和尚一起学打坐,在荷叶池塘观赏游鱼,在竹林中享受清风。在这里休假,真是人间天堂,忽然醒悟到在人间住的,那是火中地狱呀!

这就泄露了他们住在慈恩寺,是官方给的旅游福利,不用白不用。因为到了这里,才发现山林和城市巨大的区别。不是他们受够了城市的热浪主动来的。因为在这里吃住,个人是承担不了费用的。因为寺庙可提供的住宿是有限度的。
“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

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
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

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唐刘得仁《慈恩寺塔下避暑》

刘得仁也在这里避暑,而且可以看到他是一整天都在这里,坐在楼上,吃着茶,听着树木间的山风,看着这里往来虔诚的僧人。到了黄昏,晨钟暮鼓,晚来的钟声也没有让他急忙动身。他必定是在这里过夜。且心情恬淡。

那么唐朝的寺庙巨大的接纳游客的能力,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寺庙,还提供良好的避暑住宿条件,多有官员来此避暑,在唐朝应该是和官僚制度挂钩的一种福利。假设人人来此过夜,只怕草木都不生了。

但是普通人还怎么在夏天避暑呢?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福利或者自己掏钱旅游。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余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qian)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唐朝白居易《竹窗》

白居易是从京官贬谪到江西九江的,他本身清廉,所以钱财不多,到了江西,经历了第一年的苦夏,那是地卑物湿,连他的爱情信物,一双绣花鞋都霉烂了,这个长期生活在北方的书生忍无可忍,终于动手自己抗暑,是这个时候,他爱上了竹子,在新昌定居的时候,条件艰苦,连窗户纸都没钱糊上,但是他化腐朽为神奇,在窗户边种了一大片竹林,而且种下去的高度正好齐屋檐。

盛夏来临时,这简陋的房间,因为有了竹林的遮蔽分外幽凉。哪怕是三伏天气,在这里解开衣裳,坐在竹床上,那是天然的空调呀,又静又凉。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避暑佳人不著妆。水晶冠子薄罗裳。

摩绵扑粉飞琼屑,滤蜜调冰结绛霜。

随定我,小兰堂。金盆盛水绕牙床。

时时浸手心头熨,受尽无人知处凉。“宋朝李之仪《鹧鸪天·避暑佳人不著妆》

宋朝生活市井化,生活化,注重家庭生活,避暑更加家庭化,细腻化。

这个女子因为太热,所以不化浓妆,头上带着夏天轻盈轻薄的水晶冠子好约束头发,身上穿着夏天的薄衣裳。她在沐浴之后,草草打上香粉,像现在的痱子冰片粉。然后用小碗调制冰镇水果。宋朝流行买冰,几乎家家可以买到散冰。

这些冰块是从北方冬天运过来,有专门做冰块生意的人,窖藏在一个地方。因为宋朝商品经济发达,所以这些曾经只能贵族用的冰,也进入了市民家庭。街上在夏天有很多冰镇饮料卖,家庭买冰调制饮料肯定成本更低。夏天吃冰,在宋朝已经是种生活。

但是这种冰到底有限,让我们看看她还有哪些方法避暑?

她走进一个小小房间,原来房间里的床边,用很多金属盆子装满了凉水,她时常将手放在水里,享受着别人不知道的凉快。

其实这样的方式很多人都用过,在家里提上几桶水,用以降低室内的温度,尤其是井水和泉水,比室温低。在里面洗手泡瓜果,可以降温消暑。

除了没有空调,这位女子的避暑和我们也并无不同,一切从简从凉,素面朝天,怎么凉快怎么来。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wu)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唐朝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僧人难道就不怕热吗?大夏天,人人都受不了热浪翻滚,到处寻找一片清凉地,想办法凉快点,但是白居易说,禅师并没有走出他的房间,他在酷暑中修行。

这哪里是禅房不热,是僧人心静,所以身凉。

这个不是绝对的。因为僧人到底是人,他也会中暑。只是心静不烦躁,多静少动,的确有耐暑的效果。

心中有信仰有方向的人会主观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种乐趣和执着上,而弱化了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提升了精神上的一种坚定和快意。是一种磨砺。

这首诗也是劝人在酷暑或者烦躁的环境下,保持达观和冷静,可以成为避暑的一种辅助方法,当然前提是,要知道自己身体的耐受值在哪。

不能因为刻意追求一种感觉而真的中暑。

避暑诗词六首:金盆盛水绕牙床,但能心静即身凉

旅游避暑,小环境清凉避暑,心静避暑,是古代三种常用的暑月,三伏的避暑方法,你有哪些避暑清凉的方法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51323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