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屈原的《楚辞》瑰丽,不是因为屈原追求浪漫,而是他表达的真诚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屈原《楚辞九歌河伯》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我和你畅游在九河上,那大风吹动了河面,看看那水扬起了波澜。我们一起乘着荷叶盖子的水上的车马,看着双龙带我们水上翱翔。

62岁的屈原最终选择了在农历端午,跳下汨罗江。从古老的祭祀来讲,这天应该是他在流放地做祭祀,祭奠先祖颛顼,火神和太阳神祝融,水神河伯。无法清楚当时有多少百姓观看。对于从宫廷贬谪到此地的高官,他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这十几年很多人不懂他,却和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做祭司的魅力,年龄大了,又格外有一种慈悲和朴实。

更重要的是这里文化人不多,人们想学习历史甚至农业知识,也多半会慕名请教。

无从知道当时是怎样一种状况。端午在上古就是祭祀隆重的节日,尤其是崇尚巫祭的楚国。

是屈原在以他为核心的祭祀高潮中扑向江水,还是在人迹罕见处,完成生命的告别,都已经无法考证,但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所有人都感到一种震动。

一个像神一样的人离开了。人们拥向江边,哭声一片,而对于之前,楚国灭亡的消息,可能都没有如此震撼。屈原之死,再次震动了已经亡国的楚民们。从此端午节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祭祀内容,祭祀屈原。

两千多年来,端午因为屈原格外隆重,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纪念他的爱国与殉国。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楚国的源头是长江流域原始的先民,这里比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大,物产丰富,其领袖是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因为母亲是蜀山氏,所以他的出生地应该就是长江古蜀流域。由于颛顼对天文地理的热爱,他构建了一套颛顼历法,是后代历法的源头。

当时生活在楚地的人们是颛顼以及原始楚民的后代。拥有自己一套对太阳火神,自然之神的崇拜礼仪,比如以凤为图腾,以红色和黑色为庄重的色系。这种原始的信仰,给了楚人无限的精神动力,因为这是上苍赐予他们丰饶的家园。楚人信巫鬼。当然现在可以说是迷信,但是在当时,楚地拥有计算天象年度的颛顼历,这些历法制定和完善是和上层的祭祀祭司人员密不可分的,来源于他们当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神灵的信仰而迸发的探索和智慧。

但是,楚地军事并不强悍,山川自然的庇护,这里的人们艰难生存,时常会受到来自其他部族的劫掠,直到周朝取代商朝,这里的首领投靠周文王,臣属于周,开始建立楚国和城邦。

这是楚地第一个国家,在相对太平之下,走出深山沼泽,在丹阳建立了城邦,辛勤开发,国家日渐昌盛。可以说楚人对国家的热爱是发自天然的。感谢上苍,感谢神灵,感谢国君。随着周朝的控制势力减弱,诸侯国又互相争夺土地和资源混战,在争斗中,不是灭国,就是被灭。

而屈原就是诞生在最混乱的战国时期。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屈原是贵族之后,他是颛顼的后代,出生在都城丹阳。他有血脉里的骄傲,而贵族子弟是能够读书的,那么先祖颛顼有哪些事迹呢?一,他勤奋和上天神灵沟通,二,他努力劝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虽然上古没有楚国这个概念,但是颛顼管辖的地盘更广,在他的治理下,人们安居乐业。

而屈原童年少年的环境,是不断地战乱,人民生活贫苦,而楚国岌岌可危。他从小生活在民众当中,这个现世和他听到的曾经的太平安定是不同的,不同于颛顼时期,也不同于楚国建国的初期。他有理想,也有责任改变这一切。

作为贵族子弟,他不需要经过科考,进入官僚核心,但是必须会有另外的考试,才能进入这个体系,并且能够服众,那就是对于楚国历史的了解,对于祭祀的熟悉,而能够最快脱颖而出的,就是祭祀中沟通天灵,以及感召百官和百姓的能力。

屈原有这个能力。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司马迁是比较客观简略地来说了屈原的简历,是楚怀王的左徒高官,学识渊博,善于文字和说话,在宫廷内常常和楚怀王商议国事,外出则做外交,楚怀王很信赖他。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那么屈原是什么时候在楚怀王身边的呢,20岁。而楚怀王当时35岁。难道只是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你这小伙子英俊可爱,直接将你提升为我的高官?

肯定不是这样。楚国尚巫祭,这个已经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任何官员都必须虔诚的祭祀,以获得上苍的共鸣,而19岁的屈原,因为是贵族子弟,而被派往鄂渚作县丞,他恢弘诚恳地祭祀,有如神之附体,极大感召了当地百姓,而他身体力行地为民办事,诚恳奉公,让他声名鹊起。

楚怀王将他调任到身边,因为他需要一个懂得楚国历史,又有感召力的人,而年轻的屈原,不止是有着和颛顼一样的聪慧,有着祭司的口才,正重要的是他和楚怀王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楚国强大。

流传下来的“楚辞”,多半写于屈原被流放的岁月里,后人往往用浪漫主义来形容屈原。仿佛这一切,都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从文字上来说,一个人的文字往往具有延续性,屈原的楚辞,是非常成熟的作品,其中长短句连用,重在气势与感情,出现了十几位楚地神话中的仙人,更像是如神附体的巫辞,难道只是屈原在寂寞压抑中的想象?

只能说,在这些楚辞之前,屈原也必然会有类似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是他风格的延续。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我们回到司马迁对屈原的简评“娴于辞令”。熟悉用于官方的写作的文字和对外的口才。

我们回到现实,屈原的左徒职务,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虽然年代久远,历代很多人考证屈原的左徒之职位,有几种说法。

一,仅次于丞相的职位。

二,太子的老师。

三,楚怀王的亲信。

四,掌管外交的职位。

五,掌管宫廷礼仪和出行的职位。

那么这几种职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靠皇帝近,皇帝相当信任,尤其是仅次于丞相和太子老师这一说法,如果成立,那么屈原有很多的工作职责,会牵涉到国家祭祀。

虽然无法看到屈原其他的公文作品,但是自颛顼以来崇尚巫祭的楚人,无论是国君还是臣子,对于神灵的信仰与感情,都会融入到日常礼仪祭祀和文字作品。

所以屈原的浪漫并非只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本身高官的职责里就有很重要的祭祀内容。如果你相信,并笃信,那些神灵因你的感召而来,听你述说,与你狂舞。

屈原的楚辞有这样的魅力,他更像是孤独的祭司,不断在水边和旷野游走,呼风唤雨,全情投入。他用这些祭文来祈祷上苍,给楚国以庇护,不要让现实背离神的轨道太远,他是用心在祈求在号呼。

但是屈原是理想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他相信神灵的存在,现实主义者,是他知道要靠德政改变现状,这是他的祖先颛顼一直在实践的。于是他不仅有《九歌》这样有大量祭神出现的祭祀作品。还有现实主义的伟大篇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楚辞《离骚》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关于屈原在听到楚国最终亡国之后,采取五月五日自沉的极端方式殉国,他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

此时屈原已经62岁,在他的有生之年,不但没有看到楚国安稳,而且江河日下,最终亡国。

古代亡国的概念,是相当残酷,人民被杀,城邦被毁,可能连存在过的文明也荡然无存。就像如果不是宋玉努力去保存屈原的遗作,可能司马迁的史记,也不会出现屈原的名字。屈原流传下来的作品,仍旧有一部分被认为是后世的伪作。

作为对这片土地和历史有深厚感情的高官屈原,当文明不再能延续,诸神的黄昏降临,他无力再和年轻时候一样号召百姓去抗秦。

他的殉更代表一种愿意化作江河水之永恒,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这个国家和未来吧。五月五日,上古就是太阳最旺盛的日子,作为祭祀专家的屈原,他肯定明白这个笃定的含义,在黑暗里,让我沉下去,化作无边的承受阳光的水,让我的死换取楚地的永生。

其实在许多老百姓眼中,屈原生前已经是个神。不难想象他的祭祀吸引了多少百姓的拥戴,也不难想象他朴实的身影有着多少百姓的寄托,百姓们也许听不懂那些高深的祭文,但会动容那为民祈福的虔诚,百姓们更热爱他在田间地头和人民一起劳作的身影。

只有当他真的从祭台下跳下,许多人才明白他们失去了什么,一个守护他们的神一样的官员,一个爱国者,一个殉道者。

端午节谈谈屈原,在人和神间,永恒的屈原

所以屈原之死转化成五月里最波澜壮阔地洒在水面的阳光。他是曾经来过人间的神,用这样的方式归去。人们怀念他,如同怀念颛顼,也许许多事迹都随着时间湮灭,但是名字却在人们的心间。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屈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955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