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唐诗中的端午节,五首长命缕唐诗,回到唐朝过端午

端午节有个很奇特的风俗,就是在吃粽子,插艾草菖蒲之外,就是悬挂各种彩色的香囊,丝线。比如会给孩子用彩线编成鸭蛋网,里面放上一颗煮好的咸鸭蛋挂在胸前,又比如,粽子上会缠上五彩的丝线。最有趣的,是母亲曾经用纸做了两个粽子,外面密密缠着五色的丝线,里面填上香料,挂在衣柜里。那丝线做成的粽子,光洁照人,又锦绣漂亮,玲珑可爱,让人目眩神迷。

端午节街面上的小饰品,也多半是彩色的,彩色的香囊,彩色的流苏,给沉闷青色的夏天带来视觉的欢悦。仿佛不如此,就没有过节的气氛一样,只是和过年尚红不一样,年年端午的色彩是青色夏天里无处不在的小彩虹。只是这样彩虹一样过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又为什么要用彩色呢?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端午节的起源,往往有说因为屈原是农历五月五日沉江的。楚地人为了打捞屈原,往江中投掷了很多用五色丝缠成的粽子,避免江中的蛟龙伤害屈原的遗体。那么此说法如果成立,那么五色丝线的使用其实远在屈原沉江之前,因为当地人一定是确信这种方法有效果。

我们知道古楚地,山川河流多,森林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也多,那么在森林河流中生存的原始住民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通常他们会伪装成动物的样子。比如战国时代,越国因为在南方丛林,手工业和制造业都不发达,他们失去周朝的庇护,没有更多的资源来结交大国,面对梁国,使臣诸发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国家,我们这边靠水靠海,又水中的蛟龙常常和我们争夺生存,所以我们这里的人,都是剪掉头发,将身体纹成五彩的样子,就像是蛟龙的子孙,这样蛟龙和水神就不会伤害我们。所以我们无法像其他的国家一样,留长发,穿衣裳。

在上个世纪,还有南方森林中的少数民族以纹身为美,那纹身在脸上,如动物的花纹,但是已经看不清楚容颜。

屈原时代所流放的地方,恰恰是有原始部落的湘沅地区,这里森林茂密,河流众多,野生动植物繁茂,这里的人也维持着古老原始的渔猎生活,将身体纹成五色的动物皮毛,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正是因为长期试探出水底动物对色彩鲜明的东西感到敬畏和恐惧,所以渔猎之时,带着五色炫目的工具或者纹身,应该是古老的方式之一。

无论是祭祀山神和水神,鲜艳的五色也是一种虔诚。说屈原死后,当地人用五色丝线投到江中,又有无数人去下水打捞,虽然未必是救屈原的真实场景,但是对于水的敬畏,人们下水,身上缠着鲜艳的纺织品或者用具,应该是一种常态。这应该是五色丝的起源。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屈原死后不过七十多年,大一统的汉朝就建立了,在五月五日,又以五色丝系住胳膊,称之为长命缕,续命缕。这是大一统的好处,风俗自楚地或者南越向北流行开,也证明端午节缠五色丝的传统风俗不是起源屈原,而是早已经有之,只是屈原之死,楚民悲恸,强化了五色丝存在和流传。

汉朝皇帝尚神仙黄老之说,五行五色,端午为阳气之胜,自然是泰然接受的。

一方面是应对端午节日,五色丝有避邪的作用。

二是纪念屈原,只有这样一个爱国不畏惧生死的人,才值得人们用避开蛟龙的方法,想挽留他的生命和遗体。

三是祝福活着的人,避开夏天的各种伤害,强化生命的存在和意义。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唐朝以道教立国,且前期繁荣昌盛,正是这种富庶和包容,端午节比前代更为热闹。因为有一个人热心参与,那就是皇帝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唐朝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端午既然是五月佳节,同时也包含夏至的诸多含义,日之最盛,日在中天,所以皇帝这天特别慈祥,带着微笑和快乐宴请群臣,并且分发了宫廷制造的五色长命丝。在另外一首诗里,他是这样说的,屈原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但是我要用长命丝挽留你们这些大臣,和我共同建设好这个国家。

这个是官方论调,钦定五色丝的承前启后的精神意义。要长命,还要给我做大唐忠臣。要有屈原一样的忠心,但不要有屈原一样的结局。因为咱不是昏君。

所以唐朝的端午特别喜庆,欢快,隆重。

御制的长命丝和长命缕是什么样子呢,当然无从知道,但一定不是小细线。因为只有华贵高端才能感动臣子和符合盛世呀!

“忆长安,五月时,君王避暑华池。

进膳甘瓜朱李,续命芳兰彩丝。

竞处高明台榭,槐阴柳色通逵。”唐 严维《忆长安·五月》

这个严维是唐肃宗时代的人,也就是宫廷端午赐给百官彩丝并举行宴会已经成了惯例。他是在回忆长安的端午,天子率领百官避暑,热闹大气繁华。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唐朝褚朝阳《五丝》

这位诗人很想弄清楚长命丝的来历。越国人说,这是从楚国传过来的风俗,因为是要救屈原,所以用彩线绑着竹筒米饭丢到江里。

估计这个越人不是深山丛林里的部落,早已经在城市繁华中忘记了自己先民是怎样把彩色的纹身刻在身上。

不仅如此,唐朝的大交通,还让吴越之地成为丝绸繁荣的产地。他们这里的五色丝和绸缎有一比,那是光耀中天的美呀。而且可以看到这五色丝不是丝线,是条状的绣花绸缎。大家用这种带子绑在手臂上,那真是艳丽而漂亮。

褚朝阳叹道,都在端午节里夸耀自己的五色丝美,有谁记得屈原呢,我就算有心祭奠,可是汨罗江太远啊!

所以端午节是个包容万象的民俗节日。人们享受节日的快乐,但是很少有人探索起源,包括五色丝长命缕。但存在就是合理。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唐朝万楚《五日观妓》

这首诗其实相当轻薄,但是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端午节的热闹,那真是狂欢。因为有酒宴,有歌舞,还有明星演唱。万楚是开元时期的进士,帝国蒸蒸向上,这里的歌姬很可能是豪华的宴会演出,一个绝色的歌舞女郎出场,穿着石榴红裙,载歌载舞。

他开了个玩笑,谁说绑上五色丝可以长命?我今天看到这些狂欢歌舞,简直是要死在这里。

如果他身上的长命丝是皇帝所赐,他这轻狂话估计要掉乌纱帽。

但是也证明端午节在唐朝确实是一种风俗和狂欢。锦绣唐朝,大概很少人真心凭吊屈原吧。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唐朝李商隐《楚宫》

但是还是有明白人,比如李商隐。晚唐李商隐所所面对的是唐朝的黄昏,他对于屈原自然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在路过湖南时,正好端午,他拜访了过去楚国的遗址,面对潇湘水,洞庭波,他深沉感慨。

这湘江水如流不尽的眼泪,是屈原的灵魂还在水中徘徊,不知道归往何处吧。那楚国已经灭亡了,他的魂魄终日在水中游荡。

他孤独在枫树猿声的江上,只有山鬼邀请他作伴。他的身体腐烂,困在鱼虾口中,支离破碎,就算是有魂魄,也因为身体难以入土为安,而难以招回吧。

但是只要楚国还有三户遗民,他们都会带着彩丝下水去救他啊,哪怕会和蛟龙鱼虾做斗争!

这里面有着非常悲凉的感觉。因为李商隐同样是站在唐朝的黄昏里。他的担忧和屈原何其相像,他感觉那种大厦将倾的窒息感,却又感觉自己和国家的无路。

或者只能寄希望于后人了。

这里终于还原了五色丝的真实,那是楚国渔民的护身符,也是暗黑时代一道微弱而朴素的光。

有人愿意去救,总是信念,总是希望。

唐诗五首品读端午节长命缕,谁道五丝能续命,彩丝谁惜惧长蛟

当你过端午,看到五色的丝线,你会想到什么呢?是那艳丽的美,还是这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呢?然而我还是愿望你,将五色丝好好系在身上,因为活着,好好活着,就有一切可能!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955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