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有书君说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不缺少奋发上进的知识分子,也不缺乏无私无畏的革命党人。

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铸就起了一座座不倒长城。

在那段黑暗岁月里,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唤醒国民,让旧中国出现一丝丝的光明。

哪怕收效甚微,他们依然在摸索中前进,在迷茫中前行,虽九死,犹未悔。

在这些革命先烈中,有一位革命者,年仅29岁便死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

面对敌人的屠刀,他毫不畏惧,宁愿站着死,也不愿弯曲一下自己的脊梁。

他就是陈独秀的长子,有“小列宁”之称的陈延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陈延年的故事。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五卅运动)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子承父业,革命薪火代代传

1898年,陈延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作为家中长子,全家人都对陈延年寄予厚望。6岁时,母亲就将他送到私塾里读书,希望之后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随着维新变法的失败和八国联军的侵略,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求新、求变之路。

科举制度被废黜,西式学堂渐渐兴起。

辛亥革命之后,陈延年被送往新式学校,学习新学知识。

可那个时代,正是中华民族陷于苦难深渊之时,无数有志之士为寻找新中国的出路而上下求索。

他的父亲陈独秀也是如此,因为参与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被北洋政府通缉抓捕,无奈之下,只能逃亡日本。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为陈独秀的逃离,北洋政府将魔爪伸向了,陈延年和他弟弟身上。

幸得听闻风声,两人逃至怀宁乡下,才免遭毒手。

可这次危机,却对他的思想产生重大变化,让他痛恨这个黑暗的政府的同时,也种下了反抗与革命的种子。

陈独秀回到上海后,开始筹办《新青年》杂志,并将陈延年兄弟俩接至上海。

陈独秀作为革命者,并不太像别的父亲一样,对儿子过于溺爱,而是有着严酷的要求。

他希望陈延年兄弟俩独立坚韧,吃苦耐劳,具备革命者应有的品质。

而陈延年兄弟也确实做到了。

不但在学业上双双考取了震旦大学;还在思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虽然因为年少,缺乏识别真理的能力,陈延年最初误信了“无政府主义”。

可在不断地学习与成长中,他慢慢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核。

他开始相信,“马克思主义”正是点亮迷茫中国的一盏明灯。

与此同时,他也渐渐体会到了父亲对革命的忠诚,对自己的期望。

他开始转变思想,加入了中共,开始从事起革命工作。

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父亲,自己并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理想者,而是一个脚踏实地的革命人。

传统从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革命从不能盲目冲动,而要用实践求得真知。

陈延年找到了自己的追求,也找到了一生为之守护的信仰。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陈延年)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披荆斩棘,为革命赴汤蹈火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陈延年奉命去往上海党中央报到,随即被派往广东工作。

那时的广东,是全中国革命核心所在,陈延年以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身份开展工作,可见两党对他的高度重视。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延年着力于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团结,他办学习班,开党政课,让更多人民都知道了中共的存在。

短短几年,陈延年就发展出近万名党员,广东中共也成了最有凝聚力、最有战斗力的组织,陈延年更被戏称为“两广王”。

若是寻常人,有此成就恐怕早已膨胀起来,甚至忘记初心,投靠到权势与利益的阵营。

可陈延年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他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与工人、百姓打成一片。

他不仅到穷苦劳动者家中探访慰问,还向人力车工学习如何去拉人力车。

这些并不是陈延年的“样子工程”,而是真心想要帮助他们,他甚至代体弱多病的车夫出车,并将赚回的钱尽数交于他们。

陈延年始终明白,任何革命终是人民的革命;群众基础永远是革命斗争的坚实后盾。

陈延年在获得大量的群众信任后,开始在广州推动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

1925年5月,上海发生工潮,工人领袖顾正红被杀,学生示威声援,继而引发了“五卅惨案”。

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为抵制外国势力对中国工人的压迫,陈延年和邓中夏、苏兆征等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

这一次罢工,长达1年零4个月,不但维护了广州的利益,还有效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

这是一场属于人民的胜利,却也让反动势力有所警觉。

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发现了人民力量是如此强大,他们开始害怕起这股力量,同时更畏惧带动这股力量的中共党员。

他们誓要在中共尚未成熟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宁死不屈,将革命坚持到底

在国民党“二大”之前,国共的矛盾已十分明显。

面对这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陈延年心中已有所警觉,他开始联合党内人士,试图抵制国民党对中共的打压。

然而,他的谋划却遭到了父亲陈独秀的反对。

在陈独秀看来,国共两党的蜜月期尚未结束,彼此之间应该相互扶持,而非对立。

当时国共政坛瞬息万变,陈独秀的犹豫不定,给了国民党一个先手机会。

1926年3月,国民党突然发动“中山舰事件”,开始驱逐共产党员。

这时,陈延年和中共众多人士,又一次提出反击国民党的主张,可依然被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否决。

陈独秀觉得,此时的蒋介石不仅有武装力量,甚至还有整个资产阶级做靠山,而中共只是刚刚起步,无权无势,与其对抗,不如退守。

然而,短短两个月,国民党便又迫不及待地抛出了排斥共产党、分裂国共合作的“整理党务案”。

这一次,面对陈独秀的又一次退让,陈延年当面表示了不满,与父亲进行了争论。

身为人子,身为下属,陈延年理应听从父亲,听从领导的决策;可身为中共党员,身为革命者,陈延年却不能接受这份懦弱与妥协。

关于争与退、得与失的考验,从不亚于生与死、血与火的战争。

一步错,便会步步错,退让只会换来变本加厉,勇敢面对才能赢得一线生机。

陈延年说:“一个共产党员的牺牲,胜于千万张传单;如果怕死,就不要做共产党员”。

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又何惧之有。

在与国民党撕破脸皮后,陈延年公开反蒋,在国民党的刀丛剑网中,继续从事着中共最艰苦的工作。

然而,此时的陈延年已成了国民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1927年6月,陈延年不幸被捕。

面对反动派的软诱、重刑,陈延年依旧视死如归,敌人见他如此气节,最终决定将其处死。

1927年7月4日,延年被押赴刑场,刽子手按他下跪,他却傲然道:

“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

敌人按他几次,他便跃起几次,敌人气急败坏,便乱刀将他砍死。

而此时,他尚未至而立之年。

丰子恺说:“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人性与骨气,只有在极端境况下,才能展现出真正难以动摇的执着。

不管身处何地,脊梁必须要撑得起,这样才能在苦难中求尊严,在困境中寻真理。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陈独秀主张“国共和谐”,儿子怒怼:“如果怕死,就别当共产党”

勇者无畏,让革命之魂永存

在旧中国,有太多的人为了活下来,而出卖了尊严、灵魂,苟延残喘;

可也有无数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舍身忘死,无怨无悔。

贪生怕死,本是人类的天性;趋吉避凶,亦是人类的本能。

可一个民族,若都是这样只想存活,而忘记礼义廉耻的人,那等待这个民族的只有灭亡。

所幸,中华民族有像陈延年、瞿秋白、李大钊等等这样的革命者的存在,才使得中华之魂得以延存。

面对残暴的敌人,面对黑暗的统治,他们从未妥协,从未低下高贵的头颅。

刀剑加身,枪炮相向,敌人可以毁灭这些革命者的肉体,却永远不能摧毁他们的灵魂。

陈延年慷慨赴死,并不是为千古留名,亦不是为了世代咏诵,他只是想不枉此生,不枉革命之名。

革命,从来都要流血的,这些鲜血染红的不仅是革命者的衣襟,还有整个中国大地。

正是陈延年这些革命者的牺牲,才唤醒了民众的斗志;也正是他们不屈的脊梁,撑起了那个即将倒塌的天地,才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挺直腰板,活得像一个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几个字: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每一个革命烈士的背后,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

如今,战火硝烟虽已远去,但是他们的革命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革命遗志也将永世长存。

愿以烈魄寄苍天,亦将英魂筑山河。

愿盛世长存,愿祖国昌盛,这是无数先烈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理想。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8427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